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氢钠林格液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兔液体复苏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贺 尹冉 +1 位作者 李申 宋凯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6-660,共5页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兔液体复苏中的效果。方法采用Lamson's法制作创伤失血性休克兔模型。日本长耳大白兔3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乳酸钠林格液组(LRS组)10只,碳酸氢钠林格液组(BRS...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兔液体复苏中的效果。方法采用Lamson's法制作创伤失血性休克兔模型。日本长耳大白兔3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乳酸钠林格液组(LRS组)10只,碳酸氢钠林格液组(BRS组)10只。在复苏期给予不同干预,NC组动物仅做颈动脉、股动脉插管及全身肝素化,未行击打及放血,LRS组经耳缘静脉回输全部失血及等量乳酸钠林格液,BRS组回输全部失血及等量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复苏。于休克前即基础期(T1)、休克后(T2)、复苏期末(T3)、复苏后2 h(T4)各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并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于12、24、36、48 h记录各组实验动物死亡数量,并计算生存率。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用LSD法,各组生存时间的比较采用Kaplan生存分析的统计方法。结果三组兔子月龄、体质量、基础血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液体复苏后2 h,BRS组及LRS组实验动物的MAP、HR、乳酸及动脉血pH分别为(87.79±2.94)mmHg vs(79.24±3.81)mmHg(1 mmHg=0.133 kPa)、(191.9±16.8)次/min vs(211.3±15.6)次/min、(6.09±1.94)mmol/L vs(7.89±2.47)mmol/L、(7.31±0.04)vs(7.21±0.04),BRS组的复苏效果明显优于LRS组(均P<0.05);BRS组实验动物12、24、36、48 h存活率均高于LRS组(90%vs 80%、80%vs 60%、70%vs 50%、60%vs 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BRS组比LRS组存活时间长。结论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兔液体复苏中,输注碳酸氢钠林格液可以明显降低血乳酸水平,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及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且能够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兔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乳酸 血流动力学 碳酸氢钠林格液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三种分类标准的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闵安 李贺 +4 位作者 项和平 高明 付锐 李申 宋磊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5-629,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基于决定因素分类(determinant-based classification, DBC),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Revision of Atlanta classification, RAC)与亚特兰大分类标准(Atlanta classification, AC)的三者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 目的分析比较基于决定因素分类(determinant-based classification, DBC),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Revision of Atlanta classification, RAC)与亚特兰大分类标准(Atlanta classification, AC)的三者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严重程度的分层效能以及不同严重程度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4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病历资料。分别使用DBC、RAC与AC三种分类标准对其进行重新分类,分析比较三种标准的分层效能。通过ROC曲线比较三种分类标准预测临床结局准确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三种分类标准中,各亚型间的死亡率、侵入性治疗率、ICU监护率、ICU监护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01)。(2) DBC、RAC与AC在对死亡(AUC 0.94和0.95 vs 0.63, P < 0.01)、ICU监护(AUC 0.90和0.88 vs 0.60, P < 0.001)的预测比较上,DBC与RAC准确度相当,但均优于AC;对侵入性操作(AUC 0.88 vs 0.69和0.68, P < 0.001)的预测上,DBC的准确度则更优于RAC与AC。(3)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OR = 13.131, P = 0.003)与感染性坏死(OR = 9.424, P = 0.014)为AP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BC与RAC对AP的严重程度的分层能力显著优于AC。DBC对临床结局的预测准确度优于RAC与AC。感染性坏死与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均是AP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分类 器官功能衰竭 感染性坏死 亚特兰大分类
原文传递
D-dimer、PAF、Apelin-13、PCT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DIC的早期临床评估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申 李贺 +3 位作者 高明 项和平 王伟 姜大同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8期571-574,共4页
