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能源安全与中国北极战略定位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胜军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71,共8页
中国国内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耗使中国外交面临巨大的战略压力,维护能源安全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战略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和便利的海域航运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地区之一。为了... 中国国内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耗使中国外交面临巨大的战略压力,维护能源安全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战略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和便利的海域航运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地区之一。为了实现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迫切需要进一步评估北极在国际关系中的政治经济作用,调整或重新定位中国的北极战略。本文认为,中国应积极从保证能源消耗和海上运输安全的国家利益理解框架中重新思考和定位中国的北极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能源安全 中国北极战略
原文传递
中国崛起与全球安全治理转型 被引量:10
2
作者 彭博 《国际安全研究》 2016年第3期51-72,共22页
中国崛起与全球安全治理转型是21世纪初国际关系领域两个备受瞩目的全球性现象。文章以全球安全治理体系中的安全制度安排和安全规范设定为主要分析路径,以全球政治安全治理和全球经济安全治理为主要分析单元。一方面,自二战结束以来全... 中国崛起与全球安全治理转型是21世纪初国际关系领域两个备受瞩目的全球性现象。文章以全球安全治理体系中的安全制度安排和安全规范设定为主要分析路径,以全球政治安全治理和全球经济安全治理为主要分析单元。一方面,自二战结束以来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可分为"单边全球主义"和"全球单边主义"两个阶段,并且每一阶段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均可分解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政治规范和经济规范四个领域;另一方面,运用比较研究法,对各个时期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在上述四个领域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性进行剖析,可以发现,这种差异性集中表现为正在进行中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转型,崛起的中国在此次转型过程中开始发挥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的作用。在传统全球安全治理体系陷入危机之时,中国崛起在相关领域所带来的制度效应和规范效应正在逐渐潜移默化地嵌入到全球安全治理体系中,中国的政策和实践也将相应日益形成规范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全球安全治理 制度 规范 危机 转型
下载PDF
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柔性和社会主义局限性的葛兰西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5期1-7,共7页
葛兰西的"主导性理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对政治理论的一系列关系概念作出了新的解读,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利益和意识形态,政治社会和公民社会,支配型统治和主导型统治,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错误意识... 葛兰西的"主导性理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对政治理论的一系列关系概念作出了新的解读,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利益和意识形态,政治社会和公民社会,支配型统治和主导型统治,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错误意识和积极认同等。葛兰西的"主导性理论"尤其适用于分析和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柔性和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兰西 主导性 阶级 意识形态 统治 认同
下载PDF
在“相互依存式主导权”和世界秩序重塑下解读中国梦 被引量:4
4
作者 《国际展望》 CSSCI 2015年第1期1-18,共18页
