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8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概述 被引量:231
1
作者 李德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84,共4页
2007年以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湖北、河南、江苏、浙江等地所报告的高度散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SFTS)进行了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监测,但发现,大部分病例不能检测到无形体特异性核酸或抗体。2009年国家疾控中心专家在河南... 2007年以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湖北、河南、江苏、浙江等地所报告的高度散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SFTS)进行了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监测,但发现,大部分病例不能检测到无形体特异性核酸或抗体。2009年国家疾控中心专家在河南一份患者标本中分离到一株新布尼亚病毒。2010年,河南、湖北和山东等地相继报告不明原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不明原因发热 布尼亚病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9年 感染监测 人粒细胞 疾控中心
原文传递
内蒙古高原针茅草原群落土壤水分和碳、氮分布的小尺度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07
2
作者 白永飞 许志信 李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215-1223,共9页
用地统计学的方法 ,研究比较了内蒙古高原 4类地带性针茅草原群落 ,贝加尔针茅 (Stipa baicalensis)群落、大针茅(S.grandis)群落、克氏针茅 (S.krylovii)群落和小针茅 (S.kelemenzii)群落 0~ 2 0 cm土壤水分和碳、氮的小尺度空间异质... 用地统计学的方法 ,研究比较了内蒙古高原 4类地带性针茅草原群落 ,贝加尔针茅 (Stipa baicalensis)群落、大针茅(S.grandis)群落、克氏针茅 (S.krylovii)群落和小针茅 (S.kelemenzii)群落 0~ 2 0 cm土壤水分和碳、氮的小尺度空间异质性特征 ,结果表明 :4类群落土壤水分、有机碳和全氮均表现出显著的小尺度空间结构特征 ,自相关尺度为 1 .91 m~1 0 .81 m,结构性方差占样本方差的 3 5 .3 1 %~ 99.74%。从贝加尔针茅群落到小针茅群落空间自相关的尺度逐渐增大 ,纹理有逐渐变粗的趋势。土壤水分、碳和氮的小尺度空间格局共同作用于群落的生态学过程 ,即土壤水分格局→植物种群格局 (基本斑块的大小 )→土壤碳空间格局→土壤氮空间格局。同时 ,由于生态学过程的反馈作用 ,土壤氮空间格局→种群格局→土壤水分格局。土壤属性空间自相关尺度的改变可能是导致群落演替的驱动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高原 针茅草原群落 土壤水分 小尺度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羊草草原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 被引量:78
3
作者 白永飞 许志信 李德 《中国草地》 CSCD 1994年第3期1-5,9,共6页
通过对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中部东南地区羊草草原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的研究表明,羊草群落和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积累呈“S”型曲线,地下生物量积累呈“双峰型”曲线,地上、地下总生物量积累呈“S”型曲线。根据测定数据建立... 通过对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中部东南地区羊草草原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的研究表明,羊草群落和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积累呈“S”型曲线,地下生物量积累呈“双峰型”曲线,地上、地下总生物量积累呈“S”型曲线。根据测定数据建立了地上生物量积累拟合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地上、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指数方程及地上生物量与水热因子关系的多元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群落 生物量 水热因子
原文传递
内蒙古高原针茅草原群落α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1
4
作者 白永飞 许志信 李德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53-360,共8页
用比较样地法调查了内蒙古高原 4类地带性针茅 (Stipa)草原 :贝加尔针茅 (S .baicalensis)草原、大针茅 (S .grandis)草原、克氏针茅 (S .krylovii)草原和小针茅 (S .klemenzii)草原群落的α多样性特征 ,结果表明 :群落物种数目同时受... 用比较样地法调查了内蒙古高原 4类地带性针茅 (Stipa)草原 :贝加尔针茅 (S .baicalensis)草原、大针茅 (S .grandis)草原、克氏针茅 (S .krylovii)草原和小针茅 (S .klemenzii)草原群落的α多样性特征 ,结果表明 :群落物种数目同时受取样面积和样方形状的影响 ,对数模型S =alnA +b能够很好地表征群落的种 -面积关系 ,长方形样方可以获得与面积加倍的正方形样方相近的取样效果。同一尺度下 ,沿着降水量逐渐递减生态梯度 ,从贝加尔针茅群落到小针茅群落物种数目逐渐递减 ,群落丰富度指数 (群落物种数、Margalef指数 )逐渐降低。多样性指数中 ,Simpson指数逐渐增大 ,Shannon_Wiener指数逐渐降低 ,非常丰富种 (N2 )及丰富种 (N1 )的数量均不断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高原 针茅草原群落 种-面积关系 Α多样性
