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糖水平及血糖变异度对ICU成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佳媚 高雅 +5 位作者 张静静 李若 金旭婷 张小玲 王小闯 王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成年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患者入ICU 24 h内静脉血糖水平及血糖变异度对患者医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ICU多参数智能监护数据库Ⅱ(multiparameter intelligent mon...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成年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患者入ICU 24 h内静脉血糖水平及血糖变异度对患者医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ICU多参数智能监护数据库Ⅱ(multiparameter intelligent monitoring in intensive careⅡ,MIMIC-Ⅱ)中单次入ICU且患有ARF,同时入住ICU后初始24 h内有多次静脉血糖监测记录的患者。提取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首次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使用注射用胰岛素及患病情况(糖尿病、心力衰竭、肾衰竭及感染)。将入ICU 24 h内静脉血糖均值及血糖变异系数分别用来评估血糖水平及变异度,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糖水平及血糖变异度与患者医院病死率之间的关系。并在血糖水平及血糖变异度与是否患糖尿病间分别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25例患者。从24 h内平均静脉血糖指标分析,低、中、高血糖水平患者的医院病死率分别为31.6%(171例)、35.4%(192例)及43.7%(237例),高血糖水平患者的医院病死率是低血糖水平患者的1.594倍(OR=1.594,95%CI 1.206~2.105);从24 h内血糖变异系数分析,低、中、高血糖变异患者的医院病死率分别为30.7%(166例)、38.0%(206例)及42.1%(228例),高血糖变异患者的医院病死率是低血糖变异患者的1.362倍(OR=1.362,95%CI1.035~1.792)。血糖水平(Pinteraction=0.178)及血糖变异度(Pinteraction=0.119)对医院病死率的影响在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RF患者入ICU 24 h内高血糖水平及高血糖变异度是其医院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ICU) 急性呼吸衰竭(ARF) 血糖水平 血糖变异度 医院病死率
下载PDF
基于PICO循证医学原则的临床实践教学效果探索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岗 王小闯 +5 位作者 李若 李佳媚 张静静 高雅 金旭婷 任佳佳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4期714-717,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引入基于PICO循证医学原则的临床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8年2月~2020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轮转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其分... 目的探讨在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引入基于PICO循证医学原则的临床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8年2月~2020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轮转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学生在带组导师引导下参与基于PICO原则的临床实践教学,对照组则根据轮转要求实施常规实习。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例汇报得分差异,卡方检验分析调查问卷结果,综合评价实践教学效果。结果共204人参与本次研究,其中对照组106人,试验组98人。基于PICO原则的临床实践教学培养结束后,试验组病例汇报得分高于对照组(82.02±6.82 vs.70.16±9.52,P<0.001);试验组学生认为基于PICO原则的临床实践教学能锻炼临床思维(80.6%vs.32.1%,P<0.001)、培养提出问题(70.4%vs.35.8%,P<0.001)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8.6%vs.50.9%,P<0.001)以及调动学习主动性(71.4%vs.27.4%,P<0.001)。结论在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引入基于PICO循证医学原则的临床实践教学培养的可行性高,且该教学培养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 本科生 PICO 临床思维 实践教学
下载PDF
ICU住院期间平均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静静 金旭婷 +4 位作者 李若 李佳媚 高雅 王小闯 王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6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成年患者ICU住院期间平均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利用eICU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单次入院首次入ICU并且至少有2次血清白蛋白记录的成年患者,计算患者的平均血清白蛋白水平。... 目的探讨成年患者ICU住院期间平均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利用eICU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单次入院首次入ICU并且至少有2次血清白蛋白记录的成年患者,计算患者的平均血清白蛋白水平。