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2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104
1
作者 薇薇 王三桃 +6 位作者 梁进军 刘长青 熊鹰 徐娇 刘秀梅 郭云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298,共6页
目的分析2013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3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001起,累计发... 目的分析2013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3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001起,累计发病14 413人,死亡90人,微生物性因素引起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32.0%(320/1 001)和49.7%(7 162/14 413),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52.2%(47/90)。结论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仍是引发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是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毒蘑菇中毒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监测 致病因子 微生物 死因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煤中硫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沉积控制 被引量:77
2
作者 唐跃刚 贺鑫 +4 位作者 程爱国 薇薇 邓秀杰 魏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77-1988,共12页
基于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研究结果,采用保有储量加权平均法,分析了我国煤中全硫和形态硫的地质分布和行政区分布规律,讨论了影响煤中硫含量分布的地质原因。结果显示:我国煤中硫含量变化范围大,以特低硫煤和低硫... 基于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研究结果,采用保有储量加权平均法,分析了我国煤中全硫和形态硫的地质分布和行政区分布规律,讨论了影响煤中硫含量分布的地质原因。结果显示:我国煤中硫含量变化范围大,以特低硫煤和低硫煤为主,全硫含量的保有储量加权平均值为1.14%;晚二叠世、早石炭世和晚石炭世煤中全硫含量较高,早—中侏罗世煤最低;华南赋煤区煤中硫分含量最高,西北赋煤区煤中硫分最低,以浙、赣、渝、桂为界,煤中硫分有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高有机硫煤主要分布于华南晚二叠世及华北晚石炭世煤层;煤中硫含量高低显著受到沉积环境的影响,受海水影响的煤及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煤层硫分较高,陆相沉积的煤层硫分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硫 形态硫 分布 中国 保有储量加权平均
下载PDF
2019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63
3
作者 红秋 郭云昌 +9 位作者 宋壮志 马永忠 陆冬磊 袁秀娟 郭晚花 邹晶 刘继开 薇薇 韩海红 付萍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0-656,共7页
目的分析2019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9年食源性疾病暴发数据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9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 目的分析2019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9年食源性疾病暴发数据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9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除西藏自治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6 390起,累计发病38 797人,死亡134人。在病因明确的3 572起事件中,微生物性因素导致的发病人数最多,占52.01%(12 738/24 491);毒蘑菇导致的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44.96%(1 606/3 572)和57.60%(72/125);在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场所中,餐饮服务场所的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49.95%(3 192/6 390)和70.00%(27 156/38 797);家庭的死亡人数最多,占80.60%(108/134)。结论餐饮服务场所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场所,微生物性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该结果提示应加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健康教育力度,对重点食品、重点场所和主要致病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并加以控制,降低食源性疾病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暴发 监测 致病因子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2021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60
4
作者 红秋 贾华云 +7 位作者 赵帅 宋柬 刘志涛 付萍 刘继开 薇薇 韩海红 郭云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6-821,共6页
目的 分析2021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2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数据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1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 目的 分析2021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2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数据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1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除西藏自治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5 493起,累计发病32 334人,死亡117人。在病因明确的3 275起事件中,毒蘑菇导致的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49.13%(1 609/3 275)和67.86%(76/112);微生物性致病因子导致的发病人数最多,占53.05%(11 585/21 839);在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场所中,家庭的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54.00%(2 966/5 493)和92.31%(108/117);餐饮服务场所的发病人数最多,占65.59%(21 208/32 334)。结论 家庭是毒蘑菇死亡事件发生最多的场所;微生物性致病因子是餐馆和学校食堂的主要致病因素。建议各地根据不同类别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特点,在高发季节、高发地区、重点场所做好监测预警、食品安全监管、健康教育和医疗救治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暴发 监测 致病因子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中国2010—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52
