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77
1
作者 李延 翁建平 +6 位作者 许雯 陈小华 廖志红 姚斌 邓婉萍 欧香忠 胡国亮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 观察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 (CSII)治疗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和胰岛 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对空腹血糖 >11.1mmol/L的 36例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 2周的CSII强化治疗 ,分析比较其治疗... 目的 观察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 (CSII)治疗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和胰岛 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对空腹血糖 >11.1mmol/L的 36例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 2周的CSII强化治疗 ,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静脉葡萄糖耐量 (IVGTT)试验时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和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空腹血浆胰岛素原、胰岛素原与胰岛素比值和由Homa模型计算的Homaβ、HomaIR等。血浆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浓度均用放免法测定。 结果  2周的CSII治疗显示出快速稳定的降血糖效果。其中 35例患者的空腹、餐后 2h血糖分别于治疗后 ( 2 .7± 1.9)d、( 8.5± 3.5 )d达到良好控制 ,且未见明显低血糖。胰岛 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 :静脉注射葡萄糖后 10min内出现了明显增加的胰岛素、C肽分泌相 ,更有部分患者可以见到典型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尖峰 ,胰岛素、C肽曲线下面积和由Homa模型计算的Homaβ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而胰岛素原、胰岛素原与胰岛素比值则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反映胰岛素抵抗的HomaIR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结论 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 ,短期CSII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 Β细胞 胰岛素 高血糖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 被引量:206
2
作者 母义明 纪立农 +33 位作者 宁光 李光伟 单忠艳 李焱 孙子林 李延 赵家军 王卫庆 朱大龙 洪天配 童南伟 周智广 邹大进 刘超 李强 郭立新 彭永德 陈璐璐 肖新华 余学锋 王佑民 姬秋和 李启富 李春霖 李全民 时立新 李益明 石勇铨 翟所迪 赵志刚 杨婉花 纪立伟 赵荣生 吴久鸿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1-884,共14页
自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以来,该共识已成为临床医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二甲双胍的重要学术参考文献。近两年来,针对二甲双胍的研究涌现出了一些新的临床证据,如2016年发表的中国最新二甲双胍联合二肽基肽酶-4(DPP-4... 自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以来,该共识已成为临床医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二甲双胍的重要学术参考文献。近两年来,针对二甲双胍的研究涌现出了一些新的临床证据,如2016年发表的中国最新二甲双胍联合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临床研究显示,无论单药还是联合治疗,二甲双胍均能有效降低HbA1c;2015年ADA/EASD立场声明,建议放宽二甲双胍用于中度肾功能不全T2DM患者的限制;欧洲版说明书已删除慢性心力衰竭的禁忌证;2015年,中国研究显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能有效改善IR、更好地控制体重及成本-效益比更佳等。因此,内分泌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对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共识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 被引量:131
3
作者 母义明 纪立农 +18 位作者 李春霖 宁光 王卫庆 杨婉花 李光伟 单忠艳 李焱 孙子林 李延 赵家军 朱大龙 洪天配 赵荣生 翟所迪 童南伟 周智广 邹大进 刘超 李强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1-173,共13页
二甲双胍应用于临床已有60余年历史,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为全球防控糖尿病的核心药物.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单药/联合治疗疗效和安全性证据、卫生经济学效益证据、明确的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等临床证据。二甲双胍在我国已... 二甲双胍应用于临床已有60余年历史,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为全球防控糖尿病的核心药物.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单药/联合治疗疗效和安全性证据、卫生经济学效益证据、明确的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等临床证据。二甲双胍在我国已有30余年临床应用经验。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问世和2016年版的更新,为我国临床医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二甲双孤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二甲双胍 专家 临床证据 心血管并发症 口服降糖药 卫生经济学 治疗疗效
原文传递
GLP-1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被引量:94
4
作者 纪立农 邹大进 +11 位作者 洪天配 陈璐璐 姬秋和 郭立新 李延 郭晓蕙 李红 石勇铨 李强 杜建玲 杨刚毅 肖新华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3-361,共9页
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属于肠促胰素类药物,近年来在T2DM治疗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005年,国际上第一个GLP-1受体激动剂成功上市,其后10余年来,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和循证医学证据的逐渐积累,该类药物在T2DM治疗中... 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属于肠促胰素类药物,近年来在T2DM治疗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005年,国际上第一个GLP-1受体激动剂成功上市,其后10余年来,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和循证医学证据的逐渐积累,该类药物在T2DM治疗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激动剂 GLP-1 临床应用 专家 循证医学证据 T2DM 胰升血糖素 类药物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84
