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气NH3和NOx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新 李恒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2,共6页
根据我国不同氨源的数量、燃料消费量和相应的氨与氮氧化物排放因子,计算了我国大陆地区1995~2004年历年的氨(NH3)排放量与1985~2005年历年的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在此基础上模拟了2006~2010年的NOx排放量,并分析了NH3和NOx排放强... 根据我国不同氨源的数量、燃料消费量和相应的氨与氮氧化物排放因子,计算了我国大陆地区1995~2004年历年的氨(NH3)排放量与1985~2005年历年的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在此基础上模拟了2006~2010年的NOx排放量,并分析了NH3和NOx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2004年,我国NH3排放量为12.0Tg,比1995年的10.6Tg增加了大约13.2%;2004年的NOx排放量为20.6Tg,比1995年的12.2Tg增加了大约68.9%,比1985年的6.2Tg增加了大约2.3倍.在1996年以前,我国NH3和NOx的排放量基本相当,但是此后NH3的年排放量在经历了1997~1999年的下降之后,变化比较平稳,而NOx的排放量自2000年之后呈逐年迅速增加的趋势.2004年全国NH3的排放总量中,畜禽排泄、氮肥施用、人类粪便、氮肥与合成氨生产的贡献率分别为69.2%、15.2%、13.9%和1.9%;2004年全国NOx的排放总量中,由于受到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制约,煤炭来源的NOx占到了排放总量的77.4%.NH3和NOx的排放强度都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表现在中东部地区的排放强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这与中东部地区人口多、能源消费量大以及畜禽养殖数量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 NOx 排放强度 时空分布 中国
下载PDF
首都圈地区土壤气Rn,Hg,CO_2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喜龙 李营 +6 位作者 杜建国 陈志 周晓成 李新 崔月菊 王海燕 张志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101,共17页
对首都圈地区跨18条活动断裂的35条剖面进行了土壤气浓度和通量测量,结果显示:各测量剖面土壤气Rn,Hg和CO2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3.2—45.0kBq/m^3,3.9—24.9ng/m^3和0.154%—2.175%;其通量平均值分别为3.8—152.1 mBq/(m^2·s),0.1—4... 对首都圈地区跨18条活动断裂的35条剖面进行了土壤气浓度和通量测量,结果显示:各测量剖面土壤气Rn,Hg和CO2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3.2—45.0kBq/m^3,3.9—24.9ng/m^3和0.154%—2.175%;其通量平均值分别为3.8—152.1 mBq/(m^2·s),0.1—42.6ng/(m^2·h)和8.5—89.4g/(m^2·d).研究区土壤气Rn,Hg和CO_2的浓度和通量均呈东高西低的变化趋势,与首都圈地区由西至东应力水平增高、地壳厚度逐渐减薄、沉积层厚度增大、地震活动逐渐增强等趋势相对应,这表明首都圈地区土壤气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控于上地壳物质结构、深部气体补给和地震活动,同时也受到自然环境及土壤类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气 地球化学 背景场 活动断裂 首都圈
下载PDF
河流反硝化过程及其在河流氮循环与氮去除中的作用 被引量:31
3
作者 马培 李新 +2 位作者 王华新 王佳宁 晏维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3-633,共11页
全球每年通过人类活动新增的"活性"氮导致全球氮循环严重失衡,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酸化、温室气体排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河流作为重要的氮汇,其氮循环对整个生态系统氮收支的影响、水体氮污染的改善和减少温室气体的... 全球每年通过人类活动新增的"活性"氮导致全球氮循环严重失衡,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酸化、温室气体排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河流作为重要的氮汇,其氮循环对整个生态系统氮收支的影响、水体氮污染的改善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控制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助于理解反硝化过程中控制反硝化产物组成的影响因子,以利于增加反硝化最终产物氮气的释放,减少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释放,从而加强对河流氮输送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管理,就河流反硝化的如下关键问题进行了综述:第一,河流反硝化作用的发生地点、时间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第二,河流反硝化对河流氮负荷变化的响应机制;第三,河流系统的水文和地形地貌的变化对反硝化的影响,换言之,河流反硝化与河流水力学滞留时间及河流氮负荷的关系;第四,从生态系统尺度上讲,与陆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相比,河流系统单位面积的反硝化率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河流系统总的反硝化通量所占比例;第五,河流反硝化研究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 氮气 氧化亚氮 氮同位素 氩比 河流
