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光不负霞满天——读《红楼末路》有感
1
作者 《红楼》 2005年第4期52-54,共3页
2004年12月,重庆出版社隆重推出著名作家克非先生的新著《红学末路》(下称《末路》),此书以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传统,对二十世纪以来的红学研究进行了历史性的评述;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见解和独具的慧眼,以多向思维... 2004年12月,重庆出版社隆重推出著名作家克非先生的新著《红学末路》(下称《末路》),此书以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传统,对二十世纪以来的红学研究进行了历史性的评述;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见解和独具的慧眼,以多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程前脂后、程真脂假、程优脂劣、程美脂丑的崭新红学理论。在书的《内容介绍》中说:“这是一部严肃而有趣的颇见思辨功力的学术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学研究 重庆出版社 著名作家 二十世纪 多向思维 学术著作 内容介绍 迷信 历史性 学理论
原文传递
清入关前正白旗地界不在铁岭地方
2
作者 《红楼》 2002年第3期42-44,共3页
《红楼》杂志第62期刊登了金鑫、张冠二位先生撰写的文章,《清入关前正白旗地界在铁岭》(以下称“金文”)。读后对“金文”的推导结果:“曹世选是正白旗贵族包衣,正白旗地界在铁岭,所以曹世选的祖籍在铁岭。”尚感到在说服力上显得... 《红楼》杂志第62期刊登了金鑫、张冠二位先生撰写的文章,《清入关前正白旗地界在铁岭》(以下称“金文”)。读后对“金文”的推导结果:“曹世选是正白旗贵族包衣,正白旗地界在铁岭,所以曹世选的祖籍在铁岭。”尚感到在说服力上显得苍白无力,笔者不愿对两位先生的文章有所苛求,但为了嘉惠于学林,有益于红学研究,本人虽鄙陋无才,但想发表个人一孔之见,有教于同好师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岭 红学研究 文章 祖籍 发表 贵族 推导
原文传递
是谁把红学研究引上不归之路?
3
作者 《红楼》 2006年第4期15-20,共6页
《红楼梦》是部奇书、魔书、谜书,书中内容深邃、广博,正因如此令许多人想入非非,走上猜谜的歧途。从《红楼梦》问世到今天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解书中之谜,释书中的密电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宝贵的时间,结果所得谜底干种,时有翻... 《红楼梦》是部奇书、魔书、谜书,书中内容深邃、广博,正因如此令许多人想入非非,走上猜谜的歧途。从《红楼梦》问世到今天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解书中之谜,释书中的密电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宝贵的时间,结果所得谜底干种,时有翻新,各有所持争论不休。有人说自己是索隐派,有人说自己是考证派,又有人说自己是在搞探佚,不管哪一种哪一派其共同的特点是对文本所载的东西所不顾,去文本外挖根探源,所获之物奇离古怪,与文本所载的东西离题十万八千里,这种作法不是去研究《红楼梦》,而是在毁灭这部顶天立地之佳作。为展望未来的红学研究,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百十年来红学研究所走过的路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学研究 《红楼梦》 索隐派 考证派 文本 研究所
原文传递
“越读越糊涂”的一本书
4
作者 《侨园》 2015年第7期60-61,共2页
许多人读《红楼梦》都想读明白,但有一位红学大师曾说过他的体会:"这部书越读越糊涂。"而另一位红学大师说:"这部书应越读越明白才对,怎么能说越读越糊涂呢?"对此该如何解释?笔者发表点个人拙见。作者有意不让读者读明白。在《... 许多人读《红楼梦》都想读明白,但有一位红学大师曾说过他的体会:"这部书越读越糊涂。"而另一位红学大师说:"这部书应越读越明白才对,怎么能说越读越糊涂呢?"对此该如何解释?笔者发表点个人拙见。作者有意不让读者读明白。在《红楼梦》的开头作者就说:"故将真事隐去。"第七十八回中说:"太平不易之年,蓉桂竟芳之月……"作者说了一通,仍是"假语村言",让你不知他写的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发生的地点。而对下列问题也是糊涂不清。贾府在北京还是在南京?在北京就不会有栊翠庵内的大树梅花,在南京为什么贾母要回金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母 回中 贾府 一本 孝慈县 栊翠庵 贾政 王夫人 黛玉 吕留良