5
作者 母义明 纪立农 +31 位作者 宁光 李光伟 单忠艳 李焱 孙子林 李延 赵家军 王卫庆 朱大龙 洪天配 童南伟 周智广 邹大进 刘超 李强 郭立新 彭永德 陈璐璐 肖新华 余学锋 王佑民 姬秋和 李启富 李春霖 时立新 李益明 石勇铨 赵志刚 杨婉花 纪立伟 赵荣生 吴久鸿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73-681,共9页
二甲双胍自1957年问世,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当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近年来有多种新型降糖药物上市,但二甲双胍仍是在全球使用量迅速增加的经典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单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 二甲双胍自1957年问世,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当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近年来有多种新型降糖药物上市,但二甲双胍仍是在全球使用量迅速增加的经典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单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以及良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证据.无论对于血糖控制,还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其都有明确的临床证据.因此,该药已成为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共识 糖尿病
原文传递
保护β细胞功能以改善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被引量:76
6
作者 李延 翁建平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81-183,共3页
慢性高血糖既是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持续减退的主要原因,又是导致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胰岛素治疗可使高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最大程度地解除糖毒性影响,同时能抑制脂肪分解,减轻脂毒性。另外,胰岛素还有直接的抗炎和... 慢性高血糖既是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持续减退的主要原因,又是导致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胰岛素治疗可使高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最大程度地解除糖毒性影响,同时能抑制脂肪分解,减轻脂毒性。另外,胰岛素还有直接的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缓解糖尿病病情,延缓β细胞衰竭,有利于延缓或减轻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病程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胰岛β细胞功能 2型糖尿病患者 慢性血管并发症 保护 微血管并发症 慢性高血糖 大血管病变 胰岛素治疗 危险因素 有效控制 毒性影响 脂肪分解 脂毒性 延缓
下载PDF
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特点调查 被引量:82
7
作者 安雅莉 高妍 +40 位作者 朱倩 宁光 贾伟平 黄勤 许雯 李成江 周智广 施秉银 单忠艳 陈璐璐 许樟荣 王姮 严励 钟惠菊 姬秋和 李红 薛元明 张木勋 谷卫 郭晓蕙 高蕾丽 洪洁 刘芳 邹大进 李延 张小英 李桢 郭辉 赵晓娟 吴汉妮 王玉珍 赵维纲 张少玲 吴静 张南雁 杨凤英 张云 周鑫荣 任跃忠 李光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IS)及胰岛素抵抗(IR)状况。方法对40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和40名糖耐量正常者(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按空腹血糖(FPG)水平... 目的研究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IS)及胰岛素抵抗(IR)状况。方法对40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和40名糖耐量正常者(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按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为4组,与对照组比较。93例FPG≥8.3mmol/L者应用格列齐特(达美康)缓释片进行干预治疗1—3个月,血糖达标后重复OGTT并计算干预后的IR及IS。结果(1)随着FPG水平的升高,糖尿病各组IR、IS逐级恶化:在FPG≥9.7mmol/L组,胰岛素敏感性为正常组的30%,IS仅为正常组的5%;(2)在FPG〈9mmol/L组,IR能解释70%的血糖水平变化,而在FPG高于≥9mmol/L组,IS能解释60%的血糖变化;(3)格列齐特缓释片干预治疗IR及IS有了显著的改善。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IR及IS随空腹血糖升高而恶化,但是IS恶化更为严重;这种双重恶化在高血糖状态得到纠正后在相当程度上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功能 干预治疗 格列齐特
原文传递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74
8
作者 母义明 纪立农 +22 位作者 杨文英 洪天配 朱大龙 单忠艳 郭立新 陈璐璐 童南伟 李焱 李延 李启富 彭永德 肖新华 姬秋和 余学锋 石勇铨 孙子林 李益明 李强 冉兴无 李全民 尹士男 吕肖锋 祝开思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5-392,共8页
中国T2DM伴餐后血糖(PPG)升高的患者比例高。控制餐后高血糖对于HbA_1c达标非常重要。为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糖尿病,一部分中国专家基于国内外临床证据及临床经验,制订了《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本共识概述了... 中国T2DM伴餐后血糖(PPG)升高的患者比例高。控制餐后高血糖对于HbA_1c达标非常重要。为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糖尿病,一部分中国专家基于国内外临床证据及临床经验,制订了《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本共识概述了餐后高血糖的定义和危害,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关系,餐后高血糖的管理策略,以及控制餐后高血糖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餐后 糖尿病并发症 共识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病程进展与胰岛素强化治疗 被引量:72
9
作者 李延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6-288,共3页