下载PDF
电镜观察从非典型肺炎患者尸检标本中发现衣原体样和冠状病毒样颗粒 被引量:65
5
作者 洪涛 王健伟 +18 位作者 孙异临 段淑敏 陈良标 屈建国 倪安平 梁国栋 任丽丽 杨仁全 郭岚 周为民 陈杰 李德 许文波 徐红 郭元吉 戴淑玲 毕胜利 董小平 阮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32-636,共5页
目的 探索 2 0 0 2年末暴发于广东等地的非典型肺炎的病原。方法 对来自广东、山西、四川省和北京市的 7例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人的尸体解剖标本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 ,将病人肺组织提取物接种于 2 93细胞 (人胚肾转化细胞系 ) ,分离病... 目的 探索 2 0 0 2年末暴发于广东等地的非典型肺炎的病原。方法 对来自广东、山西、四川省和北京市的 7例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人的尸体解剖标本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 ,将病人肺组织提取物接种于 2 93细胞 (人胚肾转化细胞系 ) ,分离病原 ,对病人组织中和分离的病原进行免疫学鉴定。结果 超薄切片电镜观察 ,在死亡患者的肺 ( 7例 )、脾 ( 2例 )、肝 ( 2例 )、肾 ( 3例 )和淋巴结 ( 1例 )中均观察到衣原体样包涵体和网质小体、中间体、原生小体颗粒的存在 ,并在 3例病人肺组织中同时见到了冠状病毒样颗粒和未知的基质样结构。用RT PCR方法从 2例病人肺组织中扩增出冠状病毒RNA聚合酶基因片段。将病人肺组织提取物接种于 2 93细胞进行培养 ,取第 2代细胞作电镜观察 ,也发现衣原体样颗粒和包涵体的存在。在病人组织和培养细胞中见到的衣原体样颗粒均不能与衣原体属特异性抗体和抗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抗体反应 ,提示可能为新的衣原体样因子。结论在死亡病人组织和培养细胞中发现的衣原体样和冠状病毒样颗粒 ,可能是广东等地暴发的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镜观察 非典型肺炎 尸检标本 衣原体科 冠状病毒科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首例人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的调查与确认 被引量:59
6
作者 余宏杰 陈裕旭 +19 位作者 舒跃龙 李俊华 高占成 胡世雄 董捷 张红 向妮娟 张烨 胡英惠 徐翠玲 高立冬 王敏 李中杰 周蕾 刘志涛 李德 王茂武 王子军 王宇 杨维中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1-287,共7页
目的确认2005年10月湖南省湘潭县发生的一起家庭聚集性(姐弟二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病因。方法访谈病例发病前后的相关知情人,重现病家暴露环境及发病时间序列,查阅临床病志,对病例和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采集病例咽拭子,... 目的确认2005年10月湖南省湘潭县发生的一起家庭聚集性(姐弟二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病因。方法访谈病例发病前后的相关知情人,重现病家暴露环境及发病时间序列,查阅临床病志,对病例和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采集病例咽拭子,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H5N1亚型特异的核酸片段,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应用马血球血凝抑制试验和微量中和试验检测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A/H5特异性抗体滴度。结果姐(病例1)弟(病例2)二人分别在其家鸡开始死亡2天和4天后出现发热和肺炎症状,病例1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2痊愈。病例1病后第8天的血清A/H5抗体阴性,病例2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192名密切接触者中,仅1名(接诊过病例1的医生)出现上呼吸道症状,但血清标本经微量中和试验阴性。结论病例2为中国大陆第一例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的确诊病例,病例1为临床诊断病例。二者发病最可能是感染了相同家庭环境中病死禽传播的H5N1病毒,调查中未发现两病例之间有互相传播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H5N1 家庭聚集性
原文传递
在中国发现普马拉型汉坦病毒 被引量:47
7