原文传递
“捣衣”纵横论
5
作者 《红楼》 2002年第1期54-55,共2页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说,众人在大观园红香圃内为宝玉、平儿、宝琴、岫烟四人摆寿酒好不热闹,大宴席上,宝玉提议“雅坐无趣,须要行令才好。”大家就开始喝酒行令。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尤氏和...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说,众人在大观园红香圃内为宝玉、平儿、宝琴、岫烟四人摆寿酒好不热闹,大宴席上,宝玉提议“雅坐无趣,须要行令才好。”大家就开始喝酒行令。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尤氏和鸳鸯隔着席也“七”、“八”乱叫划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大观园 红香圃 红学研究
原文传递
雾掩云遮的曹雪芹
6
作者 《侨园》 2015年第5期52-53,共2页
我们都承认,《红楼梦》这部小说的确非常经典,但围绕其作者曹雪芹和其作品一直存有诸多质疑和议论。 曹雪芹身世众说不一说起曹雪芹,人们都知道是《红楼梦》作者,但有关他的身世众说不一:1.敦诚在他的诗文中说:"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 我们都承认,《红楼梦》这部小说的确非常经典,但围绕其作者曹雪芹和其作品一直存有诸多质疑和议论。 曹雪芹身世众说不一说起曹雪芹,人们都知道是《红楼梦》作者,但有关他的身世众说不一:1.敦诚在他的诗文中说:"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那时曹雪芹还没出生,是无法跟随先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园诗话》 敦诚 张宜泉 吴恩裕 枣窗闲笔 甲戌 孔梅溪 《石头记》 白家疃 春柳堂诗稿
原文传递
趣谈《红楼梦》人物符号与其它
7
作者 《红楼》 2005年第1期28-31,共4页
《红楼梦》是一本“魔书”、“美书”,说它是“魔书”因为书中有探不尽的奥秘;说它是“美书”,因为书中华词丽藻、喷玉唾珠。除此之外,还有种特色很少为人们所注目,那就是书中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不拘一格、变化无穷,既丰富又奇... 《红楼梦》是一本“魔书”、“美书”,说它是“魔书”因为书中有探不尽的奥秘;说它是“美书”,因为书中华词丽藻、喷玉唾珠。除此之外,还有种特色很少为人们所注目,那就是书中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不拘一格、变化无穷,既丰富又奇妙的人物姓名字号。笔者学识谫陋,文思不敏,但愿把美不胜收、回味无穷的红楼世界中人物姓名字号的艺术特点写出来,有求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姓名 《红楼梦》 文思 指正 趣谈 艺术特点 名字 字号 学识 符号
原文传递
“驼龙”之死
8
作者 《侨园》 2015年第11期56-57,共2页
"驼龙"是女侠张素贞的江湖绰号。张素贞(1901年-1925年)辽阳人,父母都是编草鞋、织草帽的手艺人。她虽然出身贫寒,但长得十分清秀,从小就能歌善舞。她家前面有—个茶馆,茶馆中有时说评书,有时演戏剧。一有戏剧演出,张素贞因没钱买... "驼龙"是女侠张素贞的江湖绰号。张素贞(1901年-1925年)辽阳人,父母都是编草鞋、织草帽的手艺人。她虽然出身贫寒,但长得十分清秀,从小就能歌善舞。她家前面有—个茶馆,茶馆中有时说评书,有时演戏剧。一有戏剧演出,张素贞因没钱买票就站在茶馆外听。有时候临近散场前十几分钟茶馆的大门就打开了,张素贞就跑进屋里看上一小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身贫寒 张素 戏剧演出 拜师学艺 小段 李杜 女流之辈 八面城 烟花女 人有旦夕祸福
原文传递
刍议“三藩之乱”
9
作者 《侨园》 2015年第1期42-44,共3页
