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蔗渣基生物质炭的制备、表征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36
1
作者 俞花美 陈淼 +4 位作者 邓惠 冯丹 黄占斌 葛成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5-602,共8页
以甘蔗渣为前驱物,采用持续升温限氧法在350、450、550℃温度下制备生物质炭(分别标记为BC350、BC450、BC550),并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3种生物质炭的产率分别为25.27%、22.28%、18.20%,pH值分别为5.97、6.45、7.96,比表面... 以甘蔗渣为前驱物,采用持续升温限氧法在350、450、550℃温度下制备生物质炭(分别标记为BC350、BC450、BC550),并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3种生物质炭的产率分别为25.27%、22.28%、18.20%,pH值分别为5.97、6.45、7.96,比表面积为110.52、160.36、298.40 m2/g,阳离子交换量为:42.87、52.69、108.53 cmol/kg。此外,通过对生物质炭进行元素分析,生物质炭中含量最高的是碳元素,通过Boehm滴定测定,生物质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在3种温度下制备的3种生物质炭对诺氟沙星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log(Kf)值大小顺序为:BC550(13.74)>BC450(11.47)>BC350(4.52)。可用作去除水和土壤中诺氟沙星的吸附功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制备 性质表征 吸附 甘蔗渣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的环境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2
作者 黄占斌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40-851,共12页
固化稳定化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要技术之一,固化材料的环境材料理念加强尤为重要。环境材料是具有最低环境负荷和最大使用功能的人类所需材料,具有功能性、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性三大特征。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点位污染达到19.1%;治理... 固化稳定化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要技术之一,固化材料的环境材料理念加强尤为重要。环境材料是具有最低环境负荷和最大使用功能的人类所需材料,具有功能性、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性三大特征。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点位污染达到19.1%;治理途径有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有淋洗和固化稳定化(S/S)技术,实际应用中70%以上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选择后者。固化稳定化的环境材料的类别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氧化还原材料;环境材料的应用应结合重金属类别及其污染程度、修复目标和当地的土壤、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并与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等集成。结合国内外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环境材料作用机理,主要包括沉淀作用、吸附作用、配位作用、有机络合和氧化还原作用等,核心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和化学形态,降低其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围绕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研究的系统化,提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应用基础研究框架,包括材料与重金属、材料-土壤-重金属、材料-土壤-植物-重金属、材料-田间-作物-重金属以及重金属治理的综合评价等5个层次,这是促进环境材料基础与应用研究结合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材料 重金属 固化稳定化(S/S) 效应机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盐碱复合胁迫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金梦野 小华 +1 位作者 黄占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6-574,共9页
为研究盐胁迫与碱胁迫复合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采用模拟试验方法,将两种中性盐(NaCl、Na2SO4)和两种碱性盐(NaHCO3、Na2CO3)按照不同比例[NaCl︰Na2SO4︰NaH∶CO3︰Na2CO3分别为1︰1︰0︰0(A),1︰2︰1︰0(B),1︰9︰1︰0(C),1︰1︰1︰1... 