按照ICU住院期间监测的平均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三组:低白蛋白组(<25 g/L)、中白蛋白组(25~30 g/L)和高白蛋白组(≥30 g/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控制相关混杂因素,研究平均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ICU患者20703例,低白蛋白组发生ICU死亡风险是高白蛋白组的1.368倍(95%CI 1.203~1.555),而中白蛋白组发生ICU死亡风险是高白蛋白组的1.147倍(95%CI 1.001~1.315);此外,低白蛋白组发生医院死亡风险是高白蛋白组的1.627倍(95%CI 1.458~1.816),而中白蛋白组发生医院死亡风险是高白蛋白组的1.182倍(95%CI 1.052~1.329)。结论在成年ICU患者中,平均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其发生ICU死亡和医院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平均白蛋白水平 ICU病死率 医院病死率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炎症和凝血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若 李佳媚 +4 位作者 任佳佳 侯彦丽 张小玲 赵玉杰 王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9期752-756,F0003,共6页
内皮和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的炎症和凝血功能紊乱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在此过程中,凝血与炎症相关调控通路之间存在多种相互作用,涉及内皮细胞、免疫细胞、血小板及其表达... 内皮和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的炎症和凝血功能紊乱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在此过程中,凝血与炎症相关调控通路之间存在多种相互作用,涉及内皮细胞、免疫细胞、血小板及其表达或分泌的各种分子。本文就ARDS中炎症与凝血相关的分子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做一综述,旨在为ARDS的预防和靶向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炎症 凝血 细胞因子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内皮细胞 中性粒细胞 补体系统
下载PDF
基于光纤传能技术的输电线路监测终端研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洪亮 辛晓虎 +2 位作者 欧干新 王建慧 李若 《河北电力技术》 2022年第5期57-61,共5页
基于光纤传能技术、光电能量转换技术、感应电流取能技术,本文研制了从输电线路本体取能的输电线路监测终端。提出将传能光纤与复合绝缘子芯柱浇筑一体成型,在复合绝缘子内构建光纤通道,并通过“电-光-电”的方式将能量从输电线路高压... 基于光纤传能技术、光电能量转换技术、感应电流取能技术,本文研制了从输电线路本体取能的输电线路监测终端。提出将传能光纤与复合绝缘子芯柱浇筑一体成型,在复合绝缘子内构建光纤通道,并通过“电-光-电”的方式将能量从输电线路高压侧传递至输电铁塔测,为安装在铁塔上的微气象、铁塔倾斜监测装置、视频监拍等监控模块供电,并依托物联网技术,将上述监测信息传递至互联网云端。本文通过传能光纤在高压侧和铁塔侧之间构建能量信息传输通道,为“智慧输电线路”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输电线路 线路监测 光纤传能 光电能量转换 感应电流
下载PDF
高校基础通识课“病毒与人”课程思政模式探索
6
作者 张静静 张楚楚 +5 位作者 张小玲 赵玉杰 靳玲玲 刘明珠 李若 王岗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530-534,共5页
思政教育应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始终。针对“病毒与人”这门基础通识课程,运用“问题导向”,传统经典案例与时下“新鲜”案例结合以及“以赛促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人类在抗争病毒过程中的顽强生命力,帮助学... 思政教育应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始终。针对“病毒与人”这门基础通识课程,运用“问题导向”,传统经典案例与时下“新鲜”案例结合以及“以赛促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人类在抗争病毒过程中的顽强生命力,帮助学生建立融会贯通的全景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凸显当代年轻人的使命与担当,提升思政教学质量。此外,将“绿色生态”、“抗疫精神”等思政元素纳入教学设计,使学生充分理解病毒与人的密切关系,从而做到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发扬“抗疫精神”,甘于奉献,砥砺前行,勇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做有远大理想、家国情怀的中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与人 课程思政 新型冠状病毒
下载PDF
ICU患者昼夜心率变异对近期和远期病死率的影响:基于MIMIC-Ⅱ数据库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路艳妮 张静静 +5 位作者 李若 高雅 侯彦丽 李佳媚 王小闯 王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28-1132,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昼夜心率变异对近期和远期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Ⅱv2.6)截至2011年4月发布的2001至2008年共32536例ICU患者的相关记录。暴露因素为昼夜心率变异,...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昼夜心率变异对近期和远期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Ⅱv2.6)截至2011年4月发布的2001至2008年共32536例ICU患者的相关记录。暴露因素为昼夜心率变异,定义为夜间(23:00至次日07:00)平均心率与白天(07:00至23:00)平均心率的比值,即夜昼心率比;结局事件为28 d病死率和1年病死率。