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在海洋污染环境中的生物修复作用 被引量:70
1
作者 郑天凌 庄铁城 +4 位作者 蔡立哲 田蕴 郭楚玲 徐美珠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24-534,共11页
海洋环境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海洋科学紧密渗透、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 ,近年来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 .特别是利用微生物为主体的生物修复在治理海洋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作用日显重要 ,已成为当今国际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 海洋环境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海洋科学紧密渗透、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 ,近年来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 .特别是利用微生物为主体的生物修复在治理海洋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作用日显重要 ,已成为当今国际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 .阐述了生物修复技术发展的基础微生物降解作用 ,微生物的生态、生理、进化等问题 ,强调了生物修复在治理海洋污染环境中应用的重要性 ,报道了作者近年来以新思路、新方法、藉海洋微生物的特殊功能与特点对海洋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石油、农药、赤潮灾害与毒素以及病原性微生物等修复作用的新成果 ,展示了厦门大学在该领域所进行的若干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微生物 海洋污染 海洋环境微生物学 微生物降解 石油污染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青蟹属(Scylla)的种类组成 被引量:85
2
作者 林琪 +1 位作者 黎中宝 王桂忠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19,共9页
为调查青蟹属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种类组成及明确优势种的种类,采集了13个地区共413只青蟹。通过形态比较,确认有4个种,它们是: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紫螯青蟹(Scylla tranquebarica),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榄绿青蟹(Scyl... 为调查青蟹属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种类组成及明确优势种的种类,采集了13个地区共413只青蟹。通过形态比较,确认有4个种,它们是: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紫螯青蟹(Scylla tranquebarica),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榄绿青蟹(Scylla olivacea)。这4个种类可以从头胸甲额缘4齿的长度(FMSH/DFMS)、形状,螯足腕节内刺的有无、螯足及步足斑纹来区分。其中拟穴青蟹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其他3个种仅在海南和北部湾被发现。在拟穴青蟹中有9.7%的成熟个体和33.3%未成熟个体具有螯足内刺,因此不能仅凭借这个特征来鉴别拟穴青蟹。本文对青蟹属4个种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制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蟹属 种类组成 中国
下载PDF
锯缘青蟹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54
3
作者 上官步敏 刘正琮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6-103,共8页
根据锯缘青蟹卵巢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学特征,卵巢发育可以划分为六个时期:未发育期、发育早期、发育期、将成熟期、成熟期和排卵后期。在发育早期,多数卵母细胞胞质中有多个嗜酸性液泡,这种结构在其他十足类卵母细胞中较少见。少数个... 根据锯缘青蟹卵巢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学特征,卵巢发育可以划分为六个时期:未发育期、发育早期、发育期、将成熟期、成熟期和排卵后期。在发育早期,多数卵母细胞胞质中有多个嗜酸性液泡,这种结构在其他十足类卵母细胞中较少见。少数个体在发育早期发生卵母细胞全面退化,这种现象可能是缺乏交配或饥饿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卵巢发育 卵子发生
下载PDF
铜、锌、镉对锯缘青蟹仔蟹代谢酶活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汤鸿 +1 位作者 王桂忠 翁卫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21-525,共5页
