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黄芪当归合剂对肾病综合征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代谢紊乱的影响 被引量:118
1
作者 王海燕 李惊子 +6 位作者 潘缉圣 邹万忠 李晓 章友康 朱世乐 黄海长 王叔咸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2-552,共11页
为明确黄芪、当归在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syndrome ,NS)治疗中的作用、适应证及其作用机制 ,我们从临床和实验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黄芪当归合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各种肾脏疾病慢性病变经过肾硬化、纤维化 ,最终发展成为终末... 为明确黄芪、当归在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syndrome ,NS)治疗中的作用、适应证及其作用机制 ,我们从临床和实验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黄芪当归合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各种肾脏疾病慢性病变经过肾硬化、纤维化 ,最终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衰竭。如何阻断这一发展通路已成为国际肾脏病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用慢性嘌呤霉素肾病模型 ,以目前公认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作为阳性对照 ,经 12周给药观察后处死 ,收集血、尿、肾脏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模型鼠肾脏呈慢性炎症 ,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纤维化。黄芪当归合剂 (A&A)治疗明显减轻肾功能恶化和组织学损伤 ,肾小球硬化指数和小管间质损伤指数下降与肾功能损伤减轻呈正相关 (r=0 .80 ,P <0 .0 0 1和r=0 .85 ,P <0 .0 0 1)。细胞外基质Ⅲ、Ⅳ型胶原 ,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明显减少。这种抗纤维化作用与ACEI相似 ,但肾局部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不下降 (5 6 .5 3± 7.0 3vs 76 .6 2± 12 .88pg/mg蛋白 ,P <0 .0 5 )。然而 ,A&A治疗组的肾脏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 (0 .0 5 17± 0 .0 2 4 8vs 0 .110 0± 0 .0 2 6 1,P <0 .0 5 )和骨桥蛋白 (OPN ,0 .0 10 5± 0 .0 0 5 3vs 0 .115± 0 .0 34,P <0 .0 5 )表达 ,单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变病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黄芪 当归 药理学
下载PDF
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及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98
2
作者 李晓 杨莉 +6 位作者 于洋 郑法雷 邹万忠 陈香美 范敏华 王素霞 王海燕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81-687,I003,共8页
目的 探讨木通及相关中成药物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 (MT TIN)的临床病理特点 ,初步分析影响肾功能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MT TIN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根据病理分为急性、慢性轻型和慢性重型组 ,对临床和病理指标进... 目的 探讨木通及相关中成药物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 (MT TIN)的临床病理特点 ,初步分析影响肾功能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MT TIN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根据病理分为急性、慢性轻型和慢性重型组 ,对临床和病理指标进行半定量及相关分析 ,探讨其服药与发病、临床病理、治疗与转归特点 ,并与抗菌药物所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A ATN)或急性间质性肾炎(A AIN)加以比较。结果 MT TIN以乏力、消化道症状、多尿及夜尿增多为主要临床症状 ,常有明显肾小管功能障碍并可伴肾小球功能异常 ,特征为无明显尿镜检异常 ,以及病变早期无贫血。主要病理特点为急性期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变性、坏死、脱落 ,形成裸基底膜 ,细胞再生差 ,肾间质少有细胞浸润 ,纤维化病变出现早 ;慢性期肾小管逐渐萎缩 ,肾间质弥漫纤维化。病人血肌酐 (Scr)增高 ,并与贫血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经停药 ,多数病人在 2个月内病情可稳定。MT TIN病人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均与A ATN或A AIN有明显不同 ;其多数与过量或长期间断应用木通煎剂及含关木通的中成药有关 ,少数病人常规用药也可发病。结论 MT TIN是一类特殊类型的药物性肾小管间质疾病 ,主要与应用木通类药物不当有关 ,应尽可能避免应用含马兜铃酸的木通类药物 ,并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木通 马兜铃酸 肾小管坏死 急性 肾小管间质肾病
原文传递
黄芪与当归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4
3
作者 宋锦叶 孟立强 李晓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9期833-835,共3页
关键词 现代药理学 当归 黄芪 慢性肾脏病 中药治疗 药物种类 治疗方 慢性病
下载PDF
