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 被引量:190
1
作者 王琪 张培震 +7 位作者 牛之俊 J.T.Freymueller 赖锡安 延兴 朱文耀 刘经南 R.Bilham K.M.Larson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29-536,共8页
全球定位系统(GPS)揭示的中国大陆现今运动场清晰地表现出了以活动地块 为单元的分块运动特征,不同的活动地块具有不同的运动和变形方式.GPS观测到的阿 尔金断裂的左旋走滑速率仅(5.l± 2.5)mm/a,龙门山断... 全球定位系统(GPS)揭示的中国大陆现今运动场清晰地表现出了以活动地块 为单元的分块运动特征,不同的活动地块具有不同的运动和变形方式.GPS观测到的阿 尔金断裂的左旋走滑速率仅(5.l± 2.5)mm/a,龙门山断裂的挤压缩短速率为(6.7± 3.0) mm/a,华南地块相对于欧亚大陆向东的运动速率是 11~14mm/a,这些结果均不支持青 藏高原北部沿主要走滑断裂向东大规模挤出的假说.中国大陆以活动地块为单元的现 今构造变形可能与大陆岩石圈的结构和性质有关,上地壳以脆性变形为主,下地壳和 上地幔以粘塑性的流变为特征,从底部驱动着上覆脆性地块的整体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GPS 地壳运动 活动地块 岩石圈动力学 中国大陆 构造变形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的运动与应变状态 被引量:119
2
作者 延兴 杨国华 +7 位作者 郭良迁 黄珹 朱文耀 符养 王琪 江在森 王敏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4期65-81,共17页
从地壳运动与应变的角度给出了活动地块的定义,根据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最近几年GPS观测得到的由1598个GPS站速度组成的统一速度场,估计了各个活动地块的运动与应变参数,分析了各个活动地块的运动与应变状态。中国大陆各地块存在一致的... 从地壳运动与应变的角度给出了活动地块的定义,根据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最近几年GPS观测得到的由1598个GPS站速度组成的统一速度场,估计了各个活动地块的运动与应变参数,分析了各个活动地块的运动与应变状态。中国大陆各地块存在一致的向东运动分量,但其南北分量是不一致的。西部地块存在一致的向北运动分量,东部地块存在一致的向南运动分量。在90°E以东,从喜马拉雅地块向NE方向,各地块的运动方向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各地块的运动速率是不相同的。从总体上看是西部大、东部小,南部大、北部小,西部大约是东部的3~4倍。各地块主压应变方向的空间分布是不相同的。在90°E以西各地块的主应变方向基本上为SN向,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各地块的主压应变方向基本为NE向,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各地块的主压应变方向绕喜马拉雅构造东端顺时针方向旋转。各地块的主应变与剪应变率也是不同的,其中喜马拉雅、天山地块的主压和最大剪应变率最高,其次是拉萨、羌塘、滇西南、祁连与川滇地块。东部各地块的应变率较小。根据应变状态推测,喜马拉雅地块南北向的缩短速率为(15.2±1.5)mm/a,仍然是现今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其次是天山地块,天山地块南北向的缩短速率为(10.1±0.9)mm/a。这两个地块目前仍处于隆升状态,从面应变看,面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活动地块 地壳运动 应变状态 运动状态 运动分量 应变方向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的水平应变场 被引量:114
3
作者 延兴 +6 位作者 张静华 黄珹 朱文耀 王敏 郭良迁 张中伏 杨春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推导并建立了块体的两种弹性运动方程 :块体的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方程和块体的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方程 .应用统计学原理 ,使用西域、青藏和华北块体上的GPS站速度数据 ,对这两种弹性运动方程与刚体运动方程模拟块体站速度的无偏性和有... 推导并建立了块体的两种弹性运动方程 :块体的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方程和块体的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方程 .