本文旨在通过建构"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的理论来理解和解读中国梦。以新兴国家为代表的"第二世界"正以"相互依存式主导权"重塑着当今世界秩序。"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理论主张现行世界体系的主导权... 本文旨在通过建构"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的理论来理解和解读中国梦。以新兴国家为代表的"第二世界"正以"相互依存式主导权"重塑着当今世界秩序。"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理论主张现行世界体系的主导权结构,包括价值、财富和体制应与新兴世界秩序相互依存、共生。当前,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出现结构性松动,现行世界秩序下的主导权体系需要依靠新兴国家的制度供给才能满足其对合法性护持的需求。尽管"相互依存式主导权"并非以单一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为国际政治权力的核心,也不追求在单一国家或国家联盟基础上的普世规范和价值,更不试图凭借新兴国家的制度供给形成替代性的主导权结构,但这并不意味着主导权的缺位,而是以一种"相互依存"的形式存在于世界秩序中。在"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的视角下解读中国梦,必须跳出中国的层次探求中国梦的内涵和实质,即中国梦同美国梦、欧洲梦一样,均已超越了"自我的梦"而嵌入地区和世界政治变迁的过程中,成为世界秩序演进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中国梦 相互依存式主导权 世界秩序 美国主导权
下载PDF
中国在世界秩序中的双重位置:主导权与制衡性主导权的双重复杂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彭博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48,共14页
本文的讨论基于解读中国崛起的双重复杂性,即对崛起的中国对世界不同地区和领域的不同影响和意义进行概念化分析。一方面,中国被视为一个对现存世界秩序的"核心国家"拥有制衡主导性本文中"主导性"的概念源自英文的&... 本文的讨论基于解读中国崛起的双重复杂性,即对崛起的中国对世界不同地区和领域的不同影响和意义进行概念化分析。一方面,中国被视为一个对现存世界秩序的"核心国家"拥有制衡主导性本文中"主导性"的概念源自英文的"Hegemony"一词。Hegemony在中文文献和语境里一直翻译为"霸权",而众所周知"霸权"一词是带有贬义或者负面色彩。而源于葛兰西政治理论的"hegemony"是非常正面和积极的语义,它指的是统治阶级或某种社会力量能保持领导地位和在国家各领域保持主导权的能力。这种能力折射出一定超越阶级和意识形态的普遍性价值观,也包含统治阶级的弹性和柔性以及不断妥协、更新和完善自身的意识。国际关系学中新葛兰西理论把此概念提升到国际政治层面来分析世界秩序中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因此,本文把"hegemony"翻译为"主导""主导性""主导权"。的力量;另一方面,中国也同时被认为是世界秩序中半边缘和边缘地区或国家的新兴主导性力量。这种形势促使作者去研究上述两方面之间所存在的某种动态的和辩证的关系。作为一个新兴主导力量,中国正处在世界秩序由传统主导形态向相互依存主导形态转变的接合点上。随着在世界体系中不断提升的位置以及由此获得的财富和权力,中国的持续性崛起将为半边缘和边缘国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room of maneuver)和"向上动力"(upward mobility)。中国作为主导力量不能被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核心国家,而应当被视为支撑全球性关系和承担全球性关切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复杂性 主导权 制衡性主导权 核心国家 半边缘国家 边缘国家
原文传递
中国的软实力诉求:作为一个软实力机制的“规范扩散” 被引量:1
6
作者 覃虹 《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 CSSCI 2017年第2期13-30,共18页
本文首先以中国崛起为背景,提出概念化和讨论软实力与硬实力关系的框架。通过对以约瑟夫·奈(Joseph Nye)为代表的主流软实力概念进行批判性分析,笔者认为中国加强全球软实力的努力终将被世界认可,这不是中国提升软实力的国家战略... 本文首先以中国崛起为背景,提出概念化和讨论软实力与硬实力关系的框架。通过对以约瑟夫·奈(Joseph Nye)为代表的主流软实力概念进行批判性分析,笔者认为中国加强全球软实力的努力终将被世界认可,这不是中国提升软实力的国家战略的结果,而是作为软实力机制的规范扩散带来的效应。基于对葛兰西主导权(hegemony)~③理论和新葛兰西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分析,本文审视了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的关系,并将其看做新兴国家的主导权内部模式和塑造世界秩序时的外部拓展之间的因果连接。同时,运用笔者提出的'相互依存主导权'理论,表明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崛起与现存世界权力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的互动,两者相互挑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适应。本文认为,当中国的硬实力(政治、经济、财政、军事)持续提升,其软实力(规范、价值观、制度和政策)也会相应扩散。从长远来看,由现存世界秩序主导力量定义的软实力的概念必将吸收'中国特色'的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实力 规范扩散
原文传递