下载PDF
淮河上游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元素地球化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新 黄春长 +2 位作者 庞奖励 王利军 何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9-196,共8页
在野外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南禹州全新世风成黄土-古土壤剖面系统采样,利用X-荧光光谱仪测定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并与磁化率曲线、粒度变化曲线对比分析发现:常量元素氧化物比值钾钠比、残积系数和以Rb为代表的微量... 在野外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南禹州全新世风成黄土-古土壤剖面系统采样,利用X-荧光光谱仪测定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并与磁化率曲线、粒度变化曲线对比分析发现:常量元素氧化物比值钾钠比、残积系数和以Rb为代表的微量元素含量等随剖面层次呈规律性变化,即在古土壤层(S0)中含量最高,表土层(MS)中次之,在黄土层(L1、Lt、L0)中最低。硅铝率和Sr的含量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表明在全新世古土壤层和表土层形成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成壤作用和次生粘化作用较强;在黄土堆积时期,气候比较干旱,沙尘暴频繁,成壤作用微弱。这些化学参数与磁化率曲线可以进行对比,表明成土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变化受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和成壤环境变化的控制。与黄土高原腹地的洛川剖面相比,淮河上游禹州剖面中绝大多数常量元素的含量较高,而绝大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偏低,磁化率也显著偏低,绝对值差别很大,粒度组成当中细沙成分含量很高,这说明淮河上游黄土物质来源与黄土高原地区明显不同。联系全新世时期黄河频繁泛滥、改道、沉积与黄淮平原盛行东北风形成流沙地的事实,认为淮河上游的黄土是黄河泛滥沉积物质经过风沙活动改造,由东北风力系统搬运而来的近源粉尘堆积,再经过就地风化或者成土改造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 元素地球化学 磁化率 全新世 淮河上游
下载PDF
江浙沪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污染调查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新 李恒鹏 +7 位作者 杨桂山 贺斌 华梦飞 王亮 纪丞 于诗赟 庞业 陈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3-932,共10页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太湖流域农村生活用水量、污水产生量、空间分布及生活污水去向,为准确核算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负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农户人均日用水量与农户收入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上海平原区农户人均日用水量...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太湖流域农村生活用水量、污水产生量、空间分布及生活污水去向,为准确核算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负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农户人均日用水量与农户收入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上海平原区农户人均日用水量最高.受生活水源和水价约束等因素的影响,江苏和浙江丘陵区农户平均日用水量高于平原区.各乡镇年用水量与生活污水污染物的空间差异主要与所处地形区、常住人口数量、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有关.虽然化粪池在太湖流域农村地区得到了普及使用,但是只有厕所污水和一部分浴室、厨房污水被收集起来进入化粪池进行初步处理,30%-50%的厕所污水经初步处理以后排人河流,对地表水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视.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并不能有效减轻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对地表水环境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量 农村生活污水 污水处理设施
下载PDF
中国东南丘陵山区水质良好水库现状与天目湖保护实践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恒鹏 朱广伟 +5 位作者 陈伟民 高荣平 聂小飞 虞左明 刁亚芹 李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5-784,共10页
