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尿管病变的螺旋CT评价 被引量:76
1
作者 王东 张挽时 +3 位作者 熊明辉 喻敏 相生 徐家兴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各种成像方法在评价输尿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螺旋CT对 1 1 0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输尿管病变做平扫及四期增强扫描 ,并作多平面重建 (MPR)和三维重建 ,观察螺旋CT各种成像方法显示和诊断病变的能力 ,并... 目的 探讨螺旋CT各种成像方法在评价输尿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螺旋CT对 1 1 0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输尿管病变做平扫及四期增强扫描 ,并作多平面重建 (MPR)和三维重建 ,观察螺旋CT各种成像方法显示和诊断病变的能力 ,并与其他检查技术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 0 7例患者螺旋CT轴面结合曲面MPR能很好地显示输尿管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和分布范围及尿路梗阻的情况 ,曲面MPR更为直观 ;81例手术患者 ,输尿管病变在螺旋CT图像上的表现与手术所见有很好的一致性。三维重建可获得类似于X线尿路造影的图像 ,能立体显示病变的状况。螺旋CT扫描能很好地弥补其他影像学检查的不足。结论 螺旋CT扫描范围大 ,分辨率高 ,对输尿管病变的显示和诊断有优越性 ,尤以曲面MPR价值最大 ,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病变 螺旋CT扫描 诊断 临床应用价值 MPR 三维重建 成像方法 显示 曲面 图像
原文传递
肺癌血供系列研究 被引量:54
2
作者 肖湘生 董生 +3 位作者 董伟华 张电波 相生 史景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研究肺癌血供来源,为肺癌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对20例肺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分别作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造影;②对32例肺癌患者作CT平扫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平扫、肺动脉期和主动脉期CT值变化;③对20例肺癌患者分别... 目的研究肺癌血供来源,为肺癌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对20例肺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分别作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造影;②对32例肺癌患者作CT平扫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平扫、肺动脉期和主动脉期CT值变化;③对20例肺癌患者分别行支气管动脉CTA(CTBA)和经肺动脉CTA(CTPA);④对12例肺癌患者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多排螺旋CTA(MSCTBA,MSCTPA)。结果①20例肺癌均见支气管动脉供血,未见肺动脉供血;②全部肺癌肿块,肺动脉期CT值与平扫相同,主动脉期有明显强化;③20例CTBA全部见肿瘤血管,并全部强化,20例CTPA未见肿瘤血管也未见强化;④12例MSCTBA见明显血管供应肿瘤,22例MSCTPA均未见供血血管。结论多种方法证明肺癌血供来自体循环,不来自肺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供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7
3
作者 相生 肖湘生 +4 位作者 张挽时 徐家兴 惠民 刘士远 成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曲线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研究 116例孤立性肺结节 (直径≤4cm) ,其中肺癌 88例 ,结核球 10例 ,炎性结节 15例 ,良性肿瘤 3例。在注入造影剂 1 5ml/kg前后 ,对病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 ,测量增强...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曲线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研究 116例孤立性肺结节 (直径≤4cm) ,其中肺癌 88例 ,结核球 10例 ,炎性结节 15例 ,良性肿瘤 3例。在注入造影剂 1 5ml/kg前后 ,对病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 ,测量增强前后各次扫描时病灶的CT值 ,根据CT值绘出动态增强曲线。结果 :三者动态增强曲线的峰值中每两者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肺癌的增强峰值高于结核球而低于炎性结节。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多呈慢升慢降型 ,抛物线状 ;炎性结节多呈快升慢降或快升快降型 ;结核球多呈一低平曲线。炎性结节达峰值的时间较肺癌快。结论 :周围型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峰值、达峰值的时间、曲线形态不同于结核球、炎性结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 炎性 周围型肺癌 结节 结核球 病灶 诊断价值 曲线 峰值 动态扫描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的CT增强特点及其血供病理学基础 被引量:36
4
作者 相生 肖湘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730-731,共2页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CT增强扫描 血供病理学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35