相互依存式霸权:“第二世界”和金砖国家的崛起透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奥斯卡.G.奥古斯丁 +1 位作者 崔洋 林宏宇 《国际安全研究》 2014年第1期101-117,共17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金砖五国等新兴国家为代表的"第二世界"崛起对全球产生广泛影响,并由此带来了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经济的变迁。葛兰西的核心理论框架——"霸权"概念以及以考克斯为代表的新葛兰西主义学派对探究新...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金砖五国等新兴国家为代表的"第二世界"崛起对全球产生广泛影响,并由此带来了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经济的变迁。葛兰西的核心理论框架——"霸权"概念以及以考克斯为代表的新葛兰西主义学派对探究新兴国家崛起的问题是有启发作用的,但是全球化与跨国资本主义的深化对新葛兰西主义学派提出了挑战。在整合新葛兰西霸权理论和后霸权批判理论,并将"第二世界"和"相互依存"加入分析框架之后,理论界提出一种新观点,即新兴国家作为一种新型反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尚不能建立起替代性的独立霸权,而"相互依存式霸权"将主导当今这个时代。"相互依存式霸权"定义为根植于金砖国家的崛起所带来的基于地区合作所形成的联盟型关系,这一联盟型关系的形成主要为了牵制并超越由单一国家或单一权力中心(西方)所产生的霸权。届时在国家利益、地区走向、共同政治议程、政治联盟以及潜在危机管控等方面,"第一世界"(西方国家)和"第二世界"(新兴国家)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重塑国际安全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依存式霸权 第二世界 金砖国家 葛兰西 霸权理论 新霸权形式
下载PDF
欧洲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探析——以国际关系学领域为例
8
作者 张胜军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9-54,共6页
本文针对当前学术研究的现状,对欧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方法论进行探讨,就方法论产生的土壤,方法论在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应用以及方法论在欧洲硕、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具体应用等展开比较系统的陈述,以... 本文针对当前学术研究的现状,对欧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方法论进行探讨,就方法论产生的土壤,方法论在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应用以及方法论在欧洲硕、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具体应用等展开比较系统的陈述,以期提供一个探讨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平台,推动我国社会科学领域方法论意识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欧洲社会科学 国际关系学
原文传递
中欧博弈新常态与国际安全格局转型
9
作者 张久安 《国际安全研究》 2015年第2期81-99,共19页
中国和欧洲正在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安全博弈的焦点。随着新兴国家的群体崛起,国际格局力量对比正在经历持续且深刻的调整,中欧大国的安全博弈也随之呈现出新的常态。相应地,如何准确把握中欧大国关系中安全博弈的新常态以及中欧博弈... 中国和欧洲正在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安全博弈的焦点。随着新兴国家的群体崛起,国际格局力量对比正在经历持续且深刻的调整,中欧大国的安全博弈也随之呈现出新的常态。相应地,如何准确把握中欧大国关系中安全博弈的新常态以及中欧博弈对国际安全格局走向的影响,并加以前瞻性应对,是中国外交在保障国际安全以及维持未来大国协调进程中必须考量的问题。中国和欧洲在大国安全关系持续协调中的"软博弈"(即国际安全的规范与价值的持续碰撞)与角色互换进程中的"硬摩擦"(即中国与欧洲在世界主导权结构中地位与角色的升降变化),共同构成了国际战略格局转型期中欧安全博弈的新常态。理解中欧大国博弈新常态之于国际安全研究则需要透过"‘相互依存式主导权’视阈下的国际社会化"这个两者结合的理论棱镜。在安全领域,中国对欧洲的外交也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应当引导中欧关系进入国际安全规范重塑和机制建设进程的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中欧博弈 国际安全 相互依存主导 国际社会化 规范重塑 制度建设
下载PDF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思想意识转变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10
作者 宋扬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54,共8页
本文旨在辩证地评价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的社会福利发展;分析了这两个时期毛泽东和邓小平思想意识的转变以及对社会福利结果的影响;明确思想意识对社会福利政策结果的影响是重要的。
关键词 毛泽东 邓小平 改革 思想意识 社会福利
下载PDF
中国在世界秩序中的双重位置
11
作者 彭博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8期12-13,共2页
世界秩序并非是不相关的个体国家的偶然聚合,体系内的每一个国家都是作为历史进程的一部分而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对主导权进行概念化的一种较为恰当的方式,是将其视为一个动态的、辩证的运动且具有高度多面性的现象。在世界秩... 世界秩序并非是不相关的个体国家的偶然聚合,体系内的每一个国家都是作为历史进程的一部分而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对主导权进行概念化的一种较为恰当的方式,是将其视为一个动态的、辩证的运动且具有高度多面性的现象。在世界秩序中对于主导权的竞争展现了一个动态的情形,抑或是一种国际体系本身不断进化的状态,该状态涉及共享或敌对的愿景、规划、战略和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秩序 主导权 多面性 历史进程 相互结合 概念化