东南丘陵山区是我国水库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这些水库在保障区域供水安全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优先保护.然而,水库水环境保护正面临丘陵山区开发强度持续增加,开发方式和空间布局不合理,氮、磷污染及富营养化趋势严峻,缺乏... 东南丘陵山区是我国水库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这些水库在保障区域供水安全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优先保护.然而,水库水环境保护正面临丘陵山区开发强度持续增加,开发方式和空间布局不合理,氮、磷污染及富营养化趋势严峻,缺乏完善监测和管理体系等众多问题.本文以2000年以来天目湖水库保护实践过程为例,从库体水环境治理、流域污染物削减和综合管理3个方面介绍天目湖沙河水库保护的措施和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良好湖库优先保护的建议:建立具有部门协调能力的水库管理机构,实行基于湖库水生态目标的水质目标管理,治理丘陵山区茶果园的面源污染,注重流域生态系统整体的恢复,禁止上游水源涵养区和临湖地带的开发,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禁止和限制的开发类型与规模,加强湖库及流域的监测和预警,开展必要的水库水体治理工程,并针对性地制定湖库管理条例.天目湖十几年的保护实践中有效地解决了流域开发与水库水质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天目湖水质由快速恶化转为稳步好转,为东南丘陵山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水库的环境保护探索了一条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地区 丘陵 水库 水质 流域管理 天目湖
下载PDF
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对30例健康人十二经络合穴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许继宗 汤心钰 +8 位作者 郭雁冰 李玉华 李洁 杨戈 李新 司英奎 刘亚峰 陈雪 张波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6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体感音乐低频声波(16~160 Hz)对健康人十二经络合穴微循环的影响,总结经络共振频率。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十二经络合穴附近,按顺序播放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同时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循经穴位的微循环变化,统计分析实... 目的:探讨体感音乐低频声波(16~160 Hz)对健康人十二经络合穴微循环的影响,总结经络共振频率。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十二经络合穴附近,按顺序播放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同时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循经穴位的微循环变化,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对十二经络合穴微循环影响最显著的频率分别为,阴陵泉:A0#(29.14 Hz),足三里:A1#(58.27 Hz),曲泉:D1(36.71 Hz),阳陵泉:D2(73.42 Hz),尺泽:C1(32.70 Hz),曲池:C2(65.41 Hz),阴谷:G1(49.00 Hz),委中:G2(98.00 Hz),少海:F1(43.65 Hz),小海:F2(87.31 Hz),曲泽:A1(55.00 Hz),天井:A2(110.00 Hz)。结论:不同的经络腧穴对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具有选择性吸收特性,特定频率声波可引起不同经络的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声波 合穴 体感音乐 微循环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3例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慧玲 关红雨 +5 位作者 李新 石爱华 汪天娟 安静 李文凤 马庆宇 《世界中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220-221,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穴位注射疗法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可溶性ST2、NYHA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新 黄嘉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598-600,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蛋白2(sST2)水平,分析其与中医证型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为CHF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并对不同中医证型CHF病人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86...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蛋白2(sST2)水平,分析其与中医证型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为CHF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并对不同中医证型CHF病人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HF病人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心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3组,并进行NYHA心功能分级,测定血浆sST2水平。