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129例感染途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成宝 吕桦 +2 位作者 聂红明 陈建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26-1427,共2页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感染途径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中国慢性丙型肝炎的预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途径等,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 12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输血及血制品感染者,...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感染途径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中国慢性丙型肝炎的预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途径等,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 12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输血及血制品感染者,占61.2%,感染途径不详者占32.8%,吸毒者3.9%;与丙肝患者密切接触者1.6%,性行为0.5%;不同性别间感染途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95,P<0.01);不同年龄段感染途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81,P<0.01);南北方城市感染途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94,P<0.01)。结论慢性丙型肝炎的感染途径主要以输血及血制品使用为主,不同性别、年龄段、地域慢性丙型肝炎的感染途径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感染途径 流行病学分析
原文传递
我国丙型肝炎病毒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聂红明 陈建杰 +5 位作者 董慧琳 杨雨齐 王成宝 陈逸云 高月求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初步明确我国HCV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的基本临床特征。方法通过全国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经具备国际认证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采用国际通用的测序法进行病毒基因型分析,并进一步对HCV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的临床特征进行了... 目的初步明确我国HCV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的基本临床特征。方法通过全国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经具备国际认证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采用国际通用的测序法进行病毒基因型分析,并进一步对HCV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共采集来自全国东西南北中的18个研究中心的764例患者血浆标本,男性384例,女性380例,平均年龄(44.9±14.3)岁,平均病程(7.7±7.3)年。通过临床特征分析发现,基因1型患者年龄分布偏大,病程较长;将横断面调查时患者的ALT水平进行比较,基因1型中有54.9%的患者ALT处于异常,非基因1型中有56.9%的患者ALT处于异常,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横断面调查时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水平进行比较,基因1型中有39.6%的患者BMI异常,非基因1型中有31.6%的患者BMI异常,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感染途径分为输血感染与非输血感染,在输血感染患者中,66.1%的输血感染患者为基因1型,在非输血感染患者中,非基因1型占5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基因1型相比,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年龄分布偏大,病程较长,多为输血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肝炎病毒属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清除率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成宝 聂红明 +2 位作者 吕桦 陈建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851-385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同性别、年龄段对血清HCVRNA阴转率的影响,为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形式,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干扰素用药史等情况,HCVRNA定量统一采用RT-PCR法检...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同性别、年龄段对血清HCVRNA阴转率的影响,为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形式,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干扰素用药史等情况,HCVRNA定量统一采用RT-PCR法检测。结果:男女间总体HCVRNA阴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3.812,P=0.051);无干扰素治疗史的各年龄段男女间HCVRNA阴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有干扰素治疗史的患者年龄<50岁的男女间HCVRNA阴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04,P=0.990),年龄≥50岁的男女间阴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687,P=0.030)。结论:性别、年龄及干扰素用药史可以影响HCVRNA的阴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性别 年龄 血清HCV RNA
下载PDF
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中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成宝 +1 位作者 聂红明 陈建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53-254,共2页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引起的,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一种传染病。目前全球感染丙型肝炎者大约有1.7亿人,我国丙肝病毒感染率大约为3.2%,估计有4000万以上患者,丙型肝炎极易慢性化,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其严重威胁着人...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引起的,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一种传染病。目前全球感染丙型肝炎者大约有1.7亿人,我国丙肝病毒感染率大约为3.2%,估计有4000万以上患者,丙型肝炎极易慢性化,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丙型肝炎 慢性化 病毒感染率 中医 丙肝病毒 血液传播 身体健康 传染病
下载PDF
陈建杰教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经验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成宝 聂红明 《河南中医》 2010年第5期440-441,共2页
陈建杰教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中西合用,优势互补;紧守病机,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调神定志,顾护胃气贯穿始终。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陈建杰 病机 辨证 辨病 调神定志 顾护胃气
下载PDF
基于循证医学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分型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成宝 陈逸云 +3 位作者 聂红明 吕桦 陈建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中医证候与病毒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形式,统计患者的中医症候体征规律,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我国CHC患者...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中医证候与病毒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形式,统计患者的中医症候体征规律,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我国CHC患者病毒基因型以1型为主,中医证型以正虚邪恋型为主,病毒基因型和中医证型间不存在相关性,临床症状胁肋隐痛与HCV基因型存在相关性,且症状越重,病毒基因1、6型出现的机率越大。结论:HCV患者临床宏观症状与微观指标之间可能存在某些联系,该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CHC的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病毒基因型 中医证候 循证医学
下载PDF
加味臌消散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肝性腹胀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廖宇 陈青竹 +3 位作者 胡文艳 张玮 赵迪加 《四川中医》 2019年第11期113-116,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臌消散穴位超声药物透入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肝性腹胀的临床疗效以及对主要生化指标、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科室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肝性腹胀住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目的:观察加味臌消散穴位超声药物透入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肝性腹胀的临床疗效以及对主要生化指标、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科室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肝性腹胀住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均为20人。三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甲组20例增加加味臌消散,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选取中府、期门、中脘、天枢四个穴位,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一天治疗两次。乙组增加予四磨汤口服液口服,一次20ml,1天3次。丙组增加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一次5mg,一天三次。三组均连续治疗7天为1疗程,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判断疗效。结果:甲组总有效率85%;乙组60%。丙组总有效率65%,三组好转率比较,甲组较乙、丙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ALT、AST、CHE、PA、TBil、CRE等生化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三组治疗后相互比较,生化指标改善程度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甲组治疗后腹胀程度、腹围测量、肠鸣音次数、腹部鼓音区面积、肝门排气次数等症状缓解程度评分方面与乙、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臌消散超声药物透入穴位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肝性腹胀较单纯西医治疗,以及四磨汤口服液、莫沙必利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加味臌消散超声药物透入穴位联合西药治疗不失为治疗肝性腹胀的可供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腹胀 肝硬化失代偿期 加味臌消散
