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被引量:170
1
作者 黄平平 +10 位作者 韩明哲 肖志坚 杨仁池 邱录贵 钱冠清 付仁敏 郑亚丽 刘春华 徐秀强 君凡 韩忠朝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08-311,共4页
目的 评价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SO)的临床疗效及部分影响因素。方法 确诊严重ASO患者 1例 ,予rhG CSF 30 0 μg皮下注射 ,每日 2次 ,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第 5天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干细胞 ,配成... 目的 评价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SO)的临床疗效及部分影响因素。方法 确诊严重ASO患者 1例 ,予rhG CSF 30 0 μg皮下注射 ,每日 2次 ,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第 5天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干细胞 ,配成干细胞混悬液。将干细胞混悬液肌肉注射进行双下肢移植 (3× 10 9细胞 肢 )。 4 4d后给病情较重的左下肢第 2次移植相同的细胞数。观察 3个月 ,进行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 ,患者疼痛、患肢冷感、间歇性跛行、溃疡明显好转 ,左右足踝压指数 (ABI)分别由 0 .4 9,0 .6 9升为 0 .5 0 ,0 .85。移植后 1个月末梢血流波幅 [(11.90± 10 .95 )mm]和激光多谱勒扫描血流灌注量 [(0 .4 9± 0 .16 )PU]较移植前 [分别为 (1.70± 1.95 )mm ,(0 2 7± 0 .0 8)PU]显著改善 (P <0 .0 1)。数字减影下肢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新侧支血管形成明显增加 (评分结果为 3)。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动员后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SO患者 ,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及疗效标准(2016年修订稿) 被引量:72
2
作者 杨博华 +31 位作者 令根 俊海 侯玉芬 曹烨民 张纪蔚 赵钢 汪庆平 张恒龙 王恩江 张建强 韩冰 郭伟光 庄柏熙 高杰 刘鹏 吴继东 王闯 金志宏 陈学明 周涛 秦红松 阙华发 大勇 鞠上 郑学军 徐欣 刘建龙 张秀军 党永康 刘明 杨宝钟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10期909-910,共2页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男、女均可发病,以男性多见,病变为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尤其是腹主动脉以下诸分支分叉起始部位,如腹主动脉分叉、髂总动脉及股总动脉等分叉处多见...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男、女均可发病,以男性多见,病变为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尤其是腹主动脉以下诸分支分叉起始部位,如腹主动脉分叉、髂总动脉及股总动脉等分叉处多见。受累动脉管壁变厚、变硬,并伴有粥样斑块及胆固醇沉积,致使管腔狭窄、血栓形成或闭塞,引起肢体远端供血不足,重者可发生溃疡及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诊断 疗效 标准 专家共识
下载PDF
43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5
3
作者 蓝海峰 方志鸿 +12 位作者 张悦 王晓燕 薛峰 张磊 郭振兴 董恂玮 郑以州 张凤奎 钱林生 季林祥 肖志坚 杨仁池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87-591,共5页
目的了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临床特点及疾病自然过程。方法对本院1980年5月至2006年12月诊治的E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8例患者中,男201例,女237例,中位发病年龄48岁。有出血症状者101例(23.1%),有栓塞者86例(1... 目的了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临床特点及疾病自然过程。方法对本院1980年5月至2006年12月诊治的E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8例患者中,男201例,女237例,中位发病年龄48岁。有出血症状者101例(23.1%),有栓塞者86例(19.6%),同时有出血和血栓者13例(3.0%),脾大150例,肝大60例。无症状者149例(34.0%),在诊治其他疾病时发现者145例(33.1%)。初诊时中位血小板数为1000×10^9/L。255例作骨髓活检,以大而多分叶的成熟巨核细胞增生为主,其中51例局部伴有网状纤维增生。从114例患者中检出90例JAK2V617F突变阳性,阳性率为78.9%。180例作染色体核型检查,6例(3.3%)染色体异常。261例随访时间〉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0(12~300)个月。17例(6.5%)进展为骨髓纤维化(MF)。1例转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例6年后转为PV,20年后转为MF。转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各1例。结论ET是以血栓和出血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无症状者比例高。主要进展为MF,大多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 临床研究 临床演化
原文传递
川芎嗪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4
作者 黄平平 +2 位作者 刘春华 王书桂 钱冠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12-41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疗效机理。探索从中药中寻找有效的血管保护剂的新途径。方法:使用川芎嗪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46例(治疗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细胞的数量,同期观... 目的:通过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疗效机理。探索从中药中寻找有效的血管保护剂的新途径。方法:使用川芎嗪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46例(治疗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细胞的数量,同期观察53名健康人的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近期治愈21例(45.7%),显效17例(36.9%),有效8例(17.4%)。治疗前循环内皮细胞数量为(4.39±1.76)个/0.9μl,明显高于健康人组〔(1.53±0.42)个/0.9μl〕,治疗后随着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好转,循环内皮细胞数下降为(2.43±0.87)个/0.9μl(P<0.01)。结论:川芎嗪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血管内皮细胞 川芎嗪 治疗