为研究盐胁迫与碱胁迫复合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采用模拟试验方法,将两种中性盐(NaCl、Na2SO4)和两种碱性盐(NaHCO3、Na2CO3)按照不同比例[NaCl︰Na2SO4︰NaH∶CO3︰Na2CO3分别为1︰1︰0︰0(A),1︰2︰1︰0(B),1︰9︰1︰0(C),1︰1︰1︰1(D),9︰1︰1︰9(E)]混合,每个混合比例设不同总盐浓度(50 mmol·L^–1、100 mmol·L^–1、150 mmol·L^–1、200 mmol·L^–1),模拟20种盐碱胁迫环境,以去离子水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盐碱混合胁迫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经两种中性盐混合胁迫溶液培养后,与CK相比,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的降幅分别为9.2%~74.4%、10.0%~48.9%、5.6%~55.6%,平均发芽时间延长3.2%~96.4%;随胁迫溶液中碱性盐比例的增加,与CK相比,B-E组发芽率分别降低8.9%~96.5%、15.0%~98.0%、7.5%~98.7%、18.9%~95.7%,发芽势分别降低20.0%~94.4%、13.2%~97.8%、3.3%~100%、36.7%~94.4%,发芽指数分别降低16.7%~94.4%、22.2%~100%、16.7%~100%、27.8%~94.4%,平均发芽时间较CK延长0.8~4.5倍,说明中性盐和碱性盐的混合胁迫溶液对水稻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更强。将在盐碱胁迫溶液中未萌发的水稻种子转移至蒸馏水中培养7 d后,水稻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均达73.33%以上,表明胁迫溶液没有破坏水稻种子的活性,只是暂时性抑制了种子的萌发。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中性盐比较,中性盐与碱性盐混合胁迫作用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且在中性盐与碱性盐混合溶液浓度达200 mmol·L^-1时,种子发芽率接近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碱复合胁迫 种子发芽 发芽率 发芽指数
下载PDF
木薯渣基生物质炭对水中Cd^(2+)Cu^(2+)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肖瑶 葛成军 +3 位作者 张丽 岳林 俞花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87-1594,共8页
以木薯渣为原料,制备不同温度(350、450、550℃)的生物质炭(BC350、BC450、BC550),对其性质进行表征,探究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温度、p H对生物质炭吸附Cd^(2+)、Cu^(2+)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Cd^(2+)、Cu^(2+)的吸附平... 以木薯渣为原料,制备不同温度(350、450、550℃)的生物质炭(BC350、BC450、BC550),对其性质进行表征,探究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温度、p H对生物质炭吸附Cd^(2+)、Cu^(2+)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Cd^(2+)、Cu^(2+)的吸附平衡时间随着生物质炭热解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吸附动力学特性(R2>0.983)。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但Freundlich模型拟合的线性更好,R2分别在0.951~0.998和0.992~0.998之间,说明生物质炭对Cd^(2+)、Cu^(2+)的吸附为多层吸附。lg KF值表示吸附能力,随生物质炭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BC550吸附效果最好,对Cd^(2+)、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55和5.44 mg·g-1。生物质炭对Cd^(2+)、Cu^(2+)的吸附具有自发的特性,吸附量随p H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最适p H分别为5.5和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渣 生物质炭 Cd^(2+) Cu^(2+) 吸附
下载PDF
黑腐酸对Cd2+的吸附响应面优化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门姝慧 黄占斌 +1 位作者 王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615-2626,共12页
以山西褐煤为原材料制备黑腐酸,选择吸附温度、时间、pH值、黑腐酸用量和Cd2+初始浓度5个影响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吸附条件进行优化,分别建立黑腐酸对Cd2+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率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确定最优吸附条件.将吸附过程... 以山西褐煤为原材料制备黑腐酸,选择吸附温度、时间、pH值、黑腐酸用量和Cd2+初始浓度5个影响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吸附条件进行优化,分别建立黑腐酸对Cd2+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率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确定最优吸附条件.将吸附过程拟合等温吸附方程,进行热力学分析,并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H值、黑腐酸用量和底物浓度为黑腐酸吸附Cd的显著影响因素,优化后的条件为温度308K、时间107.82min、p H=5.55、黑腐酸用量0.05g,底物浓度95.56mg/L,表明黑腐酸是一种良好的吸附材料,吸附效果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能够处理高浓度重金属污染.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308K下最大吸附量为54.20mg/g;热力学分析得ΔG0<0、ΔH0>0、ΔS0>0,即反应是自发的吸热熵增反应;黑腐酸表面粗糙多孔,具备良好的比表面积与孔隙结构,具有多种官能团,吸附反应有羟基、羧基等参与形成氢键,并与无机矿物发生离子交换.本研究可为揭示黑腐酸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腐酸 响应面优化 等温吸附 热力学 表征
