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被引量:770
1
作者 焰生 +6 位作者 刘若卓 乔向阳 万琪 杨晓苏 于生元 于挺敏 邹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65-86,共22页
第一章 背景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各国报道的年患病率,女性为3.3%~32.6%,男性为0.7%~16.1%。偏头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首次发病多于青春期。青春期前的儿童患病率约为4%,男女相差不大。青春期后,
关键词 偏头痛 治疗指南 诊断 中国 青春期前 神经血管 首次发病 青春期后
下载PDF
恩必普软胶囊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多中心开放临床研究 被引量:161
2
作者 崔丽英 +22 位作者 吕传真 董强 董鹏 史朗峰 黄鉴政 毛善英 张朝东 曹云鹏 聂莹雪 王维治 梁庆成 杨春晓 董为 光勤 彭国光 罗祖明 何俐 万琪 韩军良 黄如训 承宴 蒙振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12-115,共4页
目的 进一步观察国家一类新药dl 3 正丁基苯酞软胶囊(恩必普软胶囊)对中度急 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144例脑梗患者死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研 究(Ⅰ组),其中用药组每次口服dl 3 正丁基苯酞软胶囊200mg,4次/... 目的 进一步观察国家一类新药dl 3 正丁基苯酞软胶囊(恩必普软胶囊)对中度急 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144例脑梗患者死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研 究(Ⅰ组),其中用药组每次口服dl 3 正丁基苯酞软胶囊200mg,4次/d,1个疗程为20d;对照组用 安慰剂替代dl 3 正丁基苯酞软胶囊。对299例患者进行多中心开放研究(Ⅱ组),服药方法同Ⅰ组用 药组。两组患者基础用药均为复方丹参注射液。 结果 Ⅰ组和Ⅱ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1%和 63.9%,治疗后第11天和第21天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和生活能力状态量表的评分较治疗前,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dl 3 正丁基苯酞软胶囊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肝功能异常,以丙氨酸氨 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和中度升高为主,Ⅰ组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 1.4%,Ⅱ组为8.7%。停药后,ALT和AST均可恢复至正常水平。1例患者用药3d后出现腹泻,停 药后症状消失。 结论 dl 3 正丁基苯酞软胶囊对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疗效显著,不良反 应可逆,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必普软胶囊 药物治疗 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 多中心开放 神经功能 丹参注射液
下载PDF
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43
3
作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9-191,共3页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诊断 治疗 痴呆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梗死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97
4
作者 高山 黄家星 +1 位作者 黄一宁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大脑中动脉狭窄 脑梗死 发病机制 影像学检查
原文传递
dl-3-正丁基苯酞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研究 被引量:106
5
作者 崔丽英 刘秀琴 +9 位作者 朱以诚 樊东升 谢汝萍 沈杨 张微微 杨新平 哈志远 冯亚青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 观察国家一类新药dl 3 正丁基苯酞胶囊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在使用复方丹参静脉点滴的基础上,对201例首次发作的72h以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研究。神... 目的 观察国家一类新药dl 3 正丁基苯酞胶囊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在使用复方丹参静脉点滴的基础上,对201例首次发作的72h以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研究。神经系统功能评分采用的是全国第四届脑卒中会议制定的标准。结果 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为70 3% (64 /91),对照组为40 4% (40 /99) (P<0 01);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在治疗后第11天和第21天分别为12 62±7 73和8 98±7 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 63±7 25和12 42±7 35 (P<0 01);生活能力状态量表的评分在治疗后第11天和第21天分别为3 42±1 46和2 51±1 65,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 83±1 29和3 20±1 48(P<0 01)。dl 3 正丁基苯酞胶囊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肝功能异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和中度升高为主,两者的异常率分别为17 5%和6 2%。1例受试者ALT升高持续最长时间为40d;其他少见的副作用是消化道症状等,以上副作用均随停药而消失。结论 dl 3 正丁基苯酞胶囊对中度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是有效的,副作用是可逆的,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正丁基苯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对照研究 多中心 安慰剂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中度 随机 双盲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急性脑梗死患者 颈内动脉系统 神经功能缺损 肝功能异常 ALT升高 消化道症状 急性期治疗 副作用 静脉点滴
原文传递
颅内大动脉狭窄的检查方法和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92
6
作者 高山 黄家星 +1 位作者 黄一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6-100,共5页
