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明高强度和低强度紫外辐射不同持续时间处理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以及强度与持续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不同强度(0.20 m W/cm2,0.75 m W/cm2)、不同持续时间(3 h,9 h和15 h)的U...【目的】探明高强度和低强度紫外辐射不同持续时间处理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以及强度与持续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不同强度(0.20 m W/cm2,0.75 m W/cm2)、不同持续时间(3 h,9 h和15 h)的UV-B处理后,采用编制特定年龄生命表和测量麦长管蚜体重方法,统计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mean relative growth rate,MRGR)、生命表种群参数、繁殖参数以及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变化。【结果】生命表数据表明,在同一辐射持续时间下,麦长管蚜种群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繁殖力F随紫外强度增加而显著(P<0.05)下降,短时间内死亡率升高,繁殖率降低;在同一紫外强度下,麦长管蚜的rm,R0和F也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存活率下降最快时期提前,繁殖率降低;紫外强度和持续时间两因素的影响具有极显著(P<0.01)的交互作用,但在短时间(3 h)、低强度(0.20 m W/cm2)的处理中,麦蚜的rm,R0和F却高于无紫外辐射组(对照)。MRGR数据表明,高强度(0.75 m W/cm2)、长时间(15 h)紫外辐射处理下麦长管蚜MRGR显著降低,但低强度、相对短时间(3 h和9 h)紫外辐射处理下的MRGR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随辐射强度和持续时间增加,发育为成蚜时有翅蚜所占比例增大。【结论】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受到紫外UV-B胁迫的影响,且随着紫外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而产生相应变化,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具有交互效应。展开更多
为明确高压静电场胁迫小麦种子对其叶片以及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产生的影响。测定了小麦苗期叶片及麦长管蚜体内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并采用盆栽种群实验研究了麦长管蚜的种群动态。实验结果表明:(1)在未被麦长...为明确高压静电场胁迫小麦种子对其叶片以及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产生的影响。测定了小麦苗期叶片及麦长管蚜体内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并采用盆栽种群实验研究了麦长管蚜的种群动态。实验结果表明:(1)在未被麦长管蚜取食的小麦叶片中,SOD和POD活性最大值均出现于4 k V/cm处理组,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CAT活性在未被取食的叶片中无显著差异(P>0.05);而被取食过的叶片中,4 k V/cm处理组的SOD和P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AT活性结果显示4 k V/cm和6 k V/cm处理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静电场处理组中麦长管蚜的S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P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种群动态和逻辑斯蒂模型参数显示4 k V/cm处理组的小麦环境容纳量(K)最小。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对影响麦长管蚜的介质(小麦)的抗氧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进一步明确了高压静电场对动植物的影响,说明了4 k V/cm是影响小麦和麦长管蚜的关键强度,为高压静电生态控蚜提供了新思路。展开更多
为了探究高压静电场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de的影响。采用特定年龄生命表的方法,设置2、4、6 k V/cm辐射强度处理小麦种子和出生24h内的1龄若蚜。统计连续20代电场胁迫后麦长管蚜生命表种群参数、繁殖参数以及存活率的变...为了探究高压静电场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de的影响。采用特定年龄生命表的方法,设置2、4、6 k V/cm辐射强度处理小麦种子和出生24h内的1龄若蚜。统计连续20代电场胁迫后麦长管蚜生命表种群参数、繁殖参数以及存活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经高压静电场处理后麦长管蚜的内禀增长率(r)在2 k V/cm和4 k V/cm强度时受影响显著(P<0.05),但两者表现的世代不同,2 k V/cm和4 k V/cm的最低值分别出现在第20代和第10代。(2)麦长管蚜的净增值率(R0)、平均世代周期(T)、繁殖力(F)、成虫寿命和产仔天数等参数均呈现前期受高压静电场影响各处理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世代的增加高压静电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麦长管蚜的特定年龄阶段存活率曲线受世代和高压静电场强度的影响显著。研究结论: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受世代和高压静电场强度的双重影响,且两者具有交互效应。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模拟自然条件下(同时对植物和昆虫进行高压静电场辐射处理)高压静电场对麦长管蚜的影响,为蚜虫生态遗传进化和生态控蚜提供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明高强度和低强度紫外辐射不同持续时间处理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以及强度与持续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不同强度(0.20 m W/cm2,0.75 m W/cm2)、不同持续时间(3 h,9 h和15 h)的UV-B处理后,采用编制特定年龄生命表和测量麦长管蚜体重方法,统计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mean relative growth rate,MRGR)、生命表种群参数、繁殖参数以及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变化。【结果】生命表数据表明,在同一辐射持续时间下,麦长管蚜种群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繁殖力F随紫外强度增加而显著(P<0.05)下降,短时间内死亡率升高,繁殖率降低;在同一紫外强度下,麦长管蚜的rm,R0和F也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存活率下降最快时期提前,繁殖率降低;紫外强度和持续时间两因素的影响具有极显著(P<0.01)的交互作用,但在短时间(3 h)、低强度(0.20 m W/cm2)的处理中,麦蚜的rm,R0和F却高于无紫外辐射组(对照)。MRGR数据表明,高强度(0.75 m W/cm2)、长时间(15 h)紫外辐射处理下麦长管蚜MRGR显著降低,但低强度、相对短时间(3 h和9 h)紫外辐射处理下的MRGR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随辐射强度和持续时间增加,发育为成蚜时有翅蚜所占比例增大。【结论】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受到紫外UV-B胁迫的影响,且随着紫外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而产生相应变化,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具有交互效应。
文摘为明确高压静电场胁迫小麦种子对其叶片以及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产生的影响。测定了小麦苗期叶片及麦长管蚜体内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并采用盆栽种群实验研究了麦长管蚜的种群动态。实验结果表明:(1)在未被麦长管蚜取食的小麦叶片中,SOD和POD活性最大值均出现于4 k V/cm处理组,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CAT活性在未被取食的叶片中无显著差异(P>0.05);而被取食过的叶片中,4 k V/cm处理组的SOD和P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AT活性结果显示4 k V/cm和6 k V/cm处理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静电场处理组中麦长管蚜的S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P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种群动态和逻辑斯蒂模型参数显示4 k V/cm处理组的小麦环境容纳量(K)最小。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对影响麦长管蚜的介质(小麦)的抗氧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进一步明确了高压静电场对动植物的影响,说明了4 k V/cm是影响小麦和麦长管蚜的关键强度,为高压静电生态控蚜提供了新思路。
文摘为了探究高压静电场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de的影响。采用特定年龄生命表的方法,设置2、4、6 k V/cm辐射强度处理小麦种子和出生24h内的1龄若蚜。统计连续20代电场胁迫后麦长管蚜生命表种群参数、繁殖参数以及存活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经高压静电场处理后麦长管蚜的内禀增长率(r)在2 k V/cm和4 k V/cm强度时受影响显著(P<0.05),但两者表现的世代不同,2 k V/cm和4 k V/cm的最低值分别出现在第20代和第10代。(2)麦长管蚜的净增值率(R0)、平均世代周期(T)、繁殖力(F)、成虫寿命和产仔天数等参数均呈现前期受高压静电场影响各处理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世代的增加高压静电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麦长管蚜的特定年龄阶段存活率曲线受世代和高压静电场强度的影响显著。研究结论: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受世代和高压静电场强度的双重影响,且两者具有交互效应。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模拟自然条件下(同时对植物和昆虫进行高压静电场辐射处理)高压静电场对麦长管蚜的影响,为蚜虫生态遗传进化和生态控蚜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