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70篇文章
< 1 2 2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中文版临床信度及效度的研究 被引量:179
1
作者 邹义壮 崔界峰 +9 位作者 王健 陈楠 谭淑平 张东 徐泽 宋少刚 王云辉 高文静 段京辉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对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的信度及效度进行临床测试。方法对122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患者组)进行MCCB测验,4周后重测,同期接受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 目的对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的信度及效度进行临床测试。方法对122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患者组)进行MCCB测验,4周后重测,同期接受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瑞文推理测验(RAVEN)、色词测验(Stroop)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测查;并与122名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与患者组相匹配的社区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MCCB重测相关系数为0.88,P〈0.001;(2)评定者间组内相关系数为0.97,P〈0.001;(3)MCCB的A、B版本间的复本相关系数为0.64~0.74,P〈0.001;A、B版本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患者组各个分测验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逻辑回归分析,用MCCB区分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符合率达到84.8%(P〈0.001),敏感性83.6%,特异性86.1%;(5)关联效度:MCCB与WCST、RAVEN和Stroop呈显著性相关(r=0.54~0.55),P〈0.001;(6)结构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中文版MCCB与英文版7个维度结构模型拟合良好;(7)MCCB平均完成时间为(58±10)min,耐受性和操作性达到中等偏上水平。结论中文版MCCB的重测信度、评定者间信度、同质性信度、复本信度、关联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等指标满足心理测量学要求,MCCB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疗效评估的新标准,值得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 神经心理学测验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秸秆覆盖与氮肥运筹对杂交稻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9
2
作者 严奉君 孙永健 +5 位作者 马均 徐徽 杨志远 蒋明金 吕腾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35,共13页
【目的】在我国稻-麦、稻-油等多熟制区域,富含氮素的小麦、油菜等水稻前茬作物秸秆被大量弃置、焚烧,造成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与此同时,稻季氮肥投入量却在逐年增加,因此在水稻生产中研究秸秆覆盖与氮肥配合施用的理论与技术,对实现秸... 【目的】在我国稻-麦、稻-油等多熟制区域,富含氮素的小麦、油菜等水稻前茬作物秸秆被大量弃置、焚烧,造成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与此同时,稻季氮肥投入量却在逐年增加,因此在水稻生产中研究秸秆覆盖与氮肥配合施用的理论与技术,对实现秸秆还田与减少氮肥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研究油菜、小麦2种秸秆覆盖方式下,3种不同的氮肥运筹方式对杂交稻主要生育时期根系生长、氮素吸收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根系生长与氮素利用及产量间的关系,以期寻求最佳的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搭配模式。【方法】本试验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小麦秸秆覆盖(S1)、油菜秸秆覆盖(S2)和无秸秆覆盖(S0);副区为氮肥运筹模式,在135 kg/hm2总施氮量条件下,设置基肥∶蘖肥∶穗肥为5∶3∶2(N1);基肥∶蘖肥∶穗肥为3∶3∶4(N2);基肥∶蘖肥∶穗肥为3∶1∶6(N3)3种氮肥运筹模式,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研究各处理杂交稻在移栽后20 d、移栽后30 d、齐穗期和成熟期根系生长及形态、各生育期的干物质与氮素积累,水稻茎鞘的干物质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以及各时期氮素积累及利用效率,同时对各生育时期根系生长与氮素利用及产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覆盖均可有效促进杂交稻各生育时期的根系生长、改善根系形态、增加各时期的干物质与氮素积累,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及稻米产量。在不同种类秸秆覆盖下,基肥∶蘖肥∶穗肥(倒4叶龄期施入)为3∶3∶4(N2)时,可及时地对杂交水稻主要生育时期的根系生长进行调控,有效促进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率,提高水稻主要生育时期的氮素积累及氮肥利用效率,显著增加稻谷产量,为本试验中最优的氮肥管理模式;而氮肥后移比例过高(基肥∶分蘖肥∶穗肥运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还田 水稻 根系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0
3