收集入选患者年龄、性别、种族、首次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首次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Ⅰ(SAPSⅠ)、入ICU首个24 h内是否使用镇静药物及儿茶酚胺类药物、临床合并症〔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糖尿病未合并并发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脏疾病、肾衰竭等〕,以及患者入ICU首个24 h内完整的心率记录。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并矫正相关混杂因素,探讨ICU患者昼夜心率变异对28 d病死率及1年病死率的影响,同时在不同首次SOFA评分患者中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MIMIC-Ⅱ数据库中的15382例ICU患者,排除无心率记录、无死亡记录、使用心脏起搏器、心律失常、无SOFA和SAPSⅠ评分记录患者,最终共9439例患者进入研究队列。①整体患者Cox回归分析显示,ICU患者夜昼心率比升高与28 d病死率〔风险比(HR)=1.613,95%可信区间(95%CI)为1.338~1.943,P<0.001〕及1年病死率(HR=1.573,95%CI为1.296~1.908,P<0.001)增加有关。在调整了人口统计学因素(年龄、性别、种族)、疾病严重程度评分(SOFA、SAPSⅠ评分)、临床合并症(高血压、COPD、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糖尿病未合并并发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脏疾病、肾衰竭等)和相关药物(镇静药物及儿茶酚胺类药物)后,ICU患者夜昼心率比与28 d病死率(HR=1.256,95%CI为1.018~1.549,P=0.033)及1年病死率(HR=1.249,95%CI为1.010~1.545,P=0.040)仍相关。②根据SOFA评分中位数5分将研究人群分为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昼夜心率变异 28 d病死率 1年病死率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研究现状
8
作者 任佳佳 李若 +2 位作者 金旭婷 高晓明 王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53-56,共4页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是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中的主要蛋白酶,在抵御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大量释放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可能导致过度炎症反应,加剧肺组织损伤,诱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展。西维来司他钠作为一种...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是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中的主要蛋白酶,在抵御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大量释放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可能导致过度炎症反应,加剧肺组织损伤,诱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展。西维来司他钠作为一种特异性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在缓解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诱发的病理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潜力,并在临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西维来司他钠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管理中的应用,为深入理解该药物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凋亡 内皮损伤
下载PDF
机器学习预测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9
作者 金旭婷 李佳媚 +6 位作者 李若 高雅 张静静 任佳佳 张小玲 王小闯 王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892-897,共6页
目的 在脓毒症患者中建立基于生命体征监测数据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预测模型。方法 从重症监护病房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的脓毒症患者中识别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期间发生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提取事件发生前6 h的连续生... 目的 在脓毒症患者中建立基于生命体征监测数据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预测模型。方法 从重症监护病房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的脓毒症患者中识别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期间发生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提取事件发生前6 h的连续生命体征监测数据(包括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作为阳性样本,在未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的脓毒症患者中随机抽取6 h生命体征监测数据为阴性对照样本。建立并训练极致梯度提升(XGBoost)、轻量的梯度提升机(LightGBM)以及深度神经网络(DNN)模型进行建模及训练。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估,使用最优的模型在脓毒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发生前1 h和前2 h对事件的发生进行预测。结果 本研究共提取阳性样本2 569例,阴性对照样本7 048例。XGBoost、LightGBM以及DNN模型预测脓毒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的ROC-AUC值分别为0.78、0.77和0.61。XGBoost模型在脓毒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发生前1 h、前2 h进行预测的ROC-AUC值分别为0.76和0.75。结论 在ICU的脓毒症患者中,基于连续生命体征监测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可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脓毒症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重症监护病房(ICU) 极致梯度提升 轻量的梯度提升机 深度神经网络