应用统计学原理 ,使用西域、青藏和华北块体上的GPS站速度数据 ,对这两种弹性运动方程与刚体运动方程模拟块体站速度的无偏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统计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 ,块体的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方程是描述块体运动的最优模型 .将中国大陆划分为 10个块体 ,应用块体的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方程和块体上的GPS站速度估计了各个块体上的旋转与应变参数 ,按照 1°× 1°的间距计算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上 10 0 5个点的应变参数 ,分析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应变场的基本特征 .用本文方法得到的主压应变方向与地质学方法和测震学方法得到的主压应力轴方向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华南块体除外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应变场 弹性运动方程 块体 统计学 GPS站速度数据 中国大陆
下载PDF
板内块体的刚性弹塑性运动模型与中国大陆主要块体的应变状态 被引量:84
4
作者 延兴 黄珹 +3 位作者 胡新康 帅平 胡小工 张中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5-572,共8页
建立了板内块体的刚性弹塑性运动应变模型 ,并对其进行了块体应变参数唯一性与速度残差中误差最小检验 .根据中国大陆及周围地区的速度场 ,估计了 8个块体的应变参数 ,分析了这些块体的应变状态 .本文估计的各个块体的应变状态与地质学... 建立了板内块体的刚性弹塑性运动应变模型 ,并对其进行了块体应变参数唯一性与速度残差中误差最小检验 .根据中国大陆及周围地区的速度场 ,估计了 8个块体的应变参数 ,分析了这些块体的应变状态 .本文估计的各个块体的应变状态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方法估计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由喜马拉雅块体主压应变方向估计的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碰撞力的主方向为北东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运动应变模型 模型检验 块体应变状态 中国大陆 印度板块
下载PDF
由GPS观测结果推导中国大陆现今水平应变场 被引量:81
5
作者 杨国华 延兴 +2 位作者 韩月萍 胡新康 巩曰沐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7-347,共11页
以中国大陆及周边近400个GPS测站的水平运动速率为基础,给出了现今地壳水平应变场结果表明:①中国大陆水平应变为“西强东弱”,剪应变数值大于正应变数值(绝对值),应变量级一般为10-8/a,局部区域达到10-7/a,但应变分布不均匀;②南北向... 以中国大陆及周边近400个GPS测站的水平运动速率为基础,给出了现今地壳水平应变场结果表明:①中国大陆水平应变为“西强东弱”,剪应变数值大于正应变数值(绝对值),应变量级一般为10-8/a,局部区域达到10-7/a,但应变分布不均匀;②南北向应变最突出的部位为中国西南部西段的喜马拉雅条带、西北部的36N^42N段及柴达木断块的北缘;③东西向应变西边缘变化最大.此外,由西向东还具有正负交替的变化特征;④REN(东-北向剪切应变)与Rmax(最大剪切应变)数值较大的区域分别是喜马拉雅条带、西北部的36N~42N段、柴达木断块的西部、川滇菱形块体,以及阿拉善、祁连及塔里木断块的交界区;⑤青藏块体周边以面收缩为主,内部则以面膨胀为主.其以北的地区以面收缩为主.西界数值最大,东部数值最小(除燕山构造带外);⑥西部西区主压应变为南北向,主张应变为东西向.西部东缘区主压应变为近东西向,主张应变为近南北向.川滇菱形块体主应变的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部地区为东西压南北张,南部地区则恰好相反;⑦中国大陆的应变模式可能是“断块模式”与“连续模式”的组合.此外,小尺度优势应变可能是剪切应变.造成上述结果除与印度板块的碰撞及边界耦合有关外,还与深部物质的活动及地壳介质的物性有密切的关系.必须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中国大陆 应变场 应变机制 全球定位系统 地壳 应变模式
下载PDF
由空间大地测量得到的太平洋板块现今构造运动与板内形变应变场 被引量:54
6