作者 刘刚 李川 +13 位作者 扈光伟 李悦 姚来顺 陈玉庆 黄飚 任明 陈允志 关世 于传友 那宝忠 钟向东 孙悦 李文学 李德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确定我国是否存在普马拉 (Puumala)病毒。方法 从我国东北地区棕背肺标本中用RT PCR扩增汉坦病毒S片段基因序列 ,对所扩增序列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从我国东北地区棕背肺标本中扩增出长度为 92 6碱基对的cDNA片... 目的 确定我国是否存在普马拉 (Puumala)病毒。方法 从我国东北地区棕背肺标本中用RT PCR扩增汉坦病毒S片段基因序列 ,对所扩增序列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从我国东北地区棕背肺标本中扩增出长度为 92 6碱基对的cDNA片段 ,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为普马拉病毒S片段序列。与不同型别汉坦病毒代表株进行比较表明 ,此次发现为新的普马拉病毒株 ,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 ,此次发现的病毒与普马拉病毒P3 60、K2 7、CG 82 0、CG 17株种系相近 ,同源性达到99 %以上。结论 我国存在普马拉病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基因 结构 病毒 碱基序列
原文传递
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客观评估 被引量:48
8
作者 王晓明 易杰 +3 位作者 廖世 浦田繁 森和 李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阴虚证的动物造模及评价方法。方法:以复合造模的思路,用对比、主观评估、客观指标结合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后生物学体征,检测各组肛温、阴囊温度、运动前后血中乳酸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阴虚证的动物造模及评价方法。方法:以复合造模的思路,用对比、主观评估、客观指标结合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后生物学体征,检测各组肛温、阴囊温度、运动前后血中乳酸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8天脾气虚组、脾阳虚组和脾阴虚组的体重均下降。脾气虚组的肛温、阴囊温度下降不大,无显著性差异;脾阳虚组的肛温、阴囊温度下降明显;脾阴虚组肛温、阴囊温度有所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运动后血中乳酸值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三个造模组之间两两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脾阴虚组>脾阳虚证组>脾气虚组。结论:进食、体重、体温、粪便状态,是评估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基本指标,血乳酸值对评估脾虚证“体倦乏力”有积极意义。在科研设计上,不仅要设立正常对照组,还应设立中药反证组及其他脾虚证的病理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证 动物造模 评价方法 乳酸值
下载PDF
典型草原主要牧草植株贮藏碳水化合物分布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白永飞 许志信 +1 位作者 段淳清 李德 《中国草地》 CSCD 1996年第1期7-9,共3页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典型草原上于植物停止生长的秋季测定了11种牧草植株不同器官内贮藏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植物体的各个器官均贮藏营养物质,但根系(包括地下茎)和茎基部(根颈、分蘖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贮藏碳水化合...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典型草原上于植物停止生长的秋季测定了11种牧草植株不同器官内贮藏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植物体的各个器官均贮藏营养物质,但根系(包括地下茎)和茎基部(根颈、分蘖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贮藏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器官。根据试验结果,作者提出了合理利用草地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牧草 碳水化合物 分布部位
原文传递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动态规律及其生态稳定性 被引量:39
10
作者 李德 《中国草地》 CSCD 1990年第4期1-5,共5页
在内蒙古高原上,由典型草原带向荒漠草原带过渡首先出现的荒漠草原群落类型——短花针茅草原,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过渡性,在时间动态上具有显著的波动性;而在适度的放牧条件下,则具有相对的生态稳定性。
关键词 短花针茅 荒漠 草原 稳定性 生态
原文传递
水通道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1
作者 才丽平 赵金茹 +3 位作者 林庶茹 夏淑杰 郑洪 李德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167-170,共4页
水通道蛋白是九十年代初发现的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膜上转运水的特异孔道。目前已鉴定出 11种水通道蛋白 ,广泛分布于机体的组织细胞 ,参与水液的吸收和分泌过程 ,研究水通道蛋白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变化及其与遗传和获得性代谢障碍疾病的关... 水通道蛋白是九十年代初发现的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膜上转运水的特异孔道。目前已鉴定出 11种水通道蛋白 ,广泛分布于机体的组织细胞 ,参与水液的吸收和分泌过程 ,研究水通道蛋白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变化及其与遗传和获得性代谢障碍疾病的关系 ,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研究进展 代谢障碍疾病 分子结构 生理功能