近几十年来人们已经知道颅外颈动脉狭窄是欧美卒中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则是亚洲患者卒中的重要原因。由于不同病变部位导致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完全相同,使不同病因引起的卒中往往需要不同的个体化治疗... 近几十年来人们已经知道颅外颈动脉狭窄是欧美卒中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则是亚洲患者卒中的重要原因。由于不同病变部位导致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完全相同,使不同病因引起的卒中往往需要不同的个体化治疗和预防,因此了解亚洲患者颅内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的发病情况对中国卒中患者非常重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angiography,DSA)是判断脑血管狭窄的金指标,但也是一项创伤性检查,因此无法用其进行颅内脑血管狭窄的筛查及流行病学调查。而近20年中蓬勃发展起来的无创性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和磁共振血管成像(digital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为调查和研究颅内血管狭窄提供了可能,并已逐渐取代创伤性DSA检查。本文总结了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在近10年中应用上述现代影像学技术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并回顾了国内外文献,现就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1)颅内血管狭窄的检查方法;(2)颅内血管狭窄的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狭窄 诊断方法 流行病学 调查
下载PDF
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 被引量:70
7
作者 崔丽英 +11 位作者 张微微 彭国光 何俐 樊东升 沈扬 王拥军 高旭光 贾建平 曾进胜 徐恩 承晏 贺佳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27-730,共4页
目的观察国家一类新药正丁基苯酞(NBP)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使用复方丹参静脉点滴的基础上,对197例首次发作72h以内,NIHSS评分在5~25分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阿司匹林对照... 目的观察国家一类新药正丁基苯酞(NBP)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使用复方丹参静脉点滴的基础上,对197例首次发作72h以内,NIHSS评分在5~25分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阿司匹林对照研究,分为NBP治疗组和阿司匹林对照治疗组。结果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NBP组为74.7%,阿司匹林组为60.9%(CMH检验值为4.0,P=0.047);NIHSS总评分、总评分差值、Barthel指数在治疗后第11天和第21天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NBP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氨基转移酶升高,以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为主,两组的异常率分别为4.34%和0。结论NBP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有效,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缺血 苯呋喃类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同型半胱氨酸和MTHFR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54
8
作者 黄一宁 赵宇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和 5 ,10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比较 4 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 5 6健康人血浆Hcy水平和MTHFR基因多态性。分析年龄、肝肾功能、吸烟、嗜酒、血...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和 5 ,10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比较 4 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 5 6健康人血浆Hcy水平和MTHFR基因多态性。分析年龄、肝肾功能、吸烟、嗜酒、血浆维生素B12 、叶酸水平的影响 ,及其与脑血管病和血管狭窄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浆Hcy分别为 17 0 μmol/L± 9 0 μmol/L和 12 6μmol/L± 5 2 μmol/L ,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MTHFR基因 6 77位点T等位基因率及T/T纯合子率分别为 5 2 0 %和 4 4 0 % ,P >0 0 5 ;2 6 5 %和 2 0 0 %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另外 ,各组组内T/T纯合子与非T/T纯合子的Hcy差异有显著意义。颅内外血管狭窄与血浆Hcy水平未发现统计学有相关性。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12 水平与Hcy和脑血管病均无显著关系。血尿素氮增高和吸烟者与Hcy增高有显著关系 (P <0 0 5 )。结论 本组人群MTHFR基因C6 77T突变的纯合子引起血浆Hcy水平显著增高。血浆Hcy水平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肾功能、吸烟等因素也与Hcy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HFR基因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浆 同型半胱氨酸 多态性 纯合子 增高 水平 结论 意义
原文传递
抑郁症患者伴发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9
作者 武力勇 魏镜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8-189,共2页
抑郁症患者除情绪障碍外,还可伴有认知功能和生物学方面的改变,有时这种认知功能损害特别突出,极易与痴呆相混淆,甚至有"抑郁性假性痴呆"之称.近年来,国外发表了大量关于抑郁症认知功能研究的文献,我们就抑郁症的认知功能损... 抑郁症患者除情绪障碍外,还可伴有认知功能和生物学方面的改变,有时这种认知功能损害特别突出,极易与痴呆相混淆,甚至有"抑郁性假性痴呆"之称.近年来,国外发表了大量关于抑郁症认知功能研究的文献,我们就抑郁症的认知功能损害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认知功能损害 并发症 预后 病理机制
原文传递
重视综合医院中抑郁障碍的诊断 被引量:51
10
作者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综合医院 抑郁障碍 心理疾患 精神病
原文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变与其睡眠结构紊乱间的关系 被引量:28
11