T2DM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不断下降导致血糖逐渐恶化,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干预措施则可延缓高血糖进展。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更好地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血糖控制,因此,在T2DM病程的各个阶段对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 T2DM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不断下降导致血糖逐渐恶化,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干预措施则可延缓高血糖进展。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更好地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血糖控制,因此,在T2DM病程的各个阶段对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均具有显著的临床获益。在实现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餐后血糖(PPG)的管理尤为重要,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精细灵活,可以满足患者不断进展的治疗需求。胰岛素类似物能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以门冬胰岛素为代表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和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或应用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中,其作为强化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一系列研究证据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强化治疗 胰岛素类似物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未达标患者现状调查报告 被引量:67
10
作者 陈名道 潘长玉 +5 位作者 杨立勇 李延 肖新华 冯波 张秋梅 李成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5-630,共6页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血糖未达标患者的现状,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8至10月,收集全国26个城市181家医院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未达标患者的血糖水平、生活方式干预、血糖监测、药物使用情况等,...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血糖未达标患者的现状,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8至10月,收集全国26个城市181家医院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未达标患者的血糖水平、生活方式干预、血糖监测、药物使用情况等,得到资料比较完整的问卷3861份,分析患者未达标原因。结果在统计的未达标患者中,HbA1c均值7.9%,空腹血糖均值8.2mmol/L,餐后血糖均值11.5mmol/L。生活方式干预方面,仅25.6%的患者能按医嘱严格进行饮食控制,44.5%的患者基本不进行体育锻炼。分别有35.8%和47.8%的患者不进行空腹和餐后血糖的监测。60岁以上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其他年龄组并无差别,但其低血糖发生率高达35.5%,较其他两组(分别为20.8%和21.4%)明显为高(均P〈0.05)。药物治疗方面,单药治疗及联合治疗患者比例分别为46.1%和51.7%。〉60岁的老年组联合用药比例更高(58.7%,与其他年龄组比,P〈0.05)。75%的患者进行了治疗方案的调整。结论药物治疗方案不够强化或不适当是患者血糖未达标的主要原因;另外,生活方式不佳,血糖监测不够,患者依从性差也是血糖未达标的重要原因。对于未达标患者,需要进一步强化患者教育,加强生活方式干预,选择更加强化,同时安全、依从性好的降糖治疗方案。对于老年患者降糖的目标值应适当放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糖控制 血糖达标
原文传递
糖化血清白蛋白正常参考值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62
11
作者 周健 李红 +8 位作者 杨文英 冉兴无 李强 彭永德 李延 高鑫 栾晓军 王卫庆 贾伟平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9-472,共4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协作研究,初步建立中国人糖化血清白蛋白(GA)的正常参考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态酶法测定全国10个中心380例正常体重、正常糖调节者(20—69岁,男183例,女197例)的GA水平。结果(1)380例正常人GA值为... 目的通过多中心协作研究,初步建立中国人糖化血清白蛋白(GA)的正常参考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态酶法测定全国10个中心380例正常体重、正常糖调节者(20—69岁,男183例,女197例)的GA水平。结果(1)380例正常人GA值为(14.5±1.9)%,将研究对象分为20~39、40~59及60~69岁3个年龄亚组,可见GA水平在年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之间比较,20~39岁年龄段女性GA高于男性(P=0.028),但校正BMI后差异消失(P〉0.05)。(2)根据BMI水平将正常人分为18.5—20.9、21.0~22.9及23.0~24.9kg/m^2 3个亚组,男性各亚组间G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BMI18.5~20.9kg/m^2亚组GA水平高于BMI23.0~24.9kg/m^2亚组(P=0.024)。(3)以百分位数法取GA的2.5%一97.5%作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为10.8%一17.1%。(4)60例正常人在相隔2~3周后再次检测GA以进行重复性评估,结果显示两次GA水平分别为(14.2±1.7)%和(14.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结论推荐11%~17%作为中国人GA的正常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清白蛋白 参考值 临床研究 患者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专家指导意见 被引量:62
12
作者 李延 马建华 母义明 《药品评价》 CAS 2017年第9期5-12,26,共9页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强化血糖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临床上,伴有明显的高血糖症状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或者已诊断为T2DM、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仍明显升高[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强化血糖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临床上,伴有明显的高血糖症状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或者已诊断为T2DM、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仍明显升高[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_(1c))>9.0%],以及已经起始胰岛素治疗且经过充分的剂量调整血糖仍未达标(Hb A_(1c)>7.0%)的T2DM患者,往往需要进行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以短时间内改善高糖毒性。然而,对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具体指征、治疗方案的选择、胰岛素剂量调整方法,以及强化治疗之后的后续治疗方案如何选择等仍缺乏具体指导。因此,中国内分泌学专家基于现有的证据和临床经验,制订了《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专家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强化治疗 糖尿病 2型 指导意见
下载PDF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48
13