下载PDF
ICU住院期间体质量变化与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张静静 金旭婷 +5 位作者 任佳佳 李若 李佳媚 高雅 王小闯 王岗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3-348,共6页
目的探讨成年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期间体质量变化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利用eICU-CRD数据库,纳入首次入院单次入住ICU且ICU住院时长>24 h的成年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讨成年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期间体质量变化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利用eICU-CRD数据库,纳入首次入院单次入住ICU且ICU住院时长>24 h的成年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控制相关混杂因素,研究ICU住院期间体质量变化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年龄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Ⅳ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Ⅳscore,APACHEⅣ)评分、ICU住院时长和入院时BMI基线水平中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ICU患者34311例,其中男性占比55.1%,白种人占比82.4%,≥65岁以上人群占比51.3%;与体质量降低组患者比较,体质量升高的患者出现肾衰竭(1938例,11.1%)、肝衰竭(106例,0.6%)和败血症(2442例,14.0%)的比例更高,并且体质量增加组的患者在ICU住院时长、医院住院时长和APACHEⅣ评分也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体质量增加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是体质量降低组的1.25倍(95%CI:1.16~1.36,P<0.001),ICU死亡率是体质量降低组的1.36倍(95%CI:1.22~1.50,P<0.001),而且在疾病严重程度较高、ICU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中更明显,并且研究结果不受年龄及BMI基线水平的影响。结论在成年患者中,体质量变化是其发生ICU死亡和医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变化 ICU死亡率 医院死亡率 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ICU患者体温昼夜变异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赵苗 李若 +5 位作者 任佳佳 金旭婷 李佳媚 张静静 高雅 王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800-805,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成年患者体温昼夜变异对医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多参数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ⅡV2.6)中首次收住ICU、住院时间>1 d且入ICU后24 h内有完整体温监测记录的成年患者。提取患者的年...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成年患者体温昼夜变异对医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多参数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ⅡV2.6)中首次收住ICU、住院时间>1 d且入ICU后24 h内有完整体温监测记录的成年患者。提取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首次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药物使用情况、基础患病情况、机械通气情况、28天病死率、90天病死率及体温监测数据等。根据昼夜体温变异(昼夜体温变异=夜间体温平均值/白天体温平均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比值≤1组和比值>1组。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体温昼夜变异与ICU患者28天病死率和90天病死率之间的关系。之后根据SOFA评分将总体人群分为两组(SOFA≤9分和SOFA>9分)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534例,比值≤1组患者653例(18.5%),比值>1组患者2881例(81.5%)。比值≤1组患者的28天病死率(13.2%vs.3.3%,P<0.001)和90天病死率(17.3%vs.5.6%,P<0.001)均高于比值>1组。多因素COX回归显示,比值≤1组患者具有较高的28天死亡风险(HR=1.949,95%CI 1.422~2.670)和90天死亡风险(HR=1.531,95%CI 1.178~1.989)。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在SOFA≤9分的亚组中,昼夜体温变异与28天病死率(HR=2.566,95%CI 1.368~4.812)和90天病死率(HR=2.666,95%CI 1.622~4.382)的相关性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SOFA>9分的亚组中,比值≤1组患者28天死亡风险仍高于比值>1组(HR=1.595,95%CI 1.101~2.311),但在该亚组中未显示出昼夜体温变异与90天病死率的相关性(HR=1.206,95%CI 0.883~1.646)。结论夜间体温低于白天体温的ICU患者28天病死率及90天病死率较高,提示夜间体温降低可能是危重症患者的死亡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重症监护室 体温变异 病死率
