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果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优势菌群与有机酸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希 高洁 +3 位作者 李云姣 王兆凌 张兆熙 桑亚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61-68,共8页
分析3种自然发酵的水果酵素优势菌群与有机酸变化规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酸含量变化,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分析菌群变化,并将两部分结... 分析3种自然发酵的水果酵素优势菌群与有机酸变化规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酸含量变化,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分析菌群变化,并将两部分结果运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进行变化规律分析,发现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指数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乳酸、柠檬酸、苹果酸和草酸在发酵过程中是水果酵素的主要有机酸。PCR-DGGE共检测出19条特异性条带,包括7株乳酸菌,2株肠杆菌,1株肠球菌,2株假单胞菌,以及3株不可培养微生物等。RDA表明对柠檬酸生成贡献率较大的菌株分别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uncultured Brevundimonas sp.>Enterobacter xiangfangensis>uncultured Lactococcus sp.,对乳酸生成贡献率较大的菌株分别为L.plantarum>Lactococcus lactis subsp.>E.xiangfangensis>L.lactis subsp.>uncultured Lactococcus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酵素 有机酸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冗余分析
下载PDF
苹果酸酰化对黑果枸杞花青素稳定性改善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古明辉 陈虎 +2 位作者 李希 高庆超 王树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58-63,68,共7页
由于黑枸杞花青素的稳定性较差,在食品及药品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对黑枸杞花青素进行苹果酸酰基化改性。酰化后在p H3.5体系下以90℃水浴下酰化花青素提高保留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苹果酸与花青素的质量比、搅... 由于黑枸杞花青素的稳定性较差,在食品及药品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对黑枸杞花青素进行苹果酸酰基化改性。酰化后在p H3.5体系下以90℃水浴下酰化花青素提高保留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苹果酸与花青素的质量比、搅拌时间和反应温度对酰化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酰化反应工艺条件,并用紫外可见和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法验证。研究了酰基化花青素的光、热稳定性,同时建立并验证酰基化花青素热降解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当黑枸杞花青素与苹果酸的质量比为1∶3.5,搅拌5 h,反应温度50℃时,花青素的酰化提高保留率可达26.39%,与非酰化花青素相比,光稳定性增加17%。未酰化花青素预测模型:t=(lnρ_0-lnρ_1)/(0.3765exp(-742.7/T));酰化花青素预测模型:t=(lnρ_0-lnρ_1)/(0.2640exp(-685.8/T))。在80℃条件下应用热降解模型分别预测未酰化和酰化黑果枸杞花青素的半衰期,其结果分别为15.09和18.32 h,测定其保留率分别为53.2%和48.7%,接近初始值的一半,热降解动力学模型有效。实验表明苹果酸酰化花青素方法切实可行,产物酰化花青素的稳定性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基化 黑果枸杞花青素 苹果酸 稳定性
下载PDF
黑果枸杞花青素微胶囊的稳定性及靶向释放特性 被引量:8
3
作者 陈虎 吴晓梅 +4 位作者 李悦 杭园园 曹得霞 李希 王树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8,33,共8页
以黑果枸杞花青素微胶囊在水相体系中花青素的保留率为指标,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环境因素温度、循环冻融、自然光照、紫外光照对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花青素的氧化降解规律;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液的方法对花青素微胶囊的稳定... 以黑果枸杞花青素微胶囊在水相体系中花青素的保留率为指标,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环境因素温度、循环冻融、自然光照、紫外光照对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花青素的氧化降解规律;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液的方法对花青素微胶囊的稳定性和靶向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青素微胶囊的热降解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模型;微胶囊化花青素在低温和低p H条件下较稳定,光照能够降低花青素的稳定性。在体外模拟胃肠液稳定性实验中,花青素微胶囊在胃液中比肠液中稳定,与未包埋花青素溶液相比,花青素微胶囊溶液在模拟胃液中其花青素的保留率提高了14.8%,在模拟肠液中提高了17.3%;在体外模拟胃肠液靶向释放实验中,在胃液中,90 min后,花青素微胶囊溶液和花青素未包埋溶液中花青素的释放率分别为7.5%、20.7%;在肠液中花青素缓慢释放,240 min后,二者花青素的释放率分别为21.9%、27.2%;并且花青素微胶囊后能够显著提高其在水相体系中的稳定性,起到在胃肠液中缓释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花青素 微胶囊 稳定性 靶向释放
