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胶质细胞极化介导炎症反应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史旭 李瑞 +2 位作者 张兵 陈奇 左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129,共9页
背景:小胶质细胞极化参与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有效诱导小胶质细胞从M1促炎表型向M2抗炎表型极化,可以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促进组织的修复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文章对小胶质细胞的功... 背景:小胶质细胞极化参与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有效诱导小胶质细胞从M1促炎表型向M2抗炎表型极化,可以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促进组织的修复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文章对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和极化、小胶质细胞极化对脊髓损伤的影响及其潜在调控策略以及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进行综述。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microglia,polarization,spinal cord injury,inflammation”,中文检索词为“小胶质细胞、极化、脊髓损伤、炎症”,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80篇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①由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稳定而持续的炎症反应,对脊髓损伤的预后至关重要。②在生理条件下,小胶质细胞处于M0静止表型,但在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极化成M1促炎表型,导致神经组织修复能力降低和出现持续性神经炎症。③在脊髓损伤的炎症反应过程中,调控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极化或至少向M2表型倾斜,有利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突触重塑、促进轴突再生和血管生成,是一种有效的调控策略。④截止到目前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临床药物、天然产物、miRNAs和靶点分子可调控小胶质细胞在M1和M2表型之间的转换,这为脊髓损伤后神经组织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未来需进一步研究小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过程中调控极化的详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极化 脊髓损伤 炎症 表型 血管生成 轴突再生 综述
下载PDF
ATP酶抑制因子1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及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胡琪 李瑞 +4 位作者 施昌盛 孙彩霞 方石磊 马瑞 邵东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6-854,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ATP酶抑制因子1(ATPase inhibitory factor 1,IF1)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中的作用。方法:用LPS刺激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系MH-S作为体外细胞炎症模型。利用CRISRP activation质...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ATP酶抑制因子1(ATPase inhibitory factor 1,IF1)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中的作用。方法:用LPS刺激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系MH-S作为体外细胞炎症模型。利用CRISRP activation质粒构建过表达IF1的MH-S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及RT⁃qPCR检测IF1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IL-1β水平;JC-1和MitoSOX™Red分别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线粒体膜蛋白TOM20和线粒体自噬蛋白parkin水平;荧光共定位检测线粒体的标记探针MitoTracker Red与自噬相关蛋白LC3的共定位情况。结果: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后IF1表达水平降低,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增加(P<0.01),MMP下降,ROS水平升高、LC3-II/LC3-I比值与parkin蛋白水平升高,TOM20蛋白水平下降(P<0.01),Mito-Tracker Red与LC3蛋白共定位增加。上调IF1后,过表达组中IF1表达水平升高,细胞炎症因子分泌也相应减少,MMP和ROS水平恢复,LC3-II/LC3-I比值与parkin蛋白水平下降,TOM20蛋白水平升高,MitoTracker Red与LC3蛋白共定位减少。结论:IF1可能通过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线粒体自噬并改善线粒体功能,从而减轻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酶抑制因子1 肺泡巨噬细胞 炎症反应 线粒体功能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疗效及对骨折愈合时间、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勇 李瑞 查兴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847-850,共4页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疗效及对骨折愈合时间、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四肢骨折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桥接...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疗效及对骨折愈合时间、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四肢骨折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桥接组合组(n=32)和常规钢板组(n=30),桥接组采用合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常规钢板组采用常规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Johner-Wruhs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功能评分[Schatzker-Lambert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桥接组合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75%,高于常规钢板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组合组左侧骨折、右侧骨折、骨盆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34±2.86)、(13.33±2.71)、(12.12±2.41)周,均小于常规钢板组[(14.21±3.12)、(15.43±2.35)、(15.21±2.2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组合组Schatzker-Lambert下肢功能优良率为96.88%,高于常规钢板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组合组Fugl-Meyer运动功能上、下肢、总分评分分别为(50.27±3.04)、(30.26±2.07)、(87.25±3.06)分,高于常规钢板组[(46.65±3.13)、(27.67±3.16)、(76.87±3.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疗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短、疼痛情况较轻,生活质量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骨折愈合时间 并发症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3介导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瑞 史旭 +2 位作者 陈奇 左华 李克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0期4834-4839,共6页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在软骨损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其相比,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具有更多优势,例如取材方便患者更易接受、可安全活检不损伤嗅觉。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β3作...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在软骨损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其相比,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具有更多优势,例如取材方便患者更易接受、可安全活检不损伤嗅觉。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β3作用下的成软骨诱导效果差异。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有转化生长因子β3的成软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分别进行成软骨诱导,相应的对照组用不含有转化生长因子β3的成软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培养。在第7,14天行整体结构观察,并提取细胞RNA与蛋白,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相关COL2A1、SOX-9、Aggrecan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经过7 d成软骨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均能形成半透明膜片结构,离心后成团吹打难以分散;②与对照组相比,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3成软骨诱导分化后COL2A1、Aggrecan 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其中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组的COL2A1、Aggrecan mRNA表达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0.01);干预7 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中SOX-9 mRNA表达与其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中SOX-9 mRNA表达较其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3成软骨诱导分化后COL2A1、SOX-9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干预14 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的COL2A1蛋白表达高于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7,14 d,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的SOX-9蛋白表达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结果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3对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有成软骨的刺激作用,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也是未来软骨修复策略的潜在候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3 软骨损伤 成软骨分化
下载PDF
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解剖重建踝外侧副韧带 被引量:3
5
作者 史旭 李瑞 +2 位作者 罗振宇 王峰 左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49-752,共4页
[目的]分析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解剖重建踝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4月行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进行解剖重建治疗的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 [目的]分析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解剖重建踝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4月行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进行解剖重建治疗的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0.42±18.15)min,术中出血量(47.63±13.88)ml,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平均随访时间(20.79±5.90)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显著下降(P<0.05),而AOFAS踝-后足评分显著增加(P<0.05).与术前相比,踝背伸-跖屈ROM无显著变化(P>0.05),而踝内-外翻ROM显著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10例(52.63%),满意7例(36.84%),一般2例(10.53%).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应力位影像测量的TT和ATT均显著减少(P<0.05).其中1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MRI或肌骨超声显示移植肌腱连续性良好,周围无异常水肿信号.[结论]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解剖重建踝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 踝外侧副韧带 腓骨长肌腱 解剖重建
原文传递
线粒体ATP合酶抑制因子1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胡琪 李瑞(综述) +1 位作者 孙彩霞 邵东华(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线粒体ATP合酶抑制因子1(IF1)是ATP合酶的生理性抑制因子,可与ATP合酶结合,改变线粒体的多个功能指标,如ATP水平、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活性氧(ROS)等。多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IF1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参与肿瘤的形成、进展及转移过程。... 线粒体ATP合酶抑制因子1(IF1)是ATP合酶的生理性抑制因子,可与ATP合酶结合,改变线粒体的多个功能指标,如ATP水平、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活性氧(ROS)等。多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IF1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参与肿瘤的形成、进展及转移过程。目前的主要作用包括抑制ATP合酶活性;激活ROS介导的增殖反应;改善线粒体嵴结构及抑制细胞凋亡。同时IF1的表达与肿瘤的预后相关。文章就IF1在肿瘤的作用机制以及与线粒体ATP合酶、mtROS、线粒体结构的关系进行系统综述,希望能为治疗肿瘤提出新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ATP合酶抑制因子1 ATP合酶 ROS 线粒体 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