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田稗属杂草田间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监测 被引量:15
1
作者 马国兰 刘都才 +5 位作者 张帅 新文 刘雪源 彭亚军 柏连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5-914,共10页
五氟磺草胺是一种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为探明稻田稗草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现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采自中国7省70地稻区的稗草田间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结果表明:所监测的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 五氟磺草胺是一种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为探明稻田稗草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现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采自中国7省70地稻区的稗草田间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结果表明:所监测的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高水平抗性种群达50.0%,中水平抗性种群达47.1%,低水平抗性种群为2.9%,无敏感种群。在湖北、安徽、宁夏和黑龙江4省中,高水平抗性种群均达60%以上;其他3省的高水平抗性种群也在25%以上。湖南、江西和江苏3省中等水平抗性种群均在60%以上,其他4个省份在20.0%~40.0%之间。湖北省和黑龙江省低水平抗性种群分别为10.0%和12.5%,其他5个省份均无低水平抗性种群。本研究揭示了中国主要稻区稗草田间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现状,可为合理应用五氟磺草胺防控稻田稗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稗属杂草 田间种群 五氟磺草胺 杂草抗性 抗性监测
下载PDF
双唑草腈的除草活性及对不同水稻品种和后茬作物的安全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国兰 刘都才 +2 位作者 刘雪源 彭亚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8-223,共6页
双唑草腈(pyraclonil)为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抑制剂,为明确其在水稻田的应用前景,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双唑草腈的除草活性及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安全性,通过大田试验作了进一步验证,并评价了双唑草腈对水稻及后茬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 双唑草腈(pyraclonil)为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抑制剂,为明确其在水稻田的应用前景,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双唑草腈的除草活性及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安全性,通过大田试验作了进一步验证,并评价了双唑草腈对水稻及后茬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双唑草腈对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稗草、阔叶杂草鸭舌草均有很好的除草活性。在室内试验中,该药剂对稻田稗草和鸭舌草的ED50分别为11.50g/hm^2和8.22g/hm^2,均高于对照药剂丙草胺对稗草和鸭舌草的活性;双唑草腈在3种水稻和稗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4.15、3.44和3.73,高于对照药剂;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8%双唑草腈颗粒剂162、216、324g/hm^2处理在药后20、40d对稗草、鸭舌草、节节菜及异型莎草的株防效均在98%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80%丙炔噁草酮可湿性粉剂和50%丙草胺乳油;双唑草腈对水稻以及三种主要后茬作物小麦、油菜和小白菜安全。研究表明双唑草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唑草腈 水稻 杀草谱 生物活性 安全性 后茬作物
下载PDF
有机、绿色与常规栽培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洋 张玉烛 +3 位作者 柏连阳 方宝华 朱国奇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71-74,共4页
以湘早籼45号和玉针香分别为供试早稻和晚稻,研究了4 a有机、2 a有机、绿色和常规栽培对水稻产量、土壤肥力和稻米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 a有机、2 a有机、绿色栽培模式下早稻和晚稻的产量分别比常规栽培模式低3.00%、8.02%、7.... 以湘早籼45号和玉针香分别为供试早稻和晚稻,研究了4 a有机、2 a有机、绿色和常规栽培对水稻产量、土壤肥力和稻米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 a有机、2 a有机、绿色栽培模式下早稻和晚稻的产量分别比常规栽培模式低3.00%、8.02%、7.49%和4.45%、9.07%、3.34%;与常规栽培相比,有机栽培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的含量,绿色栽培下土壤的各项肥力指标变化总体上介于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之间;4 a有机栽培的土壤p H值显著升高,其他处理p H值差异不大;常规栽培和4 a有机栽培生产的稻米氨基酸含量较高,4 a有机、2 a有机、绿色和常规栽培的稻米中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的35.66%、35.89%、35.82%和35.36%;不同栽培模式下的稻米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均为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亮氨酸(Leu)和精氨酸(Arg),含量较低的是半胱氨酸(Cys),这与目前稻米中氮基酸含量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栽培 绿色栽培 产量 土壤养分 氨基酸含量
下载PDF
PQQ诱导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欧阳茹 +3 位作者 鲁湘 刘洋 欧阳翔 张玉烛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86,共8页