下载PDF
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刚 乔海平 +2 位作者 黄洁明 余金莉 《当代医学》 2013年第3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7月在儿科住院治疗的216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入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退热、补液及利巴...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7月在儿科住院治疗的216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入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退热、补液及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108例患儿中,治愈54例,有效33例,无效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6%;观察组108例患儿中,治愈69例,有效30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利巴韦林 喜炎平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中药单体原儿茶醛对瘀血证患者单核细胞趋化游走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徐宗佩 张伯礼 +3 位作者 陈克奇 周宇 张吉正 《天津中医》 2002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 :探讨瘀血证的本质 ,研究活血化瘀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两种体外白细胞趋化游走实验(48孔微小趋化室和Transwell共同培养体系),观察瘀血证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游走能力及原儿茶醛(37℃40ug/mL15分钟)对其影响。结... 目的 :探讨瘀血证的本质 ,研究活血化瘀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两种体外白细胞趋化游走实验(48孔微小趋化室和Transwell共同培养体系),观察瘀血证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游走能力及原儿茶醛(37℃40ug/mL15分钟)对其影响。结果 :瘀血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游走能力较健康人非常显著增强 ,P<0.01。原儿茶醛能显著降低瘀血证(P<0.01)及健康人 (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游走能力。结论 :瘀血证患者单核细胞趋化游走能力增强 ,原儿茶醛能降低瘀血证患者的单核细胞趋化游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血证 单核细胞 趋化游走 原儿茶醛 病理生理 中药 治疗
下载PDF
某些血管病循环白细胞自发活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金永娟 朱文云 +2 位作者 邢海燕 吴秉权 《微循环学杂志》 1997年第2期10-13,共4页
某些血管病循环白细胞自发活化作用的研究1金永娟2朱文云2邢海燕2吴秉权2李尚珠2由由于白细胞的抗微生物和免疫功能,传统认为白细胞对机体是有益的。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白细胞在一些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和发... 某些血管病循环白细胞自发活化作用的研究1金永娟2朱文云2邢海燕2吴秉权2李尚珠2由由于白细胞的抗微生物和免疫功能,传统认为白细胞对机体是有益的。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白细胞在一些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流行病学的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循环白细胞 活化
下载PDF
川芎素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春华 +4 位作者 黄平平 付仁敏 吴立华 王书桂 钱冠清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观察系统性硬皮病 (PSS)患者循环内皮细胞( CEC)数量的变化,了解 PSS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伤情况及川芎素对 PS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川芎素治疗 PSS的疗效机理。方法使用川芎素治疗 PSS患者 38例,观察治疗前后 CEC... 目的观察系统性硬皮病 (PSS)患者循环内皮细胞( CEC)数量的变化,了解 PSS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伤情况及川芎素对 PS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川芎素治疗 PSS的疗效机理。方法使用川芎素治疗 PSS患者 38例,观察治疗前后 CEC的数量变化,以 53例健康人的 CEC数量作为对照比较。结果经川芎素治疗后, 38例 PSS患者的皮肤硬化、末梢疼痛、冷感、溃疡指数均有明显的改善( P< 0.01)。治疗前 PSS患者的 CEC数量 (3.40± 1.27个 /0.9μ 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1.13± 0.48个 /0.9μ L),治疗后随着临床症状、体征的好转, CEC数量也显著下降 (1.80± 0.58个 /0.9μ L)。结论川芎素治疗 PSS不仅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对 PSS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也有较好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皮病 血管内皮细胞川芎素 CEC
原文传递
血瘀证血细胞流变学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邢海燕 朱文云 +4 位作者 马丽 黄平平 王书桂 金永娟 《中国微循环》 2000年第2期116-117,129,共3页