下载PDF
恩诺沙星与Cu复合污染对白菜和西红柿根及芽伸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符博敏 岳林 +3 位作者 冯丹 俞花美 葛成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7-163,共7页
抗生素恩诺沙星和重金属Cu是当今我国土壤中较常见的污染物。本研究考察了恩诺沙星与Cu复合污染对砖红壤中白菜和西红柿种子的根及芽伸长的影响,以评估恩诺沙星和Cu复合污染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加入不同浓度的Cu时,土壤中的恩诺... 抗生素恩诺沙星和重金属Cu是当今我国土壤中较常见的污染物。本研究考察了恩诺沙星与Cu复合污染对砖红壤中白菜和西红柿种子的根及芽伸长的影响,以评估恩诺沙星和Cu复合污染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加入不同浓度的Cu时,土壤中的恩诺沙星浓度与2种作物的根伸长和芽伸长的抑制率均显著相关(P<0.05);白菜的敏感性均大于西红柿;白菜和西红柿的根伸长对复合污染的生态毒性的敏感性均较芽伸长更高;与单一恩诺沙星胁迫相比,在恩诺沙星与Cu(100 mg·kg^(-1))或Cu(300 mg·kg^(-1))复合污染下,二者对白菜和西红柿的根及芽伸长抑制效应均表现为协同作用。试验结果在揭示恩诺沙星与Cu复合污染的生态毒性效应的同时,也为重金属和抗生素复合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恩诺沙星 白菜 西红柿 根伸长 芽伸长 抑制率 复合污染
下载PDF
甘蔗渣基生物质炭对溶液中Cd(Ⅱ)的吸附解吸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岳林 邢巧 +4 位作者 吴晓晨 葛成军 俞花美 符博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6-220,共5页
以典型南方农业废弃物甘蔗渣为前驱物,于350、450、550℃限氧条件下制备3种生物质炭,分别标记为BC350、BC450、BC550,研究其对溶液中Cd(Ⅱ)的吸附解吸特性,并探讨了p 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生物... 以典型南方农业废弃物甘蔗渣为前驱物,于350、450、550℃限氧条件下制备3种生物质炭,分别标记为BC350、BC450、BC550,研究其对溶液中Cd(Ⅱ)的吸附解吸特性,并探讨了p 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生物质炭对Cd(Ⅱ)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其理论平衡吸附量(qe)大小顺序为BC550>BC450>BC350;生物质炭对Cd(Ⅱ)的吸附过程可采用Freundlich模型(平均R2为0.997 9)和Langmuir模型(平均R2为0.997 8)进行拟合,Langmuir模型可更好地描述Cd(Ⅱ)在3种生物质炭上的解吸过程(平均R2为0.924 0);生物质炭对Cd(Ⅱ)的吸附与解吸过程是不可逆的,存在着明显的迟滞效应(HI为1.347~1.944),并表现为负滞后效应;生物质炭对Cd(Ⅱ)的吸附量随溶液初始p H值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p H值为6时吸附量最大。因此,甘蔗渣基生物质炭能够强烈吸持溶液中的Cd(Ⅱ)且具明显的解吸迟滞效应,可作为外源Cd(Ⅱ)去除的良好环境功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生物质炭 吸附 解吸 Cd(Ⅱ)
下载PDF
木薯渣基生物质炭对土壤中阿特拉津吸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邓惠 俞花美 +2 位作者 冯丹 葛成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84,F0002,共7页
以木薯渣为前驱物,采用持续升温限氧法制备了不同温度(350、550、750℃)的生物质炭(BC350、BC550和BC750),并对其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基于guideline106批量平衡法,研究了生物质炭对砖红壤中阿特拉津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 以木薯渣为前驱物,采用持续升温限氧法制备了不同温度(350、550、750℃)的生物质炭(BC350、BC550和BC750),并对其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基于guideline106批量平衡法,研究了生物质炭对砖红壤中阿特拉津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的吸附动力学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生物质炭施用可缩短阿特拉津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施入量越多,达到饱和的时间越短。施入量相同条件下,最早到达平衡的处理是BC750,BC550次之,BC350最后达到饱和。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生物质炭对砖红壤中阿特拉津的吸附动力学特性(R2>0.864)。阿特拉津在生物质炭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表现为非线性,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作用联合是主要机制。在土壤中添加3%和5%BC750的处理用Temkin方程拟合最佳,其余处理均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logKF值随着生物质的量增加而逐渐增大。对于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logKF的大小顺序表现为BC750>BC550>BC350,说明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吸附能力与生物质炭的热解温度有关。此外,阿特拉津的吸附-解吸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滞后系数HI均大于1,且表现为BC750>BC550>BC350。因此,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风险评价和修复需考虑滞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砖红壤 阿特拉津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腐植酸复合材料对生土熟化及黑麦草生长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毋振庆 +4 位作者 门姝慧 黄占斌 黄娟 杜林峰 濮阳雪华 《腐植酸》 2019年第2期19-24,共6页