作者 李延 廖志红 +3 位作者 黄知敏 许雯 胡国亮 翁建平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对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 (IR)的影响。方法 5 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 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下 ,随机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 3 0mg(2片 ) 1次 /日和模拟二甲双胍片 (1片 ) 2次 /日 ,即吡格列酮组 ;或...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对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 (IR)的影响。方法 5 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 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下 ,随机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 3 0mg(2片 ) 1次 /日和模拟二甲双胍片 (1片 ) 2次 /日 ,即吡格列酮组 ;或随机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 5 0 0mg(1片 ) 2次 /日和模拟吡格列酮片 (2片 ) 1次 /日 ,即二甲双胍组 ,所有治疗疗程 12周。结果 在两组患者取得相当降糖疗效基础上 ,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在治疗后空腹和馒头餐后C肽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稍有降低 ,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吡格列酮在减低餐后胰岛素、改善IR方面优于二甲双胍。两种药物治疗前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则差异未见显著性。结论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能有效地降低IR和改善 β细胞功能。在改善IR方面 ,吡格列酮稍优于二甲双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8
14
作者 李延 朱慧丽 +4 位作者 姚斌 黄知敏 欧香忠 肖亦斌 翁建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38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周CSII强化治疗,初始胰岛素全日量为0.5U/kg。以指尖空腹血糖(FBG)<6.1mmol/L和餐后2h血...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38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周CSII强化治疗,初始胰岛素全日量为0.5U/kg。以指尖空腹血糖(FBG)<6.1mmol/L和餐后2h血糖<8.0mmol/L为血糖控制目标,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基础输注量及追加量,比较血糖控制达标组与未达标组患者临床特征、血糖水平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时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和Homaβ等。结果经2周CSII治疗,126例(91.3%)患者用泵期间血糖控制达标,12例(8.7%)未达标。与达标组相比,未达标组治疗前FBG较高(16mmol/L±5mmol/L比13mmol/L±4mmol/L)、胰岛素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值较低(17±10比36±25),ΔAUC(治疗后AUC-治疗前AUC)较低,治疗期胰岛素用量较大。结论更严重的高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低下可能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初诊 血糖控制 2型糖尿病 胰岛素 CSII 患者 短期 达标 结论
原文传递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7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0
15
作者 李延 江锋 +2 位作者 胡国亮 姚斌 翁建平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复习原发性和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及结论:原发性和继发性的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病因分别以结核及席汉综合征为多。两者共有表现... 目的:复习原发性和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及结论:原发性和继发性的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病因分别以结核及席汉综合征为多。两者共有表现为食欲减退、疲乏无力、体重减轻、低血压、贫血、低钠血症、低血糖和血皮质醇、尿皮质醇降低。原发性者以色素沉着和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值升高为特点,可见高钾血症;继发性者则表现肤色浅淡,常有多种垂体激素缺乏表现,ACTH降低或正常,无高钾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艾迪生病 氢化可的松 垂体激素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胰岛素泵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0
16
作者 李延 廖志红 +5 位作者 许雯 姚斌 邓婉萍 欧香忠 胡国亮 翁建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改善作用。【方法】对空腹血糖>11.1mmol/L的8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改善作用。【方法】对空腹血糖>11.1mmol/L的8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分析评价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前者以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时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Homaβ和胰岛素原/胰岛素比值反映,后者用HomaIR表示。FFA用酶法,血浆胰岛素、胰岛素原浓度用RIA法测定。【结果】82/85患者胰岛素泵治疗次日即可见到明显的血糖下降,空腹、餐后2h血糖分别于治疗后3.45d、6.15d达到良好控制,且未见明显低血糖。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明显升高,FFA则由治疗前(0.67±0.24)mmol/L下降至(0.60±0.19)mmol/L,差异具显著性。胰岛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明显增加,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由治疗前的每分钟(892±386)pmol/L增加至(1318±518)pmol/L(P=0.000)。Homaβ值明显提高,而胰岛素原、胰岛素原/胰岛素比值则明显下降(由30%±16%下降至17%±9%,P=0.000)。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抵抗作用
下载PDF
早期强化治疗对不同血糖水平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4
17