下载PDF
自主呼吸频率变异对ICU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12
作者 高雅 金旭婷 +6 位作者 李若 李佳媚 侯彦丽 骆艳妮 张静静 王小闯 王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826-831,共6页
目的探究自主呼吸频率变异对ICU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从重症监护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中提取首次入ICU且有入ICU后首个24 h内自主呼吸频率记录的成年患者,提取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首次急性生理与慢性... 目的探究自主呼吸频率变异对ICU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从重症监护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中提取首次入ICU且有入ICU后首个24 h内自主呼吸频率记录的成年患者,提取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首次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Ⅳ、疾病诊断、药物使用及自主呼吸频率记录。根据患者入ICU后首个24 h内自主呼吸频率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将患者分为低呼吸频率变异组(CV≤20%)和高呼吸频率变异组(CV>20%)。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ICU病死率及医院病死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呼吸频率变异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在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Ⅱ)中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229例患者,低呼吸频率变异组ICU病死率(2.7%vs.2.4%,P=0.043)和医院病死率(5.6%vs.5.1%,P=0.030)均比高呼吸频率变异组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呼吸频率变异是ICU病死率(OR=1.211,95%CI 1.051~1.396)及医院病死率(OR=1.130,95%CI 1.023~1.248)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外部验证结果显示,低呼吸频率变异组发生ICU及医院死亡事件的风险分别是高呼吸频率变异组的1.329倍(95%CI 1.085~1.627)和1.267倍(95%CI 1.080~1.487)。结论在ICU患者中,低呼吸频率变异与其发生ICU死亡和医院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频率变异 重症监护室 变异系数 重症监护合作研究数据库 病死率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入ICU首次血清阴离子间隙与危重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辉 李若 +3 位作者 高雅 张静静 李佳媚 王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评估血清阴离子间隙(AG)与危重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来自重症监护病房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ollaborative Research Database,eICU-CRD)中仅有一次ICU住院记录且在入ICU后首个24 h内有血清[Na^(+)]、[K^(+)]、[Cl^(... 目的评估血清阴离子间隙(AG)与危重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来自重症监护病房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ollaborative Research Database,eICU-CRD)中仅有一次ICU住院记录且在入ICU后首个24 h内有血清[Na^(+)]、[K^(+)]、[Cl^(-)]和[HCO^(-)_(3)]记录的成年ICU患者。本研究AG(mEq/L)=([Na^(+)]+[K^(+)])mEq/L-([Cl^(-)]+[HCO^(-)_(3)])mEq/L,并用血清白蛋白计算校正AG(cAG),即cAG=AG(mEq/L)+2.5×[4.4-血清白蛋白(g/dL)]。构建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患者入ICU后初始血清cAG与医院病死率的关系。在不同血乳酸(Lac)浓度亚组(Lac<2 mmol/L,2≤Lac≤5 mmol/L和Lac>5 mmol/L)中进一步分析cAG与住院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共纳入7379例成年ICU患者。初步分析发现,死亡患者cAG高于生存者(mEq/L:22.26±6.20 vs.19.49±5.51,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ICU患者cAG每升高1 mEq/L,其住院死亡风险增加1.082倍(95%CI 1.073~1.092)。在校正了年龄、种族、性别、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Ⅳ(APACHEⅣ)评分、心力衰竭、肾衰竭、呼吸衰竭、凝血障碍、脓毒症、休克、肝脏疾病、创伤、血Lac水平及pH后,cAG与住院病死率之间的上述相关性仍然存在(OR=1.017,95%CI 1.006~1.029)。根据cAG三分位数将研究人群分为三组,即cAG≤17.40 mEq/L组、17.40 mEq/L<cAG≤21.55 mEq/L组及cAG>21.55 mEq/L组。多因素分析显示,cAG>21.55 mEq/L组患者(OR=1.452,95%CI 1.239~1.700)医院死亡风险仍高于cAG≤17.40 mEq/L组。而亚组分析中发现,只有在血Lac为2~5 mmol/L的亚组中,cAG和住院病死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17.40 mEq/L<cAG≤21.55 mEq/L:OR=1.290,95%CI 1.008~1.651;cAG>21.55 mEq/L:OR=1.929,95%CI 1.50~2.480)。结论入ICU后初始血清cAG升高与住院死亡的高风险相关,尤其是血Lac为2~5 mmol/L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间隙(AG) 病死率 乳酸(Lac) 重症监护室(ICU) 重症监护病房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