针对矿区废弃地复垦中覆盖生土的土壤结构性差、水肥保持能力低和土壤贫瘠等问题,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和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通过腐植酸、保水剂和生物炭组合,开展对生土快速熟化的改良试验研究,分析加入3种材料后对土壤物理化学性... 针对矿区废弃地复垦中覆盖生土的土壤结构性差、水肥保持能力低和土壤贫瘠等问题,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和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通过腐植酸、保水剂和生物炭组合,开展对生土快速熟化的改良试验研究,分析加入3种材料后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能和黑麦草生长的效应,获得3种材料改良生土的优化配比。结果证明,生土加入合适配比的腐植酸、保水剂和生物炭等材料,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土壤物理结构改良,肥力提升,3种材料优化组合下可使土壤容重由1.40 g/cm^3降低到1.17 g/cm^3,土壤密度由2.60 g/cm^3下降到2.50 g/cm^3,孔隙度由46.08%上升到59.27%;同时,p H稍有降低,碱解N提高43.50%,速效P增加到3.00 g/kg;102天盆栽种植的黑麦草株高和干重分别较对照增长50.18%和334.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土熟化 腐植酸 保水剂 生物炭
原文传递
双碳背景下铜尾矿综合利用方向探讨
10
作者 张鸽 张弛 +5 位作者 林星杰 苗雨 庞治坤 谭海伟 信心 《矿冶》 CAS 2024年第4期600-606,共7页
系统梳理了铜尾矿的性质、铜尾矿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及现状,探讨了“双碳”背景下铜尾矿的综合利用方向。我国为铜尾矿综合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铜尾矿综合利用方式也呈现出多途径、多方向、多收益的特点,但其实际工业应用过程仍... 系统梳理了铜尾矿的性质、铜尾矿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及现状,探讨了“双碳”背景下铜尾矿的综合利用方向。我国为铜尾矿综合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铜尾矿综合利用方式也呈现出多途径、多方向、多收益的特点,但其实际工业应用过程仍存在方式单一、利用率低等问题,铜尾矿资源大规模消纳途径开发是实现我国绿色矿山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双碳”背景下,铜尾矿综合利用包括“减排”和“增汇”两个方向。通过采用高效的铜尾矿改良措施实现尾矿库生态修复,提高尾矿基质碳汇量并促进矿区植被碳库的增长,建立相应的技术方法与标准体系是未来铜尾矿综合利用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铜尾矿 综合利用 生态修复 碳汇量
下载PDF
木薯渣和甘蔗渣基生物炭对砖红壤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詹剑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5期577-584,共8页
为探讨木薯Manihot esculenta渣和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渣对砖红壤的改良效果,采用单一因素试验设计,通过土壤模拟培养试验方法,选取海南地区常见的农业废弃物木薯渣和甘蔗渣为前驱物,经650℃热解制备生物炭,研究不同添加量的甘蔗... 为探讨木薯Manihot esculenta渣和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渣对砖红壤的改良效果,采用单一因素试验设计,通过土壤模拟培养试验方法,选取海南地区常见的农业废弃物木薯渣和甘蔗渣为前驱物,经650℃热解制备生物炭,研究不同添加量的甘蔗渣基生物炭和木薯渣基生物炭(0、0.1%、0.5%、1%和5%)对砖红壤的容重、孔隙度、团聚体等物理性状和pH、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有效N、有效P、有效K等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后甘蔗渣炭和木薯渣炭都有较高的C含量,远高于其他元素,代表芳香性和极性的C/H、C/O值也较高;加入砖红壤后与对照CK相比,加入生物炭后砖红壤的物理性质中容重显著降低,孔隙度大于0.25 mm团聚体的含量显著增加,物理结构有了显著优化;化学性质中砖红壤的pH、有效N、有效P、有效K、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都有了显著提高。利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对比评价发现,甘蔗渣基生物炭对砖红壤的改良效果优于木薯渣基生物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木薯渣 生物炭 砖红壤改良
下载PDF
草木灰对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
12
作者 林星杰 张鸽 +5 位作者 苗雨 张弛 谭海伟 庞治坤 信心 《环境影响评价》 2024年第6期15-20,共6页