5
作者 相生 周纯武 +2 位作者 戴景蕊 赵心明 蒋力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材料和方法: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108例宫颈癌的髂总、髂内、髂外组、闭孔组、腹主动脉旁组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并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材料和方法: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108例宫颈癌的髂总、髂内、髂外组、闭孔组、腹主动脉旁组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并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1%、85.6%;诊断各个解剖部位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髂内组,87.5%、55.9%;髂外组,76.4%、60.9%;髂总组,89.8%、68.8%;闭孔组,64.3%、92.5%;腹主动脉旁,40.0%、96.9%。髂内组、髂外组、髂总组的淋巴结数目,阳性组多于阴性组(P<0.05)。结论:综合分析淋巴结大小、数目、密度对诊断淋巴结转移非常有帮助,出现淋巴结坏死高度可疑为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泌尿系统结石成分分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杨琪放 张挽时 +7 位作者 孟利民 时惠平 王东 毕永民 相生 方红 郭和清 严景民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区分泌尿系统结石成分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7枚经内镜碎石后取出的泌尿系统结石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以红外光谱仪测定的结石成分为参考标准,将结石分为6组:尿酸结石组、胱氨酸结石组、磷酸镁铵结石组、草酸...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区分泌尿系统结石成分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7枚经内镜碎石后取出的泌尿系统结石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以红外光谱仪测定的结石成分为参考标准,将结石分为6组:尿酸结石组、胱氨酸结石组、磷酸镁铵结石组、草酸钙结石组、混合尿酸结石组和混合含钙结石组。测量计算80和140kV结石的HU差值、HU比值和双能量指数(DEI),并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使用双能量软件定性诊断结石成分,并与红外光谱仪测定的成分结果比较。结果尿酸结石组(10枚)、胱氨酸结石组(5枚)、磷酸镁铵结石组(6枚)、草酸钙结石组(22枚)、混合尿酸结石组(7枚)和混合含钙结石组(47枚)的HU差值分别为(-17±13)、(229±34)、(309±45)、(512±97)、(201±64)和(530±71)HU,HU比值分别为0.96±0.03、1.34±0.04、1.41±0.03、1.47±0.03、1.30±0.07和1.49±0.03,DEl分另0为-0.006±0.004、0.064±0.007、0.080±0.007、0.108±0.011、0.055±0.014和0.112±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4.894、407.028、322.864,P值均〈0.01)。尿酸结石组与其他结石组HU差值、HU比值和DE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草酸钙结石组、混合含钙结石组分别与其他4组结石HU差值、HU比值和DE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胱氨酸结石组与磷酸镁铵结石组HU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磷酸镁铵结石组与混合尿酸结石组HU差值、HU比值和DE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双能量软件正确定性诊断10枚尿酸结石、4枚胱氨酸结石、22枚草酸钙结石和6枚混合尿酸结石。2枚磷酸镁铵结石被诊断为含胱氨酸成分。1枚胱氨酸结石、1枚混合尿酸结石、4枚磷酸镁铵结石和47枚混合含钙结石被诊断为含草酸盐成分。结论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综合评价CT、MRI及PET在子宫颈癌术前分期及术后随访中的作用 被引量:27
7
作者 相生 周纯武 《癌症进展》 2006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子宫颈癌分期对子宫颈癌的治疗与预后非常重要,目前,FIGO分期的依据并不包括CT、MRI、PET,但综合利用CT、MRI、PET检查方法可准确评价原发肿瘤、宫旁侵犯及远处淋巴结转移情况,MRI对显示原发肿瘤优于临床及其他检查手段,CT优势在于评价... 子宫颈癌分期对子宫颈癌的治疗与预后非常重要,目前,FIGO分期的依据并不包括CT、MRI、PET,但综合利用CT、MRI、PET检查方法可准确评价原发肿瘤、宫旁侵犯及远处淋巴结转移情况,MRI对显示原发肿瘤优于临床及其他检查手段,CT优势在于评价较晚期子宫颈癌,并且可以导向穿刺活检,PET对监测淋巴结转移与发现术后复发有较高的敏感性,对FIGO分期是一个重要补充。同时,这三种检查方法有助于判断术后复发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FIGO分期 CT MRI PET
下载PDF
比较扩散加权成像单指数模型和扩散峰度成像模型在预测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价值 被引量:25
8