5
作者 张晶 薇薇 +2 位作者 杨淑香 郭云昌 付萍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79-1382,共4页
目的分析中国2010-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家庭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中2010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报告的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相关数据,对发病时间、地区、致... 目的分析中国2010-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家庭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中2010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报告的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相关数据,对发病时间、地区、致病因素、原因食品、引发环节等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中国2010-2016年共发生5197起家庭食源性疾病,累计发病数29210例,平均每年发病数约为4173例,死亡780例,病死率为2.7%;2010-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数从2010年的1873例增加到2016年的7842例,5-10月发病数最多且聚集在南方地区,发病数以云南省居首位;2010-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一级致病因素主要为菌类(9438例,32.3%)和生物性污染(8277例,28.3%),2010-2013年生物性污染是最主要的一级致病因素,2014-2016年以菌类居首位;致病微生物中,沙门氏菌引起发病数最多(3891例,59.2%),2012年后逐渐减少;原因食品中,菌类食品导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病数最多(9592例,32.8%),其次是肉类(4854例,16.6%);引发环节以多环节为最多(7901例,27.0%),其次是误食误用(7647例,26.2%)。结论中国5-10月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数较多且聚集在南方地区,菌类是导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事件 家庭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中国部分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41
6
作者 薇薇 王晓英 郭云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测定从中国部分水产品中分离的192株副溶血性弧菌是否携带毒力基因tdh、trh,及种特异性基因tlh、toxR。结果192株实验菌株tdh全阴性,4株trh阳性,毒力基...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测定从中国部分水产品中分离的192株副溶血性弧菌是否携带毒力基因tdh、trh,及种特异性基因tlh、toxR。结果192株实验菌株tdh全阴性,4株trh阳性,毒力基因携带率2.08%;而tlh、toxR的携带率均为100%。结论中国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率非常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溶血素类
原文传递
探讨腋臭治疗三种方法效果比较 被引量:40
7
作者 薇薇 刘志飞 +1 位作者 崔雅宁 曾昂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目的评价小切口切除术、肿胀麻醉下吸刮术与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9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腋臭患者350例,其中180例采用小切口切除治疗,120例肿胀麻醉下吸刮术治疗,50例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对3组手术治疗的效果... 目的评价小切口切除术、肿胀麻醉下吸刮术与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9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腋臭患者350例,其中180例采用小切口切除治疗,120例肿胀麻醉下吸刮术治疗,50例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对3组手术治疗的效果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做比较。结果经术后3~24个月的随访,3组治愈率分别为90.6%、84.8%和84.2%,有效率均达到100%。结论小切口切除术、吸刮术、肉毒毒素注射均为治疗腋臭的有效方法,但小切口切除对异味的祛除能更彻底。如考虑到术后的并发症,术后美观及恢复期短的等原因,对局部异味轻中度的患者,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更适合;对中、重度的局部异味患者,可采用吸刮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小切口切除术 吸刮术 肉毒毒素注射术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及在急救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8
8
作者 邓秋迎 郭艳枫 +6 位作者 武健 凌传仁 黄秋萍 焕梅 刘青艳 薇薇 张晓春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建立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CNP)标准化体系,观察其在急救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于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就诊并进入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阑尾炎4个病种急救绿色... 目的建立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CNP)标准化体系,观察其在急救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于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就诊并进入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阑尾炎4个病种急救绿色通道的7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急诊科就诊并进入4个病种急救绿色通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绿色通道护理配合措施;以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急诊科就诊并进入4个病种急救绿色通道的患者作为路径组,采用中西医结合CNP标准化方案.比较不同病种绿色通道的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和急诊医疗费用,分析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纳入4个病种的路径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min)均明显缩短〔急性冠脉综合征:39.00(34.00,49.00)比65.00(34.00,157.0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4.83±23.04比117.54±115.68,急性上消化道出血:52.00(45.00,59.00)比125.50(67.00,221.75),急性阑尾炎:53.02±25.41比197.00±132.30,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元:1113.66±541.73比938.60±465.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元:1928.08±1672.81比1151.65±457.97)路径组的急诊医疗费用均明显上升(均P<0.05),急性阑尾炎路径组的急诊医疗费用明显降低(元:1492.78±513.03比1746.53±747.32,P<0.05),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路径组和对照组的急诊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采用中西医结合CNP,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急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降低部分患者的急诊医疗费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临床护理路径 标准化体系 绿色通道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PERK/Bip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7