选取草木灰为稳定化材料,对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进行修复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形态分布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对修复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草木灰能有效降低矿区污染土壤中Pb、Zn、Cd的... 选取草木灰为稳定化材料,对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进行修复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形态分布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对修复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草木灰能有效降低矿区污染土壤中Pb、Zn、Cd的有效态含量,促进土壤中Pb、Zn、Cd由不稳定形态转换为稳定形态,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阳离子交换量。在草木灰用量为4%、修复时间为10 d的最佳处理条件下,Pb、Zn、Cd的稳定化率分别为55.31%、60.78%、39.56%,土壤pH值为7.53,阳离子交换量为17.98 cmol∕kg;重金属稳定化率与土壤pH值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草木灰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机制主要为静电吸附和化学沉淀。研究成果可为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木灰 重金属 稳定化 修复
下载PDF
高砷废渣中砷的稳定化
13
作者 张鸽 苗雨 +4 位作者 张弛 林星杰 谭海伟 庞治坤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7-162,共6页
以湖南某铅锌冶炼企业高砷废渣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铁盐对废渣中砷的稳定化效果,选取了最佳铁基稳定剂,进一步研究了氧化钙和高锰酸钾对砷的强化稳定化作用,对不同稳定化药剂用量进行了优化,并揭示砷的稳定化机制。结果表明:七水硫酸... 以湖南某铅锌冶炼企业高砷废渣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铁盐对废渣中砷的稳定化效果,选取了最佳铁基稳定剂,进一步研究了氧化钙和高锰酸钾对砷的强化稳定化作用,对不同稳定化药剂用量进行了优化,并揭示砷的稳定化机制。结果表明:七水硫酸亚铁对废渣中砷的稳定化效果最佳,且氧化钙和高锰酸钾对七水硫酸亚铁稳定化砷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在高锰酸钾用量2%、七水硫酸亚铁用量为3%、氧化钙用量1%的条件下,废渣中砷稳定化率达到86.07%,浸出液pH值为8.89,砷的稳定化机理包括氧化、表面络合和化学沉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砷废渣 稳定化
下载PDF
木薯渣基炭制备及对热带砖红壤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冯丹 邢巧 +3 位作者 葛成军 俞花美 陈淼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4-239,共6页
针对海南当地酸性砖红壤,选用5种以木薯渣为前驱物在不同温度(350、450、550、650、750℃)下热解制备的生物质炭,研究施用不同量生物质炭(0、0.1%、0.5%、1.0%、5.0%)对砖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生物质炭改良砖红壤的作用机制... 针对海南当地酸性砖红壤,选用5种以木薯渣为前驱物在不同温度(350、450、550、650、750℃)下热解制备的生物质炭,研究施用不同量生物质炭(0、0.1%、0.5%、1.0%、5.0%)对砖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生物质炭改良砖红壤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所有5种生物质炭中,C含量远远大于其他元素。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pH值逐渐增大,C/H增大,碱性基团增多,酸性官能团降低,生物质炭的比表面积、CEC、灰分均增大。生物质炭能有效降低砖红壤的容重和比重,分别平均下降5.43%和9.58%,增加砖红壤的田间持水量和孔隙度,分别平均上升1.67%和1.94%。添加生物质炭后土壤酸度降低,pH值上升了0.29~2.62。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显著增加,最高可分别增加2.67 g/kg和14.69 cmol/kg。砖红壤在加入生物质炭后有效养分明显增加,有效N增幅为10.38%~43.68%,有效P最高增幅为195.05 g/kg,有效K最高增幅为1 226.27 g/kg。生物质炭能够有效改良砖红壤的理化性质,添加5.0%的650℃木薯渣炭改良效果优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渣 生物质炭 砖红壤 理化性质 土壤改良剂 土壤改良效果
下载PDF
甘蔗渣基生物质炭对热带砖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邢巧 陈嘉川 +4 位作者 葛成军 吴晓晨 岳林 俞花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77-2082,共6页
为明确生物质炭添加对热带地区砖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实验,于5种不同温度(350、450、550、650、750℃)下热解制备甘蔗渣基生物质炭(GZ350、GZ450、GZ550、GZ650、GZ750),研究4种不同添加比例(0.1%、0.5%、1.0%、5.0%)下各... 为明确生物质炭添加对热带地区砖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实验,于5种不同温度(350、450、550、650、750℃)下热解制备甘蔗渣基生物质炭(GZ350、GZ450、GZ550、GZ650、GZ750),研究4种不同添加比例(0.1%、0.5%、1.0%、5.0%)下各生物质炭对砖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生物质炭可以提高土壤p H、CEC、有机质和有效养分(N、P、K)含量,其效果随生物质炭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强;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对土壤不同理化性质的影响不一,与低温制备的生物质炭相比,高温制备生成的生物质炭提高土壤p H、CEC、有机质和有效养分的效果更好,其中GZ750提高土壤p H、CEC和有效P的效果最好,GZ650增加有机质和碱解N含量的效果最佳,GZ550对有效K的提高作用最为明显。综合考虑,650℃和750℃制备的甘蔗渣基生物质炭对砖红壤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生物质炭 砖红壤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复合改良剂对粉煤灰土壤的改良效应研究