下载PDF
内蒙古高原四种针茅种群年龄与株丛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白永飞 许志信 +1 位作者 李德 赵钢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10期1125-1131,共7页
用样带法调查了内蒙古高原4种针茅(StipaL.)的年龄结构,并将其年龄划分为5个阶段:幼苗、幼龄、成年、老龄前期和老龄期。结果表明:幼苗对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有较大的影响,针茅幼苗的存活率通常很低,而成年株丛的存活率较高,株丛的实际... 用样带法调查了内蒙古高原4种针茅(StipaL.)的年龄结构,并将其年龄划分为5个阶段:幼苗、幼龄、成年、老龄前期和老龄期。结果表明:幼苗对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有较大的影响,针茅幼苗的存活率通常很低,而成年株丛的存活率较高,株丛的实际寿命很长,老龄株丛在种群中占有较大的比例。4种针茅中大针茅(S.grandisP.Smirn.)和克氏针茅(S.kryloviiRoshev.)的幼苗比例较高,从贝加尔针茅(S.baicalensisRoshev.)群落到小针茅(S.klemenziiRoshev.)群落种群中幼龄和成年株丛比例呈下降的趋势,而老龄株丛比例呈增加的趋势;针茅属植物在株丛水平上的动态主要表现为株丛的破碎与枝条自疏过程,以及株丛生殖枝数量和营养枝生物量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高原 针茅 种群 年龄结构 株丛内枝条自疏
下载PDF
内蒙古高原针茅草原群落β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白永飞 邢雪荣 +1 位作者 许志信 李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08-412,共5页
用比较样地法调查了内蒙古高原 4类地带性针茅 (Stipa)草原群落的 β多样性特征 .结果表明 ,Whit tacker指数 βws与尺度有关 ,随取样面积的增加 ,βws逐渐降低 .取样面积相同时 ,4类群落的 βws比较接近 .各群落的Cody指数最初也随样... 用比较样地法调查了内蒙古高原 4类地带性针茅 (Stipa)草原群落的 β多样性特征 .结果表明 ,Whit tacker指数 βws与尺度有关 ,随取样面积的增加 ,βws逐渐降低 .取样面积相同时 ,4类群落的 βws比较接近 .各群落的Cody指数最初也随样方面积的扩大而增大 ,当样方面积扩大到一定尺度时 ,贝加尔针茅群落和大针茅群落为 >0 .5m2 ,克氏针茅群落和小针茅群落为 >2m2 ,Cody指数趋于稳定 .同一尺度下 ,贝加尔针茅群落的Cody指数最高 ,小针茅群落的Cody指数最低 .多数情况下 ,群落内样本间的间隔距离 ,对Cody指数有较大的影响 ;从贝加尔针茅群落到小针茅群落 ,植物生活型和生态类群功能群组成中 ,多年生丛生禾草与根茎禾草、多年生杂类草和中旱生植物的多样性显著降低 ,旱生植物多样性先增加 ,尔后到小针茅群落显著降低 .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表现出明显生态替代现象 ,不同群落间的Cody指数逐渐降低 ;贝加尔针茅群落与大针茅群落的Morisita Horn指数最高 ,达 0 .72 .克氏针茅群落与小针茅群落的相似系数最低 ,为 0 .4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高原 针茅草原群落 Β多样性 生态功能
下载PDF
寨卡病毒和寨卡病毒病 被引量:42
14
作者 张硕 李德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27,共7页
寨卡病毒自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被发现以来,已经在非洲、东南亚和美洲等地造成多次暴发流行,且在中国已有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报道。寨卡病毒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存在非洲型和亚洲型两个亚型。寨卡病毒主要依赖感染病毒的伊蚊类蚊... 寨卡病毒自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被发现以来,已经在非洲、东南亚和美洲等地造成多次暴发流行,且在中国已有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报道。寨卡病毒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存在非洲型和亚洲型两个亚型。寨卡病毒主要依赖感染病毒的伊蚊类蚊媒叮咬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以及血液和性传播。寨卡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血播散并可跨越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患者一般临床症状较轻,但有可能出现格林巴利综合症,婴儿小头畸形也与寨卡病毒感染孕妇有关。寨卡病毒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分离。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寨卡病毒感染,主要预防措施包括防蚊控蚊和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并在重点地区加强病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病 伊蚊 格林巴利综合症 小头畸形
原文传递