作者 李延 曾龙驿 +8 位作者 时立新 朱大龙 周智广 严励 田浩明 罗佐杰 杨立勇 刘娟 翁建平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评价早期强化治疗对不同血糖水平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38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及口服降糖药(OHA)短期强化治疗,治疗前后测血糖... 目的评价早期强化治疗对不同血糖水平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38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及口服降糖药(OHA)短期强化治疗,治疗前后测血糖、血脂及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胰岛素原与空腹胰岛素比值(PI/I),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评价胰岛素急性分泌时相(AIR),计算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随访1年以上。根据入选时空腹血浆血糖(FPG)水平进行分层分析,A层:7.0mmoL/L≤FPG〈11.1mmol/L。B层:11.1mmol/L≤FPG≤16.7mmol/L。结果A层患者的治疗达标率更高(94.4%比89.8%),血糖达标时间更短,1年缓解率也更高(47.8%比35.7%,P〈0.05);而B层患者治疗后血糖、血脂的改善和FFA的下降更明显,且HOMA-β增加更多,但A、B层患者间AIR、PI/I比值和HOMA—IR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无论A层或B层,胰岛素治疗(CSII、MDI)较OHA组有更高的1年缓解率(A层:57.1%,51.8%比32.8%,P〈0.05;B层:44.4%,38.7%比18.6%,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较口服药治疗不仅使FPG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更高的1年缓解率,在FPG轻中度增高的患者中获益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分泌细胞 强化治疗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 被引量:42
18
作者 《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 李延 +1 位作者 母义明 朱大龙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31,共11页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强化血糖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适用于糖化血红蛋白≥9.0%或空腹血糖≥11.1 mmol/L,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已经使用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仍明显升高(如糖化血红蛋白≥9.0%)...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强化血糖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适用于糖化血红蛋白≥9.0%或空腹血糖≥11.1 mmol/L,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已经使用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仍明显升高(如糖化血红蛋白≥9.0%),或使用胰岛素治疗并经过充分的剂量调整血糖仍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助于快速减轻高糖毒性,改善患者预后。从事相关内容研究的内分泌专家组成了《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以2017年《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专家指导意见》为基础,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研究新进展,形成了《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内容涵盖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定义和临床获益、治疗的适用人群、血糖控制目标和治疗方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后续血糖管理、2型糖尿病特殊人群的短期胰岛素治疗注意事项、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对策等,并给出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路径,以期指导临床治疗,使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 被引量:42
19
作者 母义明 杨文英 +14 位作者 朱大龙 余学锋 童南伟 石勇铨 李焱 郭立新 姬秋和 陈璐璐 肖新华 李延 尹士男 李全民 徐向进 向光大 祝开思 《药品评价》 CAS 2017年第1期5-12,54,共9页
磺脲类药物是发现最早和使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在国内外2型糖尿病管理指南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磺脲类药物可以与多种其他降糖药物联合应用,且可作为治疗方案的基础用药之一长期使用。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磺脲类药物的认识... 磺脲类药物是发现最早和使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在国内外2型糖尿病管理指南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磺脲类药物可以与多种其他降糖药物联合应用,且可作为治疗方案的基础用药之一长期使用。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磺脲类药物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内分泌专家基于循证证据的进展,对2004年版《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新版共识采用问答的形式阐明了当前磺脲类药物的临床地位、作用机制、疗效、安全性以及特殊人群用药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脲类药物 共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与产后早发糖代谢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37
20
作者 莫小庆 王子莲 +2 位作者 曹筱佩 肖海鹏 李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1-794,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传统高危因素与妊娠结局及产后早发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3 017名孕妇以高危因素或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进行GDM筛查,阳性者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GDM,GDM孕妇分为高危因素组(G1组,n=14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传统高危因素与妊娠结局及产后早发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3 017名孕妇以高危因素或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进行GDM筛查,阳性者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GDM,GDM孕妇分为高危因素组(G1组,n=143)与非高危因素组(G2组,n=175),并于产后6~8周及产后6~12月复查OGTT。【结果】3 017名孕妇中318例确诊GDM,存在高因危素的孕妇GDM患病率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的孕妇(41.81%VS 6.54%,P<0.01),且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早产率以及胎儿体质量更高,产后6~12个月持续糖代谢异常率亦明显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家族史、尿糖阳性与产后糖代谢异常相关。【结论】存在GDM高危因素的孕妇GDM患病率明显升高,产后持续糖代谢异常的概率亦显著升高,其中尿糖阳性与糖尿病家族史有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高危因素 产后早发糖代谢异常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