测定锯缘青蟹仔蟹(背甲宽 31.0±3.5 mm;背甲长 23.0±2.8 mm)暴露在次致死浓度的铜、锌、镉离子溶液下 24 h后肝胰腺、鳃、肌肉碱性磷酸酶(AKP)、谷雨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的... 测定锯缘青蟹仔蟹(背甲宽 31.0±3.5 mm;背甲长 23.0±2.8 mm)暴露在次致死浓度的铜、锌、镉离子溶液下 24 h后肝胰腺、鳃、肌肉碱性磷酸酶(AKP)、谷雨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的酶活性.结果表明:低浓度重金属使仔蟹酶活力提高,高浓度时又对酶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三种金属中,铜、镉对酶活力影响作用较锌显著.三种受试组织中,肝胰腺酶活力最易受重金属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锯缘青蟹 仔蟹 代谢酶活性
下载PDF
甲壳动物幼体蜕皮的调控 被引量:42
5
作者 朱小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9-384,共6页
关键词 甲壳动物 幼体 蜕皮 激素调控
下载PDF
锯缘青蟹幼体消化酶活力 被引量:38
6
作者 汤鸿 +1 位作者 王桂忠 林琼武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8-93,共6页
对锯缘青蟹幼体(Z_1→C_1)各发育期的几种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幼体发育过程中,这四种消化酶比活力表现出三种变化模式。初步认为,青蟹幼体消化酶活力高低与幼体发育期有关,同... 对锯缘青蟹幼体(Z_1→C_1)各发育期的几种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幼体发育过程中,这四种消化酶比活力表现出三种变化模式。初步认为,青蟹幼体消化酶活力高低与幼体发育期有关,同时受饵料条件和各发育阶段能量需求的调节;状幼体V期(Z_5),大眼幼体(M)高死亡率可能与这两期幼体蛋白酶活力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幼体 消化酶活力
下载PDF
一种带增强子的原核高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34
7
作者 罗文新 张军 +5 位作者 杨海杰 谢小燕 逄淑强 夏宁邵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78-581,共4页
构建的 pTO T7大肠杆菌高效融合表达载体 ,调控序列中有一个Ω序列和一个T7启动子串联 ;多克隆位点 (MCS)包括 8个常用酶切位点 ;可进行融合表达或者非融合表达 ,根据不同的需要加以选择 ;融合蛋白N端为T7g10的 12个起始氨基酸 ,C端为Hi... 构建的 pTO T7大肠杆菌高效融合表达载体 ,调控序列中有一个Ω序列和一个T7启动子串联 ;多克隆位点 (MCS)包括 8个常用酶切位点 ;可进行融合表达或者非融合表达 ,根据不同的需要加以选择 ;融合蛋白N端为T7g10的 12个起始氨基酸 ,C端为His标签 ;含kan抗性基因作为选择标记。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基因克隆至 pTO T7载体 ,在E .coli中的表达结果表明 ,融合EGFP达到菌体总蛋白量的 5 0 %以上 ,90 %以上的融合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存在 ,融合后的EGFP仍保持原有的荧光性质。与同时构建的不含Ω序列的 pT T7载体的表达产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Ω序列在 pTO T7载体中能显著提高表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子 原核细胞 表达载体 PTO-T7 Ω序列
下载PDF
锯缘青蟹个体发育过程中同工酶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王桂忠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12-416,共5页
在水产养殖中,饵料的供应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跟踪消化和代谢方面的酶活性及其同工酶谱的变化情况,可以获得比较合理的投饵方案以及了解养殖对象食性的转变情况。锯缘青蟹是我国的主要养殖蟹类之一,养殖热潮方兴未艾。为了了解青蟹在不... 在水产养殖中,饵料的供应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跟踪消化和代谢方面的酶活性及其同工酶谱的变化情况,可以获得比较合理的投饵方案以及了解养殖对象食性的转变情况。锯缘青蟹是我国的主要养殖蟹类之一,养殖热潮方兴未艾。为了了解青蟹在不同发育期中的食性以及食性的转变情况,给青蟹养殖业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青蟹不同发育期的四种酶的同工酶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蟹 水产养殖 同工酶谱 比较
下载PDF
海洋浮游动物学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许振祖 +4 位作者 黄加祺 曹文清 陈钢 柯才焕 陈丽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74-585,共12页
中国的海洋浮游生物学由我校已故科学家郑重、金德祥教授创建于本世纪 4 0年代 .近 10年来 ,该领域继续取得一批研究成果 ,促进了我国海洋浮游生物学的发展 .在浮游动物生物学方面 ,揭示了台湾海域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 ,发现水母... 中国的海洋浮游生物学由我校已故科学家郑重、金德祥教授创建于本世纪 4 0年代 .近 10年来 ,该领域继续取得一批研究成果 ,促进了我国海洋浮游生物学的发展 .在浮游动物生物学方面 ,揭示了台湾海域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 ,发现水母类 39个新种 ,桡足类 2个新种 ,并对浮游动物生态类群、群落结构、微小型浮游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基础生态学取得了系列成果 .同时 ,开展了实验生理生态学及个体生物学研究 .其中 ,浮游动物生化组成与生理生态功能、浮游桡足类卵型与滞育、浮游动物能学、主要浮游动物染色体、生活周期与世代 ,摄食生态 ,经济贝类幼体附着与变态等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生态学 生物学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类群 群落结构 浮游动物多样性