9
作者 赵林灿 薇薇 +1 位作者 吴毅明 段卫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24,共7页
目的:基于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信号通路探讨独活寄生汤缓解膝骨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寒冷刺激法建立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塞来昔布组(0.021 g·kg^(-1))和独活寄... 目的:基于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信号通路探讨独活寄生汤缓解膝骨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寒冷刺激法建立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塞来昔布组(0.021 g·kg^(-1))和独活寄生汤低、中、高剂量组(8.37,16.72,33.48 g·kg^(-1)),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记录各组大鼠膝关节直径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透明质酸(HA)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软骨中PERK,Bi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塞来昔布组和独活寄生汤高剂量组大鼠膝关节红肿明显改善,且关节直径均显著的减小(P<0.01),塞来昔布组和独活寄生汤高剂量组大鼠膝关节软骨局部裂隙缺损有明显好转。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NF-α,IL-1β和H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大鼠软骨中PERK,Bip,Caspase-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塞来昔布组和独活寄生汤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HA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塞来昔布组和独活寄生汤高剂量组大鼠软骨中PERK,Bip,Caspase-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能缓解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软骨中PERK/Bip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寄生汤 骨性关节炎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 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北京城市绿道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38
10
作者 任斌斌 薇薇 +1 位作者 刘兴 丛日晨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14,共5页
城市绿道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廊道状特征,对于加强物种空间运动、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以北京城市绿道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物种多样性与绿道特征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调查... 城市绿道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廊道状特征,对于加强物种空间运动、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以北京城市绿道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物种多样性与绿道特征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记录维管束植物202种(含变种、栽培品种),隶属63科136属,本地木本植物指数为0.7,大多数乔木、灌木植物种类存在应用频度过低的问题。物种丰富度呈现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的规律,物种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规律。与其他绿道相比,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南长河公园、营城建都滨水绿道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植物多样性与绿道特征的RDA排序结果显示,绿道长度、绿道类型和绿道宽度对植物多样性影响显著,绿道长度对乔木层植物影响较大,绿道类型和宽度对草本层和灌木层植物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道 植物多样性 RDA排序 北京
下载PDF
平等原则在反歧视法中的适用和发展--兼谈我国的反歧视立法 被引量:32
11
作者 薇薇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6-134,共9页
反歧视法的制定和适用正在经历重大变革,反歧视法的目标正在从形式平等转向实质平等。形式平等虽然在应对显而易见的直接歧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缺点是无法改变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社会结构。反歧视法作为保护人权,尤其是保护弱势群体的... 反歧视法的制定和适用正在经历重大变革,反歧视法的目标正在从形式平等转向实质平等。形式平等虽然在应对显而易见的直接歧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缺点是无法改变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社会结构。反歧视法作为保护人权,尤其是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法律之一,必须体现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这两种平等形式,而间接歧视概念的确立和肯定行动的实施成为实现实质平等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平等 实质平等 歧视 肯定行动
原文传递
中国2002—2015年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马智杰 王岗 +4 位作者 向云 薇薇 杨淑香 付萍 郭云昌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00-1705,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15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报告的全国各类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2—2015年全国共报告学校食源性疾... 目的了解中国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15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报告的全国各类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2—2015年全国共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054起,累计发病人数37 480例,住院18 492例,死亡11例;在致病因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暴发事件数最多,占总事件数的34.54%;引起死亡的暴发事件首要因素是化学性因素,占总死亡人数的54.55%。蔬菜类、粮食类、肉类是引起暴发事件的主要食品,分别占总事件数的14.14%、12.71%、8.63%;中、小学校园是学校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高发场所,9月份是高发月份;加工不当及交叉污染是引起校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环节。结论微生物是引起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首要因素,应积极预防校园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以减少事件死亡人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学校 预防