16
作者 黄占斌 +2 位作者 毋振庆 门姝慧 刘洪超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3年第7期93-98,共6页
针对粉煤灰土地利用中存在土壤结构差、水肥保持力弱和利用率低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研究以腐植酸(HA)、高分子保水剂(SAP)、沸石粉(ZL)和黑矾(FE)为原材料的粉煤灰土壤改良材料,配施不同厚度的黄壤土;通过在河北涉县粉煤灰地土壤进行添... 针对粉煤灰土地利用中存在土壤结构差、水肥保持力弱和利用率低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研究以腐植酸(HA)、高分子保水剂(SAP)、沸石粉(ZL)和黑矾(FE)为原材料的粉煤灰土壤改良材料,配施不同厚度的黄壤土;通过在河北涉县粉煤灰地土壤进行添加生黄土优化用量试验,研究改良材料施用后,粉煤灰土壤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探索粉煤灰土壤改良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地土壤添加生黄土改良后,玉米籽粒产量较无客土和改良剂的对照增加94.54%。同时,可有效改良土壤物理结构,提高化学养分。最优组合为添加20%生黄土和13.5 t/hm^(2)复合材料。对粉煤灰和客土应用及粉煤灰地改良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土壤改良 腐植酸 高分子保水剂 沸石粉 黑矾
下载PDF
阿特拉津在5种农业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冯丹 +2 位作者 邓惠 俞花美 葛成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56-2061,共6页
农药类有机污染物在农业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研究采用批量平衡法,以阿特拉津(AT)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其在5种农业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规律,以期为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环境风险和污染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AT在5... 农药类有机污染物在农业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研究采用批量平衡法,以阿特拉津(AT)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其在5种农业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规律,以期为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环境风险和污染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AT在5种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主要经历了快速吸附、慢速吸附和平衡吸附3个阶段,24 h后达到平衡,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描述其动力学过程,说明AT在5种土壤上的吸附由多个过程控制,外部液膜扩散、颗粒内扩散和表面吸附等多个过程导致了其吸附动力学的复杂性。5种土壤对AT的吸附均能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较好地拟合,且Freundlich模型(平均r^2=0.949)略优于Langmuir模型(平均r^2=0.92)。Freundlich模型中的1/n在0.581~0.799之间,均小于1,表明5种土壤对AT的吸附等温线均为非线性,属于"L型"等温吸附线。5种供试土壤对AT最大吸附量分别为砖红壤9.506 mg·kg^(-1)、水稻土5.577 mg·kg^(-1)、燥红土0.859 mg·kg^(-1)、潮土15.898 mg·kg^(-1)和红壤5.120 mg·kg^(-1)。AT在土壤中的吸附反应的△G^0<0,△H^0>0,表明AT在5种土壤中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且属于吸热反应。AT在砖红壤、燥红土和红壤上的吸附机理可能是氢键和离子交换作用;在水稻土上的吸附机理可能是氢键和偶极间力作用;在潮土上的吸附机理可能为氢键作用。5种供试土壤对AT的解吸表现出一定的负滞后效应,其滞后效应大小顺序为:潮土(H=2.138)>红壤(H=1.776)>燥红土(H=1.704)>砖红壤(H=1.378)>水稻土(H=1.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土壤 吸附 解吸 滞后效应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抗生素环境行为的影响及在热区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18
作者 俞花美 +2 位作者 冯丹 葛成军 邓惠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1期5250-5254,共5页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污染状况和环境行为备受关注。生物质炭是一种友好的环境功能材料,在抗生素污染土壤或水体修复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生物质炭对土壤中抗生素环境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在热区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抗生素 热带地区 土壤 污染修复 环境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