目的以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为对象 ,研究白细胞(WBC)活化及粘附状态对血瘀的影响。方法采用(1)硝基蓝四唑(NBT)试验测定WBC的自发活化率(SAR) ;(2)免疫荧光法检测WBC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18表达 ;(3)剪切力耐受法观测WBC的粘附。结果... 目的以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为对象 ,研究白细胞(WBC)活化及粘附状态对血瘀的影响。方法采用(1)硝基蓝四唑(NBT)试验测定WBC的自发活化率(SAR) ;(2)免疫荧光法检测WBC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18表达 ;(3)剪切力耐受法观测WBC的粘附。结果ASO三种血瘀证WBC的SAR和粘附率显著高于正常(P<0.01) ,粘附分子表达增加 ,全血粘度升高 ,红细胞(RBC)变形性下降。结论血液异常改变是中医血瘀“血行失度”的共同病理基础 ,白细胞高活化状态及粘附性的改变在血细胞微血管嵌塞和组织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对血瘀证的治疗应重视抑制WBC的活化和粘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白细胞 自发活化 粘附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重度下肢缺血的初步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于靖宜 +9 位作者 吴立华 红敏 高雯慧 郑亚丽 徐宁 刘庆国 君凡 刘春华 胡依民 黄平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92-896,共5页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uto-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auto-PBMNC)治疗血栓闭塞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重度下肢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2013年5月本院2...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uto-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auto-PBMNC)治疗血栓闭塞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重度下肢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2013年5月本院2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2组:1组12例接受auto-PBMNC治疗(auto-PBMNC组);另1组10例接受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随访所有患者治疗后2年内溃疡愈合、脱离CLI、截肢、死亡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uto-PBMNC组的溃疡愈合情况和脱离CLI情况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溃疡愈合:P=0.016,脱离CLI:P=0.013)。2组2年截肢率无统计学差异(大截肢:P=0.361,总截肢P=0.867)。2年内无死亡病例、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auto-PBMNC治疗能明显促进TAO患者溃疡愈合及脱离CLI,但两者对截肢的影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 干细胞 单个核细胞 血栓闭塞脉管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不同挽救治疗方案对初始诱导失败和复发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1
作者 高雯慧 红敏 +10 位作者 于靖宜 郑亚丽 吴立华 刘庆国 君凡 刘春华 胡依民 徐宁 秘营昌 黄平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0-345,共6页
目的:探讨MAC(米托蒽醌、阿糖胞苷、环磷酰胺)、FLAG(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及CAG(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粒系集落刺激因子)方案治疗初始诱导失败和复发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8年... 目的:探讨MAC(米托蒽醌、阿糖胞苷、环磷酰胺)、FLAG(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及CAG(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粒系集落刺激因子)方案治疗初始诱导失败和复发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8年1月至2016年4月间经MAC、FLAG或CAG方案挽救治疗的初始诱导失败和复发的156例AML患者(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资料,按化疗方案分为156患者MAC组(60例)、FLAG组(45例)和CAG组(51例)。比较不同挽救方案的完全缓解率(CR)、部分缓解率(PR)、总生存(OS)、无病生存(DFS)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化疗后完全缓解率(CR),MAC组高于FLAG组和CAG组(55.4%vs 34.1%vs 34.0%)(P<0.05)。MAC、FLAG和CAG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5.46和10.2个月,3个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骨髓抑制仍为主要的不良反应,3个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MAC方案治疗的患者更多地出现粒细胞缺乏性发热(93.3%vs 86.7%vs 64.7%)(P<0.001);但致死性感染的发生率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5%vs 8.9%vs 5.9%)(P>0.05)。结论:与FLAG及CAG方案相比,MAC方案可以使更多的初始诱导失败和复发的AML患者获得缓解,且没有增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后续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挽救治疗方案 MAC方案 FLAG方案 CAG方案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系统性硬化症的血液学异常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和虹 杨丽萍 +2 位作者 吴立华 储榆林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及系统性硬化症 (PSS)的血液学异常情况 ,进一步指导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2例 SL E及 39例 PSS患者的血液学资料 ,率比较采用 χ2 检验 ,均值比较采用 t检验。结果 :以贫血最常见 ,SL E...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及系统性硬化症 (PSS)的血液学异常情况 ,进一步指导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2例 SL E及 39例 PSS患者的血液学资料 ,率比较采用 χ2 检验 ,均值比较采用 t检验。结果 :以贫血最常见 ,SL E者占 77.4% ,PSS者占 17.9%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SL E者血红蛋白均数显著低于 PSS者。 2 8例 SL E患者行骨髓检查 ,大部分患者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主要表现为增生性贫血骨髓像。 18例 SL E患者行抗人球蛋白试验 ,阳性率为 6 6 .7%。