作者 相生 冯瑞 +5 位作者 王东 祝红线 孟利民 任娥 方红 周纯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单指数DWI模型和扩散峰度成像(DKI)模型在预测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临床怀疑为乳腺癌,诊断最终经组织病理结果证实,临床分...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单指数DWI模型和扩散峰度成像(DKI)模型在预测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临床怀疑为乳腺癌,诊断最终经组织病理结果证实,临床分期处于Ⅱ或Ⅲ期,在NAC后行保乳手术的8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患者均行乳腺常规单指数DWI序列和DKI序列扫描,测量参数包括ADC值、平均扩散系数(MD)和平均扩散峰度(MK)值。MRI扫描完成前后1~3d,患者行穿刺活检,然后接受4~8周期的NAC,而后行手术治疗。根据化疗前穿刺活检的组织分级,将患者分为分化较好组和分化较差组。根据术后病理结果,与化疗前穿刺活检切片对比,按NAC疗效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和非完全缓解组。完全缓解组和非完全缓解组之间MRI参数的比较使用计量资料的t检验,采用ROC来确定不同扩散加权成像参数预测化疗疗效的效能,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参数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进一步使用Wald检验方法对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完全缓解组30例,非完全缓解组50例。完全缓解组的ADC、MD值低于非完全缓解组,完全缓解组的MK值高于非完全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C、MD和MK值预测疗效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732、0.866和0.68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根据预测效能大小,MD、ADC和MK值依次是NAC疗效的独立预测参数。结论DKI模型比单指数扩散模型更适合作为NAC疗效预测的成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扩散加权成像 单指数模型 扩散峰度成像模型
原文传递
术前MRI动态增强扫描可降低早期非肿块型乳腺癌保乳术切缘阳性率 被引量:24
9
作者 相生 宋云龙 +7 位作者 德昌 祝红线 孟利民 黄蓉蓉 王石林 王东 方红 樊红霞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8-774,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MRI动态增强扫描在降低早期非肿块型乳腺癌保乳术切缘阳性率中的价值。方法拟接受保乳术的72例早期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接受了术前MRI动态增强扫描(术前MRI组),既往行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选取接受保乳术的74例早期非肿块... 目的探讨术前MRI动态增强扫描在降低早期非肿块型乳腺癌保乳术切缘阳性率中的价值。方法拟接受保乳术的72例早期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接受了术前MRI动态增强扫描(术前MRI组),既往行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选取接受保乳术的74例早期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仅接受了彩超和钼靶X检查。比较术前MRI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保乳术切缘阳性率,并对影响手术切缘阳性率的MRI征象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72例术前行MRI的患者中。28例(38.9%)患者根据MRI动态增强扫描征象纠正或补充了彩超和钼靶x线检查结果,合理地改变了保乳术方案。在30例浸润型导管癌患者中,术前MRI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保乳术切缘阳性率分别为23.3%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在14例其他病理类型乳腺癌患者中,术前MRI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保乳术切缘阳性率分别为14.3%和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在28例导管原位癌患者中,术前MRI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保乳术切缘阳性率分别为21.4%和2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周围改变、肿瘤大小和病灶离乳晕距离均为影响保乳术切缘阳性患者的MRI征象(均P〈0.05)。结论术前MRI动态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评价非肿块型乳腺癌保乳术切缘的准确性,显著降低保乳术切缘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保乳手术 手术切缘 动态增强
原文传递
海南省多中心心肺复苏Utstien模式注册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宋维 刘元税 +14 位作者 吴世畅 符家传 邢柏 覃少强 吴国平 王丽艳 王龙 曾德伟 相生 王秀川 黄韬 王林明 吴开毅 林春海 高允锁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04-910,共7页
