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产量15000kg·ha^(-1)以上夏玉米灌浆期间的光合特性 |
黄振喜
王永军
王空军
李登海
赵明
柳京国
董树亭
王洪军
王军海
杨今胜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16
|
|
2
|
种植密度对高产夏玉米登海661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刘伟
张吉旺
吕鹏
杨今胜
刘鹏
董树亭
李登海
孙庆泉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64
|
|
3
|
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吕鹏
张吉旺
刘伟
杨今胜
苏凯
刘鹏
董树亭
李登海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26
|
|
4
|
玉米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
陈国平
杨国航
赵明
王立春
王友德
薛吉全
高聚林
李登海
董树亭
李潮海
宋慧欣
赵久然
|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15
|
|
5
|
施氮时期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吕鹏
张吉旺
刘伟
杨今胜
刘鹏
董树亭
李登海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73
|
|
6
|
育种与栽培相结合 紧凑型玉米创高产 |
李登海
张永慧
杨今胜
柳京国
|
《玉米科学》
CAS
CSCD
|
2004 |
55
|
|
7
|
玉米株型在高产育种中的作用 Ⅰ.株型的增产作用 |
李登海
张永慧
翟延举
黄舜阶
徐庆章
|
《山东农业科学》
|
1992 |
55
|
|
8
|
从事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
李登海
|
《作物杂志》
CSCD
|
2000 |
46
|
|
9
|
三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 |
杨今胜
王永军
张吉旺
刘鹏
李从锋
朱元刚
郝梦波
柳京国
李登海
董树亭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54
|
|
10
|
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光合生产特征和光温资源利用的影响 |
朱元刚
董树亭
张吉旺
刘鹏
杨今胜
贾春兰
柳京国
李登海
|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2
|
|
11
|
超高产夏玉米栽培研究初报 |
杨今胜
王永军
李登海
柳京国
毛丽华
张永芳
|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
35
|
|
12
|
施氮时期对高产夏玉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
吕鹏
张吉旺
刘伟
杨今胜
董树亭
刘鹏
李登海
|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2
|
|
13
|
紧凑型杂交玉米高产性能的发现与探索 |
李登海
毛丽华
姜伟娟
柳京国
李春明
|
《莱阳农学院学报》
|
2001 |
24
|
|
14
|
施氮时期对高产夏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
吕鹏
张吉旺
刘伟
杨今胜
董树亭
刘鹏
李登海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0
|
|
15
|
从事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
李登海
|
《莱阳农学院学报》
|
2001 |
22
|
|
16
|
超高产夏玉米花粒期不同部位叶片衰老与抗氧化酶特性 |
王永军
杨今胜
袁翠平
柳京国
李登海
董树亭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9
|
|
17
|
高产玉米叶片冗余及其对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
郝梦波
王空军
董树亭
张吉旺
李登海
刘鹏
杨今胜
柳京国
|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6
|
|
18
|
玉米株型在高产育种中的作用 Ⅱ.不同株型玉米受光量的比较研究 |
徐庆章
黄舜阶
李登海
|
《山东农业科学》
|
1992 |
18
|
|
19
|
夏玉米亩产吨粮的理论与实践 |
王忠孝
王庆成
牛玉贞
张军
徐庆章
高学曾
李登海
|
《玉米科学》
CAS
CSCD
|
1993 |
14
|
|
20
|
鲜食特用玉米生产形势分析及发展对策建议 |
李登海
柳京国
杨今胜
|
《莱阳农学院学报》
|
2004 |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