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加快盐水推注流率对消除头颈CTA颈部对比剂伪影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絮绿 李燕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4年第2期81-82,141,共3页
目的:探讨消除对比剂伪影干扰颈部血管显示的方法。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扫描参数和重建参数均相同,A组23例,B组23例。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入,2组病例的对比剂用量均为50 mL,流率5.0 mL/s,生理盐水50 mL。A... 目的:探讨消除对比剂伪影干扰颈部血管显示的方法。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扫描参数和重建参数均相同,A组23例,B组23例。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入,2组病例的对比剂用量均为50 mL,流率5.0 mL/s,生理盐水50 mL。A组采用与对比剂相同的5.0 mL/s的流率推注冲管生理盐水;B组采用高于对比剂流率的方式,以6.0 mL/s的流率推注冲管生理盐水。结果:46例均能显示颈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A组23例锁骨静脉残留对比剂的浓度普遍偏高。B组21例锁骨下静脉腔内存留的对比剂被稀释,不形成干扰伪影,效果良好;2例有对比剂残留,对比剂浓度已降低。结论:加快冲管盐水的推注能有效降低锁骨下静脉对比剂的残留浓度,达到淡化的效果,消除对比剂产生的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头颈血管成像 对比剂 伪影
下载PDF
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燕 吕访贤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目的在小肠造影CT检查中,探讨2种口服对比剂对小肠充盈扩张效果和CT采集时间的影响。方法本文分析了以2.5%等渗甘露醇溶液为对比剂49例和以非离子型碘剂稀释液为对比剂57例,用药量为1 500~2 000 mL,分别在30 min、45 min和60 min 3个... 目的在小肠造影CT检查中,探讨2种口服对比剂对小肠充盈扩张效果和CT采集时间的影响。方法本文分析了以2.5%等渗甘露醇溶液为对比剂49例和以非离子型碘剂稀释液为对比剂57例,用药量为1 500~2 000 mL,分别在30 min、45 min和60 min 3个时间点,应用螺旋CT并综合三维重建技术采集小肠造影数据,根据对比剂到达回盲部来评价小肠充盈效果。结果口服等渗甘露醇溶液的49例观测结果为:肠管充盈扩张较好,CT值改变不大,对比剂前端到达回盲部时间相对提前;口服非离子型碘剂稀释液的57例观测结果为:肠管对比清晰,CT值改变较大。结论小肠完全充盈的时间和效果,与应用对比剂类型有关,同时对比剂的量及服用的持续程度对小肠的充盈扩张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小肠 造影剂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双源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的护理 被引量:9
3
作者 周伟清 李燕 朱雪平 《医学信息》 2010年第22期4301-4302,共2页
在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进行血管增强检查中,由于多种原因,可造成针头穿破血管或脱出血管外,导致造影剂外渗和增强扫描的失败,因此对血管的评估、选择和患者的配合极为重要,做好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渗漏预防和渗漏后的应急处理和护理,对检... 在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进行血管增强检查中,由于多种原因,可造成针头穿破血管或脱出血管外,导致造影剂外渗和增强扫描的失败,因此对血管的评估、选择和患者的配合极为重要,做好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渗漏预防和渗漏后的应急处理和护理,对检查的顺利完成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采取的一些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渗漏 护理 增强检查 高压注射器 造影剂外渗 应急处理 渗漏预防
下载PDF
项目管理对降低CT增强检查患者碘对比剂外渗的效果
4
作者 李燕 宋仕芬 +1 位作者 蒋盛平 黄天勤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分析项目管理对降低CT增强检查患者碘对比剂外渗的效果。方法:采取项目改善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间行CT增强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项目管理实施前的2103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2年3... 目的:分析项目管理对降低CT增强检查患者碘对比剂外渗的效果。方法:采取项目改善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间行CT增强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项目管理实施前的2103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2年3月至8月项目管理实施后的2305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外渗防控措施,观察组实施项目管理方案。对比两组的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及外渗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及外渗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目管理对降低CT增强检查患者的对比剂外渗率及外渗程度、缩短外渗后肿胀和疼痛消退时间,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保障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 碘对比剂外渗 项目管理
下载PDF