作者 杨维娜 王璇 +5 位作者 蓝茜 任娟 何岚 吕社民 冬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DPVD)及未发生周围血管病变(非DPVD)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明确2型糖尿患者伴发DPV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早期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57例40~70岁临床已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流...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DPVD)及未发生周围血管病变(非DPVD)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明确2型糖尿患者伴发DPV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早期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57例40~70岁临床已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依据周围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DPVD组和非DPVD组;以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未发生周围血管病变病例相比,DPVD组患者病程较长,且高血压、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眼病的并发率较高,生化分析显示DPVD组患者血清中hsCRP、TC/HDL-C水平升高,而HDL-C降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hsCRP、HDL-C、TC/HDL-C为DP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程、血压增高、周围神经病、眼病、HDL-C减低及hsCRP增高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相关,并且病程、HDL-C、hsCRP、TC/HDL-C是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血管病变 病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当归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66
4
作者 冯慧敏 +7 位作者 罗旭东 梁婷婷 贾妙婷 强正泽 魏小成 张广袤 周瑞娟 成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9-166,共8页
当归为甘肃的大宗药材,主要含有苯酞类、单萜和倍半萜类、芳香类化合物、脂肪烃及其衍生物、多糖、有机酸及其他类化学成分。其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炎、抗肿瘤、抗抑郁、增强心脑血管、糖尿病防治、保肝及其他方面。通过文献检索,梳理... 当归为甘肃的大宗药材,主要含有苯酞类、单萜和倍半萜类、芳香类化合物、脂肪烃及其衍生物、多糖、有机酸及其他类化学成分。其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炎、抗肿瘤、抗抑郁、增强心脑血管、糖尿病防治、保肝及其他方面。通过文献检索,梳理和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当归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从传统功效、药性、不同加工、化学成分可测等多方面进行预测分析当归质量标志物,以期为当归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苯酞类 有机酸 当归多糖 质量标准 质量标志物
下载PDF
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及其新剂型的应用 被引量:66
5
作者 庞晓晨 成睿珍 +1 位作者 赵静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6-291,共6页
作为当今药物传输系统研究的热点,中药透皮给药系统避免了口服给药产生的肝脏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同时提高患者的顺应性,以其显著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方便等独特的优势日益受到患者的青睐及研发人员... 作为当今药物传输系统研究的热点,中药透皮给药系统避免了口服给药产生的肝脏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同时提高患者的顺应性,以其显著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方便等独特的优势日益受到患者的青睐及研发人员的重视。通过查阅近年来中英文相关文献,作者总结出目前常用的中药透皮给药促渗透技术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以及体内外评价方法,并对其新剂型的应用进行综述。文章对近年来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展望了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前景,以期为后续中药透皮吸收的研究和中药透皮给药系统新剂型的开发提供参考,为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透皮给药系统 促渗方法 体内外评价方法 新剂型
原文传递
水氮管理模式对不同氮效率水稻氮素利用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2
6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4 位作者 徐徽 严奉君 蒋明金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39-1649,共11页
以高产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中产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1N1)"、"控制性交替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2N1)"、"旱种+氮肥优化运筹(W3N2)"3种水氮管理模式处理,研究其对氮... 以高产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中产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1N1)"、"控制性交替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2N1)"、"旱种+氮肥优化运筹(W3N2)"3种水氮管理模式处理,研究其对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特性,并探讨氮素利用及产量与生理响应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氮效率品种间的差异与水氮管理模式对水稻氮素利用特征、灌溉水生产效率、生理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影响;不同氮效率品种间在氮肥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明显高于水氮管理模式的调控效应;而水氮管理模式对灌溉水生产效率、总吸氮量、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及稻谷生产效率的调控作用显著。