原文传递
读懂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基于“嵌入性”理论视阈的结构性阐释
12
作者 袁小荃(译) 《新华文摘》 2024年第4期139-141,共3页
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中国成为政治、经济和社会三者互动的理想“研究案例”。自20世纪初以来,世界见证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创新性变化:回顾历史,在政治上,中国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 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中国成为政治、经济和社会三者互动的理想“研究案例”。自20世纪初以来,世界见证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创新性变化:回顾历史,在政治上,中国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国经历了从危机到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化的转变,正在向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性 中国式现代化 研究案例 创新性变化 经济和社会 现在与未来 理论视阈 结构性
原文传递
试析中国特色软权力的理论基础--“一带一路”与国际规范供给的视角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久安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2-90,共9页
本文以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以及中国国际规范的供给为研究背景,旨在为理解"中国特色软权力"提供理论基础。笔者首先应用葛兰西学派的政治学理论及新葛兰西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对以约瑟夫·奈为代表的主... 本文以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以及中国国际规范的供给为研究背景,旨在为理解"中国特色软权力"提供理论基础。笔者首先应用葛兰西学派的政治学理论及新葛兰西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对以约瑟夫·奈为代表的主流"软权力"概念进行批判性反思,将"软权力"定义为既在内部构成主导权,又在外部塑造世界秩序的重要力量。由笔者所首倡的"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理论将介入对国际政治经济大变革时代硬权力与软权力交互关系的讨论。本文认为,如果中国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经济上的高速增长,那么其经济实力的"外溢"效应——特别是在海外援助、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等全球议题领域的积极作为——将最终使中国对外政策和国际行为成为"常态"。由此而来,传统的软权力的概念必将会容纳"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权力 主导权 “一带一路” 国际规范
原文传递
读懂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基于“嵌入性”理论视阈的结构性阐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小荃(译)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8-44,共7页
根据解读匈牙利政治经济学家卡尔·波兰尼的理论,“嵌入”表示经济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需要依赖于政治、文化、宗教等其他因素。中国的两层社会政治结构(国家—家庭)与西方的三层结构(国家—公民社会—个人)截然不同,这就是为什么... 根据解读匈牙利政治经济学家卡尔·波兰尼的理论,“嵌入”表示经济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需要依赖于政治、文化、宗教等其他因素。中国的两层社会政治结构(国家—家庭)与西方的三层结构(国家—公民社会—个人)截然不同,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西方政治和民主理论不能完全应用于分析和理解中国案例的原因。本研究以“嵌入性”分析视角为突破口,为解读中国经济的成就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从而反映出由“国家—市场—社会”的独特“嵌入性”整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背后的因素,就要了解市场化和商品化的内在力量,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传统文化等。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也反映了文化规范和实践、制度结构、内化规则和政治框架的一系列内在磨合与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市场—社会”
下载PDF
揭秘“去全球化”和“再全球化”:理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结构性力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战略决策研究》 2023年第4期3-14,I0001,共13页