作者 延兴 张静华 +5 位作者 何建坤 金岭 郭良迁 张中伏 杜雪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7-447,共11页
推导了板块的弹性运动方程.根据太平洋板块(PCFC)上空间大地测量的观测结果,建立了PcFC的弹性运动模型,该模型与板块实际运动状态的符合程度明显地优于刚体运动模型.研究表明:PCFC现今旋转的角速度比过去3Ma的平均值大0.0370/M... 推导了板块的弹性运动方程.根据太平洋板块(PCFC)上空间大地测量的观测结果,建立了PcFC的弹性运动模型,该模型与板块实际运动状态的符合程度明显地优于刚体运动模型.研究表明:PCFC现今旋转的角速度比过去3Ma的平均值大0.0370/Ma;在PcFC内部存在明显的水平形变,在15°s以北和204.5°E以西地区存在一致的向西形变,北西与南西方向的形变速率分别为0.8~3.5mm/a与1.0~3.4mm/a;在板块的东南区存在一致的向东形变,北东与南东方向的形变速率分别为1.5~1.8mm/a与2.8~9.1mm/a.PCFC内部水平应变场的空间变化是有规律的,在PCFC的西北部,主压应变轴为NW—SE方向,主压应变率大于主张应变率;在PCFC的东南部,主压应变轴为NE—SW方向,主张应变率大于主压应变率;PCFC的东南边界是扩张边界,边界附近的主张应变率最大(平均为1.51×10^-9/a),主张应变轴基本上与洋中脊的扩张方向一致;PCFC的西北边界是俯冲边界,边界附近的主压应变率最大(平均为0.75×10^-9/a),主压应变轴基本上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方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板块 弹性运动方程 两种模型 板内形变 应变场
下载PDF
GPS监测网数据处理方案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延兴 胡新康 赵承坤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2-66,共5页
处理大尺度GPS监测网多期复测成果的时候,数据处理方案是一个重要问题。作者在处理首都圈GPS地形变监测网数据的过程中,经过长期探索和大量试算,提出了制定数据处理方案的基本原则:要采用一个自洽的地球参考框架和常数系统;... 处理大尺度GPS监测网多期复测成果的时候,数据处理方案是一个重要问题。作者在处理首都圈GPS地形变监测网数据的过程中,经过长期探索和大量试算,提出了制定数据处理方案的基本原则:要采用一个自洽的地球参考框架和常数系统;要采用精度最高的同一种精密星历和相应的地球自转参数;要采用最先进的同一种数据处理软件以及采用同一的参考基准和约束条件。由于地壳处于运动之中,大尺度GPS监测网的参考基准应是动态基准。研究表明,选择3个以上观测历史长,具有精确地心坐标和稳定精确位移速率的GPS跟踪站组成的参考基准可能是一个最佳选择。首都圈GPS地形变监测网在数据处理中采用了最佳的技术方案,获得了高精度的定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监测网 参考基准 数据处理
下载PDF
应用地基GPS技术遥感大气柱水汽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延兴 徐宝祥 +1 位作者 胡新康 何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69,共9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 AN(Aske and Nordius)大气柱总水汽量 (W)计算模型的偏差 ,探空试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结论 .作者经过推导 ,建立了新的 W计算模型 ,与探空方法获得的 W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1 998年进行了一次“GPS暴雨观测试验”.试... 从理论上分析了 AN(Aske and Nordius)大气柱总水汽量 (W)计算模型的偏差 ,探空试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结论 .作者经过推导 ,建立了新的 W计算模型 ,与探空方法获得的 W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1 998年进行了一次“GPS暴雨观测试验”.试验结果发现 :可降雨量的高值时段与降雨过程高度相关 ;大的降雨过程 ,在降雨前 ,可降雨量一般都有一段递增过程 ,在降雨结束过程中 ,可降雨量一般都有一个递减过程 ,在突发暴雨事件发生前往往发生可降雨量突然大幅度递增现象 ;在大暴雨事件发生前 ,存在一个长时间的十分明显的孕育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遥感 地基GPS 降雨试验 大气术 降雨观测 降水预报 数据处理 降雨量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孕育发生的机制与动力学问题 被引量:43