应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相关性。结论 CHF病人sST2水平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不同CHF中医证型之间sST2水平不同,且心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级别病人sST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级别增加,sST2水平相应升高。结论 sST2可为CHF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证型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蛋白2 心功能分级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谷氨酰胺肽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伟敏 刘忠臣 +1 位作者 李新 唐光武 《饲料博览》 2003年第6期29-30,共2页
为验证谷氨酰胺肽产品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8±1日龄断奶的杜大长三元杂交仔猪8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13头,分别饲喂含6%乳清粉(Ⅰ组)、0.5%谷氨酰胺肽+2%乳清粉(Ⅱ组)、1%谷氨酰胺肽(Ⅲ组),试验从2... 为验证谷氨酰胺肽产品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8±1日龄断奶的杜大长三元杂交仔猪8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13头,分别饲喂含6%乳清粉(Ⅰ组)、0.5%谷氨酰胺肽+2%乳清粉(Ⅱ组)、1%谷氨酰胺肽(Ⅲ组),试验从28日龄开始至53日龄时结束。本试验结果表明,与Ⅰ组仔猪相比,Ⅱ组、Ⅲ组试验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表明谷氨酰胺肽可有效缓解早期断奶仔猪应激综合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肽 断奶仔猪 饲料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收益共享契约对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曹武军 李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69-472,共4页
考虑到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受到产品新鲜度的影响,在改进的收益共享契约下,研究了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问题。首先结合双渠道供应链的特点,对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生鲜农产品价格与新鲜度的关系以及供应链的协调问题进行探讨;然后... 考虑到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受到产品新鲜度的影响,在改进的收益共享契约下,研究了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问题。首先结合双渠道供应链的特点,对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生鲜农产品价格与新鲜度的关系以及供应链的协调问题进行探讨;然后构建了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改进收益共享契约模型,获得了供应链协调时契约参数与新鲜度的关系;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设计的收益共享契约模型对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渠道供应链 电商平台 生鲜农产品 收益共享契约 协调 模型
下载PDF
赣南地区侵蚀地形因子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新 杨勤科 王春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5-182,188,共9页
【目的】研究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地区的土壤侵蚀地形因子,旨在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赣南地区为典型样区,将该地区1∶10万图幅及其周边的16个1∶5万图幅拼接,然后用1∶10万图幅向外扩展5km后重新切割的范围作为数... 【目的】研究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地区的土壤侵蚀地形因子,旨在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赣南地区为典型样区,将该地区1∶10万图幅及其周边的16个1∶5万图幅拼接,然后用1∶10万图幅向外扩展5km后重新切割的范围作为数据处理的单元,基于Hc-DEM提取地形因子,用50m×50m的邻域窗口对坡度进行均值滤波,将赣南地区划分为平原(包括盆地及周边缓坡丘陵)、典型丘陵、山地3种地貌类型区,对这3种地貌类型区的坡度、坡长、坡度-坡长因子(Length-Slope factor,LS)的宏观和微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地形因子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结果】在宏观尺度上,平原的坡度和LS因子均最小,典型丘陵次之,山地最大;平原和典型丘陵区坡长较小,而在山地较大。