低浓度碘对比剂在肥胖患者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燕 陈明东 +2 位作者 黄天勤 朱雪平 蒋盛平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探究低浓度碘对比剂在肥胖患者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前瞻性入选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80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 目的探究低浓度碘对比剂在肥胖患者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前瞻性入选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80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的肥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高浓度组采用优维显浓度为370 mgI/mL,低浓度组采用优维显浓度为300 mgI/mL,均进行低管电压C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图像的质量、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及注入率、注射对比剂外渗率、不适感及检查前后肾功能指标、对比剂肾病发生情况,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金标准”评价低浓度碘对比剂对中度及以上动脉血管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低浓度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分值与高浓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9±0.37)分vs.(4.32±0.36)分,P>0.05],且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估的一致性较高(P<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各节段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值、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及图像优良指数(figure of merit,F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tric CT dose index,CTDIvol)、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及造影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患者总碘用量及碘注入率均少于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均有所上调,且低浓度组较高浓度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患者注射对比剂热感、疼痛感及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均低于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检查为“金标准”,Kappa检验结果显示,低浓度碘对比剂与DSA诊断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较高(P<0.05),且低浓度对比剂对中度及以上动脉血管狭窄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碘对比剂 低浓度 肥胖 低管电压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动脉血管狭窄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呼吸控制的护理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燕 朱雪平 周伟清 《淮海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269-270,共2页
目的比较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不同方式控制呼吸的效果。方法选取DSCT被检者150例,分自主式屏气组(对照组)和方言+捏鼻式屏气组(干预组),通过护理干预呼吸控制,CT冠状动脉造影后,进行MIP、VR后处理,参考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冠状动脉指... 目的比较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不同方式控制呼吸的效果。方法选取DSCT被检者150例,分自主式屏气组(对照组)和方言+捏鼻式屏气组(干预组),通过护理干预呼吸控制,CT冠状动脉造影后,进行MIP、VR后处理,参考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冠状动脉指南,采用的5分制标准,评价冠脉成像质量,对比2种方式的屏气效果。结果自主式屏气组(对照组)75例,控制呼吸成功率占90.7%(68∕75);方言+捏鼻式屏气组(干预组)75例,控制呼吸成功率占96﹪(72∕75)。结论方言+捏鼻式屏气组控制呼吸成功率明显优于自主式屏气组,同时减少了呼吸训练的次数和缩短了呼吸训练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像 双源CT 呼吸控制 护理
下载PDF
儿童MR检查前10%水合氯醛口服镇静效果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燕 吕访贤 《淮海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MR检查前口服水合氯醛的镇静效果。方法对56例儿童于MR检查前采取检查当日减少进食,给予常用量10%水合氯醛口服,镇静后进行MR检查。结果52例7岁以下的患儿能在15-30 min内进入睡眠,4例患儿出现呕吐及活动过度等并发症。结... 目的探讨小儿MR检查前口服水合氯醛的镇静效果。方法对56例儿童于MR检查前采取检查当日减少进食,给予常用量10%水合氯醛口服,镇静后进行MR检查。结果52例7岁以下的患儿能在15-30 min内进入睡眠,4例患儿出现呕吐及活动过度等并发症。结论MR检查前减少患儿睡眠和减少进食,给予10%水合氯醛口服,是一种给药方便、安全有效的镇静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水合氯醛 镇静 儿童
下载PDF