人类肾小球肾炎中肾小管及间质细胞表型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王玉 李晓 +1 位作者 邹万忠 王海燕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观察人类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管-间质细胞发生的表型转化现象。方法对34例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穿刺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Vim)、角蛋白(cytokera... 目的观察人类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管-间质细胞发生的表型转化现象。方法对34例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穿刺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Vim)、角蛋白(cytokeratin,CK)、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Ⅳ型胶原(ColiⅣ)表达,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在人类肾小球肾炎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出现间质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及α-SMA表达,并可游离至肾间质中;肾间质中 α-SMA阳性的肌纤维母细胞(myofibroblast, Myo-FB)增多,与波形蛋白阳性的间质细胞分布区域近似,并伴有Ⅳ型胶原的聚积增多。α-SMA阳性的肾小管-间质细胞均有增殖现象。结论人类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成纤维细胞可发生向肾间质肌纤维母细胞的表型转化,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 管间质 表型 肌纤维母细胞 肾小球肾炎
原文传递
黄芪当归合剂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多靶点抑制作用 被引量:49
5
作者 孟立强 屈磊 李晓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6-302,共7页
目的 动态观察复方中药黄芪当归合剂(A&A)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抗纤维化治疗作用,了解A&A在疾病过程中的起效时间及不同阶段的主要作用环节。方法 6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假手术(Sham)、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和... 目的 动态观察复方中药黄芪当归合剂(A&A)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抗纤维化治疗作用,了解A&A在疾病过程中的起效时间及不同阶段的主要作用环节。方法 6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假手术(Sham)、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和UUO+A&A治疗组(UAA)。在给药(A&A12g·kg^-1·d^-1)后d0、3、7、10处死动物,观察肾功能变化,对肾间质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情况进行半定量评分。采用免疫组化、ELISA和Western βlot分别分析。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纤粘连蛋白(FN)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间点的UUO大鼠肾功能受损、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肾小管间质中TGF-β1、α-SMA、FN表达均增高(P〈0.01)。A&A治疗后d3,可观察到其明显减轻UUO大鼠的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P〈0.05),同时可使肾组织中的TGF-β1表达减少(P〈0.05),但此时并不影响α-SMA和FN表达。治疗后d7,A&A的上述治疗作用持续存在,同时进一步使UUO大鼠。肾间质的α-SMA表达减少(P〈0.05)、FN表达下降(P〈0.05)。治疗10d后,UAA组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TGF-β1、α-SMA、FN的表达仍较UUO组分别减轻18.95%,28.7%,39.6%,26%。结论 在UUO模型中,A&A的肾保护作用从病变早期开始,主要表现为减少炎症细胞反应和TGF-β1表达分泌,随后可减少肾脏固有细胞转化、分化及细胞外基质成分沉积,其作用的高峰时间是在造模后d3~7,并持续存在至d10,特征是通过减轻肾间质纤维化而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当归 纤维化 TGF-Β1 梗阻性肾病
下载PDF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43
6
作者 赵建荣 李晓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63-966,1010,共5页
中药复方在中医药物治疗中广泛应用 ,其各种复杂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及确切药理机制目前大多尚不完全清楚。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和药效不是单味药物的简单组合 ,对其物质基础的研究对探讨中药复方配伍药理机制十分重要。现对有关中药复方的... 中药复方在中医药物治疗中广泛应用 ,其各种复杂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及确切药理机制目前大多尚不完全清楚。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和药效不是单味药物的简单组合 ,对其物质基础的研究对探讨中药复方配伍药理机制十分重要。现对有关中药复方的组合效应及量比关系、复方含药血清、复方化学成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活性成分 含药血清
下载PDF
黄芪当归合剂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及加速修复作用 被引量:46
7
作者 李晓 王海燕 蔡琪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87-391,共5页
目的研究黄茂当归合剂在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肾蒂造成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大鼠模型,以黄芪当归合剂灌胃,采用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 目的研究黄茂当归合剂在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肾蒂造成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大鼠模型,以黄芪当归合剂灌胃,采用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分布,特异性底物磷酸化结合免疫沉淀法测定肾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氨基末端激酶(JNK)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24 h给药组大鼠血肌酐升高幅度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减少,PCNA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单纯缺血使肾组织ERK活性降低,再灌注5 min其活性恢复,给药组与对照组无差异;单纯缺血对JNK活性无明显影响,再灌注5 min、20 min给药组JNK活性明显增高。结论 黄芪当归合剂可减轻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促进损伤修复,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影响缺血再灌注后JNK信号通路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当归合剂 再灌注损伤 急性缺血 肾损伤 修复
