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市公共自行车落幕背后:是顺“市”而为的选择 被引量:1
1
作者 任嘉婧 李琳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第7期59-60,共2页
论文介绍了湖北省武汉市公共自行车由盛到衰的全过程,通过与共享单车的对比分析,得出公共自行车的退出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此时的退出是与市场调节的有效结合,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 武汉市公共自行车 共享单车 比较分析 政府监管 市场调节
下载PDF
论《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场上“刀、剑”剧情差异原因
2
作者 李琳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148-149,共2页
结合《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剧本可知,舞台是遵照文本剧情呈现矛盾点的,但呈现的形式不一致,导致差异的原因是不同剧种分属不同地域,特殊地域导致思维模式的不同,由此形成不同风格的"单刀会"戏曲。
关键词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舞台表演 道具 刀与剑 京剧与昆剧
下载PDF
《剪灯新话》“桃源意境”的存在及其特质
3
作者 李琳 《阴山学刊》 2021年第6期7-12,共6页
汉魏洞窟故事衍生出桃源类型小说,遵循着“进入(洞窟)—游历—离开”的叙事模式。瞿佑《剪灯新话》中亦有一组桃源类型小说,遵循着同样的叙事模式。但也表现出自身的特质:个人身份的文人化、人物行为的世俗化和结尾的奇遇化叙事。实质... 汉魏洞窟故事衍生出桃源类型小说,遵循着“进入(洞窟)—游历—离开”的叙事模式。瞿佑《剪灯新话》中亦有一组桃源类型小说,遵循着同样的叙事模式。但也表现出自身的特质:个人身份的文人化、人物行为的世俗化和结尾的奇遇化叙事。实质上反映的是主观意识觉醒下,文人面对物质欲望与精神自由相冲突时的抉择。由此瞿佑构建出两重桃源意境:世俗桃源意境和(远游)山水桃源意境。两重桃源意境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前者是通往后者的桥梁,精神性的山水桃源是人类的最终归宿,极具现代化意识。对当今的世俗化与现代化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灯新话》 桃源意境 世俗特质 远游山水 现代化建设
下载PDF
论《剪灯新话》“桃源意境”特质及其成因
4
作者 李琳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7-52,共6页
《剪灯新话》是明初产物,作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具有转折期的特点。同理,小说中存在的桃源叙事,亦具有转折的特性:神圣的桃源仙境与雅洁的桃源田园融合,逐渐走向富有俗尘气息的桃源生活。这种“桃源意境”现象的转变,可归因于两点:一是... 《剪灯新话》是明初产物,作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具有转折期的特点。同理,小说中存在的桃源叙事,亦具有转折的特性:神圣的桃源仙境与雅洁的桃源田园融合,逐渐走向富有俗尘气息的桃源生活。这种“桃源意境”现象的转变,可归因于两点:一是文本和作家所依托的明初复杂的时代特征:世俗性;二是文本背后作家“俗儒”的定性。由此“桃源意境”的叙事呈现出世俗的特性,从而反映出瞿佑对于时代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灯新话》 桃源意境 世俗特质 俗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