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某区居民死亡与大气表观温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俊含 李戈 +6 位作者 莫运政 李国星 童建勇 刘利群 闫论 韩孟 潘小川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探讨大气表观温度与北京市某区居民全死因死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4—2008年北京市某区居民日全死因死亡人数和该地区日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数据以及该城区相应的PM10、SO2和NO2日均浓度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 目的探讨大气表观温度与北京市某区居民全死因死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4—2008年北京市某区居民日全死因死亡人数和该地区日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数据以及该城区相应的PM10、SO2和NO2日均浓度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利用立方平滑样条函数,将根据气温和相对湿度计算出的大气表观温度、风速以及作为潜在混杂因素的PM10、SO2和NO2日均浓度引入,同北京市某区居民日全死因死亡人数间建立Poisson广义相加模型。根据AIC最小的原则,选择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并确定其立方平滑样条函数自由度取值。结果北京市某区日均表观温度与全死因死亡人次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日平均表观温度与日最高表观温度相比,日最高表观温度的RR值较大;在对全死因死亡人群男女分层结果显示,日均表观温度、日最高表观温度为男性全死因死亡的保护因素,滞后天数为3 d时到最大效应,而日平均表观温度、日最高表观温度及日最低表观温度均为女性全死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滞后天数为1 d时达到最大效应。结论大气表观温度与暴露人群全死因死亡有相关,夏季日均表观温度增高可使女性暴露人群全死因死亡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素 表观温度 死亡 时间序列 广义相加模型
原文传递
不同大气温度指标与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相关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梁凤超 胥美美 +6 位作者 金晓滨 李戈 田霖 夏之雨 陈实 许伟 潘小川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7-381,共5页
目的比较和分析不同大气温度指标在定量评价气温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相关性方面的不同特点及优劣。方法收集北京市H区2004—2008年气象数据、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人数及同期大气污染物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中广义相加模型(GAM),通... 目的比较和分析不同大气温度指标在定量评价气温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相关性方面的不同特点及优劣。方法收集北京市H区2004—2008年气象数据、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人数及同期大气污染物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中广义相加模型(GAM),通过平滑样条函数控制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其他气象因素及大气污染物带来的混杂效应,利用GCV值的大小来判断模型拟合程度的优劣,分析比较不同温度指标(日均温,日最高温,日最低温,当日温差,隔日温差)与全人群呼吸系统死亡的相关性。结果半参数模型拟合效果最优指标为日最高温(GCV=1.290);日最高温每升高1℃,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RR值为1.021(P<0.05)。季节分层结果显示,夏季日最高温、日均温每升高1℃,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RR值分别为1.040和1.053;冬季日最高温、日均温、当日温差每升高1℃,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RR值分别为1.042、1.033和1.026,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春、秋季尚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温度指标。春、夏季最优温度指标分别为日最低温(GCV=1.374)、日均温(GCV=1.516),秋、冬季最优温度指标均为日最高温(GCV分别为1.439和1.500)。结论日最高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相关性最强,是该类研究的优选指标。不同季节各温度指标的拟合优度不同,就北京市的气候特点而言,春、夏季分别优选日最低温、日均温,秋、冬季均优选日最高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指标 呼吸系统疾病 死亡率 时间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环境激素己烯雌酚和多氯联苯的健康影响及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闫论 刘俊含 +2 位作者 李戈 吕天楚 潘小川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4-366,共3页
近年来人工合成的有机产品产量激增,人体接触人工合成有机产品的机会及带来的不良反应和疾病也随之增加。在这些人工合成有机产品中,环境激素因其特有的毒性和隐蔽性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就两种典型的... 近年来人工合成的有机产品产量激增,人体接触人工合成有机产品的机会及带来的不良反应和疾病也随之增加。在这些人工合成有机产品中,环境激素因其特有的毒性和隐蔽性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就两种典型的环境激素(己烯雌酚和多氯联苯)的理化性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防控措施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激素 己烯雌酚 多氯联苯 人体健康