原文传递
利福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55
8
作者 李晓 王玉 +3 位作者 赵明辉 朱玉珍 刘玉春 王海燕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70-373,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利福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可能的发病机理。方法 对 4例因应用利福平或主要含利福平成份药物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临床特点、肾脏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并采用血清学抗人球蛋白试验方法检测病人的... 目的 初步探讨利福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可能的发病机理。方法 对 4例因应用利福平或主要含利福平成份药物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临床特点、肾脏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并采用血清学抗人球蛋白试验方法检测病人的抗利福平抗体类型。结果 利福平引起急性肾衰病例占同期住院急性肾衰的 1.98%。 4例病人均有前驱感染史 ,临床主要表现为 (尤其是再次用药后出现 )发热、乏力、胃肠道症状 ,短期内出现少尿或无尿 ,化验可见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低及肾功能损害 ,部分伴有肝功能损害。肾活检 3例为急性肾小管坏死 ,1例为急性间质性肾炎。4例的血清抗利福平抗体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利福平引起的急性肾衰临床并不少见 ,尤其常见于再次用药的病人 ,对此类病人在用药过程中应加强对肾功能的监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肾功能衰竭 症状 普通病理学 血清学 诊断标准
原文传递
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衰竭的诊断与防治 被引量:55
9
作者 李晓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52-654,共3页
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衰竭(ARF on CKD或A/C)是指患者在原有慢性肾脏病(CKD)的基础上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短期内肾小球滤过率迅速下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CKD患者通常需经历漫长的疾病进展过程。由于疾病本身造成的一... 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衰竭(ARF on CKD或A/C)是指患者在原有慢性肾脏病(CKD)的基础上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短期内肾小球滤过率迅速下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CKD患者通常需经历漫长的疾病进展过程。由于疾病本身造成的一系列机体功能、代谢紊乱及各类并发症使患者随时处于对各种ARF致病因子的易感状态,各类药物的干预也成为影响机体状态的重要因素,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急性肾衰竭 临床综合征 防治 诊断 肾小球滤过率 疾病进展 机体功能
原文传递
Excel中的VBA程序设计 被引量:55
10
作者 李晓 杨小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23-426,共4页
很多用户喜欢使用Excel进行数据管理,但是仅仅使用Excel的菜单命令往往会感到很多功能不能实现,阐述了VBA的有关知识,Excle的宏与VBA的关系以及利用VBA程序设计进一步开发Excel的有关问题,并列举了2个实际工作中有较好实用性的例子.
关键词 VBA EXCEL
下载PDF
药物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被引量:50
11
作者 李晓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6-308,共3页
关键词 急性肾功能衰竭 药物不良反应 致病药物 临床特点 易感因素
原文传递
马兜铃内酰胺I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39
12
作者 李彪 李晓 +2 位作者 张翠英 王璇 蔡少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 :了解马兜铃内酰胺I(AL I)是否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方法 :以体外细胞培养的人类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 (HK 2 )为研究对象 ,以马兜铃酸I(AA I)为阳性对照 ,采用LDH释放试验检测AL I的直接细胞损伤作用 ;用相差显微镜、电子显... 目的 :了解马兜铃内酰胺I(AL I)是否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方法 :以体外细胞培养的人类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 (HK 2 )为研究对象 ,以马兜铃酸I(AA I)为阳性对照 ,采用LDH释放试验检测AL I的直接细胞损伤作用 ;用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DNA含量以及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 (PS)表达水平 ,以了解细胞凋亡情况 ;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外基质成分纤连蛋白 (FN)以及促纤维化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的分泌水平。 结果 :AL I(2 .5~ 2 0mg·L- 1)具有浓度依赖的直接细胞损伤作用 ;细胞形态、DNA含量及PS表达水平分析表明 ,AL I在上述浓度范围内能够导致HK 2细胞凋亡 ,并能够导致HK 2细胞分泌TGFβ1及FN。与AA I的作用进行比较发现 :在相同浓度情况下 ,AL I的直接细胞毒作用强于AA I,但其导致细胞凋亡、TGFβ1及FN分泌的能力弱于AA I。结论 :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AL I能够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 ,作用与AA I相似。尽管其致损伤作用较AA I弱 ,但仍有可能是含马兜铃酸中药导致肾脏损伤及其纤维化过程的毒性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内酰胺Ⅰ 肾小管上皮细胞 损伤作用 细胞凋亡 纤维化 中药
下载PDF
肾脏固有细胞的表型转化特征及其病理生理意义 被引量:31
13
作者 王玉 李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303-1307,共5页
