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62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许焱 祝成楼 +3 位作者 姬丹丹 吴琼 耀 达明绪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3年第12期1047-1052,共6页
p62是一种多功能接头细胞蛋白,与多种信号蛋白相互作用,调节多种细胞功能。多项证据表明p62参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有望成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就p62在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做出综述,进而了解p62如何影响消化道肿瘤发... p62是一种多功能接头细胞蛋白,与多种信号蛋白相互作用,调节多种细胞功能。多项证据表明p62参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有望成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就p62在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做出综述,进而了解p62如何影响消化道肿瘤发生和进展的分子机制,可能有助于制定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62/SQSTM1 消化系统肿瘤 自噬 靶点
原文传递
恶性肿瘤免疫治疗超进展、假性进展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许焱 耀 +5 位作者 伟东 牟一博 邵子玮 马继春 祝成楼 达明绪 《甘肃医药》 2023年第4期296-300,共5页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取得显著疗效,但在部分患者中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据统计,约4%-29%恶性肿瘤患者免疫治疗后会出现原发病灶增大或新...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取得显著疗效,但在部分患者中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据统计,约4%-29%恶性肿瘤患者免疫治疗后会出现原发病灶增大或新发病灶的现象,临床上称其为超进展(HPD)。恶性肿瘤在接受免疫治疗后,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病灶在短期内增大或肿瘤标记物增高,不伴有疾病的恶化,继续治疗后病灶缩小,肿瘤标记物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假性进展。本文对免疫治疗中出现的超进展、假性进展及两者的鉴别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免疫治疗 超进展 假性进展
下载PDF
配对相关同源框1基因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天祥 温霄雄 +3 位作者 祝成楼 王尚 耀 达明绪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73-78,共6页
目的检测配对相关同源框1 (PRRX1)基因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上皮型钙黏蛋白(E-ca)、波形蛋白(Vim))在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PRRX1与E-ca、Vim表达的相关性,分析PRRX1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目的检测配对相关同源框1 (PRRX1)基因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上皮型钙黏蛋白(E-ca)、波形蛋白(Vim))在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PRRX1与E-ca、Vim表达的相关性,分析PRRX1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收集转移淋巴结组织及胃癌组织标本,其中转移淋巴结组织标本65例,胃癌组织标本93例。通过实验分别测定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PRRX1、E-ca、Vim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根据实验数据探讨在胃癌组织、转移淋巴结组织中PRRX1和E-ca、Vim的表达差异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 PRRX1和Vim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89%、63.44%,在转移淋巴结组织中PRRX1和Vim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08%、36.92%,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E-c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44.09%)显著低于转移淋巴结组织(61.54%),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转移淋巴结组织中PRRX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管侵犯、血管侵犯、神经侵犯密切相关(P <0.05);(3) PRRX1与Vim、E-ca在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分别呈正相关关系(r=0.429,P <0.05)、负相关关系(r=-0.334,P <0.05);(4)回归分析显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含3个方面:PRRX1的表达、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结论 PRRX1可能通过调控EMT促使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过程,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配对相关同源框1基因 淋巴结转移 上皮型钙黏蛋白 波形蛋白
下载PDF
PD-1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胆囊癌一例
4
作者 邓维博 耀 +3 位作者 刘露 杨文宝 许昊 达明绪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67-269,共3页
患者女性,59岁,于2018年3月因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中切除胆囊后,剖开胆囊见胆囊体黏膜层大小约3 cm×4 cm占位,术中快速病理结果 :(胆囊)黏液腺癌。术中见胆囊床周围肝脏组... 患者女性,59岁,于2018年3月因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中切除胆囊后,剖开胆囊见胆囊体黏膜层大小约3 cm×4 cm占位,术中快速病理结果 :(胆囊)黏液腺癌。术中见胆囊床周围肝脏组织炎性反应病变,考虑胆囊癌肝脏转移?向患者家属告知需行开腹胆囊癌根治术,家属考虑患者心房颤动病史、年龄大和手术创伤大,拒绝行开腹胆囊癌根治术,遂术中行胆囊床及周围1 cm和肝脏炎性反应病变射频消融治疗后,结束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胆囊)黏液腺癌(图1)。术后建议患者行化疗,但家属表示化疗不良反应大,难以接受,病情好转后即出院,遂未行其他特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PD-1单抗 仑伐替尼 病例报道
下载PDF
腹腔结核1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徐雷 杨健 +1 位作者 耀 达明绪 《甘肃医药》 2021年第7期665-666,共2页
腹腔结核在诊疗中缺乏临床特异性,给临床诊断带来巨大挑战。本文就1例腹腔结核误诊为腹腔恶性肿瘤并多发转移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关键词 腹腔结核 腹腔恶性肿瘤 肿瘤转移 误诊
下载PDF
巨大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伴腺癌变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伟东 耀 +1 位作者 马伟军 达明绪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5期868-870,共3页
畸胎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由3个生殖细胞层组成,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主要见于卵巢、睾丸等性腺器官。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eratomas,PRT)发病极为罕见,占性腺外畸胎瘤的2%~5%,其发病呈双峰,好发于出生后前6个... 畸胎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由3个生殖细胞层组成,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主要见于卵巢、睾丸等性腺器官。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eratomas,PRT)发病极为罕见,占性腺外畸胎瘤的2%~5%,其发病呈双峰,好发于出生后前6个月和成年初期,约有25%的PRT可发生恶变。由于腹膜后结构的特殊性,PRT早期发现困难,患者通常因体检发现或肿瘤长大而出现压迫等症状就诊[1]。我们诊治1例PRT伴腺癌变患者,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 腺癌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结肠镜检查致气胸、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1例及文献总结
7
作者 刘露 耀 +4 位作者 祝成楼 彭灵智 夏雨 邓维博 达明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1-744,共4页
结肠镜是大肠疾病最常用的主要诊治途径,较为安全,但仍有些并发症会发生[1]。肠穿孔作为其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分为腹膜内、腹膜外和两者合并穿孔。其中,大多数为腹膜内肠穿孔,空气及结肠内容物进入腹腔,导致气腹、急性腹膜炎。少部分... 结肠镜是大肠疾病最常用的主要诊治途径,较为安全,但仍有些并发症会发生[1]。肠穿孔作为其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分为腹膜内、腹膜外和两者合并穿孔。其中,大多数为腹膜内肠穿孔,空气及结肠内容物进入腹腔,导致气腹、急性腹膜炎。少部分出现腹膜外肠穿孔,气体及肠内容物进入腹膜后间隙,表现为气胸、肺炎及广泛皮下气肿[2,3],一般无腹膜炎症状或不明显,容易漏诊而导致严重后果。而腹膜内肠穿孔导致气胸、纵隔气肿及广泛皮下气肿极其罕见,其发生机制不甚明了。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近期收治1例外院行诊断性结肠镜检查时,降结肠中段对系膜缘穿孔,继而出现腹膜炎、气胸、纵隔气肿及广泛皮下气肿的罕见病例。通过回顾该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期能提高对结肠镜检查致腹膜内肠穿孔的特殊特征及发生机制的认识,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 腹膜内穿孔 气胸 纵隔气肿 皮下气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