结论 :风湿类疾病相关性血液学异常较常见 ,其中以贫血最为多见 ,尤以 SL E者最突出 ;骨髓主要表现为增生性贫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硬化症 血液病 血液学异常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瘀型白细胞游走能力的变化和原儿茶醛对其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宇 +7 位作者 黄平平 陈克奇 徐宗佩 高秀梅 孙静美 史红 张伯礼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rteriosclertosisobliteransASO)的发病机理和原儿茶醛 (protocatechuicaldehyde ,PCA)的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理。 方法 :趋化游走实验法、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等。 结果 :(1)ASO组白细胞趋化...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rteriosclertosisobliteransASO)的发病机理和原儿茶醛 (protocatechuicaldehyde ,PCA)的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理。 方法 :趋化游走实验法、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等。 结果 :(1)ASO组白细胞趋化游走的数目大于献血员组 ;(2 )PCA处理的两组的趋化游走的白细胞数目少于各自的对照组 ;(3)ASO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NC)产生的IL 8活性高于献血员对照组 ;(4 )PCA处理的献血员组和PCA处理的血瘀型组的PBMNC产生的IL 8活性低于各自的对照组。 结论 :血瘀型组白细胞趋化游走能力增强 ;其PBMNC产生的IL 8活性增高 ;PCA抑制白细胞趋化游走和PBMNC产生的IL 8活性增高。这些抑制作用是PCA改善微循环、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硬化性闭塞症 血瘀型 白细胞 细胞运动 抗炎作用 白细胞介素-8 原儿茶醛 中西医治疗
下载PDF
解毒消瘀膏外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应森林 孟静岩 +1 位作者 《天津中医》 2001年第2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解毒消瘀膏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研究 外治法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不同中医证型相关基因表达谱的鉴定及其候选标志分子的发现与验证 被引量:11
15
作者 泰贤 张彦琼 +6 位作者 薛志鹏 王荣田 刘道兵 曹玉举 林娜 陈卫衡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536-4542,共7页
目的:发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不同中医证型分子标志。方法:60例SONFH组患者与20例接受激素治疗未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对照组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通过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与生物分子网络分析相整合的方法,筛选SONFH不同证... 目的:发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不同中医证型分子标志。方法:60例SONFH组患者与20例接受激素治疗未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对照组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通过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与生物分子网络分析相整合的方法,筛选SONFH不同证型候选分子标志,进而构建辨证预测模型。采用大规模独立样本测试和十倍交叉验证评估上述辨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结果:本研究分别获得4个痰瘀阻络证(CD28、CD4、PLCG1、PRKCA)、4个经脉痹阻证(PTGS2、SOS2、STAT6、TLR4)和5个肝肾亏虚证(IFIT1、IRF7、ISG15、MAPK14、RHOU)的候选标志基因,显著参与抑制成骨细胞分化、破骨细胞发育、炎症免疫反应等与SONFH病理改变相关生物学反应。基于上述候选基因在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量所建立的辨证预测模型,经十倍交叉验证和独立样本集验证表明,其最优辨证准确性均在83%以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00。结论:3种SONFH证型预测模型的性能良好且稳定,为揭示SONFH'三期四型'的生物学基础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基因表达谱 生物网络 分子标志物
原文传递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前列腺素E_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白介素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系 被引量:10
16
作者 胡依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42-44,共3页
目的探究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前列腺素E_2(PGE_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白介素(I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系。方法选取6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68名体检健康同龄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血清HMGB1、PGE_... 目的探究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前列腺素E_2(PGE_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白介素(I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系。方法选取6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68名体检健康同龄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血清HMGB1、PGE_2、VEGF及IL水平,并将观察组中不同分期与分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HMGB1、PGE2、VEGF及I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不同分期与分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清检测结果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HMGB1、PGE_2、VEGF及IL均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密切的关系(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清HMGB1、PGE_2、VEGF及IL均呈现高表达状态,且不同分期与分型患者的表达差异也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前列腺素E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介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蓝海峰 +1 位作者 周斌 杨仁池 《医学综述》 2006年第21期1289-1291,共3页