W2N1相对于W1N1及W3N2水氮管理模式能促进不同氮效率水稻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氮素的累积,提高功能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光合速率(Pn)及根系活力,进而提高稻谷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且对中产氮低效品种的调控效应显著高于对高产氮高效品种,为本试验最佳的水氮管理模式。高产氮高效品种的平均总颖花数、拔节至抽穗期稻株氮累积量、功能叶GS活性、Pn及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尤其结实期高产氮高效品种更有利于维持叶片及根系的代谢同化能力,利于氮素转运、再分配到籽粒中提高稻谷生产效率及氮肥利用效率,是氮高效品种相对于氮低效品种高产、氮高效利用的重要原因。相关分析表明,水氮管理模式下不同氮效率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功能叶GS活性、Pn及根系活力与氮素利用及稻谷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尤其以水稻抽穗期剑叶GS活性及根系活力与氮素利用及稻谷产量的正相关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管理模式 水稻 氮效率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氮肥后移对不同氮效率水稻花后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2
7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5 位作者 严奉君 杨志远 徐徽 王海月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7-419,共13页
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利用^(13)C和^(15)N双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生理生化分析方法,采用盆栽及大田试验,在施氮量180 kg hm^(–2)条件下,设置3种氮肥运筹方式,基肥∶蘖肥∶穗肥比例分别为5∶3∶2(N_1)、3∶3... 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利用^(13)C和^(15)N双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生理生化分析方法,采用盆栽及大田试验,在施氮量180 kg hm^(–2)条件下,设置3种氮肥运筹方式,基肥∶蘖肥∶穗肥比例分别为5∶3∶2(N_1)、3∶3∶4(N_2)、3∶1∶6(N_3),以及不施氮(N_0)处理;研究其对不同氮效率水稻花后氮碳代谢的影响,并探讨氮肥后移下花后光合同化物及氮素累积、转运、分配的共性响应机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氮肥运筹对花后氮素利用特征、光合同化物分配、生理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影响。氮高效品种与氮肥后移量占总施氮量的40%、氮素穗肥运筹以倒四、倒二叶龄期等量追施相配套(N_2处理),能促进花后氮素累积,提高剑叶光合速率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等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促进叶片、茎鞘、根系、穗各营养器官光合同化物及氮素累积与转运,进而提高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为本试验氮高效品种配套的氮肥运筹优化模式。花后不同氮肥运筹下,氮高效品种光合同化物、氮素的累积与转运,分别较氮低效品种高7.78~12.75 mg ^(13)C株^(–1)、15.14~18.78mg ^(15)N株^(–1);且叶片转运量分别较氮低效品种高1.70~2.93 mg ^(13)C株^(–1)、2.21~4.55 mg ^(15)N株^(–1),茎鞘转运量分别较氮低效品种高1.70~2.93 mg ^(13)C株^(–1)、0.05~1.14 mg ^(15)N株^(–1);而穗部氮高效与氮低效品种^(13)C同化物分别增加31.04~44.68 mg ^(13)C株^(–1)(占^(13)C总量的42.04%~46.38%)、24.94~34.26 mg ^(13)C株^(–1)(占^(13)C总量的36.45%~41.36%),^(15)N则分别增加35.56~46.58 mg ^(15)N株^(–1)(占^(15)N总量的61.82%~82.93%)、27.37~31.57 mg ^(15)N株^(–1)(占^(15)N总量的58.04%~68.31%)。氮高效品种花后具有强光合碳同化、氮素的协同吸收转运特征,以及碳氮代谢能力,来满足籽粒灌浆期对光合同化物及氮素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示踪 氮效率 水稻 氮肥 碳氮代谢
下载PDF
抗抑郁中药的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8
作者 张磊阳 蒋健 +1 位作者 贺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24-234,共11页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危害人类身心健康。药物治疗是应对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大多是化学合成的、以单胺类神经递质为靶点的药物,普遍存在副作用大、起效缓慢、药价高和疗效差等缺点。而中药治疗抑...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危害人类身心健康。药物治疗是应对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大多是化学合成的、以单胺类神经递质为靶点的药物,普遍存在副作用大、起效缓慢、药价高和疗效差等缺点。而中药治疗抑郁症历史悠久,为从中寻找出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小的抗抑郁药提供了可能。具有抗抑郁作用的中药复方主要有疏肝解郁类、养心安神类及理气祛痰与活血化瘀类;单味中药及活性成分根据饮片分类主要有补益类、理气活血类、安神与平肝息风类、清热化湿类及解表止咳类。中药抗抑郁药理学研究的新知见、新成果或对传统辨证论治临证思维及用药习惯带来深刻影响。本文先从与抑郁症发病相关的解剖结构及生化指标两方面进行简要叙述,再对近几年来具有抗抑郁作用的中药进行归纳。拟为中药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抗抑郁中药 药理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大数据环境下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云服务模式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王宏起 程淑娥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47,共6页