所谓"三藩之乱"是指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这8年中,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之信发动的叛乱。这是一般人对"三藩之乱"的理解。但笔者经过考证,认为... 所谓"三藩之乱"是指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这8年中,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之信发动的叛乱。这是一般人对"三藩之乱"的理解。但笔者经过考证,认为历史上对"三藩之乱"的说法有误,应该是"两藩之乱",把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说成参加了吴三桂等人发动的反清叛乱是不准确、不公证的,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之信 尚可喜 康熙十二年 南王 西王 清朝政府 满族统治者 官方文件 祖国统一 耿仲明
原文传递
辽阳本是古襄平
10
作者 《红楼》 2001年第3期46-48,共3页
近日读《红楼》57期李奉佐、金鑫两位先生撰写的《辽阳不是古襄平》文章,感到观点新颖,立论创新,言前人所无言,导今者去探求。
关键词 辽阳 古襄平 辞书所证 碑文 考古研究 历史传说
原文传递
读红楼 谈称谓二
11
作者 《红楼》 2006年第2期32-35,共4页
五、尊称(敬称、宝号) 古代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能直呼其名,因辈次、场所不同,尊称的形式各不一样,下列分别论述。
关键词 称谓 社会交往 古代人 尊称 敬称
原文传递
再谈“捣衣”——答“敲砧人”李片青质
12
作者 《红楼》 2003年第3期33-34,共2页
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是《子夜四时歌》的“秋歌”,实际是写春、夏、秋、冬四时中的一首。“冬歌”为:“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 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是《子夜四时歌》的“秋歌”,实际是写春、夏、秋、冬四时中的一首。“冬歌”为:“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夜吴歌》 李白 “捣衣” 生活习俗 诗歌
原文传递
读红楼 谈称谓
13
作者 《红楼》 2006年第1期29-33,共5页
《红楼梦》是天下奇书,世界文化瑰宝。书中立意新、布局巧、词藻美、头绪清、结尾奇、描摹肖、铺叙工、见事真、言情挚,而且还称谓多、命名切、用笔用,一部《红楼梦》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关键词 称谓 《红楼梦》 中国封建社会 世界文化 百科全书 铺叙 言情
原文传递
再论辽阳本是古襄平--答刘洋、崔连玉先生的质疑
14
作者 《红楼》 2004年第1期33-35,64,共4页
曹雪芹祖籍在哪里?已经争论好多年了,先后出现“丰润说”、“辽阳说”、“北京说”、“辽东说”等等。197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李奉佐先生著的《曹雪芹祖藉铁岭考》,这又出现了“铁岭说”。李先生的观点得到了老红学家周汝昌权威性... 曹雪芹祖籍在哪里?已经争论好多年了,先后出现“丰润说”、“辽阳说”、“北京说”、“辽东说”等等。197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李奉佐先生著的《曹雪芹祖藉铁岭考》,这又出现了“铁岭说”。李先生的观点得到了老红学家周汝昌权威性的高度赞评,在为此书作序中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洋 崔连玉 辽阳 曹雪芹 铁岭 襄平 历史地理
原文传递
澄清历史迷雾 开拓红学新宇——论考证红学派及今后红学之路怎么走
15
作者 《红楼》 2004年第3期9-13,共5页
1921年胡适发表了红学专著《红楼梦考证》,1923年俞平伯出版了《红楼梦辨》,这两本红学专著的出版在红学发展史上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至此,标志索隐旧红学彻底倒台,考证新红学登上了红学研究的历史舞台。
关键词 考证红掌派 《红楼梦》 曹雪芹 自传文学 胡适 俞平伯
原文传递
刍谈《红楼梦》与辽阳——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
16
作者 王洪胜 《红楼》 2003年第4期51-55,共5页
关键词 曹雪芹 《红楼梦》 古典小说 辽阳 祖籍 “千山曹寅” 满族语言
原文传递