作者 徐雁 +1 位作者 黄席珍 从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2-634,共3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认知障碍与其睡眠结构紊乱间的关系。方法所有研究对象(OSAS组:36例,对照组:18例)均进行睡眠多导仪和神经心理测验量表检查,并比较认知功能与睡眠结构间的关...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认知障碍与其睡眠结构紊乱间的关系。方法所有研究对象(OSAS组:36例,对照组:18例)均进行睡眠多导仪和神经心理测验量表检查,并比较认知功能与睡眠结构间的关系。结果OSAS患者视觉再生(用于检测短时记忆能力)和数字符号(用于检测一般学习能力)两项神经心理测验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视觉再生与慢波睡眠长短正相关(r=0.423,P<0.05),数字符号与REM期睡眠长短正相关(r=0.378,P<0.05)。结论OSAS患者短时记忆能力和一般学习能力受损。慢波睡眠和REM期睡眠剥夺可致OSA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认知障碍 REM期睡眠 慢波睡眠 OSAS
下载PDF
第一届国际睡眠障碍论坛简介 被引量:32
12
作者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4-475,共2页
关键词 睡眠障碍 紧张 论坛 左右 国际 简介 意见 非洲 北美
原文传递
非器质性呼吸困难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5
13
作者 韩江娜 朱元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78,共3页
非器质性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有突出的呼吸困难主诉、但经过系统检查找不出器质性病理改变的一种疾患,国际上称之为“医学无法解释的呼吸困难”。这类患者大约占呼吸困难患者的14%,但临床上常被忽视,诊断、治疗均很困难。本文详细介绍了该... 非器质性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有突出的呼吸困难主诉、但经过系统检查找不出器质性病理改变的一种疾患,国际上称之为“医学无法解释的呼吸困难”。这类患者大约占呼吸困难患者的14%,但临床上常被忽视,诊断、治疗均很困难。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疾患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困难 焦虑 过度通气 呼吸训练治疗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认知障碍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间的关系 被引量:23
14
作者 徐雁 +1 位作者 黄席珍 从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1388-1390,共3页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 (OSAS)认知障碍的生化机制。方法 对OSAS组 36例 ,对照组 18例进行睡眠多导仪和神经心理测验量表检查 ,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I)水平 ,观察患者血清IGF I变化 ,并比...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 (OSAS)认知障碍的生化机制。方法 对OSAS组 36例 ,对照组 18例进行睡眠多导仪和神经心理测验量表检查 ,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I)水平 ,观察患者血清IGF I变化 ,并比较它与认知功能、夜间低氧和睡眠结构紊乱间的关系。结果 OSAS患者视觉再生 (用于检测短时记忆能力 )和数字符号 (用于检测一般学习能力 )两项神经心理测验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视觉再生 :患者为 8 4± 2 7;对照为 11 6± 1 4 ;P <0 0 1;数字符号 :患者为 36 9± 8 3;对照为 4 7 8± 6 8,P <0 0 1) ,血清IGF I水平显著降低 (患者为12 7 2± 87 0 ;对照为 194 0± 77 3;P <0 0 5 ) ,且与视觉再生 (r=0 381,P <0 0 5 )和数字符号 (r =0 330 ,P <0 0 5 )两项受损神经心理测验分数呈正相关 ,与最低血氧饱和度 (r=0 371,P <0 0 5 )、平均血氧饱和度 (r=0 333,P <0 0 5 )和REM睡眠长短 (r=0 5 98,P <0 0 1)呈正相关。结论 OSAS患者短时记忆能力和一般学习能力受损 ,血清IGF I水平降低 ,且可能是其认知功能障碍的生化机制之一。夜间低氧和REM期睡眠剥夺可能是导致血清IGF I降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认知障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原文传递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鼾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彭斌 +3 位作者 黄席珍 汤晓芙 吴全有 罗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29-431,共3页
目的 研究睡眠呼吸暂停及鼾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 (P3)的情况 ,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入组受试者分为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组 2 1例、鼾症组 2 1例及正常对照组 2 1例 ,均进行睡眠多导仪、听觉诱发事件相关电位 (P3)、临床记忆量表检查及神... 目的 研究睡眠呼吸暂停及鼾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 (P3)的情况 ,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入组受试者分为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组 2 1例、鼾症组 2 1例及正常对照组 2 1例 ,均进行睡眠多导仪、听觉诱发事件相关电位 (P3)、临床记忆量表检查及神经系统查体。结果采用GLM程序分析。结果 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组记忆商 (MQ) 90± 12 ,P3潜伏期Fz记录点 :36 3ms± 2 3ms ,Cz记录点 :36 9ms± 2 8ms;鼾症组MQ :10 1± 17,P3潜伏期 :Fz记录点 :337ms± 31ms ,Cz记录点 :340ms± 32ms ;正常对照组MQ :114± 12 ,P3潜伏期 :Fz记录点 :341ms± 2 9ms ,Cz记录点 338ms± 30ms。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组与鼾症组、正常对照组的P3潜伏期和记忆商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鼾症患者记忆商较正常对照组降低。结论 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有认知功能损害。鼾症患者记忆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鼾症 事件相关电位
原文传递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经颅多普勒和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黄一宁 崔重林 +2 位作者 高山 汪波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9,共3页