婴幼儿磁共振增强检查的护理特点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燕 吕访贤 +2 位作者 温海琴 黄天勤 吕顽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7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检查中对婴幼儿的专业护理方法。方法:67例婴幼儿扫描前给予药物镇静后行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实施对镇静剂和钆对比剂两方面药物的监护。结果:67例患儿MRI平扫和增强,45例一次完成增强检查者,... 目的:探讨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检查中对婴幼儿的专业护理方法。方法:67例婴幼儿扫描前给予药物镇静后行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实施对镇静剂和钆对比剂两方面药物的监护。结果:67例患儿MRI平扫和增强,45例一次完成增强检查者,占67.17%,22例因药物镇静欠佳导致检查中断,占32.83%。所有患儿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对比剂渗漏,MRI图像清晰,增强效果显示良好。结论:注意MRI患儿的镇静和钆对比剂两种药物的反应,是确保小儿MRI平扫和增强检查成功的关键,也是小儿用药安全和检查安全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婴幼儿 护理特点
下载PDF
浅静脉留置针在双源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燕 吕访贤 +1 位作者 覃万年 梁国洪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23期2846-2847,共2页
目的:评价浅静脉留置针在双源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T检查前浅静脉置管,并推注1ml对比剂行碘过敏试验,并固定留置针。扫描前抽吸A筒对比剂和B筒生理盐水,试推生理盐水10ml确认注射流畅完成注射准备工作,注射结束后留察时间保... 目的:评价浅静脉留置针在双源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T检查前浅静脉置管,并推注1ml对比剂行碘过敏试验,并固定留置针。扫描前抽吸A筒对比剂和B筒生理盐水,试推生理盐水10ml确认注射流畅完成注射准备工作,注射结束后留察时间保持静脉通道。结果:2 036例患者头颈血管、胸部血管、腹部血管及下肢血管均显示良好,均完成增强扫描,并达到CT的诊断要求。其中35例出现对比剂的延后反应,及时抗过敏措施后好转;16例发生渗漏,重新选择血管后完成血管成像和增强扫描。结论:浅静脉留置套管针可使患者感觉舒适,能承受短时间的快速高压注射,实现各部位血管的CT血管成像数据能成功采集,且能够保持静脉的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型留置针 浅静脉 双源CT 血管成像
下载PDF
生理盐水注射流率在头颈部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消除对比剂伪影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燕 李絮绿 +1 位作者 周泽清 陈明东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第9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在头颈部CT动脉血管成像(CTA)中的生理盐水最佳注射流率。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9月行双源CT头颈部CTA 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等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3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注射流率为5.0 ml/s,5.5 ml... 目的:探讨在头颈部CT动脉血管成像(CTA)中的生理盐水最佳注射流率。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9月行双源CT头颈部CTA 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等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3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注射流率为5.0 ml/s,5.5 ml/s,6.0 ml/s进行检查,比较3组患者的对比剂存留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2组对比剂存留明显少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部CT检查中生理盐水注射流率为6.0 ml/s可明显消除对比剂伪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盐水 注射流率 伪影
下载PDF
某水电站深厚覆盖层渗透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正顺 李燕 杨智勇 《山西建筑》 2008年第26期352-353,共2页
结合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特点,基于渗流理论,应用有限元法对某水电站覆盖层渗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其渗流场和水力梯度的特征,为大坝的防渗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渗透性系数 有限元法 渗流场 水力梯度
下载PDF
捏鼻式屏气在双源CT冠脉成像中的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伟清 朱雪平 李燕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9期6105-6106,共2页
目的:评价捏鼻式控制呼吸方式在双源CT冠脉成像中的屏气效果。方法:在高压注入对比剂后,系统发出呼吸指令时,被检者采用捏鼻式屏气的呼吸控制方式配合完成CT数据采集,在MIP和VR图像上观察四个指标:冠脉分支、胸壁表面皮肤、胸廓内动脉... 目的:评价捏鼻式控制呼吸方式在双源CT冠脉成像中的屏气效果。方法:在高压注入对比剂后,系统发出呼吸指令时,被检者采用捏鼻式屏气的呼吸控制方式配合完成CT数据采集,在MIP和VR图像上观察四个指标:冠脉分支、胸壁表面皮肤、胸廓内动脉、肺底动脉及横膈,是否平滑连贯为评价标准。结果:捏鼻式屏气621例,588例屏气良好,图像显示为冠脉各分支、胸壁表面皮肤、胸廓内动脉、肺底动脉及横膈平滑连贯;33例屏气不良,图像显示为胸壁表面皮肤不连贯,相应层面的冠脉分支及肺底动脉错层,捏鼻式屏气控制呼吸方式成功率为94.68%。结论:捏鼻式屏气减少了准备过程中呼吸训练次数,缩短了呼吸训练时间,有效提高了DS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屏气 呼吸伪影
下载PDF
鼻衄患者96例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燕 《淮海医药》 2004年第5期414-415,共2页
关键词 鼻衄 鼻出血 口腔护理 心理护理 呼吸道通畅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渗漏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燕 朱雪平 +1 位作者 蒋盛平 黄天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171-174,共4页