9
作者 延兴 张静华 +3 位作者 周伟 胡新康 郭良迁 张中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9-530,共12页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M_S8.0强烈地震.发震断层是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分析震前的UPS速度场发现,从巴颜喀拉块体西部到龙门山断裂带沿大约N103°E方向的缩短速率为13.0mm/a,龙门山断裂带的右旋走滑速率1.1mm/a...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M_S8.0强烈地震.发震断层是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分析震前的UPS速度场发现,从巴颜喀拉块体西部到龙门山断裂带沿大约N103°E方向的缩短速率为13.0mm/a,龙门山断裂带的右旋走滑速率1.1mm/a,断裂带处于闭锁状态.四川盆地沿大约N103°E方向有少量的压缩变形,而沿SW方向有少量的拉张变形.同震位移场显示,这次地震可能是巴颜喀拉块体SE向逆冲与四川盆地NW向俯冲同时发生的.应变场分析发现,震前震中区的主压与主张应变率分别为—30.840×10^(-9)/a与13.956×10^(-9)/a,主压应变轴N105.4°E与震源机制解得到的主压应力轴的方向N103°E一致.由本文提出的应力-应变机制得到的断层滑动方向和走向与地表破裂调查和震源机制解得到的结果一致.印度、太平洋和菲律宾海板块与欧洲板块的相互作用是龙门山断裂带积累弹性应变能和孕育汶川地震的长期作用力.苏门达腊大地震使青藏高原和华南块体的相互作用加强,促进了汶川地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场分析 应变场分析 发生机制 动力学 汶川地震
下载PDF
鄂尔多斯的逆时针旋转与动力学 被引量:34
10
作者 延兴 张静华 +2 位作者 郭良迁 张中伏 张俊青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56,共7页
根据鄂尔多斯块体及周围地区的GPS数据,计算了鄂尔多斯相对于蒙古地台和欧亚板块的旋转参数,表明鄂尔多斯相对于蒙古地台和欧亚板块存在逆时针旋转。用GPS方法与地质学方法得到的鄂尔多斯相对于蒙古地台的旋转参数相同,证明鄂尔多斯自... 根据鄂尔多斯块体及周围地区的GPS数据,计算了鄂尔多斯相对于蒙古地台和欧亚板块的旋转参数,表明鄂尔多斯相对于蒙古地台和欧亚板块存在逆时针旋转。用GPS方法与地质学方法得到的鄂尔多斯相对于蒙古地台的旋转参数相同,证明鄂尔多斯自晚新生代以来的运动是稳定的。分析周围地区相对于鄂尔多斯的运动以及鄂尔多斯周围边界断裂带两侧的相对运动,发现鄂尔多斯主要受两对力作用:鄂尔多斯北部北西向拉张与南部北东向推挤形成的力矩作用,以及燕山块体对鄂尔多斯的NW向拉张作用力与华南块体对鄂尔多斯SE向拉张作用力。这两对作用力是促使鄂尔多斯发生逆时针旋转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速度矢量 逆时针旋转 相对运动 驱动力
下载PDF
华北地区GPS地壳应变能密度变化率场及其构造运动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许才军 董立祥 +2 位作者 施闯 延兴 胡新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7-506,共10页
利用GAMIT软件将华北地区GPS地壳形变监测网 1 995、1 996及 1 999年 3期观测数据同全球IGS跟踪站资料进行了统一处理 ,并采用基线向量单天解及其全协方差矩阵和武汉大学PowerAdjVer3 .0软件在ITRF97框架下进行了GPS网整体平差 ,得出了... 利用GAMIT软件将华北地区GPS地壳形变监测网 1 995、1 996及 1 999年 3期观测数据同全球IGS跟踪站资料进行了统一处理 ,并采用基线向量单天解及其全协方差矩阵和武汉大学PowerAdjVer3 .0软件在ITRF97框架下进行了GPS网整体平差 ,得出了相对于欧亚板块的水平运动速度场 ;进一步利用GPS速度场计算华北地区GPS地壳应变率场及应变能密度变化率场 .GPS结果表明 :华北地区现以 (3— 1 2mm/a)± 3 .4mm/a速度相对于稳定的欧亚板块向东或东南方向运动 ;唐山—河间—磁县是一个压缩活动边界 ,大同—太原则是一拉张活动边界 ,呈略带右旋的拉张运动 ;北京—天津—渤海湾地区 ,以及邢台地区是高剪应变率地区 ;张家口—北京—天津—渤海湾地区 ,以及济南地区是高应变能密度变化率地区 ,地壳积累能量高 ,且渤海湾地区处于面膨胀变化率正、负值过渡带 ,那里可能存在与地震危险性有关的应变能积累背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地壳形变 应变能密度变化率 地震 华北地区 全球定位系统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太平洋板块俯冲对中国大陆的影响 被引量:34
