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脑电变化 被引量:28
1
作者 孙慧娟 林永忠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82-1088,共7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失眠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rTMS组、药物组、联合组,每组30例。rTMS组为双侧前...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失眠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rTMS组、药物组、联合组,每组30例。rTMS组为双侧前额叶背外侧区进行rTMS治疗;药物组为右佐匹克隆3 mg/d治疗;联合组为rTMS+右佐匹克隆治疗。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清醒期脑电活动变化(α、β、θ、δ)及睡眠参数。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各评估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联合组PSQI评分下降[(7.2±1.7)分,(13.2±2.9)分],其改善程度较rTMS组[(9.2±2.5)分,(12.1±2.8)分]和药物组[(7.5±2.8)分,(11.4±2.9)分]明显,多重比较显示,联合组>药物组>rTMS组;随访时联合组>rTMS组>药物组(P<0.05)。治疗后和随访时rTMS组和联合组HAMA、HAMD评分均下降,两组间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药物组(均P<0.05)。治疗后和随访时rTMS组和联合组β功率下降,α功率提高,δ及θ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组β、δ及θ功率增加(P<0.05),α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重比较结果显示,rTMS组和联合组β、δ及θ频段功率均低于药物组,α功率高于药物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随访时联合组和rTMS组睡眠潜伏期缩短、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N3期及快速眼动期睡眠增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各睡眠参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右佐匹克隆可明显改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疗效优于单用rTMS和右佐匹克隆,并通过调控脑电活动降低皮质兴奋性,可作为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治疗的较理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右佐匹克隆 脑电图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探讨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在诊断运动神经元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晓阳 佳威 +3 位作者 马效麟 孙晓明 杨星昱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5期31-32,共2页
目的分析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在诊断运动神经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6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常规上、下肢肌肉、胸锁乳突肌常规肌电图及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另选取同期46例颈腰脊神经根损害患者为对照组,给予上、下... 目的分析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在诊断运动神经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6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常规上、下肢肌肉、胸锁乳突肌常规肌电图及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另选取同期46例颈腰脊神经根损害患者为对照组,给予上、下肢肌肉及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阳性率为84.78%,胸锁乳突肌异常率为91.30%。对照组患者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阳性率为15.22%。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217,P<0.05)。观察组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阳性率与胸锁乳突肌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93,P>0.05)。结论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运动神经元病,为患者接受正确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旁肌 肌电图 运动神经元病
下载PDF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评估帕金森病患者前庭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晓阳 杨星昱 +3 位作者 赵展良 孙晓明 佳威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利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检测技术,评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前庭丘脑通路的完整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符合入组条件的PD... 目的利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检测技术,评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前庭丘脑通路的完整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符合入组条件的PD患者(PD组)60例(按照HOEHN&YAHR量表分级分为早期组30例和中期组30例)及健康人30例(对照组),分别行VEMP检查,记录波幅引出率及各波潜伏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D组与对照组相比,潜伏期延长(或未引出肯定波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早期组相比,中期组波形分化差,潜伏期延长更为明显(P<0.05)。结论VEMP可以客观反映PD患者前庭丘脑通路的完整性,随着PD的进展前庭丘脑通路功能障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帕金森病 评估
下载PDF
分析重度神经损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情况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晓阳 杨星昱 +4 位作者 孙玲 佳威 孙晓明 马效麟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4期27-28,共2页
目的分析及探索重度神经损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状况。方法 40例重度神经损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确诊后均行常规神经内科综合治疗,通过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患者患侧治疗后1、3、6个月与健侧的神经传导速度(MCV)... 目的分析及探索重度神经损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状况。方法 40例重度神经损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确诊后均行常规神经内科综合治疗,通过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患者患侧治疗后1、3、6个月与健侧的神经传导速度(MCV)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40例患者患侧治疗后1、3、6个月时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2.27±1.17)、(2.46±1.22)、(2.58±1.36)m V均低于健侧(8.27±3.17)m V,患侧治疗后1、3、6个月时的潜伏期(8.19±2.08)、(7.97±1.17)、(7.88±1.39)ms均高于健侧(4.97±1.17)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度神经损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开展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够为其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效参考,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重度神经损害 临床表现 神经电生理表现
下载PDF
感觉门控P50在特发性BPPV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星昱 刘晓阳 +3 位作者 赵展良 孙晓明 佳威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成功复位后出现残余头晕的患者感觉门控P50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符合入组条件的确诊为BPPV并成功行手法复位... 目的探讨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成功复位后出现残余头晕的患者感觉门控P50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符合入组条件的确诊为BPPV并成功行手法复位后的患者60例,根据治疗7天后有无残余头晕(residual dizziness,RD)分为RD组和无RD组,行感觉门控电位P50检测,记录S1-P50及S2-P50的潜伏期、波幅及S2-P50/S1-P50波幅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无RD组相比,RD组S1-P50波幅减低,潜伏期延长,S2-P50波幅增高,潜伏期延长(P<0.05);RD组S2/S1比值高于无R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门控P50可以客观评价BPPV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感觉门控功能缺损情况,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情绪障碍,为临床治疗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门控P50 特发性BPPV 残余头晕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前庭综合征疗效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佳威 刘晓阳 +2 位作者 杨星昱 孙晓明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前庭综合征(CVS)的疗效。方法慢性前庭综合征(CVS)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平稳跟踪眼动练习,治疗组另加以rTMS治疗4周。以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前庭综合征(CVS)的疗效。方法慢性前庭综合征(CVS)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平稳跟踪眼动练习,治疗组另加以rTMS治疗4周。以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头晕评价量表(DHI)评分、冷热试验单/双侧半规管反应减退(UW)值为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项指标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2),冷热试验UW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治疗后两组DHI评分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冷热试验UW值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组治疗前后的DHI评分及UW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DHI评分差值为39.40分,对照组治疗前后DHI评分差值为25.67分,治疗组治疗前后UW差值为16.03,对照组治疗前后UW差值为12.03。结论rTMS治疗CVS疗效明显,有益于促进前庭代偿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前庭综合征 前庭康复 冷热试验 头晕评价量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