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调节血压的可能机制及作为靶点防治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刘育 《中国医药》 2020年第11期1804-1806,共3页
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多种机制可参与其发生发展。研究提示肠道菌群与高血压存在密切联系,其中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如特定受体、免疫系统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等。本... 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多种机制可参与其发生发展。研究提示肠道菌群与高血压存在密切联系,其中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如特定受体、免疫系统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等。本文对短链脂肪酸调控高血压的可能机制以及短链脂肪酸作为靶点防治高血压的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短链脂肪酸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与右心室流出道支架植入术姑息性治疗法洛四联症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天力 +3 位作者 胡世军 张伟志 吴忠仕 刘继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25-1332,共8页
目的:对于不适合一期根治或手术风险高的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者,经导管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干预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RVOT支架植入术和改良Blalock-Ta... 目的:对于不适合一期根治或手术风险高的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者,经导管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干预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RVOT支架植入术和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modified Blalock-Taussig shunt,mBTS)在TOF新生儿和婴儿期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比较2种姑息干预方式对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及肺动脉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于2011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32例TO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行RVOT支架植入术的支架植入组(n=15)和行mBTS术的mBTS组(n=17),评估和比较2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再干预率等,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使用z-评分评估患者的肺动脉干、右肺动脉及左肺动脉的发育情况。结果:与mBTS组相比,支架植入组患儿的年龄较小,体重较低(均P<0.05)。与术前相比,支架植入组术后患儿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75±17)%vs(96±3)%,P=0.026],肺动脉干[(−2.82±1.27)分vs(0.86±0.77)分,P=0.014]、右肺动脉[(−1.88±0.59)分vs(−0.28±0.71)分,P=0.011]及左肺动脉[(−2.34±0.36)分vs(−1.67±0.36)分,P=0.036]的z-评分明显增加。而mBTS组患儿术前与术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及肺动脉z-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VOT支架植入术对低出生体重、伴有严重合并症的TOF患儿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与mBTS相比,RVOT支架植入术术后患儿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更高且肺动脉发育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 右心室流出道支架置入术 肺动脉发育
下载PDF
左侧星状神经节化学消融对犬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谢轲 周明敏 +2 位作者 何燕 刘育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8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左侧星状神经节(LSG)内微量注射树脂胶毒素(RTX)对犬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VAs)的影响。方法28只成年雄性比格犬随机分成对照组(8只)、AM1组(11只)和LSC化学消融组(RTX组,9只)。RTX组犬LSG内做量注射RTX,AMI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左侧星状神经节(LSG)内微量注射树脂胶毒素(RTX)对犬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VAs)的影响。方法28只成年雄性比格犬随机分成对照组(8只)、AM1组(11只)和LSC化学消融组(RTX组,9只)。RTX组犬LSG内做量注射RTX,AMI组和对照组LSG内微量注射不含RTX的溶剂。微量注射RTX或溶剂1h后,RTX组和AMI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对照组只分离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记录结扎冠状动脉后1hVAs发生情况,随后测量心室有效不应期(ERP)和动作电位时程(APD),对照组于相应时间点测量。通过不同的电压刺激LSC观察犬血压变化来评估LSG功能。结果LSG内注射RTX可显著抑制AMI后VAs发生。与对照组比较,RTX微量注射显著延长心室ERP和APD。与对照组比较,AMI增加LSG神经功能,降低左心室缺血区域的ERP和APD,增加ERP离散度及APD离散度,而LSG内注射RTX可抑制这些变化。结论LSG内微量注射RTX化学消融LSC中表达TRPV-1/TH的交感神经纤维能显著抑制LSG功能,改善AMI后心脏电生理不稳定性,以减少AM1后V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左侧星状神经节 自主神经干预
下载PDF
瑞替加滨预处理对犬急性心肌缺血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
4
作者 徐辽 周明敏 +4 位作者 彭锦强 谢轲 何燕 刘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第6期541-545,共5页