12
作者 延兴 张静华 +2 位作者 郭良迁 张中伏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9-105,共7页
在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ITRF2000速度场的基础上,建立欧亚板块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运动模型,得到中国大陆及邻区的局部形变场,分析此形变场发现东北块体和华北块体东部地壳存在一致的向西或北西西向运动,平均运动速率东北为2.9 mm/a,华北... 在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ITRF2000速度场的基础上,建立欧亚板块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运动模型,得到中国大陆及邻区的局部形变场,分析此形变场发现东北块体和华北块体东部地壳存在一致的向西或北西西向运动,平均运动速率东北为2.9 mm/a,华北东部为1.4 mm/a,推测这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影响。其影响范围仅限于东北和华北块体,影响较大的是120°E以东和40°N以北地区。并分析太平洋板块俯冲对中国大陆影响的表现形式和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板块的运动模型 中国大陆形变场 太平洋板块俯冲 对中国大陆的影响
下载PDF
菲律宾海板块的整体旋转线性应变模型与板内形变-应变场 被引量:30
13
作者 延兴 张静华 +4 位作者 何建坤 郭良迁 张中伏 张俊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39-1346,共8页
用菲律宾海板块上7个站ITRF2000的速度建立了菲律宾海板块的整体旋转线性应变模型.结果认为菲律宾海板块的现今运动是顺时针方向旋转,与NNR_NUVEL_1A估计的旋转方向一致,但与NNR_NUVE_1A估计的旋转极位置和旋转角速度有较大差别.本文模... 用菲律宾海板块上7个站ITRF2000的速度建立了菲律宾海板块的整体旋转线性应变模型.结果认为菲律宾海板块的现今运动是顺时针方向旋转,与NNR_NUVEL_1A估计的旋转方向一致,但与NNR_NUVE_1A估计的旋转极位置和旋转角速度有较大差别.本文模型与Sella等建立的刚体运动模型相比能更精确地描述菲律宾海板块的现今构造运动与板内形变.菲律宾海板块内部存在强烈的形变-应变场.在板块上存在一致的向东形变,形变速率在中央构造线附近小,东、西边界附近大,南、北两端小,中部大,在Mariana弧上向东的形变速率达到48.4 mm/a.板块上南北方向的形变,东、西部存在明显差别,东部的南北向形变速率很小,西部在Manila海沟附近南北向形变速率较大,北端向北的形变速率为11.3 mm/a,南端向南的形变速率为29.3 mm/a.板块的中央构造线把板块的主应变场分为东、西两个区.东区存在非常强烈的张应变,压应变则很弱.主张应变为近东西方向,从中央构造线向东主张与主压应变率逐渐增加,板块东南边界附近(148°E,15°N)主张应变率最大为8.58×10-8/a.在西区,存在很强的主压应变而主张应变则较弱,主压应变为NW-SE方向,主压与主张应变率呈现从中央构造向西逐渐增加的特征,在板块西北边界(122°E,23°N)附近,主压应变率最大为5.71×10-8/a.菲律宾海板块主应变场的空间变化与板块内部及周围的构造背景密切相关,是构造应力场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海板块 整体旋转 线性应变 板内形变 应变场
下载PDF
用GPS测量结果研究华北现今构造形变场 被引量:29
14
作者 张静华 延兴 +1 位作者 郭良迁 张中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3期40-46,共7页
用华北及邻区近十多年GPS测量结果和欧亚板块的弹性运动模型研究华北地区的水平形变场和局部水平形变场 ,发现华北地区水平形变场存在比较一致的SE向运动 ,且运动方向绕顺时针方向逐渐旋转 ,从西向东运动速率逐渐增大。鄂尔多斯、华北... 用华北及邻区近十多年GPS测量结果和欧亚板块的弹性运动模型研究华北地区的水平形变场和局部水平形变场 ,发现华北地区水平形变场存在比较一致的SE向运动 ,且运动方向绕顺时针方向逐渐旋转 ,从西向东运动速率逐渐增大。鄂尔多斯、华北平原和鲁东 黄海地块的运动速率分别为 4 .8mm/a、5 .0mm/a、5 .2mm/a ,运动方向分别为SE5 0°、4 0°、35°。鄂尔多斯、华北平原和鲁东 黄海地块的局部形变方向分别为SE方向、SSE方向和SSW方向 ,而华北局部形变场的形变速率大约为水平形变场的 5 0 %。应用地块的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模型计算了华北主要断裂带两侧的相对运动和各地块内部的主应变场。