原文传递
首次脑梗死与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13
作者 王锋 薇薇 +5 位作者 石学敏 王佳 王涛 刘春霞 陈光 寇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2-234,共3页
目的:观察首次脑梗死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脑卒中及其复发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首次脑梗死与复发性脑梗死进行对比。收集病例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对脑梗死及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进行... 目的:观察首次脑梗死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脑卒中及其复发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首次脑梗死与复发性脑梗死进行对比。收集病例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对脑梗死及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常见危险因素中,年龄较大(OR=0.92,95%CI[0.88,0.96])和2型糖尿病史(OR=0.14,95%CI[0.03,0.63])患脑梗死的风险更大;而复发性脑梗死中较重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较大(OR=1.03,95%CI[1.00,1.05])、有高血压基础病(OR=2.42,95%CI[1.28,4.56])、家族史(OR=2.22,95%CI[1.24,3.99])更易复发,而温和型性格却为复发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OR=0.48,95%CI[0.28,0.82])。结论:首次脑梗死与复发性脑梗死比较重要的危险因素不同,但年龄为共同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复发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欧美商业秘密保护立法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34
14
作者 薇薇 郑友德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7-152,共16页
商业秘密是现代商业活动中竞争致胜之利器,一旦被违法公开,对权利人的损害即不可逆转,从而会为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为强化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世界各国近年来频频修法,以防患于未然。作为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主要法源的《反不正... 商业秘密是现代商业活动中竞争致胜之利器,一旦被违法公开,对权利人的损害即不可逆转,从而会为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为强化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世界各国近年来频频修法,以防患于未然。作为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主要法源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的规定失之笼统,而且施行二十多年未作修改,严重滞后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难以应对商业秘密保护执法和司法中的诸多难题。所以,有必要对欧盟和美国新近的商业秘密保护专门立法予以系统分析,借鉴转用,及时推动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专门立法。其中,关于商业秘密内涵、侵权行为及其认定、法律责任、司法救济程序与域外适用等立法重点与难点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秘密 不正当竞争 侵害行为 域外适用
原文传递
论国际人权法中的平等与不歧视 被引量:28
15
作者 薇薇 《环球法律评论》 2004年第2期226-233,共8页
国际人权法对我国是越来越重要的领域 ,而几乎所有的国际人权文件都包含平等与不歧视的内容。平等与不歧视成为国际人权法的核心。本文着重论述和分析了主要的国际人权文件中有关平等与不歧视的规定 ,揭示了平等与不歧视既是一般原则又... 国际人权法对我国是越来越重要的领域 ,而几乎所有的国际人权文件都包含平等与不歧视的内容。平等与不歧视成为国际人权法的核心。本文着重论述和分析了主要的国际人权文件中有关平等与不歧视的规定 ,揭示了平等与不歧视既是一般原则又是一项独立的权利 ,从法律效力上讲 ,它已经具有了强行法的地位。国家在国际人权法下承担不歧视的积极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人权法 不歧视原则 平等原则 构成要件 法律性质
原文传递
皮肤镜对基底细胞癌鉴别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薇薇 涂平 +2 位作者 杨淑霞 汪旸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80-484,共5页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基底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皮肤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基底细胞癌皮损为病例组,并随机选取色素程度和部位与基底细胞癌相似的其他色素性皮损作为对照组。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用...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基底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皮肤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基底细胞癌皮损为病例组,并随机选取色素程度和部位与基底细胞癌相似的其他色素性皮损作为对照组。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用诊断试验方法评价皮肤镜诊断基底细胞癌的能力,计算提示黑素细胞性皮损的指征在基底细胞癌中的出现情况,并比较不同色素程度的基底细胞癌在皮肤镜下的差异。结果病例组86例,对照组68例。基底细胞癌皮肤镜经典诊断模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84%、89.71%、92.39%、98.39%,Youden指数为0.88,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94.81%。色素网、多发褐色至黑色小球或小点、毛囊口周围色素在黑素细胞性皮损中的比例显著高于基底细胞癌(P〈0.05),蓝白幕样结构见于61.63%的基底细胞癌。蓝黑色斑片和蓝白幕样结构在重色素组基底细胞癌中出现频率显著高于低色素组(P〈0.01)。结论皮肤镜诊断色素性基底细胞癌的经典模式在中国人群也显示出良好的诊断能力,研究提出的几个指征如周边色素栅状排列、周边色素加深、毛囊口周围色素加深或减退,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尚需大样本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镜检查 基底细胞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2011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35
17
作者 薇薇 朱江辉 +6 位作者 甄世祺 梁效成 蒋玉艳 徐娇 刘秀梅 郭云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3-288,共6页