原文传递
西安市声环境功能区噪声污染现状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俊含 李戈 +3 位作者 韦珩 韩孟 莫运政 潘小川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5-176,共2页
为了解西安市各声环境功能区的噪声污染状况,分别于2007--2010年第一、二季度(1—6月)在西安市各功能区(特殊住宅区、居民文教区、混合区、工业集中区和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分昼间和夜间进行噪声监测,以等效声级季度均值统计监测结... 为了解西安市各声环境功能区的噪声污染状况,分别于2007--2010年第一、二季度(1—6月)在西安市各功能区(特殊住宅区、居民文教区、混合区、工业集中区和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分昼间和夜间进行噪声监测,以等效声级季度均值统计监测结果。2007--2010年该市噪声污染监测结果为,特殊住宅区第一季度昼间噪声平均值为48.9dB(A),基本符合国标,第二季度昼间噪声自2009年起超标2.8dB(A),第一、二季度夜间噪声均超标,超标幅度为0.7~9.2dB(A);居民文教区第一、二季度昼、夜间噪声均超标;混合区第一、二季度昼间噪声均达标且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夜间噪声2007--2009年均超标,但呈下降趋势,2010年达标,工业集中区第一、二季度昼间噪声均达标,夜间噪声超标且呈上升趋势;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昼间噪声超标,夜间噪声严重超标,幅度为10.0~13.8dB(A)。可见该市各功能区噪声均存在超标现象,其中夜间噪声超标情况较为严重,应当积极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声环境功能区 卫生调查
原文传递
膳食钙对肥胖大鼠体质量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瑾 王枫 +2 位作者 史永亮 李戈 李玮玮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8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膳食钙对高脂膳食导致SD大鼠体质量增加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2在二级动物实验室及形态学实验室完成。成年SD雄性大鼠33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基础饲料中钙组6只[脂肪11%(产热比),钙1.2%],...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膳食钙对高脂膳食导致SD大鼠体质量增加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2在二级动物实验室及形态学实验室完成。成年SD雄性大鼠33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基础饲料中钙组6只[脂肪11%(产热比),钙1.2%],高脂中钙组7只[脂肪34%(产热比),钙1.2%],高脂高钙组7只[脂肪34%(产热比),钙2.4%],高脂高钙加奶粉组7只[脂肪34%(产热比)其中9%由奶粉提供,25%由猪油提供,钙2.4%],基础饲料组6只[基础饲料,脂肪11%(产热比),钙0.4%]。分别于每周一9:00和周四21:00测体质量。6周后,测各组大鼠血压,断头取血测血糖、血脂,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血清胰岛素含量和瘦素含量。结果:纳入动物33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脂中钙组大鼠体质量与基础饲料中钙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高脂高钙组和高脂高钙加奶粉组大鼠6周后的体质量与初始体质量相比分别增加了180.47%,173.53%。②高脂中钙组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明显高于基础饲料中钙组[分别为(1.97±0.74),(1.43±0.24)mmol/L;(1.61±0.79),(1.06±0.35)mmol/L,P<0.05],基础饲料中钙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低于高脂高钙加奶粉组[分别为(1.50±0.26),(1.92±0.22)mmol/L,P<0.05]。③高脂中钙组胰岛素含量高于基础饲料中钙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55.68±21.59),(35.41±10.01)IU/mL,P<0.05]。基础饲料中钙组瘦素水平均低于高脂中钙组、高脂高钙组、高脂高钙加奶粉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22±0.27),(1.76±0.20),(1.75±0.33),(1.65±0.16)μg/L,P<0.05]。高脂中钙组和高脂高钙组血压较其他各组略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高膳食钙可以预防大鼠摄入高脂膳食导致的肥胖和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钙影响大鼠脂质代谢,从而抑制了高脂膳食诱导的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 胆固醇 体重 甘油三酯类 瘦素
下载PDF
测定耗氧率的简易密闭流水装置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卫东 李戈 《陕西环境》 2001年第3期36-37,共2页
该文详细介绍了自行设计加工的一种耗氧率测定装置产生的由来、及其理论基础、结构功能、特点和优点,并指出此密闭流水装置是水生生物毒性实验中,耗氧率测定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耗氧率测定 密闭流水装置 毒性实验 有害物质 水质监测 废水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