华北EW向和NWW向断裂基本上为左旋走滑型 ,滑动速率从东向西逐渐减小 ;NNE向和NE向断裂基本上为右旋走滑型 ,从北向南滑动速率逐渐减小。华北地区应变场的基本格架是NEE SWW方向压缩与NNW SSE方向扩张 ,主压应变率从西向东逐渐增大而主张应变率从西向东逐渐减小。根据全区水平形变场与应变场的基本特征推测 ,华北地区构造运动与形变的主要驱动力为 :青藏高原NE方向的推挤力 ,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对华北地壳产生的西向推挤力 ,以及地壳上隆所产生的N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速度场 构造形变 应变场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日、月对孕震区的水平引潮力与震源机制的关系 被引量:31
15
作者 延兴 许力生 +3 位作者 胡新康 帅平 耿洪 张中伏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根据计算日、月对孕震区水平引潮力方位角的表达式及美国哈佛大学提供的全球 Mw≥7.0的矩张量地震目录 ,选取了 1 980年 1月至 1 999年 1 2月全球发生的 (Mw≥ 7.0 ) 2 4 2次地震。利用地震目录中提供的地震矩张量参数 ,计算了每次地震... 根据计算日、月对孕震区水平引潮力方位角的表达式及美国哈佛大学提供的全球 Mw≥7.0的矩张量地震目录 ,选取了 1 980年 1月至 1 999年 1 2月全球发生的 (Mw≥ 7.0 ) 2 4 2次地震。利用地震目录中提供的地震矩张量参数 ,计算了每次地震发震应力场 P轴、T轴的方位角。同时计算了每次地震时日、月对震中区水平引潮力的方位角。将此方位角与 P轴、T轴以及二组断层面的走向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日、月对震中区的水平引潮力方向与 P轴、T轴的方位角及二组断层面的走向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 ,其平行或垂直的一致性非常好。平行或垂直相差在1 0°、2 0°、30°之内的发震概率分别达到了 0 .41 4、0 .736、0 .945。这个结果表明 ,日、月对孕震区的水平引潮力与大地震的发生密切相关。并进一步讨论了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引潮力 震源机制 孕震区 调制作用 天体 地壳 发震应力场
下载PDF
用地基GPS观测站遥测大气含水量和可降雨量的理论基础与试验结果 被引量:28
16
作者 延兴 徐宝祥 +2 位作者 胡新康 何平 黄永详 《中国科学(A辑)》 CSCD 2000年第z1期107-110,共4页
系统论述了利用地基GPS观测站遥测大气层中水汽含量和可降雨量的理论基础, 建立了利用GPS观测数据计算大气层中水汽含量和可降雨量的理论模型, 导出了用探空方法计算Tm的精确公式, 拟合建立了利用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计算Tm的经验公 式. GP... 系统论述了利用地基GPS观测站遥测大气层中水汽含量和可降雨量的理论基础, 建立了利用GPS观测数据计算大气层中水汽含量和可降雨量的理论模型, 导出了用探空方法计算Tm的精确公式, 拟合建立了利用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计算Tm的经验公 式. GPS暴雨观测试验证明, 用GPS技术可精确测定大气层中的水汽含量和可降雨量, 可实时连续监测大气层中可降雨量的动态变化过程. GPS技术开创了监测研究空间天气和空间环境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GPS 可降雨量 理论基础 实验结果
原文传递
华北地区GPS监测网建设、地壳水平运动与应力场及地震活动性的关系 被引量:24
17
作者 延兴 胡新康 +3 位作者 赵承坤 王敏 郭良迁 徐菊生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简要地介绍了华北地区、特别是首都圈GPS地震监测网的布设、观测、数据处理方案和监测精度等,较详细地分析了地壳水平形变与构造运动、应力场变化以及地震活动性的关系。分析表明:GPS测量的精度达到了10-9量级,华北地区地... 简要地介绍了华北地区、特别是首都圈GPS地震监测网的布设、观测、数据处理方案和监测精度等,较详细地分析了地壳水平形变与构造运动、应力场变化以及地震活动性的关系。分析表明:GPS测量的精度达到了10-9量级,华北地区地壳水平形变年速率约为4~5mm,地壳的水平运动是区域应力场的直接反映,监测地壳水平运动的时序变化可以研究应力场的变化、分析地震活动趋势、判定地震的孕育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GPS 监测网 地壳运动 应力场 地震活动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汶川M_s8.0级地震孕育的关系 被引量:29
18
