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诗歌教学中的审美引导 |
李蓝玉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0 |
14
|
|
2
|
西方《都柏林人》研究概观 |
李蓝玉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3
|
英美文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
李蓝玉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4 |
8
|
|
4
|
人文教育视野下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 体系建设 |
李蓝玉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20 |
7
|
|
5
|
劳伦斯作品中的文明危机意识 |
李蓝玉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6
|
劳伦斯小说中的生存意识与权力意识 |
李蓝玉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0 |
2
|
|
7
|
《都柏林人》研究在中国 |
李蓝玉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8 |
1
|
|
8
|
乔伊斯与伍尔夫意识流小说创新形式的对比研究 |
李蓝玉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11 |
1
|
|
9
|
日神的光辉与酒神的激情——《简·爱》创作中的两种艺术冲动 |
李蓝玉
|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10
|
相对时间范畴研究——以文本《闹鬼的房子》为例 |
李蓝玉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1
|
伍尔夫意识流写作中的音乐隐喻研究——以短篇小说《闹鬼的房子》为例 |
李蓝玉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2
|
研究生文学研究性学习 |
李蓝玉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3
|
《都柏林人》的出版:一位艺术家的执著追求 |
李蓝玉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4
|
直观手段与技术手段并用的口译课堂教学 |
李蓝玉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0 |
|
15
|
马蒂尼奇隐喻理论刍议 |
李蓝玉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2 |
0 |
|
16
|
鬼屋探寻:优美与深刻——伍尔夫小说《闹鬼的房子》艺术特色分析 |
李蓝玉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07 |
0 |
|
17
|
毕加索两幅画引发的儿童美术教育的思考 |
李蓝玉
|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2019 |
0 |
|
18
|
外墙脱落变身“高空刺客” 代表守护居民“头顶安全” |
李蓝玉
|
《上海人大月刊》
|
2024 |
0 |
|
19
|
嘉定南翔镇:解决“急难愁盼”“家站点”来帮忙 |
李蓝玉
|
《上海人大月刊》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