下载PDF
梨渣膳食纤维提取改性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兆熙 李希 +1 位作者 马跃栋 桑亚新 《中国果菜》 2020年第2期39-43,共5页
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人体消化吸收、预防心血管疾病、控制血糖等。梨渣是梨果经榨汁、酿造后得到的副产品。梨渣中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可作为食品膳食纤维的优质来源。但因梨渣中石细胞含量高,适口性差,造成大量浪费。如若改进梨渣中膳食... 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人体消化吸收、预防心血管疾病、控制血糖等。梨渣是梨果经榨汁、酿造后得到的副产品。梨渣中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可作为食品膳食纤维的优质来源。但因梨渣中石细胞含量高,适口性差,造成大量浪费。如若改进梨渣中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再进行加工、改性,可大大提高梨渣膳食纤维的利用率,增加其利用价值。本文概述了梨渣膳食纤维的提取及改性方法,总结了梨渣膳食纤维在食品中的应用,并对梨渣膳食纤维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梨渣的综合利用率和梨渣膳食纤维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渣 膳食纤维 提取方法 食品应用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章鱼内脏油脂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娇 刘晓涵 +4 位作者 王雪静 周畅 李希 智童心 桑亚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0-25,共6页
为提高章鱼加工副产物内脏的附加值,通过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作为提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以章鱼内脏与提取液的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因素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章鱼内脏中油脂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乙酸乙酯对章鱼... 为提高章鱼加工副产物内脏的附加值,通过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作为提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以章鱼内脏与提取液的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因素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章鱼内脏中油脂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乙酸乙酯对章鱼内脏油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超声功率180W,辅助提取30min,料液比1∶8(g/mL),提取温度56℃,提取时间2.6 h时,最佳提取率达到8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鱼 超声法 油脂 提取工艺 响应面试验
下载PDF
益生菌果蔬制品加工工艺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兆熙 李希 +1 位作者 马跃栋 桑亚新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50-254,共5页
近些年,消费者对于饮食的关注点由营养摄取逐渐向功能性和健康性转变,益生菌产品因其营养特性受到消费者喜爱。益生菌产品载体以乳制品为主,但因乳糖不耐症、乳制品过敏等症状限制人们对益生菌乳制品的消费,非乳制益生菌产品日益受到青... 近些年,消费者对于饮食的关注点由营养摄取逐渐向功能性和健康性转变,益生菌产品因其营养特性受到消费者喜爱。益生菌产品载体以乳制品为主,但因乳糖不耐症、乳制品过敏等症状限制人们对益生菌乳制品的消费,非乳制益生菌产品日益受到青睐。近年来,中国的果蔬产量逐年增加,2018年的果蔬产量达到9.6亿元,相比于2008年,总产量提升25%。果蔬中富含碳水化合物、酚类等适合益生菌生长繁殖的组分,可以作为替代益生菌乳制品发挥益生菌功能性的产品。因此,旨在结合益生菌总结发酵型果蔬制品和非发酵型果蔬制品两大类的加工工艺,并对加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制品 益生菌 加工工艺
原文传递
章鱼墨囊黑色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娇 王向红 +3 位作者 周畅 李希 智童心 桑亚新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6-171,共6页
为实现章鱼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以章鱼墨囊为原料,对比高速离心法和酶解法2种章鱼墨黑色素的提取方法,并对其超微结构、紫外-可见光谱及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速离心法提取的黑色素在紫外区波长230 nm和326 nm处有2个特征吸收峰... 为实现章鱼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以章鱼墨囊为原料,对比高速离心法和酶解法2种章鱼墨黑色素的提取方法,并对其超微结构、紫外-可见光谱及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速离心法提取的黑色素在紫外区波长230 nm和326 nm处有2个特征吸收峰,平均粒径为123 nm,结构完好。理化性质分析表明其不溶于大部分有机、无机试剂,在酸性溶液中沉淀,在碱性缓冲液中微溶,在NaOH溶液中溶解性良好;在自然光照条件下该黑色素稳定性较好,在紫外光下不耐受。在长时间高温加热条件下其稳定性较差,并且不同pH值条件下,随着溶液碱性的增强,章鱼墨黑色素的稳定性逐渐升高。本研究为章鱼墨囊黑色素的综合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鱼墨囊 结构 黑色素 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