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学排斥与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
作者 刘晔 蓝简 +3 位作者 于悦 刘晓倩 王国芳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3年第3期216-223,共8页
本研究基于自杀人际理论,采用整群抽样法对1218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同学排斥与自杀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同学排斥对自杀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孤独感在同学排斥对自杀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感知校园氛围负向调节孤独感与自杀... 本研究基于自杀人际理论,采用整群抽样法对1218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同学排斥与自杀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同学排斥对自杀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孤独感在同学排斥对自杀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感知校园氛围负向调节孤独感与自杀行为的关系,同时负向调节了孤独感在同学排斥与自杀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感知校园氛围低时,同学排斥通过孤独感影响自杀行为的间接效应显著;感知校园氛围高时,这一间接效应不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行为 同学排斥 孤独感 感知校园氛围 青少年
下载PDF
南京市三所综合大学新生自杀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谢丽凯 林连虹 +1 位作者 张斌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0年第9期637-642,共6页
目的 了解南京3所公立综合类大学大一新生自杀观念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南京市3所公立综合类大学8811名大一新生发放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父母离异、精神病既往史、自杀既往史等)、艾森克人格量表神经质维度(EPQ-N)... 目的 了解南京3所公立综合类大学大一新生自杀观念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南京市3所公立综合类大学8811名大一新生发放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父母离异、精神病既往史、自杀既往史等)、艾森克人格量表神经质维度(EPQ-N)、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的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部分、贝克抑郁量表(BDI),通过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自杀观念的影响因素.结果 8811名大一新生中,收回有效问卷8770份,有效回收率99.5%.其中无自杀观念7754人(88.4%),有自杀观念1016人(1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龄(OR=0.913,95%CI:0.876~0.952)、女性(OR=1.296,95%CI 1.093~1.535)、父母离异(OR=1.366,95%CI:1.034~1.804)、精神病既往史(OR=1.957,95%CI:1.445~2.652)、自杀既往史(OR=4.827,95%CI:3.195~7.293)、抑郁(OR=3.982,95%CI:3.384~4.685)、神经质评分高(OR=1.172,95%CI:1.142~1.202)、SSRS主观社会支持及社会支持利用程度低(OR=0.936,95%CI:0.916~0.955)、负性生活事件多(ALSEC评分高,OR=1.020,95%CI:1.013~1.027)是自杀观念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大一新生自杀观念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较多样且复杂,应从个体人口学特征、家庭、心理特质、社会等多角度预防、干预大一学生自杀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观念 大一新生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