[目的/意义]面向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区域共享平台)多样化、个性化、复杂化的服务需求,探索大数据环境下区域共享平台云服务模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文章从科技需求的时间维度出发,设计基于现实需求的信息交互云服... [目的/意义]面向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区域共享平台)多样化、个性化、复杂化的服务需求,探索大数据环境下区域共享平台云服务模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文章从科技需求的时间维度出发,设计基于现实需求的信息交互云服务模式、基于潜在需求的知识推送云服务模式和基于未来需求的智慧营销云服务模式。[结果/结论]以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为实证研究对象,给出平台未来发展对策建议,旨在为我国各区域政府科技管理部门以及区域共享平台发展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云服务模式
原文传递
干旱胁迫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及抗旱性评价方法与指标筛选 被引量:41
10
作者 王兴荣 张彦军 +3 位作者 刘天鹏 张金福 祁旭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6,共8页
2014-2015年在年降雨量不足40 mm的敦煌市,设干旱和正常灌水两个处理,通过测定12份大豆品种的8个形态指标(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量和百粒重)及小区产量,采用改进抗旱指数法及权重隶属函... 2014-2015年在年降雨量不足40 mm的敦煌市,设干旱和正常灌水两个处理,通过测定12份大豆品种的8个形态指标(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量和百粒重)及小区产量,采用改进抗旱指数法及权重隶属函数值D对其进行抗旱性评价,并筛选出3份不同抗旱类型的大豆品种进行生理指标测定,验证该方法和指标。结果显示,与灌水处理(CK)相比较,干旱胁迫下的8个形态指标及产量,2014年除有效分枝数及百粒重差异不显著外,其余考察性状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2015年所有考察表型性状均达到极显著差异;两年权重隶属函数法评价结果显著相关,小区产量与两年两种评价方法极显著相关;两种处理下,中度抗旱(中黄24)、弱抗旱品种(WDD00172)的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极显著,且与权重隶属函数值D显著相关,而强抗旱品种(晋豆21号)中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且6个生理指标与权重隶属函数值D均不相关。因此,权重隶属函数法和小区产量可作为大豆抗旱性评价单一可靠的方法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干旱胁迫 形态指标 产量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41
11
作者 张明亮 沈玉华 +5 位作者 张立敏 大鹏 殷实 徐金铭 王伟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667-3669,共3页
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口服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率及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观察两组在急诊PCI... 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口服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率及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观察两组在急诊PCI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和QTd的变化。结果急诊PCI治疗前有22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急诊PCI后,无室性心律失常出现,QTd在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非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延长(P<0.05);氯吡格雷组术后2、24 h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2、24 h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术后2、24 h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更明显(P<0.05);氯吡格雷组QTd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替格瑞洛组QTd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下降更明显(P<0.05);住院期间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前及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可更快、更强地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缩短QTd,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QT离散度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大米淀粉糊化过程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37
12
作者 钟芳 +1 位作者 麻建国 顾小红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20-725,共6页