目的 观察M型钾离子通道激动剂瑞替加滨(RTG)对犬急性心肌缺血(AMI)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成年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n=8)、AMI组(n=8)和RTG组(n=8)。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AMI模型。RTG组在结扎冠状动脉... 目的 观察M型钾离子通道激动剂瑞替加滨(RTG)对犬急性心肌缺血(AMI)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成年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n=8)、AMI组(n=8)和RTG组(n=8)。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AMI模型。RTG组在结扎冠状动脉前30 min于左侧星状神经节(LSG)内微量注射RTG(50μmol/L)。于冠状动脉结扎后15 min时分析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高频(HF)和低频(LF),60 min时测量心室有效不应期(ERP)及其离散度、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APD90)及其离散度,检测不同电压刺激LSG后收缩压的变化,观察心肌缺血后60 min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组和RTG组各有3只和1只犬死于冠状动脉结扎后心室颤动,后分别补充3只和1只犬完成实验。与对照组相比,AMI组HF明显降低[(28.4±3.5) nu vs(45.9±5.4) nu,P<0.05]、LF和LF/HF比值显著增加[LF:(70.8±5.6) nu vs(40.5±12.3) nu,P<0.05;LF/HF比值:(2.5±0.5) vs(1.1±0.2),P<0.05],左室缺血区ERP和APD90均显著缩短[(ERP:(137.4±10.1) ms vs(165.5±8.7) ms,P<0.05;APD90:(134.6±12.3) ms vs(175.9±7.1) ms,P<0.05],左室ERP离散度和APD90离散度均明显升高(P<0.05),不同电压刺激LSG后最大收缩压变化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显著增多(P<0.05)。与AMI组比较,RTG组以上指标均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 LSG内注射RTG可抑制AMI后心脏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提高心室电生理稳定性,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缺血 室性心律失常 左侧星状神经节 M型钾离子通道 瑞替加滨
原文传递
丙酸盐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谢轲 +1 位作者 徐辽 刘育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8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短链脂肪酸丙酸盐对大鼠心肌梗死(MI)后心脏重构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I组(模型组)、MI+丙酸盐组(丙酸盐组),每组各20只,其中模型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丙酸盐组在建立MI模型后连续... 目的探讨短链脂肪酸丙酸盐对大鼠心肌梗死(MI)后心脏重构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I组(模型组)、MI+丙酸盐组(丙酸盐组),每组各20只,其中模型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丙酸盐组在建立MI模型后连续给予丙酸盐28天。28天后测量各组大鼠的血压、心率、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电生理指标和心率变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率明显增快,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下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增加;心室有效不应期离散度显著增加,心室颤动阈值明显下降,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显著延长;心率变异性低频成分及低频成分/高频成分显著增加,高频成分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丙酸盐组上述指标可明显改善。结论丙酸盐可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自主神经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肌梗死 心脏重构 自主神经系统
下载PDF
血清氧化三甲胺水平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谢轲 周明敏 +3 位作者 何燕 徐辽 刘育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90-292,30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方法入选39例阵发性房颤(阵发性房颤组)和35例非阵发性房颤(非阵发性房颤组)住院患者,并选择同期住院的28例非房颤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量血清T...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方法入选39例阵发性房颤(阵发性房颤组)和35例非阵发性房颤(非阵发性房颤组)住院患者,并选择同期住院的28例非房颤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量血清TMAO水平。分析各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血清TMAO水平和心脏超声指标。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血清TMAO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相比,非阵发性房颤组血清TMAO水平显著升高(P<0.05)。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MAO(OR=1.401,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OR=1.567,P<0.05)和左心房内径(LAD,OR=1.150,P<0.05)为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TMAO水平与hs-CRP(r=0.453;P<0.05)、LAD(r=0.482;P<0.05)及CHA2DS2-VASc评分(r=0.581;P<0.05)呈正相关。结论血清TMAO水平与房颤进展有一定相关性,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炎症反应及心房结构重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氧化三甲胺 炎症 心房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