2013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及监测分析 被引量:42
15
作者 王芹 曲靖 +7 位作者 张全福 张硕 李阿茜 李建东 李川 王世文 殷文武 李德 《疾病监测》 CAS 2015年第6期440-447,共8页
目的描述2013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资料,分析中国HFRS流行特征和疫情趋势。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年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级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全国H... 目的描述2013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资料,分析中国HFRS流行特征和疫情趋势。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年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级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全国HFRS发病呈略微下降趋势,共报告病例12 810例,较2012年下降3.74%;发病率0.95/10万;死亡109例,病死率0.85%。疫情仍主要集中在东北及山东、陕西、河北、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区,病例数占全国82%。全年发病仍然呈春季、秋冬季两个高峰,秋冬季峰高于春季。男女病例比为2.70∶1;仍以男性青壮年居多;职业仍以农民为主。40个国家级监测点共报告1165例,占全国总数的9.09%,监测点发病总趋势与全国发病趋势不一致,略微上升。监测点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与2012年相比有所上升,春季更为明显,个别点波动较大。优势鼠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占主导优势,其次为褐家鼠;居民区以褐家鼠占绝对优势,小家鼠次之;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仍是我国HFRS最主要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病原仍是HNTV和SEOV型汉坦病毒。近些年云南监测点发现以大绒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泸西汉坦病毒疫源地。结论我国HFRS总体疫情呈略微下降趋势,但监测点发病总趋势略微上升,部分监测点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多年来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或者波动较大,这些地区HFRS暴发流行的隐患仍然存在。继续加强扩大免疫规划接种项目、落实防鼠灭鼠工作、进行环境整治、加强健康宣教等综合性防制措施依然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疫情 监测
原文传递
“脾为后天之本”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脾气虚证大白鼠模型LPO及其相关抗氧化酶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王晓明 李德 +1 位作者 易杰 刘艳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9-141,共3页
“脾为后天之本”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脾气虚证大白鼠模型LPO及其相关抗氧化酶变化的实验研究王晓明,李德新,易杰,刘艳明辽宁中医学院(沈阳110032)脾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为后天之本。细胞——生命的基本单位——主... “脾为后天之本”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脾气虚证大白鼠模型LPO及其相关抗氧化酶变化的实验研究王晓明,李德新,易杰,刘艳明辽宁中医学院(沈阳110032)脾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为后天之本。细胞——生命的基本单位——主要由膜系统结构组成的多分子动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 过氧化脂质 抗氧化酶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特性鉴定及其对病毒结构蛋白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梁米芳 宋干 +2 位作者 杭长寿 李德 邱慧玲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17-224,共8页
本文运用放射免疫沉淀法(RIP)、Western-blot及ELSA夹心法,对一组针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L99株、C4株的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特性鉴定,其中4株McAb针对糖蛋白G2,29株针对核壳蛋白(NP),1株针对糖蛋白G1和NP。微量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 本文运用放射免疫沉淀法(RIP)、Western-blot及ELSA夹心法,对一组针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L99株、C4株的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特性鉴定,其中4株McAb针对糖蛋白G2,29株针对核壳蛋白(NP),1株针对糖蛋白G1和NP。微量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HI)试验分析表明,虽绝大多数抗NP McAb既无中和活性亦无HI活性,但有1株例外。具有明显的中和活性和HI活性,提示EHFV核壳蛋白上可能存在中和抗原和血凝抗原决定簇。2株抗G2 McAb具有较高的HI活性,1株抗G2 McAb有较低的中和活性和较高的HI活性,另一株抗G2 McAb仅具有中和活性,表明EHFV糖蛋白G2上存在独立的中和与血凝抗原决定簇,也可能存在具有中和、血凝双重功能的决定簇。竞争ELISA分析显示。G2蛋白上某些中和位点和血凝位点虽然独立分布,但在某一区域可能相当靠近或有部分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FV 单克隆抗体 结构蛋白