采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跟踪测定了不同品种大米淀粉的糊化过程,同时与X-射线衍射仪测定的淀粉结晶度相对比,研究了淀粉颗粒内结晶结构在糊化过程中变化的详细情况.利用红外光谱仪计算出天然大米淀粉及其在糊化过程中各个... 采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跟踪测定了不同品种大米淀粉的糊化过程,同时与X-射线衍射仪测定的淀粉结晶度相对比,研究了淀粉颗粒内结晶结构在糊化过程中变化的详细情况.利用红外光谱仪计算出天然大米淀粉及其在糊化过程中各个阶段代表结晶区特征的1047cm-1和代表非晶区特征的1022cm-1两处红外吸收峰强度的比值.结果表明,天然淀粉的结晶区主要由支链淀粉侧链的双螺旋结构所形成;在加热过程中淀粉的结晶结构被破坏,并且直链淀粉含量越高,其结晶结构在糊化过程中破坏越慢,说明直链淀粉能抑制淀粉结晶结构的破坏.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大米淀粉糊化过程各个阶段的结晶度,进一步验证了淀粉的结晶结构在糊化过程中的损失.虽然,两种测定方法对"结晶度"的定义不同,但对于淀粉结晶程度的测定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能为研究淀粉的糊化行为提供有利的补充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淀粉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X-射线衍射 结晶区 非晶区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13
作者 王海月 +8 位作者 孙永健 应洪 蒋明金 王春雨 赵建红 孙园园 徐徽 严奉君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64,共15页
【目的】在高施氮水平和常规施氮水平下,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机插稻的氮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不同的施氮水平及5种缓释氮... 【目的】在高施氮水平和常规施氮水平下,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机插稻的氮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不同的施氮水平及5种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尿素)配施处理,并设置不施氮处理,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并探讨氮素利用和产量与生理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施氮水平、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机插稻拔节、抽穗及结实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以及结实期茎鞘的氮素转运量与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每穗实粒数及最终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38*~0.69**)。与常规氮肥运筹相比,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全缓释氮肥施用处理的机插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总量、光合势、叶面积指数、氮肥表观利用率及穗部氮素增加量均显著提高,进而促进增产。【结论】据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表现,机插稻产量在180 kg/hm2施氮水平下较高,且在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比例为7∶3一次性施用时产量最高,较其他氮肥运筹产量高0.84%~26.59%,氮肥表观利用率高0.28%~47.02%,为最优氮肥运筹模式。但不同施氮水平下,随着缓释氮肥配施比例的降低,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及物质积累等指标也降低,且在施氮处理为全常规氮肥时最低,均不利于机插稻氮肥利用效率及最终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氮肥 机插稻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郭涛 陆星华 +6 位作者 周炜洵 杨爱明 姚方 吴晰 王莉英 钱家鸣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75-379,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行普通白光内镜(WLE)检查发现局灶性病变且年龄大于35岁的143例患者150处病灶纳入研究,局灶性病变包括黏膜... 目的通过分析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行普通白光内镜(WLE)检查发现局灶性病变且年龄大于35岁的143例患者150处病灶纳入研究,局灶性病变包括黏膜形态异常(隆起、凹陷及粗糙不平整)和黏膜色泽异常(较周围黏膜发红或发白),将进展期胃癌、黏膜下病变及有胃手术史者排除出研究。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接受ME—NBI检查,参照国外最新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研究中初步建立了一个ME-NBI诊断早期胃癌的国内标准,以此标准对病变作出诊断。所有病变进行组织活检后送检病理,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ME-NBI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性。结果150处局灶性病变中,病理组织学证实非癌性病变为131处,癌性病变19处(8处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11处病变行手术治疗)。WLE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4.7%、53.4%、22.8%、98.6%和58.7%,ME-NBI对应值分别为73.7%、99.2%、93.3%、96.3%和96.0%,ME-NBI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性明显高于WLE(P〈0.05)。黏膜腺管开口形态紊乱不规则或消失、微血管形态紊乱不规则或毛细血管网消失是早期胃癌在ME—NBI下最为特征性的改变。结论WLE仍是早期胃癌筛查首选的检查方法,对疑似病变进一步行ME—NBI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如条件不允许则要尽可能地进行组织学活检;提出的ME-NBI诊断标准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性令人满意,但最终还需要进行多中心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诊断 胃肿瘤 放大胃镜 窄带成像技术