作者 郭良迁 延兴 +1 位作者 胡新康 刘峡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31-537,共7页
根据网络工程的GPS站点观测资料,计算相对中国大陆整体1999-2007年的趋势运动速率和2004-2007年的动态运动速率,用青藏亚板块和华南亚板块的参数计算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参量,研究了中国大陆运动场和其变化,分析了地壳运动场的特征与汶川... 根据网络工程的GPS站点观测资料,计算相对中国大陆整体1999-2007年的趋势运动速率和2004-2007年的动态运动速率,用青藏亚板块和华南亚板块的参数计算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参量,研究了中国大陆运动场和其变化,分析了地壳运动场的特征与汶川M_s8级地震的孕育关系.结果揭示出:现今地壳的运动分区与地质新构造单元基本一致,显示现代地壳构造活动是新构造运动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动力主要与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碰撞俯冲产生的作用力有关.汶川M_S8级地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印度板块对青藏亚板块的向北推挤、产生侧向运动,致使龙门山断裂带遭受挤压产生能量积累所致.2004 -2007年的地壳动态运动,使龙门山断裂带走滑活动加强,从稳定的压应变积累状态转人了剪切作用下的易活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水平运动 动态变化 汶川地震
下载PDF
GPS跟踪站观测的初步结果所揭示的板内及板缘地壳水平运动 被引量:25
19
作者 延兴 胡新康 +3 位作者 赵承坤 王敏 郭良迁 徐菊生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8年第2期28-34,共7页
利用GPS跟踪站的观测结果,首次获得了东亚地区板内及板缘地壳水平运动较准确的运动速率,据此分析了我国大陆及周围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特征。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存在着明显的向东运动趋势,从西向东位移速率逐步减小;南北向的运动... 利用GPS跟踪站的观测结果,首次获得了东亚地区板内及板缘地壳水平运动较准确的运动速率,据此分析了我国大陆及周围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特征。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存在着明显的向东运动趋势,从西向东位移速率逐步减小;南北向的运动差异很大,西部青藏高原存在明显的向北运动,东部存在明显的向南运动趋势。探讨了地壳水平运动的动力学问题,认为板内及板缘地壳水平运动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推动力是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重力势能差也是板内地壳水平运动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跟踪观测 地壳运动 动力学因素 板内 板缘
下载PDF
GPS精密相对定位中用分段线性法估算对流层折射偏差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邵占英 刘经南 +1 位作者 姜卫平 延兴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8年第3期13-18,共6页
在概述对流层折射的基础上,介绍了分段线性方法及其理论,然后根据实测数据,利用此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对流层折射对中等长度基线所构成的GPS网存在着尺度上的影响,这一影响可分为两部分: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但主要体现在尺... 在概述对流层折射的基础上,介绍了分段线性方法及其理论,然后根据实测数据,利用此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对流层折射对中等长度基线所构成的GPS网存在着尺度上的影响,这一影响可分为两部分: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但主要体现在尺度误差的比例部分上,大约为0.5×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对流层折射 尺度误差 分段线性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