目的本研究以心肺复苏乌斯坦因(Utstein)评估模式评价海南省13家医院心搏骤停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心肺复苏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Utstein指南基础上设计“海南省心肺复苏Utstein注册登记表”,在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 目的本研究以心肺复苏乌斯坦因(Utstein)评估模式评价海南省13家医院心搏骤停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心肺复苏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Utstein指南基础上设计“海南省心肺复苏Utstein注册登记表”,在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对海南省13家医院急诊科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注册登记。通过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前瞻性描述性研究。结果1125例心搏骤停患者男性占73.8%,女性26.2%,年龄为(53.9±13.1)岁,既往病史以冠心病最为多见,其次为高血压病;自主循环恢复率为23.8%,成活出院为7.4%。自主循环恢复和成活出院的患者中发病1min内获得心肺复苏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1.8%和49.4%。院内心搏骤停(IHCA)患者和院外心搏骤停(OHCA)患者ROSC率分别为36.3%,11.6%,成活出院率分别为11.5%,3.3%。心室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188例(16.7%),其自主循环恢复率及成活出院率分别为58.0%,21.8%。心源性心搏骤停448例(39.8%);其中院内与院外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36.3%,11.6%,成活出院率分别为11.5%,3.3%。非心源性心搏骤停677例(60.2%)。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69.8%和30.2%,成活出院率分别为7.4%和7.3%。结论心搏骤停更常见于男性。慢性疾病在本组患者中普遍存在,其中以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最为多见。院内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和成活出院率均明显高于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心室纤颤/无脉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及成活出院率高于其他类型初始心律的患者。缩短心肺复苏启动时间有助于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及成活出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院内心搏骤停 院外心搏骤停 心室纤颤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肺 复苏 UTSTEIN模式 自主循环恢复 成活出院
原文传递
低辐射剂量扫描联合低剂量造影剂在320排容积CT冠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祝红线 相生 +4 位作者 冯瑞 姜宏 王萍 方红 樊红霞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9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扫描联合低剂量造影剂技术在320排容积CT冠脉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的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320排动态容积CT的冠脉CTA检查与复查,检查时均行常规扫描模式+常规剂量造...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扫描联合低剂量造影剂技术在320排容积CT冠脉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的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320排动态容积CT的冠脉CTA检查与复查,检查时均行常规扫描模式+常规剂量造影剂方法;复查时均行低管电压、自动管电流调制扫描模式+低剂量造影剂的方法(低剂量联合扫描),扫描数据均采用自适应统计迭代(ASIR)的重建算法。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以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低剂量联合扫描方法其冠状动脉主支血管强化CT值高于常规检查,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2,P<0.05);噪声、SNR和CNR差异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t=1.771,t=0.426,t=1.633,t=1.956,t=-0.880,t=-0.849,t=-1.756,t=-1.252,t=1.240,t=0.184,t=-1.731,t=-0.911,t=-1.950,P>0.05)。常规扫描方法符合诊断需求的节段数占99.9%(899/900),低剂量联合扫描方法符合诊断需求的节段数占99.8%(898/900)。两种扫描方法有效辐射剂量(ED)常规扫描为(24.9±8.4)mSv,高于低剂量联合扫描(10.2±2.6)mSv,两种扫描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8,P<0.05)。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低管电压、自动管电流调制扫描模式联合低剂量造影剂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和造影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CT 辐射剂量 造影剂用量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的CT动态增强模式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2
作者 相生 肖湘生 +2 位作者 惠民 成洲 刘士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383-385,共3页