解析《清明上河图》
17
作者 《侨园》 2015年第12期36-36,共1页
(接上期)路口有座农舍,屋外的树上栓着两头牛,一头站立,一头卧地,显得十分悠然。道口处有3个人急追一匹奔跑的马(这处有不同画面,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画已无马,有的仿版上为无头马,有的版为牛或驴,后文再述),老者急呼道上的儿童,... (接上期)路口有座农舍,屋外的树上栓着两头牛,一头站立,一头卧地,显得十分悠然。道口处有3个人急追一匹奔跑的马(这处有不同画面,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画已无马,有的仿版上为无头马,有的版为牛或驴,后文再述),老者急呼道上的儿童,恐怕惊马伤害着他。进入街口,水路相通,河中停泊一只空船,船中只有—个人,也许是看船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长杆 河中 船上 四鸟 小轿 后文 气象知识 前有
原文传递
解析《清明上河图》
18
作者 《侨园》 2016年第1期40-40,共1页
(接上期)虹桥的左边,河面变得宽阔,对岸停泊许多船只,岸上有待客的店铺,河心的两只大船,有一个人的在摇撸前进,有只船在纤夫的牵拉下前行,有只大的货船,卸完货要回航。接着,画面出现一个"十"字形的街面,南北向的大街非常曲折,两旁... (接上期)虹桥的左边,河面变得宽阔,对岸停泊许多船只,岸上有待客的店铺,河心的两只大船,有一个人的在摇撸前进,有只船在纤夫的牵拉下前行,有只大的货船,卸完货要回航。接着,画面出现一个"十"字形的街面,南北向的大街非常曲折,两旁有许多房屋。近处有一绅士样的人骑在马上,后面有两头牛拉的帽形檀顶香车,车中坐的是绅士的家眷。另有辆这样的香车在路转角处向左驶去,绅士跟在后面,牛的两个角尖尖清楚可见。在牛头的右前方有一个木料商行,这里是修车的地方。从远处来了一队驮驴。在街心有一老者坐着在讲述着什么,老者身前有一案子,这是求文写信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 右前方 师正 买东西 事要 打牛 七八 串车 东南亚地区 客货两用车
原文传递
解析《清明上河图》
19
作者 《侨园》 2016年第2期50-50,共1页
(接上期)城内的酒店另有一番气象,”彩棚欢楼”虽不高耸但宽敞华丽,多姿多彩,许多尖顶扎有繁花舞凤,层层围栏下彩带飘扬,一看那些招牌就知道是“正店”,门旁斜挂着有”川”字的旗上写着“孙羊店”,这家的店主一定姓孙,是卖牛羊肉类食... (接上期)城内的酒店另有一番气象,”彩棚欢楼”虽不高耸但宽敞华丽,多姿多彩,许多尖顶扎有繁花舞凤,层层围栏下彩带飘扬,一看那些招牌就知道是“正店”,门旁斜挂着有”川”字的旗上写着“孙羊店”,这家的店主一定姓孙,是卖牛羊肉类食品的店铺,店铺内已坐满客人,门前的迎宾者正向屋里让客人,店门外是卖花的,买花人很多。右方廊下堆满酒桶,酒桶后面有人在试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桶 花人 《清明上河图》 十字街口 童开 小轿 白袍 七八 孙家店 清明上河图
原文传递
解析《清明上河图》
20
作者 《侨园》 2015年第11期40-40,共1页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1085年-1145年)所画。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今山东省诸城县)。他早年游学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学习绘画,徽宗时供职翰林院。《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所作;图系绢本,长2...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1085年-1145年)所画。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今山东省诸城县)。他早年游学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学习绘画,徽宗时供职翰林院。《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所作;图系绢本,长24.8厘米,宽528.7厘米,实物与图比例为20比1,是幅用现实手法创造的长卷风俗山水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河南省开封市 翰林院 诸城县 徽宗 宣和 宋京 清明上河图 意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