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流落缅甸的永历皇帝遗臣后裔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李必雨
-
出处
《文史天地》
2001年第A02期55-58,共4页
-
-
关键词
后裔
史籍
聚居
民族融合
缅甸
汉文
佤族
国会
变更
皇帝
-
分类号
K928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缅甸烟毒种植史话
- 2
-
-
作者
李必雨
-
出处
《文史天地》
2001年第A06期45-53,共9页
-
-
关键词
毒种
制毒
吸毒
恶性肿瘤
悲伤
毒品问题
罂粟
公害
烟毒
贩毒
-
分类号
K258.2
[历史地理—历史学]
R37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缅甸王太孙流亡中国记
- 3
-
-
作者
李必雨
-
出处
《文史天地》
2003年第2期40-42,共3页
-
-
关键词
缅甸
中国
外交关系
底玻王
莽答喇疆括
-
分类号
D829.337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流亡悲歌
- 4
-
-
作者
李必雨
-
出处
《滇池》
2000年第9期26-31,共6页
-
文摘
我出生于红军到达陕北的那一年。共和国诞生后,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我成了一个共产主义者。回首往事,深感这半辈子活得充实:大悲大喜、大黑大红,六十多年的所见所闻所经所受,外国人六百年也未必能见到那么多。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将神州大地整得哀鸿边野、民不聊生。我躬逢其盛,被弄成了'牛鬼蛇神'。本来我还痴想咬咬牙熬过去,运动过后凭体力劳动混一碗饭吃。但是连这样卑微的愿望也无法实现。1968年10月,《云南日报》刊载的一篇'革命大批判'文章在声讨'云南最大的走资派'时顺带扫了我一笔,说我是此公黑爪牙。我和这位风云人物素昧平生,至今仍与他缘悭一面。可在当时,哪怕浑身是嘴也没法说清。迫不得已,我一趟跑到了缅甸。
-
关键词
散文
<<漂泊奇遇>>
当代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悔(“往事钩沉”之一)
- 5
-
-
作者
李必雨
-
出处
《边疆文学》
1999年第3期39-41,共3页
-
文摘
整理书柜,偶然在一本老相册里翻出我上大学时的一张照片。背景是巍峨的会泽楼,一个穿长衫的老人正从侧门走出来。老人只在照片右下角占了一丁点地位,连眉目都看不清楚,然而我却如受雷击,呆坐着凝视这已变得灰蒙蒙的照片,思绪一下子飞回到四十多年前。一九五五年那个难忘的夏天,我悬着一颗心熬过若干个漫长的白昼和不眠之夜,终于盼到了那封沉甸甸的信。手抖抖地拆开一看,除了《录取通知书》,还有一份名为《云南大学》的图文并茂的学校情况介绍。这份《介绍》讲到中文系的时候,特别指出,系里拥有被周总理誉为"国宝"的老教授刘文典先生和那些著名教授。我心花怒放,胸中一片清甜。"名师出高徒",能够有幸成为刘先生和那几位著名教授的弟子,经他们耳提面命,成才之路还能不坦坦荡荡?
-
关键词
情况介绍
成才之路
中文系
刘文典
庄子
五十年代
老人
名师出高徒
录取通知书
周总理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在生活与读者这两极之间
- 6
-
-
作者
李必雨
-
出处
《昭通学院学报》
1988年第Z1期75-77,共3页
-
文摘
我曾经绝过当作家之望。 贵阳解放时,我十二岁。带着对文学的挚爱、满心的喜悦进入中学。 人民解放了。百废俱兴,国民经济恢复得出奇地快。全社会的思想道德面貌也随五星红旗的升起而焕然一新:贵阳几乎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我自幼耽于遐想。
-
关键词
国民经济恢复
思想道德
欣赏习惯
人生之路
清理阶级队伍
边疆文艺
七族
远走他乡
人物命运
魔女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文化大革命在缅甸
- 7
-
-
作者
李必雨
-
出处
《章回小说(上旬刊)(文学版)》
2000年第8期4-15,共12页
-
文摘
一 红卫兵追我到国外 我出生于红军到达陕北的那一年。共和国诞生后,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我成了一个共产主义者。回首往事,深感这半辈子活得充实:大悲大喜、大黑大红,六十多年的所见所闻所经所受,外国人六百年也未必能见到那么多。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将神州大地整得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我躬逢其盛,被弄成了“牛鬼蛇神”。本来我还痴想咬咬牙熬过去,凭体力劳动混一碗饭吃。但是连这样卑微的愿望也无法实现。一九六八年十月,《云南日报》
-
关键词
短篇小说
章回小说
通俗小说
纪实小说
-
分类号
I247.4
[文学—中国文学]
I247.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