目的:分析孤立肺结节的CT动态增强的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13例孤立性肺结节行CT动态增强扫描后,观察其增强表现及动态变化,对周边增强,在开始注入造影剂后不同时刻测量病灶周边部分和中心部分CT增强率... 目的:分析孤立肺结节的CT动态增强的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13例孤立性肺结节行CT动态增强扫描后,观察其增强表现及动态变化,对周边增强,在开始注入造影剂后不同时刻测量病灶周边部分和中心部分CT增强率,然后计算出周边部分和中心部分CT增强率的比值(R值),对肺癌和结核球的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以不均匀增强或周边增强为主,增强的实体部分厚薄不一,周边增强区的内缘不规则。结核球以不增强或内缘规则的薄壁周边增强为主。炎性结节以不均匀增强为主。对周边增强,注入造影剂后6min和7min时肺癌和结核球的R值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CT动态增强表现可以较好地反映瘤体的内部结构,对诊断很有帮助。内缘规则的薄壁周边增强是结核球的一个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CT 动态增强 诊断
下载PDF
MSCT三维重建、数字化X线摄影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对比 被引量:20
13
作者 马芳芳 相生 +2 位作者 方红 祝红线 王萍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4期166-168,共3页
目的对比MSCT三维重建、数字化X线摄影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数字化X线摄影及MSCT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对比经数字化X线摄影、MSCT检查... 目的对比MSCT三维重建、数字化X线摄影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数字化X线摄影及MSCT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对比经数字化X线摄影、MSCT检查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结果8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经数字化X线摄影诊断出65例,漏诊15例,诊断准确率为81.25%;经MSCT检查诊断出76例,漏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95.00%。MSCT检查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数字化X线摄影,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X线摄影和MSCT检查均可有效地显示多发性肋骨骨折的影像学特点,但MSCT三维重建技术可多角度、立体、清晰地显示骨折情况,术后复查CT可全面评估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数字化X线摄影 多发性肋骨骨折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在不典型肺球形结核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相生 张挽时 +4 位作者 熊明辉 陈敏 肖湘生 惠民 刘士远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10-510,I007,共2页
关键词 CT动态增强 不典型肺球形结核 诊断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3.0T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鉴别乳腺导管原位癌与乳腺腺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15
作者 相生 王萍 +4 位作者 孙鹏 德昌 宋云龙 祝红线 方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3.0T MR动态增强扫描在鉴别乳腺导管原位癌和乳腺腺病中的价值。方法:研究纳入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8例导管原位癌和40例乳腺腺病患者,对两组病变的MR多期动态增强表现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强化形态、内部强... 目的:探讨3.0T MR动态增强扫描在鉴别乳腺导管原位癌和乳腺腺病中的价值。方法:研究纳入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8例导管原位癌和40例乳腺腺病患者,对两组病变的MR多期动态增强表现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强化形态、内部强化特点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对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的影像学征象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导管样强化、节段样强化和肿块样强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P=0.04,0.04,0.02)。区域性强化和弥漫性强化多见于乳腺腺病(P=0.03,0.02)。点簇样强化及边缘强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P=0.02,0.03)。不均匀性强化多见于乳腺腺病(P=0.04)。速升缓降型曲线和速升平台型曲线多见于导管原位癌(P=0.03,0.02),持续缓升型和缓升平台型多见于腺病(P=0.03,0.04)。病变强化形态的鉴别诊断价值要高于内部强化特点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9.2%、71.2%和70.4%。结论:3.0T MR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导管原位癌和乳腺腺病,病变强化形态的鉴别诊断价值要高于内部强化特点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导管原位癌 腺病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下载PDF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MR表现 被引量:15