在微观格局上,坡度表现出与地形连续变化相适应的特性;坡长在典型丘陵和山地反映出与提取算法有关的、类似流域单元的图式;LS受坡度和坡长的共同影响,整体上与坡度的分布一致。地形因子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表现为,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坡度、坡长和LS因子均呈增加趋势。【结论】在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地区,地形属性(坡度、坡长)和LS对土壤侵蚀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地形指标 DEM LS因子 侵蚀强度 赣南地区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典型农业区氮平衡时间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欢 李恒鹏 +1 位作者 李新 李兆富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9-1129,共11页
利用1985~2011年分县统计数据,基于土壤氮平衡模型,研究了太湖流域典型农业区氮平衡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985~2011年,太湖流域典型农业区氮平衡均处于盈余状态,但不同农业区氮盈余强度的时间变化特征不同。在1985~1999年间除几个... 利用1985~2011年分县统计数据,基于土壤氮平衡模型,研究了太湖流域典型农业区氮平衡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985~2011年,太湖流域典型农业区氮平衡均处于盈余状态,但不同农业区氮盈余强度的时间变化特征不同。在1985~1999年间除几个特殊年份外,常熟农业区氮盈余强度变化相对平稳,而在2000~2011年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宜兴、太仓、桐乡农业区在1985~1995年间稳定增加,而自1996年以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长兴、安吉、嘉善农业区在1985~1995年间明显增加,1996~1999年间有所下降,2000~2011年间趋向稳定。在太湖流域典型农业区氮平衡中,氮输入源以化肥输入为主,约占总氮输入量的76.8%;其次为生物固氮,约占总氮输入量的8.9%;大气沉降、秸秆还田和人畜排泄物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5.8%、4.5%和4.0%。氮输出项以作物收获带出为主,约占总氮输出量的54.1%,反硝化和氨挥发分别占21.6%和17.9%,氮流失和淋失共占6.4%。分析表明,太湖流域典型农业区氮平衡时间变化的差异主要与当地的农业政策实施、农业技术进步和城市化进程有关,区位经济、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受重视程度也是导致不同农业区氮平衡差异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氮平衡 时间变化 驱动因素 太湖流域
原文传递
淮河上游全新世风成黄土与成壤环境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新 黄春长 +2 位作者 庞奖励 王利军 何忠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2-399,共8页
在野外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在河南禹州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系统采样,利用X-荧光光谱仪测定了常量元素的含量,并与磁化率、粘粒含量及碳酸钙含量变化曲线对比发现:常量元素氧化物(Al2O3、Fe2O3、K2O、MgO)含量随土壤地层呈现有规律变化,... 在野外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在河南禹州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系统采样,利用X-荧光光谱仪测定了常量元素的含量,并与磁化率、粘粒含量及碳酸钙含量变化曲线对比发现:常量元素氧化物(Al2O3、Fe2O3、K2O、MgO)含量随土壤地层呈现有规律变化,即在古土壤层(S0)中含量最高,表土层(MS)中次之,在黄土层(L1、Lt、L0)中最低;Na2O在古土壤层淋失,在黄土层相对富集。深入分析表明,淮河上游全新世黄土为风力沉积物,来源于黄河下游泛滥平原的风沙活动和沙尘暴沉积。在古土壤层和表土层形成时期,气候温暖湿润,虽然仍然有沙尘暴发生,但是成壤作用和次生粘化作用较强;在黄土层堆积时期,气候干旱寒冷,黄河下游泛滥平原植被稀疏,风沙活动和沙尘暴强烈,风化成壤作用极其微弱。这些化学成分含量与磁化率相关性很强,表明它们主要受全新世气候与成壤环境变化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古土壤 氧化物 磁化率 全新世 淮河上游
下载PDF
江苏太湖地区农村生活用水量空间差异及污水去向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新 李恒鹏 +2 位作者 杨桂山 张欢 陈贝烨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8-165,共8页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江苏太湖地区农村生活用水量及污水去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人均日用水量地区差异较大,在平原区从大到小依次为常州市〔99.2 L·(人·d)-1〕、苏州市〔76.9 L·(人·d)-1〕和无锡市〔64.1 L&#...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江苏太湖地区农村生活用水量及污水去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人均日用水量地区差异较大,在平原区从大到小依次为常州市〔99.2 L·(人·d)-1〕、苏州市〔76.9 L·(人·d)-1〕和无锡市〔64.1 L·(人·d)-1〕,在丘陵山区从大到小依次为无锡市〔118.6 L·(人·d)-1〕、镇江市〔109.1 L·(人·d)-1〕和常州市〔93.6 L·(人·d)-1〕,农民收入与农村人口数量是影响农村用水量的重要因素。