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血管造影(DSA)检查了13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病人,TCD发现11例有椎动脉血流反向,肢体功能试验时反向血流增加。2例血流方向正常,功能试验血流方向倒转或血流速度下降。1例无名动脉狭窄... 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血管造影(DSA)检查了13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病人,TCD发现11例有椎动脉血流反向,肢体功能试验时反向血流增加。2例血流方向正常,功能试验血流方向倒转或血流速度下降。1例无名动脉狭窄,右侧椎动脉和颈总动脉均受累,出现大脑中动脉盗血。DSA显承54%的病人有反向血流。提示椎动脉反向血流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和侧支循环建立程度有关。25%同时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TCD是观察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盗血的敏感方法,可帮助判断其对大脑半球血液供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盗血 综合征 超声波诊断 血管照影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的超声、影像学及手术所见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敬府 黄一宁 +6 位作者 金征宇 高山 崔丽英 任祖渊 苏常葆 王任值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199-202,共4页
观察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性质和颅内侧枝循环建立,比较无创检查和有创检查所见,及其与脑梗塞发生的关系。用经颅多普勒、彩超、血管造影、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患者,确定颈部血管狭窄部位、程度、性质,以及颅内血管受累和颅内... 观察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性质和颅内侧枝循环建立,比较无创检查和有创检查所见,及其与脑梗塞发生的关系。用经颅多普勒、彩超、血管造影、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患者,确定颈部血管狭窄部位、程度、性质,以及颅内血管受累和颅内侧枝循环建立情况,并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共收集患者8例。血管造影发现血管狭窄单侧5例,双侧3例,其中5例同时有多条血管狭窄。超声发现血管狭窄呈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在术前出现脑梗塞3例。与血管造影比较,彩超容易低估高度狭窄血管的狭窄程度,但是对轻度狭窄和局部斑块形成,血管造影容易漏诊。同时观察颅内血管狭窄和侧枝循环情况有助于判断预后和决定治疗方案。对高度狭窄、颅内侧枝循环不健全以及颈部血管狭窄部位的低回声或混杂回声的患者应及时手术,以免发展成脑梗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性 超声描记术 颈动脉狭窄 内膜剥脱
原文传递
慢性间断性缺氧诱导大脑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彭斌 谭会兵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及慢性间断性缺氧时大脑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1)建立缺氧动物模型 :将SD大鼠置于常压低氧舱中 ,充入氮气调节氧浓度至所需氧浓度。 (2 )动物分组 :①急性缺氧组 :在低氧舱中缺氧1.5h。②慢性间断性缺氧组 :每日... 目的 探讨急性及慢性间断性缺氧时大脑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1)建立缺氧动物模型 :将SD大鼠置于常压低氧舱中 ,充入氮气调节氧浓度至所需氧浓度。 (2 )动物分组 :①急性缺氧组 :在低氧舱中缺氧1.5h。②慢性间断性缺氧组 :每日在低氧舱中 6h ,每周缺氧 6d ,共缺氧 2 8d。采用原位TdT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急性及慢性间断性缺氧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加。结论 缺氧可诱导迟发性神经细胞凋亡。缺氧性脑损伤可能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低氧 脑损害 发病机制 缺氧性脑损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铊中毒五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黄觉斌 魏镜 +3 位作者 刘大为 杜斌 陈德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610-611,共2页
目的总结铊中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复习5例铊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铊定量结果及治疗方法、效果和预后。结果5例患者急性中毒3例,慢性中毒2例,4例有铊接触史。临床表现以周围神经、颅神经、中... 目的总结铊中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复习5例铊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铊定量结果及治疗方法、效果和预后。结果5例患者急性中毒3例,慢性中毒2例,4例有铊接触史。临床表现以周围神经、颅神经、中枢神经损害等神经系统表现多见,其次为脱发、指甲白色横纹等皮肤损害和腹痛、呕吐等消化系表现,尚可有呼吸、循环、肝肾损害等。5例均经正规驱铊治疗,除1例合并感染死亡外,余4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复查血、尿铊正常,其中1例病程长、病情重者遗留部分后遗症。结论铊中毒的诊断依靠明确的接触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尿铊定量结果并不困难。由于误服含铊物质所致的铊中毒接触史常不明确,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铊中毒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高通气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2
20
作者 韩江娜 朱元珏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回答中国是否有高通气综合征患者。方法采用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的方法。结果3例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高通气综合征患者。依靠典型的症状、过度通气激发试验部分或完全复制出主要症状、而又排除其它可能的器质性疾病而确诊。腹式呼... 目的回答中国是否有高通气综合征患者。方法采用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的方法。结果3例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高通气综合征患者。依靠典型的症状、过度通气激发试验部分或完全复制出主要症状、而又排除其它可能的器质性疾病而确诊。腹式呼吸训练治疗成功地缓解了患者症状,收到很好的疗效。结论高通气综合征在中国也有发病,经初步接触为数不少,亟待我们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气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