下载PDF
成年ICU患者反勺型血压变异对医院病死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佳媚 赵玉杰 +6 位作者 张小玲 高雅 张静静 李若 王利 王小闯 王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成年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非勺型及反勺型血压变异对医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单次收住ICU且ICU住院时长>24h的勺型、非勺型及反勺型血压变异成年患者。并提取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首次序贯器官衰... 目的探讨成年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非勺型及反勺型血压变异对医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单次收住ICU且ICU住院时长>24h的勺型、非勺型及反勺型血压变异成年患者。并提取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首次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首次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Ⅰ评分)、服用血管活性药物、镇静药情况以及患病情况等。将患者是否于医院死亡及血压变异类型分别作为因变量和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并在不同SOFA评分患者中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8306例,其中勺型血压变异患者1285例(15.5%),非勺型血压变异患者3608例(43.4%),反勺型血压变异患者3413例(41.1%),医院病死率在三组分别为13.0%、12.1%及15.8%。反勺型血压变异患者的医院病死率是勺型血压患者的1.258倍(95%CI1.015~1.558)。在4874例SOFA评分≤8的患者中,反勺型血压变异患者的医院病死率是勺型血压变异患者的1.691倍(95%CI1.218~2.347)。结论反勺型血压变异可能是ICU患者医院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在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中危险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ICU) 血压变异 勺型 医院病死率
下载PDF
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网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若 范成方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71-80,共10页
依据2009-2020年我国31个地区(港澳台除外)省际面板数据,对绿色金融及农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后,采用融入绿色金融因素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我国农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状况进行整体网络特征、网... 依据2009-2020年我国31个地区(港澳台除外)省际面板数据,对绿色金融及农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后,采用融入绿色金融因素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我国农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状况进行整体网络特征、网络个体特征、块模型以及QAP相关和回归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9-2020年我国农业碳排放网络形态较稳定,不存在孤立的点,各地区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性水平及紧密程度均不高,网络结构有待优化;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陕西一直为网络中心;京津冀、东北部、东中部地区位于“双向溢出”板块,部分西部地区位于“净溢出”板块,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净受益”板块,东南与西南部分地区为“经纪人”板块;各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其农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性越强,对各地区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稳定性越有利,且2015年后绿色金融对其影响不显著,表明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有待提升。除技术水平差异外,空间邻接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农业生产结构差异对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存在不同影响。由此提出如下建议:充分利用空间关联关系,实现区域协同减排;提升各地区绿色金融水平,制定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化减排政策;优化产业结构,重视不同因素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绿色金融 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块模型分析