目的分析2011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809起,累计发病14 057人,死亡113人... 目的分析2011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809起,累计发病14 057人,死亡113人,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26.2%(212/809)和37.6%(5 292/14 057),化学性因素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39.8%(45/113)。结论微生物性因素是导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化学性因素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此外,应不断加强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建设,增强报告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监测 致病因子 亚硝酸盐 微生物 毒蘑菇 死因 中国
原文传递
2012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32
18
作者 薇薇 朱江辉 +6 位作者 兰真 马晓晨 薛春洪 徐娇 刘秀梅 郭云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分析2012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2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917起,累计发病13 679人,死亡137... 目的分析2012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2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917起,累计发病13 679人,死亡137人。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暴发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27.81%(255/917)和50.03%(6 844/13 679),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55.47%(76/137)。家庭和餐饮服务单位是主要发生场所,暴发事件起数分别占41.77%(383/917)和34.68%(318/917)。结论微生物性因素是导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毒蘑菇是导致食源性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监测 致病因子 微生物 毒蘑菇 死因 中国
原文传递
2007-2009年中国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19
作者 薇薇 梅玲玲 +7 位作者 唐震 杨小蓉 秀桂 裴晓燕 王岗 付萍 吴永宁 郭云昌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52,共9页
目的 了解2007-2009年中国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表型和基因型特征.方法 选取2007-2009年分离自浙江省、江苏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辽宁省,经生化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的临床分离株作为研究对象,共135株.采用PCR方法对其进行毒力... 目的 了解2007-2009年中国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表型和基因型特征.方法 选取2007-2009年分离自浙江省、江苏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辽宁省,经生化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的临床分离株作为研究对象,共135株.采用PCR方法对其进行毒力基因耐热直接溶血素(tdh)、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trh),种鉴定基因不耐热溶血素(tlh)、toxR、VPM、gyrB及“大流行菌群”标识基因(GS-PCR、PGS-PCR、orf8、HU-α)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菌株对8种抗菌素的耐药性;对实验菌株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PFGE)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35株临床分离株tlh、toxR、gyrB、VPM均为阳性,85.9% (116/135)的临床菌株tdh和(或)trh阳性,tdh、trh的携带率分别为85.2%(115/135)、3.0% (4/135),其中3株菌同时携带两种毒力基因.GS-PCR、PGS-PCR、orf8、HU-α的携带率分别为66.7% (90/135)、80.7% (109/135)、65.2% (88/135)、66.7% (90/135).135株临床株耐受至少1种抗菌素的占8.1% (11/135),其中,9株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2株对复方磺胺甲嗯唑耐药,1株对四环素耐药.所有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均敏感.135株临床株检出29种血清型,以O3、O4、O1群为主,占89.6%(121/135),O3∶K6为优势血清型,占56.3% (76/135).我国“大流行菌群”包括O3∶K6、O4:K68、O1∶ K36、O1∶K25、O1∶K5、O3∶ K29等血清型.限制性内切酶SfiⅠ和NotⅠ的酶切图谱片段集中在30~700 kb之间,聚类分析各分为6个群和9个群,最低相似度分别为52.6%和58.7%,临床“大流行菌群”菌株分别位于C群和D群.结论 我国大部分副溶血性弧菌临床株携带毒力基因;“大流行菌群”尤其是O3∶K6血清型在我国呈流行趋势,GS-PCR、HU-a可作为判定“大流行菌群”标识基因.PFGE分型可靠且能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副溶血性 血清分型 电泳 凝胶 脉冲场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经鼻肠管置管行肠内营养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29
20
作者 薇薇 归淑华 +2 位作者 叶红波 钱琴丹 谭九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5-617,共3页
目的评价经鼻肠管置管行肠内营养减少食管反流和误吸,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入住ICU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机械通气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试验组30例行鼻肠管喂养,对照组3... 目的评价经鼻肠管置管行肠内营养减少食管反流和误吸,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入住ICU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机械通气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试验组30例行鼻肠管喂养,对照组30例行鼻胃管喂养,两组均采取营养液持续均速泵入及实施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比较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和VAP发生率,对治疗前后患者体温、血白细胞(WBC)、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进行检测记录。结果试验组VAP发生率16.7%均低于对照组4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体温、WBC、血清PCT水平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可以增加肠内营养耐受性,提高营养指标水平,减少食管反流和误吸等常见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VAP的发生率,同时减少了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肠内营养 鼻肠管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