下载PDF
中国内地首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实验室检测 被引量:36
18
作者 王伟 潘明 +21 位作者 常国辉 李晓丹 李天舒 秦成峰 贾娜 温乐英 高荣保 童文彬 何树森 王大燕 郭俊峰 蓝雨 杨磊 赵翔 李希研 李梓 邹淑梅 祝庆余 郭元吉 曹务春 李德 舒跃龙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5期4-7,共4页
本实验室针对中国四川省一例输入性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咽拭子标本进行Real-time PCR和RT-PCR检测,并随后对部分基因片段进行测序,结果表明临床咽拭子标本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因此该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成为中国内地首例确... 本实验室针对中国四川省一例输入性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咽拭子标本进行Real-time PCR和RT-PCR检测,并随后对部分基因片段进行测序,结果表明临床咽拭子标本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因此该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成为中国内地首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 流感 病毒
原文传递
滋补脾胃法治疗痴呆大白鼠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彩霞 李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7-31,共5页
目的:用饱食不节、疲劳过度等复合因素,建立脾虚大白鼠动物模型,探讨滋补脾胃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机理。方法:用AlCl3建立痴呆模型,最终建立了脾虚痴呆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分别用滋补脾胃方药和脑复康进行治疗后,测定了大白鼠脑组织脂... 目的:用饱食不节、疲劳过度等复合因素,建立脾虚大白鼠动物模型,探讨滋补脾胃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机理。方法:用AlCl3建立痴呆模型,最终建立了脾虚痴呆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分别用滋补脾胃方药和脑复康进行治疗后,测定了大白鼠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中间产物CD和MDA含量及抗氧化酶GSH—Px和Cat的活性。旨在探讨脾虚证与痴呆病的关系及滋补脾胃方药治疗痴呆的作用机理。结果:脾虚证与痴呆病均能显著增强大白鼠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抗氧化酶活性。结论:中西药均能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改善痴呆的病理损害,提高大白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且中药明显优于西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补脾 大白鼠 痴呆 滋补 脾胃 脂质过氧化反应 结论 记忆能力 学习
下载PDF
用单克隆抗体分析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核蛋白抗原位点 被引量:21
20
作者 梁米芳 宋干 +2 位作者 杭长寿 李德 李盈盈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4-30,共7页
17株针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L99株和C4株核蛋白(50kd)的单克隆抗体(McAb),根据抗原性分析可分为组特异性、型特异性(野鼠型或家鼠型),以及反应谱不全的亚组特异性McAb。这表明,在EHFV核蛋白上不仅有组特异性抗原决定簇,而且有型特... 17株针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L99株和C4株核蛋白(50kd)的单克隆抗体(McAb),根据抗原性分析可分为组特异性、型特异性(野鼠型或家鼠型),以及反应谱不全的亚组特异性McAb。这表明,在EHFV核蛋白上不仅有组特异性抗原决定簇,而且有型特异性抗原决定簇,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亲和层析纯化的核蛋白傲为抗原,用这些McAb分析L99株和C4株核蛋白的抗原位点,在两株病毒核蛋白上各发现了至少7个共有的位点,3个野鼠型和两个家鼠型病毒特有的位点,组特异性抗原位点至少分布在两个独立的区域,其构象和分布在不同毒株表现不尽相同,无论野鼠型或家鼠型病毒,其型特异性抗原位点均较集中在一个独立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热病毒 单克隆抗体 位点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