化粪池是江苏太湖农村地区最常见的污水处理方式,其中无锡市、苏州市、常州市和镇江市农村厕所污水的化粪池平均处理率分别为96.6%、92.8%、91.0%和84.9%。但是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并不能有效减轻该地区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压力,从厕所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比例来看,在平原区生活污水处理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无锡市(60.9%)、常州市(22.8%)和苏州市(5.2%),在丘陵山区依次为无锡市(55.7%)、镇江市(9.1%)和常州市(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用水量 生活污水 污水处理设施 太湖地区
下载PDF
河套盆地周缘泉水化学组分对2015年4月15日阿左旗M_S5.8地震的响应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凤霞 崔月菊 +5 位作者 郑红巍 王玥 李继成 司学芸 李新 杜建国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18,共14页
根据河套盆地周缘断裂带泉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水化学组分,讨论了该区地下水的化学类型、成因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于2014年9月下旬和2015年4月15日MS5.8阿左旗地震震后在河套盆地周缘的乌拉山断裂带、色尔腾断裂带、狼山断裂带以... 根据河套盆地周缘断裂带泉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水化学组分,讨论了该区地下水的化学类型、成因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于2014年9月下旬和2015年4月15日MS5.8阿左旗地震震后在河套盆地周缘的乌拉山断裂带、色尔腾断裂带、狼山断裂带以及桌子山断裂带采集了17个泉水和井水样品,测得水样的TDS分布在143.8-42 553.0 mg/L范围内,δD和δ18 O值分别在-83.6‰-66.56‰和-11.16‰-8.2‰的范围内,来源为大气降水。根据舒卡列夫分类法,震前水样可划分为13种水化学类型,震后西山咀、圐圙朴隆等5个点采样点泉水的水化学类型发生变化。其中,乌拉山断裂带的水样以HCO3-Ca型低矿化度地表水为主;色尔腾断裂带、狼山断裂带泉水受白垩系含水层影响,矿化度较高,富含HCO-3及SO2-4;桌子山一带受煤矿开采影响,水样以富SO2-4和Cl-的高矿化度水为特征。地震前后TDS、阴、阳离子以及γNa/γCl、γ(SO4+Cl)/γHCO3、γHCO3/γCl等毫克当量比值能够较好地反映地震。2015年4月15日阿左旗MS5.8地震后,呼鲁斯太、迪延阿贵庙及八一井的水化学组成变化较大,对地震响应较为敏感。呼鲁斯太地区泉水的TDS稍有降低,但HCO-3在阴离子中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表明震后该地区含水层的泉水与较低矿化度的含碳酸盐岩含水层水发生了混合;八一井的TDS值有所增加,γNa/γCl比值有所降低,表明深部高矿化度水的混入;迪延阿贵庙水样的TDS稍有下降,但NaCl的相对含量较震前有所升高,表明有低矿化度NaCl水的混入。本工作不仅确定了该区水文地球化学背景,而且对地震监测和预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离子浓度 氢氧同位素 地震前兆
下载PDF
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对30名健康人脾胃经循经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许继宗 汤心钰 +8 位作者 郭雁冰 李玉华 李洁 杨戈 李新 司英奎 刘亚峰 陈雪 张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333-3339,共7页
目的:探讨体感音乐低频声波(16-160Hz)对健康人脾胃经循经微循环的影响,以及体感音乐治疗疾病的经络生物物理机制。方法:在30名健康人的脾胃经络附近,按顺序播放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同时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循经穴位的微循环变化,统计... 目的:探讨体感音乐低频声波(16-160Hz)对健康人脾胃经循经微循环的影响,以及体感音乐治疗疾病的经络生物物理机制。方法:在30名健康人的脾胃经络附近,按顺序播放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同时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循经穴位的微循环变化,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对脾胃经络有不同影响,差异显著;同一频率对同一经络上的不同穴位影响相似。其中A0#(29.14Hz)对脾经影响最显著(P<0.01),A1#(58.27Hz)对胃经影响最显著(P<0.01)。结论:脾胃经络对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具有选择性吸收特性,特定频率声波可引起经络共振,脾经的共振频率为A0#(29.14Hz),胃经的共振频率为A1#(58.27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声波 脾经 胃经 体感音乐
原文传递
淮河上游全新世黄土-土壤剖面重金属元素分布与环境变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何忠 黄春长 +2 位作者 庞奖励 王利军 李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23-1328,共6页