下载PDF
灰色模糊改进模型在航道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若 李波 苗红林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5年第10期62-64,67,共4页
剖析灰色理论领域的灰色统计方法在工程领域的普遍应用和模糊数学领域在管理学界的应用,构建灰色模糊杂合的安全评价模型,并对该评价模型进行了改进。天津港复式航道安全评价的实例验证表明,改进后模型能够很好地适用于多准则、多层次... 剖析灰色理论领域的灰色统计方法在工程领域的普遍应用和模糊数学领域在管理学界的应用,构建灰色模糊杂合的安全评价模型,并对该评价模型进行了改进。天津港复式航道安全评价的实例验证表明,改进后模型能够很好地适用于多准则、多层次的指标对象,获得比较可靠的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模糊 灰色统计 通航安全 安全评价
下载PDF
航拍高光谱溢油图像中的连续油区划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若 宋梅萍 蔡刘芬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6年第2期295-299,304,共6页
高光谱图像因为信息量充足,越来越多的被用于精细遥感监测。结合溢油高光谱图像自身的特点,提出可用于连续区域划分的方法,即高维主动轮廓算法和区域生长方法。这两种算法在利用了高光谱图像的高维度特征的同时,提高了分割的自动化程度... 高光谱图像因为信息量充足,越来越多的被用于精细遥感监测。结合溢油高光谱图像自身的特点,提出可用于连续区域划分的方法,即高维主动轮廓算法和区域生长方法。这两种算法在利用了高光谱图像的高维度特征的同时,提高了分割的自动化程度。在标示高光谱图片和实际海面溢油高光谱图片的应用效果也说明了算法较传统分割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区域生长 主动轮廓
下载PDF
外源表位在Salmonella菌毛上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鹤 初明 +4 位作者 李若 张雅琦 徐兰 刘树林 王月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189-191,共3页
过去的20年中,在细菌表面展示外源多肽的表达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以细菌菌毛作为表达载体用于表达外源多肽或蛋白。本文将详述一种特殊的利用基因置换构建的沙门菌菌毛外源多肽展示系统,同时介绍一些其他的菌... 过去的20年中,在细菌表面展示外源多肽的表达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以细菌菌毛作为表达载体用于表达外源多肽或蛋白。本文将详述一种特殊的利用基因置换构建的沙门菌菌毛外源多肽展示系统,同时介绍一些其他的菌毛展示系统并探讨他们的优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菌毛 表面展示 疫苗
下载PDF
重症患者TAT/PIC水平与机械通气使用率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佳媚 刘三媛 +5 位作者 李若 张小玲 骆艳妮 张磊 王小闯 王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2-878,共7页
目的探讨成年重症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α2-plasmin inhibitor-plasmin complex,PIC)(TAT/PIC)水平与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使用率间的关系。方... 目的探讨成年重症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α2-plasmin inhibitor-plasmin complex,PIC)(TAT/PIC)水平与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使用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单次入重症医学科且入科时长≥1 d且有血栓前四项检测记录的成年患者。在医院信息系统及实验室信息系统中回顾性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首次血栓前四项检测结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评分、治疗方式及所有诊断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TAT/PIC与MV使用率间的关系;采用交互作用分析、亚组分析探讨在不同年龄、性别、感染/未感染、患/未患DIC患者中TAT/PIC水平与MV使用间的关系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76名患者,所有患者首次TAT/PIC的中位数为15.84(8.13-33.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AT/PIC每增加5个数值,使用MV的可能性提高2.9%(OR=1.029,95%CI:1.008~1.050),Q3患者使用MV可能性是Q1患者的1.566倍(OR=1.566,95%CI:1.095~2.239),Q4患者使用MV可能性是Q1患者的2.457倍(OR=2.457,95%CI:1.694~3.563)。交互作用结果显示,TAT/PIC与MV使用率间的关系在感染和未感染患者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_(interaction)=0.02)。亚组分析显示,在感染患者中(674例),TAT/PIC每增加5个数值,MV使用可能性提高5.9%(OR=1.059,95%CI:1.022~1.097,P=0.001),而在未感染患者中(502例),TAT/PIC与MV使用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12,95%CI:0.984~1.040,P=0.405)。结论在感染的重症患者中,TAT/PIC水平与患者是否使用MV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 机械通气 感染 重症医学
下载PDF
新型带电作业专用控温服的设计
20
作者 李若 陈禹森 孔晓利 《电子技术(上海)》 2022年第3期124-125,共2页
阐述一种新型带电作业专用控温服的设计,结合带电作业本身特点,将动力部分及控制部分放置在绝缘斗内部,具备穿戴轻便、控温效果好的特点。
关键词 带电作业 温度控制 防护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