16
作者 林光武 欧阳汉 +4 位作者 周纯武 王立侠 王爽 相生 刘侃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探讨 MRI 对各型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SNN 9例,并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其分型、各型的 MR 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结果(1)单纯凝固性坏死型(5例),MRI 的 T_1WI 及 T_2WI 上分别表现为低信号或低-... 目的探讨 MRI 对各型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SNN 9例,并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其分型、各型的 MR 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结果(1)单纯凝固性坏死型(5例),MRI 的 T_1WI 及 T_2WI 上分别表现为低信号或低-等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内部无强化,周围包膜呈轻-中度强化。病理显示为单纯凝固性坏死,外围有薄层纤维包膜。(2)伴液化性坏死型(1例),T_1WI 上表现为低信号,较大病灶内可见点片状更低信号;T_2WI 上病灶呈低-等信号,其内可见点片状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内部无强化,周围包膜呈轻-中度强化。病理上以凝固性坏死为主,中心可见裂隙状液化性坏死,外围有薄层纤维包膜。(3)多结节融合型(3例),T_1WI 为低信号,其内可见低-等信号分隔;T_2WI 病灶以低信号为主,其内可见等或略高信号分隔;增强扫描病灶内部无强化,其内分隔及周围包膜呈轻-中度强化。病理呈多个坏死结节融合,病灶以凝固性坏死为主,部分较大结节内可见小片状液化性坏死,结节间可见纤维分隔及外围薄层纤维包膜。结论 MRI 能很好反映 SNN 的分型及各型的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CT灌注成像在局限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马晓璇 时惠平 +5 位作者 郭薇 于梅艳 孟利民 相生 王萍 樊红霞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4期3899-3903,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全器官CT灌注成像检查在局限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该技术在AIP和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2~12月7例AIP患者与8例胰腺癌患者的胰腺全器官CT灌注成像表现。对所有病例的C... 目的探讨胰腺全器官CT灌注成像检查在局限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该技术在AIP和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2~12月7例AIP患者与8例胰腺癌患者的胰腺全器官CT灌注成像表现。对所有病例的CT征象和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指标包括:(1)胰腺整体及病灶形态;(2)胰管的改变,如胰管狭窄、扩张及截断等;(3)邻近血管受侵情况;(4)时间-密度曲线特征;(5)灌注伪彩图特征及灌注参数指标;(6)是否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结果 7例AIP,病变位于胰头处5例,胰体尾部2例;伴有胰管扩张5例;邻近血管均未见受侵征象;伴有肝内外胆管扩张4例;伴有溃疡性结肠炎1例。8例胰腺癌,病变位于胰头处3例,胰体尾处5例;伴有胰管扩张4例;邻近血管受侵6例;伴有肝内外胆管系统扩张2例。时间-密度曲线分析表明:AIP患者病灶强化方式与正常胰腺组织相似,但强化程度明显减低;胰腺癌患者病灶的时间-密度曲线与正常胰腺组织相比形态有较明显差别,且强化程度亦明显减低。统计学分析显示AIP与胰腺癌之间的CT灌注成像中组织血流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明确显示AIP血流灌注特征改变,作为常规CT检查的补充影像手段,可望在AI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 胰腺炎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表现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的肺肿瘤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12
18
作者 相生 宋云龙 +1 位作者 张挽时 王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8-401,共4页
