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纳米粒子的绿色合成及其对荧光素室温磷光的增强效应 被引量:11
1
作者 朱亚先 张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9-672,共4页
以β-环糊精(β-CD)作为稳定剂,葡萄糖为还原剂,银氨溶液为前驱体,实现了绿色化学方法合成银纳米粒子.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红外光谱法(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将银纳米粒子引入滤纸表面增强室温磷... 以β-环糊精(β-CD)作为稳定剂,葡萄糖为还原剂,银氨溶液为前驱体,实现了绿色化学方法合成银纳米粒子.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红外光谱法(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将银纳米粒子引入滤纸表面增强室温磷光(RTP)的研究,发现银纳米粒子对醋酸铅诱导荧光素(FL)所得的RTP具有明显的增强效应,并且随着银纳米粒子加入量的增加具有先增强后猝灭的趋势.对β-CD与银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机理及银纳米粒子对FLRTP增强效应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粒子 Β-环糊精 金属增强室温磷光 绿色化学
下载PDF
中国海洋化学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郑彦 彭景吓 +6 位作者 吴芳 王萍 蔡宗群 肖翔 朱亚先 张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67-71,共5页
概括了近10年来中国海洋化学分析方法研究进展,涉及新技术、新方法在营养盐测定,CO2系统参数分析,痕量有机物分析,化学示踪及同位素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一些不足.本文引用文献56篇,以期为我国海洋化学分析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概括了近10年来中国海洋化学分析方法研究进展,涉及新技术、新方法在营养盐测定,CO2系统参数分析,痕量有机物分析,化学示踪及同位素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一些不足.本文引用文献56篇,以期为我国海洋化学分析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方法 海洋化学 进展
下载PDF
荧光极性探针在腐殖酸和芘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朱亚先 +5 位作者 鹿贞彬 彭景吓 王萍 蔡宗群 肖翔 张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2,共4页
芘(Pyrene,Py)的荧光发射光谱的第一振动带和第三振动带强度比值(I1/I3)能够反映其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因此运用Py荧光探针法考察了不同化学条件对腐植酸(Humic Acid,HA)假胶束体系微环境性质的影响,以及对HA和Py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 芘(Pyrene,Py)的荧光发射光谱的第一振动带和第三振动带强度比值(I1/I3)能够反映其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因此运用Py荧光探针法考察了不同化学条件对腐植酸(Humic Acid,HA)假胶束体系微环境性质的影响,以及对HA和Py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HA浓度、pH值、盐度、溶剂等化学条件的改变,均会引起Py的I1/I3的变化,因为条件的变化使HA存在形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Py所处为环境极性的变化.另外,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也可以影响HA和Py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I1/I3值遵循三段式变化趋势.这些现象均表明HA和PAHs之间的作用以非极性相互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荧光探针
下载PDF
重金属离子存在下腐植酸和芘之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朱亚先 鹿贞彬 +5 位作者 彭景吓 王萍 蔡宗群 肖翔 张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4-346,共3页
建立并验证了腐植酸(HA)和芘结合常数(Koc)测定的荧光猝灭法,进而研究了重金属离子对HA和芘相互作用的影响,测定了重金属离子存在下HA和芘之间的Koc.结果表明:纯化后的HA是分子质量较小的部分,水溶性较高,具有羟基、羧基和碳氧键等极性... 建立并验证了腐植酸(HA)和芘结合常数(Koc)测定的荧光猝灭法,进而研究了重金属离子对HA和芘相互作用的影响,测定了重金属离子存在下HA和芘之间的Koc.结果表明:纯化后的HA是分子质量较小的部分,水溶性较高,具有羟基、羧基和碳氧键等极性基团;HA利用其分子中的羟基、羧基、碳氧键等基团和重金属离子产生络合作用,这种络合作用影响了HA的结构;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Koc遵循先增大,再减小,最后趋于不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荧光猝灭法 重金属
下载PDF
银纳米粒子对抗生素诺氟沙星的荧光猝灭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树明 邹玉杰 +3 位作者 王学东 王萍 张勇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6-20,共5页
以β-环糊精(β-CD)为稳定剂,葡萄糖为还原剂,采用"绿色化学方法"合成了平均粒径约为31nm的类球形银纳米粒子。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痕量诺氟沙星荧光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银纳米粒子对诺氟沙星具有较强的荧光猝灭效... 以β-环糊精(β-CD)为稳定剂,葡萄糖为还原剂,采用"绿色化学方法"合成了平均粒径约为31nm的类球形银纳米粒子。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痕量诺氟沙星荧光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银纳米粒子对诺氟沙星具有较强的荧光猝灭效应,且随着加入银纳米粒子量的增加荧光猝灭效果逐渐增强。初步探讨了银纳米粒子对诺氟沙星的荧光猝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粒子 诺氟沙星 荧光猝灭
原文传递
重金属离子存在下腐植酸和芘之间的相互作用
6
作者 朱亚先 鹿贞彬 +5 位作者 彭景吓 王萍 蔡宗群 肖翔 张勇 《腐植酸》 2009年第3期35-35,共1页
建立并验证了腐植酸和芘结合常数(Koc)测定的荧光猝灭法,研究了重金属离子对腐植酸和芘相互作用的影响,测定了重金属离子存在下腐植酸和芘之间的Koc。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腐植酸是分子质量较小的部分,水溶性较高,具有羟基、羧基和... 建立并验证了腐植酸和芘结合常数(Koc)测定的荧光猝灭法,研究了重金属离子对腐植酸和芘相互作用的影响,测定了重金属离子存在下腐植酸和芘之间的Koc。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腐植酸是分子质量较小的部分,水溶性较高,具有羟基、羧基和碳氧键等极性基团;腐植酸利用其分子中的极性基团和重金属离子络合,影响了腐植酸的结构;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络合作用愈加完全,Koc呈先增大,再减小,最后趋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离子 相互作用 腐植酸 金属离子浓度 分子质量 极性基团 络合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