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缩宫催乳汤对产后产妇血清泌乳素、催产素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朱洁华 军夕 +4 位作者 张娟 晓雪 侯委会 林艳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35期3940-3942,共3页
目的观察缩宫催乳汤对产后产妇血清泌乳素、催产素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产后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缩宫催乳汤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2组产妇产后血清泌乳素、催产素水平及乳... 目的观察缩宫催乳汤对产后产妇血清泌乳素、催产素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产后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缩宫催乳汤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2组产妇产后血清泌乳素、催产素水平及乳汁分泌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3 d及7 d血清泌乳素、催产素水平及术后30d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缩宫催乳汤可显著提高剖宫产产妇血清泌乳素、催产素水平,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子宫复旧,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泌乳素 催产素
下载PDF
桃红通管胶囊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4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宋春辉 +4 位作者 贾凤新 武大勇 田鹏雪 张蕾 《河北中医》 2009年第7期977-979,共3页
目的观察桃红通管胶囊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3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在输卵管通液术治疗基础上加用桃红通管胶囊,对照组45例加用复方丹参片。2组均3个月经周期... 目的观察桃红通管胶囊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3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在输卵管通液术治疗基础上加用桃红通管胶囊,对照组45例加用复方丹参片。2组均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察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及量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中医单项症状中胸胁不适、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经前乳房胀痛、经行腹痛或素有腹痛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优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桃红通管胶囊能明显改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输卵管局部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进而有利于输卵管功能的恢复,说明桃红通管胶囊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预后影响与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阻塞 不育 女(雌)性 血液流变学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桃红通管胶囊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3 位作者 贾凤新 武大勇 田鹏雪 张蕾 《河北中医》 2007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观察桃红通管胶囊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症的药理作用。方法将实验用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桃红通管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根据实验要求,制备不同的动物模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桃红... 目的观察桃红通管胶囊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症的药理作用。方法将实验用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桃红通管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根据实验要求,制备不同的动物模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桃红通管胶囊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模型大鼠输卵管通畅情况、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观察其对小鼠在化学刺激和热刺激下的抗炎、镇痛效果;观察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的影响。结果桃红通管胶囊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模型大鼠全血比黏度(高、低切)均有降低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增加通畅输卵管条数,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及小鼠对化学刺激和热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桃红通管胶囊具有显著的改善血液流变学,并有抗炎及镇痛作用,能有效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通管胶囊 药理学 输卵管炎性阻塞 中药疗法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170例不孕不育夫妇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邢江涛 岳瑞斌 +2 位作者 陶朝欣 余小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年第6期40-40,91,共2页
关键词 不孕不育 遗传学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