为筛选出诱导水稻对纹枯病抗性的最佳诱导因子及其诱导最佳条件,在水稻苗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苯并噻二唑(BTH)、壳寡糖(COS)、吡咯喹啉醌(PQQ)、前胡提取液、益农和翆倍加,开展不同诱导因子及诱导方式对水稻纹枯病抗性影响研究。通过调... 为筛选出诱导水稻对纹枯病抗性的最佳诱导因子及其诱导最佳条件,在水稻苗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苯并噻二唑(BTH)、壳寡糖(COS)、吡咯喹啉醌(PQQ)、前胡提取液、益农和翆倍加,开展不同诱导因子及诱导方式对水稻纹枯病抗性影响研究。通过调查发病度,计算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筛选出最佳诱导因子及其诱导条件(浓度、方式、诱导时间)。结果表明,BTH、COS、PQQ、前胡提取液、益农和翆倍加均能减轻纹枯病的发生,其中以浓度为2.0μmol/L的PQQ处理防治效果最好,相对防效达到51.0%,远高于其他诱导因子的相对防效,也显著优于对照井冈霉素。PQQ诱导作用的最优条件为苗期喷施、浓度2.0μmol/L、诱导时间72 h,其相对防效可达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喹啉醌 水稻纹枯病 诱导抗病性
原文传递
嗜硫小红卵菌HNI-1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 被引量:1
5
作者 高爱军 鲁湘 +4 位作者 刘勇 谭新球 戴建平 张玉烛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58-61,共4页
为明确嗜硫小红卵菌HNI-1菌剂对水稻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试验以感病品种玉针香为供试水稻品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该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亿CFU/m L嗜硫小红卵菌HNI-1悬浮剂100、200、300 mL/... 为明确嗜硫小红卵菌HNI-1菌剂对水稻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试验以感病品种玉针香为供试水稻品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该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亿CFU/m L嗜硫小红卵菌HNI-1悬浮剂100、200、300 mL/667m~2处理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在末次药后14 d为56.76%~69.48%,其中300 mL/667m~2处理的防效高于对照药剂20%噻菌铜悬浮剂100 mL/667m~2处理,但差异不显著;3种浓度药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在末次药后14 d为62.49%~72.98%,且300 mL/667m~2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处理。这表明嗜硫小红卵菌HNI-1菌剂具有防控水稻细菌性病害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嗜硫小红卵菌HNI-1 细菌性病害 白叶枯病 细菌性条斑病
下载PDF
利用贴牌水培法快速鉴定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水平 被引量:4
6
作者 唐涛 +4 位作者 刘雪源 刘都才 柏连阳 马国兰 彭亚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4-149,共6页
本文通过室内贴牌水培法及整株法,快速鉴定并验证了2013年采自湖南省不同地区稻田的50个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试验结果表明:贴牌水培法所用的二氯喹啉酸甄别剂量为80 mg/L;稗草死亡率越低,其抗性倍数(resistance factor,R... 本文通过室内贴牌水培法及整株法,快速鉴定并验证了2013年采自湖南省不同地区稻田的50个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试验结果表明:贴牌水培法所用的二氯喹啉酸甄别剂量为80 mg/L;稗草死亡率越低,其抗性倍数(resistance factor,RF)越高,其中死亡率为0时,整株法测定的 RF 值高达896.07~1209.38;贴牌水培法测定的稗草样本对二氯喹啉酸的 ED50远低于整株法,但两种方法得到的不同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水平趋势高度吻合。笔者认为以贴牌水培法测定的死亡率小于40%的稗草样本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风险较高,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 贴牌水培法 二氯喹啉酸 甄别剂量 抗性倍数
下载PDF
诱抗剂PQQ对纹枯病的田间防效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欧阳茹 +7 位作者 刘洋 匡炜 朱杰伟 刘都才 欧阳翔 马国兰 彭亚军 张玉烛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128,共8页
利用生物活性物质诱导增强水稻抗病性是实现水稻病害绿色防控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抗病品种高品6、感病品种Lemont为材料,对诱抗剂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quinone,PQQ)喷雾处理使用剂量(1μmol/L,P1;2μmol/L,P2... 利用生物活性物质诱导增强水稻抗病性是实现水稻病害绿色防控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抗病品种高品6、感病品种Lemont为材料,对诱抗剂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quinone,PQQ)喷雾处理使用剂量(1μmol/L,P1;2μmol/L,P2)、施药时期(分蘖始期,I;分蘖末期,E;孕穗中期,M;全生育期,W)及其对纹枯病的防效与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喷施不同剂量PQQ后,对抗、感纹枯病品种均具有一定的防病和增产作用。感病品种Lemont和抗病品种高品6分别以W-P2和W-P1处理对纹枯病的控制作用最佳,其末次调查的相对防效依次为48.37%和46.13%;对应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最高,分别为6.34、4.81t/hm^(2)和9.51、7.68t/hm^(2)。此外,喷施PQQ还有助于改善稻米加工(糙米率、整精米率)、外观(垩白粒率、垩白度)及蒸煮食味(胶稠度)品质,但对稻米的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绝大多数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喹啉醌 水稻纹枯病 诱导抗病性 相对防效 产量 米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