目的分析D-dimer(D-二聚体)、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Apelin-13、降钙素原(PCT)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临床评估意义。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 目的分析D-dimer(D-二聚体)、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Apelin-13、降钙素原(PCT)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临床评估意义。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5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按1999年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研讨会提出的DIC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DIC组(27例)和非DIC组(31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分别于患者就诊后第1、2、3、5、7天静脉取血,测定D-dimer、PAF、Apelin-13、PCT的含量,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对照分析。结果 DIC组的D-dimer、Apelin-13、PCT含量均高于同时段的非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升高(D-dimer≥352μg/L),Apelin-13升高(Apelin-13≥30ng/L),PCT升高(PCT≥7ng/m L),三者联合评估结果更准确,相对危险度更高,灵敏度与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更高。DIC组的PAF含量较非DI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imer、Apelin-13、PCT可作为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DIC的早期临床评估依据,且三者联合评估时,关联强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液学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早期区域动脉灌注肝素治疗高脂血症性SAP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贺 付锐 +5 位作者 孙远松 尹纯林 汪海平 王召华 闵安 李申 《医学信息》 2019年第10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使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肝素的治疗效果,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的治疗依据。方法收集我院急诊外科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1例,随机分组为普通治疗组(23例...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使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肝素的治疗效果,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的治疗依据。方法收集我院急诊外科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1例,随机分组为普通治疗组(23例)及CRAI组(28例),普通治疗组按胰腺炎常规治疗方法治疗,CRAI组通过股动脉置管,持续泵入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液学指标等情况。结果 CRAI组的胰腺坏死率、胰周感染率、死亡率分别为10.71%、21.43%、7.14%,均低于普通治疗组的43.48%、56.52%、39.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AI组患者的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分别为(15.22±3.71)d、(6.94±1.23)d、(4.57±1.02)d,均低于普通治疗组的(40.34±4.47)d、(20.44±2.15)d、(17.84±3.3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AI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较普通治疗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AI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更好,可降低患者胰腺坏死率、胰周感染率及死亡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不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重症急性胰腺炎 CRAI 肝素
下载PDF
RCP8.5情景下未来热带太平洋海域大气对海表温度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元元 雒佳丽 +1 位作者 王飞洋 李申 《干旱气象》 2022年第5期804-813,共10页
热带太平洋是大气对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异常响应最活跃的地带之一,了解热带太平洋海域大气对SST异常响应的变化特征有助于全面了解大气环流、ENSO、季风爆发、台风活动甚至平流层的物理、动力学过程。利用CMIP5的GFD... 热带太平洋是大气对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异常响应最活跃的地带之一,了解热带太平洋海域大气对SST异常响应的变化特征有助于全面了解大气环流、ENSO、季风爆发、台风活动甚至平流层的物理、动力学过程。利用CMIP5的GFDL-ESM2G和CMCC-CESM模式研究未来RCP8.5排放情景下,热带太平洋海域大气对SST异常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2006—2100年热带太平洋SST逐年增加,而2080—2100年热带太平洋SST与对流活动、200 hPa位势高度异常、垂直速度异常的相关性较2006—2030年明显减弱,预示未来热带太平洋海域大气对SST异常的响应可能减弱。热带太平洋海域大气对SST异常的响应减弱进一步导致平流层温度对未来热带太平洋SST增加的响应减弱。CAM5的敏感性试验结果亦证实了未来热带太平洋海域大气对SST变暖的响应可能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热带太平洋区域平均SST从2006—2030年的27.4℃增加至2080—2100年的29.4℃。已有研究表明,当热带太平洋SST在27.5℃附近时,深对流活动会随着SST增加而线性加强,而当SST超过28℃时,SST的增加对对流活动的影响变小。因此,未来热带太平洋SST超过28℃,SST的持续增加对对流活动的影响变小,从而导致大气对SST异常的响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太平洋 海表温度 大气 平流层温度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大量胰周积液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贺 孙远松 +6 位作者 宋凯 尹纯林 汪海平 王召华 闵安 李申 尹冉 《肝胆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对1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大量胰周积液的患者进行穿刺置管引流和“升阶梯式”策略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18例患者共进行28例次置管引流.所有患者穿刺过程顺利,无明显出血、脏器损伤、肠瘘等严重并发症.其中5例患者行... 目的对1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大量胰周积液的患者进行穿刺置管引流和“升阶梯式”策略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18例患者共进行28例次置管引流.所有患者穿刺过程顺利,无明显出血、脏器损伤、肠瘘等严重并发症.其中5例患者行单腔置管引流后临床症状缓解,腹腔积液消失.13例患者行多次置管引流,其中1例患者后期联合胆道镜下行坏死组织清除术,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8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表明应用穿刺置管引流和“升阶梯式”策略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大量胰周积液的治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穿刺引流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