目的探讨表现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的肺肿瘤性病变的CT鉴别特点。方法收集45例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的肿瘤性病变,腺癌17例,支气管肺泡癌19例,淋巴瘤5例,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4例。对其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CT征象包括:磨玻璃密度病变的种类... 目的探讨表现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的肺肿瘤性病变的CT鉴别特点。方法收集45例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的肿瘤性病变,腺癌17例,支气管肺泡癌19例,淋巴瘤5例,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4例。对其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CT征象包括:磨玻璃密度病变的种类、部位、大小、内部结构、边界及周围肺野情况。结果单纯性磨玻璃密度主要见于不典型腺瘤样增生(n=4)和支气管肺泡癌(n=6);混合性磨玻璃密度主要见于腺癌(n=13)和支气管肺泡癌(n=13)。按照病变大小分为两组(≤1cm组和>1cm),两组的病变性质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χ2=9.12,P<0.05),≤1cm组主要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支气管肺泡癌,>1cm组主要为腺癌和支气管肺泡癌。按照磨玻璃占整个病灶的比例分为两组(>50%组和≤50%组),把两组的病变性质构成比进行比较,发现有显著性差异(χ2=8.24,P<0.05),>50%组主要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支气管肺泡癌,而≤50%组主要为腺癌。结论综合分析磨玻璃密度的类别、内部结构、边缘和大小有助于鉴别诊断,在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的肿瘤性病变中,较小的单纯磨玻璃密度多见于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支气管充气征多见于支气管肺泡癌,实性成分较多的混合性磨玻璃密度多见于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玻璃密度 腺癌 支气管肺泡癌 不典型腺瘤样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周围型肺鳞癌与周围型肺腺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对照 被引量:12
19
作者 相生 张挽时 +1 位作者 熊明辉 肖湘生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对照分析周围型肺鳞癌与周围型肺腺癌的CT动态增强表现,探讨CT动态增强对鉴别周围型肺鳞癌与周围型肺腺癌的价值。方法对30例周围型肺鳞癌与40例周围型肺腺癌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增强前后各次扫描时的CT增强值,根据CT增强值绘... 目的对照分析周围型肺鳞癌与周围型肺腺癌的CT动态增强表现,探讨CT动态增强对鉴别周围型肺鳞癌与周围型肺腺癌的价值。方法对30例周围型肺鳞癌与40例周围型肺腺癌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增强前后各次扫描时的CT增强值,根据CT增强值绘出动态增强曲线,并观察增强模式。结果周围型肺腺癌的增强峰值与峰值到达时间与周围型肺鳞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病灶>3cm时,两组的增强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病灶≤3cm时,两组的增强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以均匀增强为主,鳞癌以不均匀增强或周边增强为主。结论根据增强峰值与峰值到达时间不能鉴别周围型肺鳞癌与周围型肺腺癌;当病灶≤3cm时,周围型肺鳞癌的增强模式不同于周围型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摄影 影像增强 周围型肺鳞癌 周围型肺腺癌 螺旋CT 动态增强
原文传递
小剂量团注测试扫描技术减少肺动脉CT血管成像造影剂剂量及浓度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樊红霞 相生 +6 位作者 毕永民 方红 宋云龙 王萍 龚万沣 张秀兰 张挽时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1502-1506,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扫描技术在肺动脉CT血管成像中降低对比剂剂量及浓度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可疑诊断肺栓塞需肺动脉CT成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0例,采用智能对比剂追踪法。个体化组30例,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扫描技...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扫描技术在肺动脉CT血管成像中降低对比剂剂量及浓度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可疑诊断肺栓塞需肺动脉CT成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0例,采用智能对比剂追踪法。个体化组30例,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扫描技术。收集各个动脉段的评价CT值,对所有图像采用优化的5分法进行比较。结果个体化组使用的平均对比剂的剂量显著低于常规组(41.8 ml vs.80ml,P=0.021)。个体化组肺动脉主干(361.0±18.1 vs.344.3±19.1),肺动脉S1段(293.30±15.4 vs.269.88±17.5)及S10段(306.40±14.3 vs.282.5±20.3)的平均增强CT值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个体化组升主动脉的平均增强CT值明显低于常规组(169.10±32.1 vs.92.90±31.9,P=0.04)。图像5分法评分盲法评价的总体结果在常规组与个体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个体化组的5级图像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70%vs.43.3%)。结论小剂量团注测试扫描技术可以使用低剂量低浓度的对比剂获得不劣于传统智能对比剂追踪技术的高质量肺动脉CTA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血管造影术 低剂量低浓度 对比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