下载PDF
自制复方大黄白及喷雾外治法防治法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蔡三 高丽萍 《四川中医》 2022年第12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自制复方大黄白及喷雾外治法防治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放疗中心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放疗患者96例,采用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自制复方大黄白及喷雾外治法防治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放疗中心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放疗患者96例,采用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健达泽)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大黄白及喷雾进行治疗,于放疗前后给药,直至放疗治疗结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NRS疼痛评分、改良版皮炎SCORAD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RS疼痛评分、改良版皮炎SCORAD评分、DL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hs-CRP、PC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EG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均未出现皮疹等皮肤过敏不良反应。结论:自制复方大黄白及喷雾对于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皮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明显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状况,改善皮肤情况,降低患者炎性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大黄白及喷雾 鼻咽癌 急性放射性皮炎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文艳 +2 位作者 饶春燕 刘华宝 《西部医学》 2020年第2期216-219,224,共5页
目的研究二苯乙烯苷(THSG)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HepG2细胞,采用不同剂量(0、5、10、20、40、60 mmol/L)THSG处理HepG2细胞,CCK8法分析不同剂量药物处理24、48、72 h后细胞的存活率;不同浓度(0、5... 目的研究二苯乙烯苷(THSG)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HepG2细胞,采用不同剂量(0、5、10、20、40、60 mmol/L)THSG处理HepG2细胞,CCK8法分析不同剂量药物处理24、48、72 h后细胞的存活率;不同浓度(0、5、10、20 mmol/L)THSG干预HepG2细胞24 h后,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情况,Annexin/PI双染后分析HepG2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epG2细胞中Eag1、p21、p27、CyclinE1和CDK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剂量THSG干预HepG2细胞24、48、72 h后,IC50值分别为58.4、39.7和21.6 mmol/L;THSG以剂量依赖方式将HepG2细胞停留在G0/G1期,并且随着THSG处理剂量的升高,HepG2细胞凋亡的指数逐渐增高(P<0.05);HepG2细胞中Eag1、CyclinE1和CDK2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而p21、p27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THSG抑制HepG2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ag1钾通道活性,上调p21、p27表达、下调CyclinE1和CDK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肝癌细胞 增殖 凋亡 Eag1钾通道
下载PDF
miR-30e-5p通过靶向ATG5基因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丽萍 《现代免疫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0-215,259,共7页
为探讨miR-30e-5p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为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采用qR T-PCR检测人正常肝细胞HL-7702及人肝癌细胞MHCC97H、Huh7、HCCLM3中miR-30e-5p的表达量,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30e-... 为探讨miR-30e-5p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为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采用qR T-PCR检测人正常肝细胞HL-7702及人肝癌细胞MHCC97H、Huh7、HCCLM3中miR-30e-5p的表达量,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30e-5p mimics转染至MHCC97H细胞,用qR T-PCR检测转染效果,MTT法、克隆形成试验、FACS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过表达miR-30e-5p对MHCC97H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miR-30e-5p与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related gene 5,ATG5)基因的靶向关系。结果显示,与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相比,人肝癌细胞MHCC97H、Huh7和HCCLM3中miR-30e-5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在MHCC97H细胞中表达水平最低。过表达miR-30e-5p能够抑制MHCC97H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P<0.05),促进MHCC97H细胞凋亡(P<0.05),抑制MHCC97H细胞自噬(P<0.05)。miR-30e-5p可明显抑制ATG5 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P<0.05)。过表达miR-30e-5p能够明显抑制MHCC97H细胞中ATG5 mR NA和蛋白表达(P<0.05)。该研究提示,过表达miR-30e-5p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MHCC97H的增殖和自噬,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iR-30e-5p靶向抑制ATG5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0e-5p 自噬相关基因5 肝癌细胞 增殖 凋亡 自噬
原文传递
人参皂苷通过Aldolase/AMPK/PINK1信号通路减轻油酸诱导的HL-7702细胞损伤
11
作者 胡文艳 +2 位作者 刘华宝 饶春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33-639,共7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对油酸(OA)诱导人肝HL-770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Aldolase/AMPK/PINK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L-7702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C)、油酸刺激组(OA)、OA+人参皂苷组(OA+Rg1)、OA+Compound C组(OA+CC)、OA+Com...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对油酸(OA)诱导人肝HL-770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Aldolase/AMPK/PINK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L-7702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C)、油酸刺激组(OA)、OA+人参皂苷组(OA+Rg1)、OA+Compound C组(OA+CC)、OA+Compound C+人参皂苷组(OA+CC+Rg1)。CCK8法和Hoechst染色法检测HL-7702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HL-7702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ATP测定分析HL-7702细胞中ATP含量,Western blot分析HL-7702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PINK1、MFN2、Aldolase和p-AM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OA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和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ATP含量、线粒体膜电位(TMRE)和线粒体自噬蛋白PINK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OA组比较,OA+Rg1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ATP含量、TMRE值、Aldolase、PINK1和p-AM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OA+Rg1组比较,OA+CC+Rg1组HL-7702细胞增殖活力及AMPK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Aldolase基因沉默后,Rg1不能增高细胞中PINK1和p-AMPK蛋白表达及细胞的增殖活性。结论:人参皂苷可通过调节Aldolase/AMPK/PINK1信号通路活性改善油酸诱导的人肝HL-7702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油酸 线粒体自噬 肝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