原文传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的临床诊治建议 被引量:37
15
作者 王汉萍 郭潇潇 +8 位作者 周佳鑫 段炼 斯晓燕 张丽 刘小伟 王孟昭 施举红 张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21-626,共6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中的使用给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激活的免疫系统,其中主要是T细胞免疫,可能攻击人体正常组织器官导致相应的免疫毒性反应产生,在肺部可引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这是一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中的使用给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激活的免疫系统,其中主要是T细胞免疫,可能攻击人体正常组织器官导致相应的免疫毒性反应产生,在肺部可引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这是一类不同于已知肺部间质性肺炎的疾病,如处理不当,有潜在的致命风险。我们将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的诊断和治疗给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不良反应诊治建议 被引量:37
16
作者 斯晓燕 何春霞 +7 位作者 张丽 刘小伟 王汉萍 郭潇潇 周佳鑫 段炼 张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39-644,共6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会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中皮肤不良反应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皮肤不良反应最常表现为斑丘疹和瘙痒。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会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中皮肤不良反应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皮肤不良反应最常表现为斑丘疹和瘙痒。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本文综合各个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指南、皮肤不良反应个案报道及综述,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诊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皮肤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矿区废弃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王丽 梦丽 +4 位作者 张金池 张小庆 王如岩 张波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58,共5页
以南京幕府山矿区废弃地5种植被恢复模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结构和土壤水分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长江下游地区矿山生态恢复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混交林、阔叶纯林、针叶纯林、乔灌混交林和灌木林5种植被恢复模式林地... 以南京幕府山矿区废弃地5种植被恢复模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结构和土壤水分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长江下游地区矿山生态恢复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混交林、阔叶纯林、针叶纯林、乔灌混交林和灌木林5种植被恢复模式林地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指标均优于对照地,土壤质量明显改善,持蓄水分和调节水分的潜在能力明显提高。其中阔叶混交林土壤结构特性最好,对水分的贮蓄和调节能力最强,其次是乔灌混交林及阔叶纯林,针叶纯林稍差,灌木林最差。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林地土壤水分物理特征与其土壤水分变化和持排水性能密切相关。在以后植被恢复过程中应加强混交林营建,在树种选择上适当增加有利于改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模式 矿区废弃地 土壤水分 土壤孔隙度 幕府山矿区 南京
下载PDF
水氮管理模式对杂交籼稻冈优527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18
作者 孙永健 马均 +5 位作者 孙园园 徐徽 严奉君 代邹 蒋明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47-2061,共15页
【目的】研究水氮管理模式对杂交籼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冈优527为材料,通过淹灌(W1)、控制性交替灌溉(W2)和旱种(W3)3种灌水处理及4种氮肥运筹处理(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7﹕3﹕0... 