CT增强扫描是当前临床上影像学检查中应用频率较高的一类检查措施,可以针对诸多疾病进行诊断或是鉴别诊断,在CT扫描检查工作中占比50%左右。CT增强扫描过程中需要应用碘对比剂,对比剂渗漏则属于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当前该情况已... CT增强扫描是当前临床上影像学检查中应用频率较高的一类检查措施,可以针对诸多疾病进行诊断或是鉴别诊断,在CT扫描检查工作中占比50%左右。CT增强扫描过程中需要应用碘对比剂,对比剂渗漏则属于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当前该情况已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如何减少碘对比剂渗漏是目前护理学研究的热点。碘对比剂渗漏的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引起,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患者自身情况、疾病类型、穿刺部位、护士工作能力、情绪以及留置针使用情况等,均能够导致碘对比剂出现渗漏率上升的情况.本文就碘对比剂渗漏的危害性、碘对比剂方案、渗漏程度分类、原因及预防对策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碘对比剂 渗漏 预防
下载PDF
老年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106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燕 周伟清 《内科》 2010年第1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双源CT 老年 冠状动脉造影 护理
下载PDF
某高速公路滑坡稳定性分析与处治措施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燕 《西部交通科技》 2012年第8期10-12,21,共4页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滑坡路段为例,结合该滑坡工程地质情况,阐述了滑坡的成因机制,分析评价了滑坡的稳定性,并提出了基于削坡卸荷、锚杆加固、排水及坡面植被保护的综合治理措施。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滑坡 稳定性分析 处治措施
下载PDF
双源计算机体层成像冠状动脉造影中的护理配合
17
作者 黄桂传 李燕 《全科护理》 2010年第4期317-318,共2页
[目的]总结双源计算机体层成像(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能一次性成功完成扫描,且影像质量优良,无一例出现严重渗漏和不良反应。[结论]加强双源C... [目的]总结双源计算机体层成像(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能一次性成功完成扫描,且影像质量优良,无一例出现严重渗漏和不良反应。[结论]加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护理配合是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计算机体层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护理配合
下载PDF
磁共振增强检查的护理
18
作者 李燕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3期234-235,共2页
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是经静脉注射造影药物后再次扫描,对病变的定性诊断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而进行的特殊检查。做好MRI增强扫描的护理工作,对保证受检者的安全及增强效果至关重要。笔者主要通过对MRI的工作原理,增强扫描的适应... 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是经静脉注射造影药物后再次扫描,对病变的定性诊断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而进行的特殊检查。做好MRI增强扫描的护理工作,对保证受检者的安全及增强效果至关重要。笔者主要通过对MRI的工作原理,增强扫描的适应证、禁忌证,近年来在MRI增强扫描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对特殊人群、不同检查部位护理配合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增强扫描 护理 进展
下载PDF
双源CT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护理体会
19
作者 周伟清 朱雪平 李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6期701-702,共2页
主动脉夹层是比较少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年龄在32~78岁。主动脉夹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主动脉内膜弹性纤维病变,高速高压的血流经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囊样变性的中层而形成夹层血肿,原主动脉称真腔... 主动脉夹层是比较少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年龄在32~78岁。主动脉夹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主动脉内膜弹性纤维病变,高速高压的血流经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囊样变性的中层而形成夹层血肿,原主动脉称真腔,新形成的瘤腔称为假腔,夹在二者的管壁称为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瘤。近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筒高压注射器 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灰土桩复合地基在填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以梧州市为例
20
作者 李燕 马容山 《南方国土资源》 2003年第10期29-30,共2页
本文通过灰土桩在填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对灰土桩设计、桩身质量控制、效果检测、复合地基承载力效果进行分析,说明灰土桩在梧州地区的适用性及在填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灰土桩复合地基 填土地基处理 灰土桩设计 桩身质量控制 效果检测 复合地基承载力 梧州地区 工程地质 施工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