周围血管病变是导致肢体缺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改善肢体缺血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逐渐深入。本文从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带血干细胞移植这三个方面,对目前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肢体缺血 干细胞 移植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VEGF、EGF、EPO、TPO及氧化应激的变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依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7-60,共4页
目的研究及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VEGF、EGF、EPO、TPO及氧化应激的变化。方法选取5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54名健康同龄人员为对照组,将2组研究对象的血清VEGF、EGF、EPO、TPO、酶抗氧化指标及非酶抗氧化指标进行检测及比... 目的研究及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VEGF、EGF、EPO、TPO及氧化应激的变化。方法选取5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54名健康同龄人员为对照组,将2组研究对象的血清VEGF、EGF、EPO、TPO、酶抗氧化指标及非酶抗氧化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比较观察组中不同Camitta分型与分类患者的血清VEGF、EGF、EPO、TPO、酶抗氧化指标及非酶抗氧化指标,并以Logistic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VEGF及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EPO及TP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酶抗氧化指标中的TAC、SOD及CA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MDA则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非酶抗氧化指标中的MT、GSH、Zn及S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Cu则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不同Camitta分型患者的血清VEGF、EGF、EPO、TPO、酶抗氧化指标及非酶抗氧化指标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经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血清指标均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密切的关系(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清VEGF、EGF、EPO、TPO及氧化应激指标呈现明显异常的状态,且上述检测指标均与本病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清 VEGF EGF EPO TPO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痹祺胶囊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3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天津中医药》 CAS 2005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研究痹祺胶囊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病例共计34例,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血瘀、气虚血瘀3型,均服用痹祺胶囊。[结果]湿热型中痊愈例数较多,占63.6%;血瘀型、气虚血瘀型则起效较慢,痊愈例数较少。[结论]痹祺胶囊... [目的]研究痹祺胶囊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病例共计34例,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血瘀、气虚血瘀3型,均服用痹祺胶囊。[结果]湿热型中痊愈例数较多,占63.6%;血瘀型、气虚血瘀型则起效较慢,痊愈例数较少。[结论]痹祺胶囊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较高,用药安全,值得进一步观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祺胶囊 血栓性浅静脉炎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原儿茶醛对血瘀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趋化游走能力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克奇 +7 位作者 周宇 黄平平 徐宗佩 高秀梅 孙静美 史红 张伯礼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和方法 :观察献血员和血瘀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跨越聚碳酸酯 (PC)膜及跨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单层趋化游走能力的差异、游走过程中产生IL - 8活性水平的变化及原儿茶醛 (PCA)对上述过程的影响。结果 :血瘀证患者... 目的和方法 :观察献血员和血瘀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跨越聚碳酸酯 (PC)膜及跨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单层趋化游走能力的差异、游走过程中产生IL - 8活性水平的变化及原儿茶醛 (PCA)对上述过程的影响。结果 :血瘀证患者组的趋化游走的PBMNC数目明显多于献血员组 ;PCA明显地抑制该 2组PBMNC的趋化游走。血瘀证患者PBMNC在游走过程中产生的IL - 8活性明显高于献血员 ;PCA抑制该 2组患者的PBMNC产生的IL - 8活性。结论 :血瘀证组PBMNC的趋化游走活性明显增强 ,并产生更高的IL - 8活性。PCA抑制PBMNC趋化游走和在趋化游走过程中产生的IL - 8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白细胞 细胞运动 白细胞介素-8 原儿茶醛 血瘀证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