在野外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了河南禹州全新世YPC黄土-土壤剖面Zn、Cu、Co、Ni、Nb、Pb、V、Cr、Mn、Ti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研究表明在黄土堆积期,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都很低,变化幅度也很小,可作为衡量古土壤... 在野外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了河南禹州全新世YPC黄土-土壤剖面Zn、Cu、Co、Ni、Nb、Pb、V、Cr、Mn、Ti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研究表明在黄土堆积期,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都很低,变化幅度也很小,可作为衡量古土壤层成壤改造的背景值.在全新世古土壤和现代表土中这些元素含量却大大增加,说明在温暖湿润的时期,成壤改造使易溶易迁移元素的淋失导致重金属元素的相对富集.而Pb含量从8cm深度处向上急剧增加,增幅达60%,这是大气污染物沉降积累的客观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元素 土壤 黄土 全新世 淮河上游
下载PDF
长江下游河-湖系统溶解性有机碳化学组成、变化特征及其与二氧化碳分压的关系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吕书丛 焦茹媛 +4 位作者 王芳 余其彪 李新 张路 晏维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34-2044,共11页
河流、湖泊等水环境的溶解性有机碳(DOC)是流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中的DOC来源、化学组成及迁移转化是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核心问题.文章选择长江下游-河口区河段、巢湖、鄱阳湖,研究了DOC化学组成、荧光特征的时空变化以... 河流、湖泊等水环境的溶解性有机碳(DOC)是流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中的DOC来源、化学组成及迁移转化是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核心问题.文章选择长江下游-河口区河段、巢湖、鄱阳湖,研究了DOC化学组成、荧光特征的时空变化以及其与二氧化碳分压的关系.结果表明,湖泊和河流系统的DOC浓度、化学组成和荧光特征均存在显著空间差异.巢湖与鄱阳湖水体中DOC浓度的均值分别为(3.67±1.08)和(3.50±1.63)mg·L^(-1),显著高于长江下游-河口区河段的(1.82±0.43)mg·L^(-1).在化学组成方面,巢湖DOC的化学组成以类蛋白I类和类蛋白II类物质为主,所占比例在70%以上;鄱阳湖DOC则以微生物代谢物、腐殖酸类物质为主,比例达55%以上;而长江下游-河口区河段DOC中各组分所占比例比较接近.巢湖DOC的荧光指数均值为2.03,新鲜度指数均值为1.19,表明巢湖主要为内源性DOC,降解程度较低;而长江下游-河口区和鄱阳湖的荧光指数均值分别为1.78和1.73,新鲜度指数均值分别为0.91和0.96,表明陆源DOC的贡献较大,降解程度较高.长江下游-河口区河段DOC化学组成和特性存在显著季节变化,DOC腐殖类物质比例在夏季显著高于冬季,陆源土壤侵蚀是长江夏季DOC的重要来源;荧光指数均值从夏季的1.72增加到冬季的1.87,也表明长江DOC夏季外源的贡献高于冬季.巢湖的DOC浓度在夏季高于冬季,但其各化学组成和荧光指数变化相对较小,表明巢湖DOC化学组成和来源受季节变化影响不大.新鲜度指数在长江下游-河口区河段和巢湖中均为夏季略高于冬季,表明夏季水体中新近产生的DOC多于冬季.相关分析表明,类蛋白I类和类蛋白II类的比例与荧光指数显著正相关、与新鲜度指数显著正相关,是内源性DOC和新近产生的DOC的重要成分;二氧化碳分压与微生物代谢物的比例正相关,与类蛋白II类比例负相关,反映了微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碳 长江 巢湖 鄱阳湖 化学组成 二氧化碳分压
原文传递
关中地区历史时期蝗灾统计及其影响浅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殷淑燕 黄春长 +2 位作者 仇立慧 李新 贾耀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9-162,共4页
历史时期关中地区蝗灾的发生频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且随着历史的发展,有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唐朝中期以前,关中地区蝗灾的发生频率较低,波动幅度也较小,之后,关中地区蝗灾发生频率的波动幅度明显增大,蝗灾的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唐朝后期... 历史时期关中地区蝗灾的发生频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且随着历史的发展,有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唐朝中期以前,关中地区蝗灾的发生频率较低,波动幅度也较小,之后,关中地区蝗灾发生频率的波动幅度明显增大,蝗灾的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唐朝后期(801-850A.D.)、明末清初(1601-1650 A.D.)和清末至民国(1851-1950 A.D.)是关中地区历史上蝗灾记载最多的时期。与水灾的发生频率相比较,关中地区的蝗灾与旱灾的发生频率表现出更强的一致性,尤其是900AD(唐末)后,每一个蝗灾频率高峰几乎都与旱灾频率高峰完全同步,说明在关中地区蝗灾的发生与旱灾具更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历史时期 蝗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