【目的】研究水氮管理模式对杂交籼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冈优527为材料,通过淹灌(W1)、控制性交替灌溉(W2)和旱种(W3)3种灌水处理及4种氮肥运筹处理(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7﹕3﹕0、5﹕3﹕2(穗肥于倒4叶龄期施入)、3﹕3﹕4(穗肥于倒4、2叶龄期分2次等量施入)、2﹕2﹕6(穗肥于倒4、2叶龄期分2次等量施入),分别记为N1、N2、N3、N4),并设置不施氮处理,记为N0,分析水氮管理模式对杂交籼稻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探讨水氮互作下群体质量指标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水与氮对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干物质累积、叶面积指数(LAI)、抽穗期粒叶比、剑叶净光合速率、群体透光率及产量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互作效应分解分析表明,适当的氮肥后移处理、W2处理对产量均表现为正效应,且氮肥运筹效应大小表现为:N3>N2>N1,氮肥后移比例过大至N4处理水平、W3处理均会加重灌水处理的负效应;而水氮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W2处理相对于其他灌水处理能促进氮肥肥效,达到以水促肥的目的,且W2模式下氮肥后移量可占总施氮量的40%,与基肥﹕分蘖肥﹕穗肥(倒4、2叶龄期分2次等量施入)为3﹕3﹕4氮肥运筹模式(N3处理)相配套,其水氮交互正效应不同程度的高于其他处理,能及时对群体分蘖数进行调控,提高成穗率,保证抽穗期水稻适宜的LAI及粒叶比,适当降低了上3叶叶倾角,提高了高效叶面积率及保持了群体透光率,有利于提高结实期群体光合产物的积累,并在保证一定数量有效穗及结实率的前提下,显著提高穗粒数及千粒重,最终促进了产量的增加,为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方式。而其他各水氮处理出现交互优势减弱,甚至出现负效应,均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尤其W3处理和氮肥运筹的互作效应对产量的影响均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灌水方式 氮肥运筹 群体质量 产量
下载PDF
中国北方干旱区和半干旱区近6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6
19
作者 冉津江 季明霞 +3 位作者 黄建平 齐玉磊 管晓丹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3,共8页
利用1951-2011年中国756个观测站的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北方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暖季降水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降水近60年来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干旱区的暖季降水整体是增加的,增长速率为0.27 mm/a,而半干旱区的暖季降水整体... 利用1951-2011年中国756个观测站的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北方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暖季降水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降水近60年来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干旱区的暖季降水整体是增加的,增长速率为0.27 mm/a,而半干旱区的暖季降水整体是减少的,减少速率为0.80 mm/a.存在这样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两个区域受不同的环流系统所控制,即干旱区为西风控制区,而半干旱区则为季风区.通过对两个区域降水偏多(偏少)年大气环流的合成分析发现,当西风气流加强、位置偏南,黑海、里海和巴尔喀什湖的水汽被输送到我国干旱区,有利于该地区的降水,反之干旱区降水则偏少;而当东亚夏季风较强时,水汽向西能到达甘肃中部(105?E),向北能到达整个华北和东北地区,因此半干旱区降水偏多,反之半干旱区降水则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季 降水 大气环流 东亚夏季风
下载PDF
改良的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结直肠息肉及黏膜下肿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5
20
作者 方海明 王业流 +2 位作者 樊紫青 章礼久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结直肠息肉及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2月-2016年5月利用改良的圈套器完成ESD切除结直肠息肉、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和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改良的圈... 目的探讨改良的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结直肠息肉及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2月-2016年5月利用改良的圈套器完成ESD切除结直肠息肉、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和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改良的圈套器进行ESD术治疗结直肠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治疗时间和并发症等,并与HOOK刀完成ESD术进行比较。结果共20例病例24处入选并完成ESD术,其中16例病例共20处病灶均顺利完成改良的圈套器行ESD术(实验组),4例病灶采用传统HOOK刀完成ESD术(对照组)。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病灶整块切除率100.0%(24/24);实验组息肉长径为1.2~4.0 cm,平均长径(2.4±0.9)cm,对照组息肉长径为1.5~3.0 cm,平均长径(2.2±0.6)cm;实验组手术时间为45.0~120.0 min,平均时间(83.3±23.9)min,对照组手术时间45.0~80.0 min,平均时间(66.2±15.4)min,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耗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术后病理:结直肠腺瘤15例(其中3例腺瘤伴局部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增生性息肉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NETs 2例共4处病灶,间质瘤1例,两组中除1例来源于固有肌层间质瘤全层切除术以外,无1例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无1例术中、术后转外科治疗。结论改良的单圈套器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ESD术切除巨大结直肠息肉及黏膜下肿瘤,拓展了圈套器在内镜切除术中的使用方法及适应证,但需要更长时间来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套器 结直肠息肉 黏膜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