Increasing evidence has proved that phenotypic changes occured in residential renal cells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nal diseases. The phenotypic change of mesangial cell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glomerular... Increasing evidence has proved that phenotypic changes occured in residential renal cells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nal diseases. The phenotypic change of mesangial cell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glomerular sclerosis, while the phenotypic changes of tubulo-interstitial cells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ogress of interstitial fibrosis. Understandings of these phenotypic changes and their regulations may help us know better of the mechanism of renal diseases and find out ways to block the diseas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固有细胞 表型 转化特征 病理生理
下载PDF
白介素-1β通过JNK/p38信号转导通路调控肾系膜细胞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被引量:33
14
作者 王玉 李晓 王海燕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4-250,共7页
为探讨细胞内丝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家族各亚类信号转导通路在炎症性细胞因子白介素 1β(IL 1β)对大鼠肾系膜细胞 (rMC)表型标志物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表达及其分布中的调控作用 ,以IL 1β(10ng/ml)刺激体外培养的rMC ,... 为探讨细胞内丝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家族各亚类信号转导通路在炎症性细胞因子白介素 1β(IL 1β)对大鼠肾系膜细胞 (rMC)表型标志物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表达及其分布中的调控作用 ,以IL 1β(10ng/ml)刺激体外培养的rMC ,用电穿孔基因转染及免疫杂交法观察IL 1β对α SMA基因启动子活性及蛋白表达的作用 ,并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IL 1β刺激前后细胞内α SMA及微丝的分布变化。通过应用PD980 5 9和SB2 0 35 80特异阻断ERK和 p38通路、共转染显性失活JNKK基因特异阻断JNK通路 ,观察阻断对IL 1β刺激所致α SMA表达或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IL 1β刺激 6h可明显上调α SMA启动子活性 ,在 1~ 2d内显著促进其蛋白合成 ;IL 1β刺激 2 4h后 ,细胞内α SMA及微丝在细胞核周的分布增加。阻断ERK通路对IL 1β诱导的α SMA表达无明显影响 ;阻断JNK及 p38通路均可使IL 1β诱导的α SMA表达明显受抑 ;阻断 p38通路的作用比阻断JNK通路更强 ,而且对基础状态的α SMA表达也有抑制作用。上述结果提示 ,IL 1β可刺激rMC发生表型转化 ,其表型标志物α SMA可通过基因转录增强而增加蛋白表达 ,在细胞内的分布向核周转位积聚。JNK及p38通路是介导IL 1β刺激rMC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肌动蛋白 系膜细胞 白细胞介素-1 丝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在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8
15
作者 程叙扬 李晓 王海燕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2年第3期152-156,共5页
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是决定各种肾脏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和损伤反应可进一步加重肾间质病变。疾病状态时在缺氧、蛋白尿及多种炎症 /细胞因子作用下 ,肾小管上皮细胞可活化、增殖 ,并分泌多种炎症因子、趋化因子... 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是决定各种肾脏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和损伤反应可进一步加重肾间质病变。疾病状态时在缺氧、蛋白尿及多种炎症 /细胞因子作用下 ,肾小管上皮细胞可活化、增殖 ,并分泌多种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和血管活性因子进入肾间质 ,加重肾间质的炎症和纤维化进程。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除了发生坏死或凋亡外 ,还可能发生表型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进入间质 ,直接参与肾间质纤维化。提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损伤后的反应是加重肾间质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慢性肾脏疾病 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小管间质损伤
下载PDF
抗感染药物导致的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40
16
作者 曹菊 苏涛 李晓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年第5期325-328,共4页
近年来抗感染药物所致急性肾损伤(AKI)有增多趋势。国内资料显示,在药物所致AKI中抗菌药占39.0%~54.0%。引起AKI的抗感染药主要有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多肽类和喹诺酮类等。AKI一般发生于患者用药后数日或数周,临床表现为少尿或... 近年来抗感染药物所致急性肾损伤(AKI)有增多趋势。国内资料显示,在药物所致AKI中抗菌药占39.0%~54.0%。引起AKI的抗感染药主要有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多肽类和喹诺酮类等。AKI一般发生于患者用药后数日或数周,临床表现为少尿或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其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急性间质性肾炎。发病机制与患者机体免疫反应和药物的直接肾毒性有关。高龄、肾功能不全以及合用其他药物等是AKI的高危因素。一旦发生AKI应立即停药,并给予泼尼松或肾透析治疗。临床医生应重视高危人群的合理用药,避免大剂量或长期用药,加强对患者肾功能监测,以降低AKI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药物 不良反应 急性肾损伤