本文旨在揭示“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和“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这两个新兴概念的隐含含义。这两个概念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目的是试图削弱中国在世界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贸易和供应链中的优势结构性地位。本文认... 本文旨在揭示“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和“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这两个新兴概念的隐含含义。这两个概念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目的是试图削弱中国在世界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贸易和供应链中的优势结构性地位。本文认为,可以将去全球化理解为“对华脱钩”或“对华去风险化”的隐性类比,而再全球化则意味着试图重组或修改中国享有优势地位的现有世界经济模式。再全球化似乎代表着一个由高科技竞争和大国竞争主导的全球化新时代。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中国一方面要巩固其当前在世界经济中来之不易的结构性地位,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塑造正在形成的新经济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全球化 再全球化 结构 施动者 去风险化
下载PDF
中国软实力的形成机制
16
作者 袁小荃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83-190,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让中国软实力再次被世界瞩目,中国提升全球软实力地位的目标正在实现。中国软实力的全球性提升,不是通过刻意推动国家战略来实现,而是通过中国经济崛起模式的国际认可和在国际机构中日益重要的作用所带来的因果效应...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让中国软实力再次被世界瞩目,中国提升全球软实力地位的目标正在实现。中国软实力的全球性提升,不是通过刻意推动国家战略来实现,而是通过中国经济崛起模式的国际认可和在国际机构中日益重要的作用所带来的因果效应来体现的,也就是中国规范的形成及扩散。中国的这一战略可以被认为是中国特色软实力的形成机制。中国的硬实力(生产、贸易、金融和对外援助等方面)的成功正在为中国规范性力量的扩散铺平道路,而这种扩散成为中国软实力在塑造国际行为体的感知、认知和偏好方面释放和吸引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实力 规范形成 规范扩散 主导权 国际制度
下载PDF
施用沼液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中国园艺文摘》 2012年第8期34-35,共2页
生产中以沼液作追肥,蔬菜品质好、商品率高,可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土壤污染等,在番茄生产中土壤追肥和病虫防治结合叶面喷施40%~60%沼液,可大幅度提高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番茄 沼液 追肥 施肥 浓度
下载PDF
苗床施沼肥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仕喜 文西强 +1 位作者 王宏飞 《农技服务》 2013年第4期358-358,360,共2页
为了对大面积推广水稻生态旱育秧提供科学依据,对水稻苗床进行了施沼肥试验。结果表明:提前20 d施沼肥1.3万kg/667 m2培肥苗床,产量最高为559.3 kg/667 m2,比对照增产7.0%,秧苗素质好。
关键词 水稻 苗床 沼肥 产量 秧苗素质
下载PDF
优质杂交稻江优126不同丢秧密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光玉 刘辉 +5 位作者 汪伟 邹琼 刘天兵 凡迪 曾涛 《耕作与栽培》 2018年第1期31-32,共2页
为探索适宜优质杂交稻江优126的抛秧密度,开展了5个密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密度1.6万/667m^2穴单产最高,达728.41kg/667m^2;其次是密度1.8万穴/667m^2,单产701.46kg/667m^2;1.4万/667m^2穴单产为694.79kg/667m^2,密度1万穴/667m^2和1.2万... 为探索适宜优质杂交稻江优126的抛秧密度,开展了5个密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密度1.6万/667m^2穴单产最高,达728.41kg/667m^2;其次是密度1.8万穴/667m^2,单产701.46kg/667m^2;1.4万/667m^2穴单产为694.79kg/667m^2,密度1万穴/667m^2和1.2万穴/667m^2单产较低。经综合分析江优126采用丢秧最佳密度为1.4-1.8万穴/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优126 丢秧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余庆县地方糯稻品种产量及其经济性状初报 被引量:1
20
作者 文西强 陈忠文 《农技服务》 2010年第2期186-186,231,共2页
对余庆县4个地方糯稻品种进行了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地方糯稻品种产量以锤锤糯最高,为6825.0kg/hm2,其植株较矮,但不易脱粒;白杨糯产量次之,为6750.0kg/hm2,植株略高,粒大,易脱粒,商品性好,抗性好。
关键词 地方糯稻 品种 产量 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