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春季浮游植物功能群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星 于洪贤 +2 位作者 窦华山 潘海峰 马成学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41,共11页
2018年春季(5月),在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不同类型水体中设置28个采样点(呼伦湖湖域17个,周围河流流域11个)调查了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监测了水环境因子,探讨了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春季浮游植物功能群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2018年春季(5月),在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不同类型水体中设置28个采样点(呼伦湖湖域17个,周围河流流域11个)调查了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监测了水环境因子,探讨了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春季浮游植物功能群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在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中共鉴定出7门80种浮游植物,其中呼伦湖中以绿藻门为主,而周围河流流域则以硅藻门为主。调查区域浮游植物共分为20个功能群,其中C、X2、J和D为重要功能群。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和RDA分析均表明: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是影响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浮游植物功能群最主要的水环境因子,功能群C和D同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显著负相关,功能群J同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显著正相关,而功能群X2受水温和溶解氧影响较大,同水温和溶解氧显著正相关。用GB3838-2002评价标准评估各采样点的总氮、总磷及化学需氧量结果表明,呼伦湖内(M9、M16)水质极差,总氮、总磷和化学耗氧量均超过国家V类水标准(2mg/L、0.2mg/L、40mg/L);呼伦湖内西岸(M10~M13)、湖中心(M22~M24)以及周围水域的呼和诺尔(M3)、乌兰诺尔(M27)水中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污染极为严重。结果发现,周围河流水质明显优于呼伦湖内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浮游植物 功能群
下载PDF
边缘效应对湿地中鸟类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祎可 王强 +1 位作者 李星 周学红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3-621,共9页
湿地中的鸟类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类群。目前,湿地中鸟类生境破碎化日益严重,边缘效应对鸟类的影响愈发强烈。从边缘效应的概念出发,探究了边缘效应的影响因素;从鸟类觅食策略、繁殖策略... 湿地中的鸟类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类群。目前,湿地中鸟类生境破碎化日益严重,边缘效应对鸟类的影响愈发强烈。从边缘效应的概念出发,探究了边缘效应的影响因素;从鸟类觅食策略、繁殖策略和运动的角度,论述了边缘效应对湿地中鸟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缘效应主要从鸟类的食物资源和生境类型以及人类活动干扰三方面影响湿地中的鸟类。首先,边缘效应会增加湿地中鸟类的食物资源,并且促进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营养交流,同时也可能导致重金属和营养元素等污染鸟类的食物和在鸟类体内富集,从而对湿地中的鸟类造成伤害;其次,边缘效应使得湿地生态系统内部结构更加复杂,其在为湿地中鸟类的筑巢和隐蔽等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专一的鸟类造成严重的威胁;最后,人类活动干扰可能使湿地中的鸟类产生一定的行为适应,使其具有在复杂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同时可能会对湿地中鸟类的运动行为造成威胁,影响其觅食、繁殖和运动。因此,为了更加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湿地中的鸟类,缓解边缘效应对湿地中鸟类的负面效应,建议在城市湿地公园中建立为鸟类迁徙提供营养补充的食物基站;对退化湿地进行生态恢复,为湿地中的鸟类提供多样化的栖息地,对鸟类自然栖息地中的水位和植物密度等进行调控,改善鸟类生境的适宜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栖息地 边缘效应 觅食策略 繁殖策略 运动
原文传递
关键种、伞护种、旗舰种在保护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周学红 王强 李星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6期88-96,共9页
面对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挑战,亟须制定高效的保护决策以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然而,面对有限的保护及管理资源,如何制定使更多物种受益的保护策略是当前保护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代理种的出现可被视为新型保护“捷径... 面对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挑战,亟须制定高效的保护决策以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然而,面对有限的保护及管理资源,如何制定使更多物种受益的保护策略是当前保护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代理种的出现可被视为新型保护“捷径”。关键种、伞护种、旗舰种作为3种主流代理种,相关概念及评估标准常存在误用及混淆。基于此,本文系统综述了关键种、伞护种、旗舰种在保护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其概念及保护理念,定性选择标准及定量选择方法,并进一步归纳其在保护生物学领域的具体应用。研究建议在开展保护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对几种代理种概念进行区分,并倡导利用多物种组合的方式开展保护工作,实现保护效益最大化。研究旨在系统梳理3种主流代理种在保护生物学领域的有关研究及具体应用,以帮助保护工作者更有信心地使用代理种作为高效保护工具,切实助力保护规划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代理种 保护捷径 保护决策
下载PDF
2021年繁殖季野生鸳鸯对哈尔滨市兆麟公园中植物的利用状况
4
作者 王瑞坤 尹昭华 +3 位作者 李星 王强 朱碧颖 周学红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7-516,共10页
于2021年4月至9月,在哈尔滨市兆麟公园中的野生鸳鸯(Aix galericulata)繁殖地,采集了野生鸳鸯的粪便和兆麟公园内相关的植物样本,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调查野生鸳鸯对兆麟公园中植物资源的利用状况;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研究孵化期野生鸳... 于2021年4月至9月,在哈尔滨市兆麟公园中的野生鸳鸯(Aix galericulata)繁殖地,采集了野生鸳鸯的粪便和兆麟公园内相关的植物样本,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调查野生鸳鸯对兆麟公园中植物资源的利用状况;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研究孵化期野生鸳鸯取食植物的营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2021年4月至9月(野生鸳鸯的繁殖季),在兆麟公园内,野生鸳鸯共取食了17科29种(含1种未知物种)植物,以榆科(Ulmaceae)、菊科(Asteraceae)、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和禾本科(Poaceae)植物为主,取食相对密度分别为26.15%、18.35%、18.34%和14.50%;在野生鸳鸯繁殖季,在野生鸳鸯的粪便中,植物根、茎、叶和种子的平均取食相对密度分别为0.23%、16.22%、61.21%和19.74%;在野生鸳鸯的交配期、孵化期和育幼期,野生鸳鸯对植物不同部位的取食偏好存在差异;在野生鸳鸯的育幼期,野生鸳鸯取食的植物种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其食物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2.67、0.89和12.11,明显大于野生鸳鸯的交配期和孵化期的相关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野生鸳鸯食物的生态位宽度逐渐增大。在野生鸳鸯的繁殖季,兆麟公园中的野生鸳鸯取食的植物具有广泛性,取食的植物种类受季节变化和植物自身营养成分的影响。在野生鸳鸯的育幼期,野生鸳鸯对兆麟公园中的植物资源的利用程度较高。建议在绿化时,兆麟公园的管理人员应该保留鸳鸯等野生鸟类取食相对密度较大的本地植物,例如,中华苦荬菜(Ixeris chinensis)、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和东北蒲公英(Taraxacum ohwianum)等;在野生鸳鸯的交配期,应该重点养护榆树(Ulmus pumila)和重瓣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等植物;在野生鸳鸯的孵化期,不清除鸭跖草;在野生鸳鸯的育幼期,适当保留早熟禾(Poa annua)、龙葵(Solanum nigrum)和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以及适当补充种植马蔺(Iris l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 粪便 显微分析 植物 繁殖 兆麟公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