原文传递
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及其抗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荣 李晓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年第12期738-741,共4页
关键词 慢性肾脏疾病 中医药疗法 抗纤维化作用 黄芪 冬虫夏草 大黄 黄芪当归合剂 活血养阴合剂
下载PDF
微小病变患者尿蛋白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程叙扬 李晓 +1 位作者 唐嘉薇 王海燕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98-402,共5页
目的 探讨尿蛋白对肾小管损伤的途径及加重肾脏病变的相关机制。方法 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肾小球微小病变患者尿液中的总蛋白成分。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用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 目的 探讨尿蛋白对肾小管损伤的途径及加重肾脏病变的相关机制。方法 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肾小球微小病变患者尿液中的总蛋白成分。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用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合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水平,RT、PCR检测细胞TGF-βmRNA表达,间接竞争ELISA检测细胞上清的纤连蛋白(FN)水平。结果(1)提取的尿蛋白主要成分为白蛋白、转铁蛋白和IgG,分别是84.5%、8.0%和1.2%。(2)0.2~10mg/ml浓度的尿蛋白能刺激HK-2细胞增殖,为对照组的3.33~8.59倍(P<0.01~0.001)。(3)在0.5~5mg/ml浓度的尿蛋白作用下,HK-2细胞分泌FN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5mg/ml时的作用最强,为对照组的(2.908±0.544)倍。(4)尿蛋白还诱导HK-2细胞合成MCP-1、α-SMA蛋白及上调表达TGF-β mRNA,当浓度为5~10 mg/ml时其作用最强。(5)TGF-β1中和抗体在浓度为1~2μg/ml时可部分阻断尿蛋白(5mg/ml)对HK-2细胞FN分泌和MCP-1蛋白合成的刺激作用。结论 人类微小病变来源的尿蛋白可刺激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外基质蛋白、合成炎症趋化因子,诱导肾小管细胞发生以α-SMA为标志物的表型转化。这一效应部分通过TGF-β1的介导作用。这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尿 肾小管 活化 表型 转化
原文传递
服用含马兜铃酸成分药物对尿毒症透析患者伴发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影响 被引量:29
19
作者 李卫华 杨莉 +2 位作者 苏涛 宋毅 李晓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5期2487-2491,共5页
目的了解曾服用含马兜铃酸(AA)成分中药的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尿路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4年7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透析中心接受治疗的283例维持性透析患者进行调... 目的了解曾服用含马兜铃酸(AA)成分中药的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尿路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4年7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透析中心接受治疗的283例维持性透析患者进行调查及筛查,重点调查患者以往服用含马兜铃酸成分药物的情况以及TCC的发生及临床病理特点,并进一步分析服药特点、透析相关因素以及残余尿量与TCC发生的关系.结果 283例维持性透析患者中男性118例,女性165例,年龄为22~88岁(平均59±13岁).共有24例患者伴发TCC,发生率为8.48%,其中66例曾服用含马兜铃酸成分药物,TCC发生率(22/66例,33.3%)明显高于未曾服药患者(2/198例,1.0%,P<0.001). 18例与马兜铃酸类药物相关的TCC患者中,主要服用药物包括龙胆泻肝丸(15例)和冠心苏合丸(3例),94.4%为长期常规剂量服药,自用药开始至TCC发生的平均时间为10年.与未发生TCC的服药患者相比较,二者间在服药特点及透析方式上无明显差别,TCC仅见于残余尿量>100毫升的患者.TCC患者多以间断的无痛性肉眼血尿为首发表现,影像学方法和尿核基质蛋白22的阳性检出率可达90%以上.18例患者以上尿路TCC所占比例较高(11/18, 61.11%),经外科常规肿瘤治疗后复发率为27.8%.结论服用含马兜铃酸成分药物的尿毒症透析患者尿路移行细胞癌发生率高,应对此类患者加强监测以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尿毒症 肾透析 腹膜透析 移行性细胞 维持性透析患者 尿路移行细胞癌 药物相关 成分 服用
原文传递
钠钾ATP酶的信号转导功能新进展 被引量:27
20
作者 文玉杰 李晓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9-162,共4页
钠钾ATP酶不仅是主动跨膜转运钠钾离子的载体蛋白,而且可能作为内源性洋地黄物质的受体参与信号转导。它通过在质膜上与小窝蛋白、Src激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在细胞内借助Src激酶反式激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组装信号转导的复合物激活信号... 钠钾ATP酶不仅是主动跨膜转运钠钾离子的载体蛋白,而且可能作为内源性洋地黄物质的受体参与信号转导。它通过在质膜上与小窝蛋白、Src激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在细胞内借助Src激酶反式激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组装信号转导的复合物激活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从而介导内源性洋地黄物质增加心脏和血管的收缩性、促进正常细胞肥大或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等作用。研究内源性洋地黄物质与钠钾ATP酶结合后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将有助于明确它在病理生理条件下的重要性,有可能为治疗高血压和肿瘤提供新思路,并深化对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钾ATP酶 内源性洋地黄物质 信号转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