下载PDF
锯缘青蟹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之间的结构变化 被引量:28
10
作者 成永旭 +2 位作者 王桂忠 陈学雷 林琼武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0-92,共13页
通过电镜研究了锯缘青蟹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发生期 (分为初期和后期 )卵母细胞表面的结构和胞质的变化。卵黄发生初期分为 :内源性卵黄发生阶段和有卵泡细胞直接参与的外源性卵黄合成阶段。前者特征为 :在卵母细胞中充满了内质网泡 ... 通过电镜研究了锯缘青蟹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发生期 (分为初期和后期 )卵母细胞表面的结构和胞质的变化。卵黄发生初期分为 :内源性卵黄发生阶段和有卵泡细胞直接参与的外源性卵黄合成阶段。前者特征为 :在卵母细胞中充满了内质网泡 ,在泡内有不同程度的卵黄物质合成 ,此时在卵母细胞的表面区域 ,可见很多卵泡细胞向卵母细胞表面迁移 ,并包围卵母细胞。后者其特征是在卵母细胞的表面 ,有大量的胞饮小泡出现在卵膜的内面 ,随着两细胞表面膜的逐步融合和胞饮作用加强最后形成链锁状结构。胞质中靠近卵质周围有卵黄体的积极合成和大量的脂肪滴积累 ,在此阶段的后期 ,卵泡细胞质已基本吸收完毕 ,卵泡细胞膜和卵母细胞膜融合 ,某些界面已无膜结构卵黄发生后期在亲蟹孵出幼体后的第 11d至第 2 7d基本结束。此期也主要以外源性卵黄发生为主。在卵母细胞的周围 ,卵泡细胞迅速扩大 ,其间分布着大量的大小不同的囊泡和线粒体 ,在接近卵母细胞表面 ,还常可见大量的脂肪滴存在。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间其膜结构完全消失 ,从而可使滤泡大片细胞质直接融入卵母细胞中。以后随着卵黄发生的进一步发展 ,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的交界面逐步形成一个网状的膜结构屏障 ,同时在卵巢中可见正在降解的卵母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卵黄发生初期 卵黄发生后期 超微结构 卵泡细胞 卵母细胞
下载PDF
低温驯化锯缘青蟹鳃抗氧化防护、ATPase及膜脂肪酸组成变化 被引量:37
11
作者 孔祥会 王桂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6,共8页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低温环境下生理生化的变化对于理解其低温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对低温驯化下锯缘青蟹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低温环境下生理生化的变化对于理解其低温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对低温驯化下锯缘青蟹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的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4种ATPase(Na+,K+-ATPase,Mg2+-ATPase,Ca2+-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及细胞膜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实验结果显示青蟹鳃中抗氧化酶(SOD、CAT和GPX)活性在3个驯化温度下,随驯化温度的降低而升高。SOD活性在5℃和10℃驯化下显著高于对照组(27℃组)(p<0.01);CAT活性在3个驯化温度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GPX活性仅5℃驯化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低温驯化下升高,但仅5℃驯化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鳃中4种ATPase活性均是随驯化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并且5℃和10℃驯化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低温驯化下C18:0、C18:1、C18:2、C18:3、C20:5和C22:6等脂肪酸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显著性变化(p<0.01或p<0.05),饱和指数∑SFA/∑UFA显著下降(p<0.01或p<0.05)。低温驯化下锯缘青蟹鳃中抗氧酶及ATPase活性升高,说明其具有明显的温度补偿效应,它是对低温适应的一种积极反应。鳃中MDA低温驯化下积累是活性氧自由基未能被及时清除而产生氧化应激的结果。低温下细胞膜脂肪酸饱和指数降低是维持细胞膜执行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效应 ATPASE 脂肪酸 低温驯化 锯缘青蟹
下载PDF
锯缘青蟹卵黄发生期卵巢和肝胰腺脂类的变化 被引量:31
12
作者 成永旭 +3 位作者 王桂忠 陈学雷 林琼武 徐瑾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6-77,共12页
锯缘青蟹 2次卵巢发育时的卵黄发生旺期与卵黄发生初期相比 ,卵巢指数和卵巢脂肪含量 (%卵巢干重或湿重 )均显著增加 ,积累了大量的脂类 ,而这一时期的肝胰腺指数和肝胰腺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变化 ,说明在卵黄发生时期 ,肝胰腺吸收的脂肪... 锯缘青蟹 2次卵巢发育时的卵黄发生旺期与卵黄发生初期相比 ,卵巢指数和卵巢脂肪含量 (%卵巢干重或湿重 )均显著增加 ,积累了大量的脂类 ,而这一时期的肝胰腺指数和肝胰腺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变化 ,说明在卵黄发生时期 ,肝胰腺吸收的脂肪均及时转运到正在发育的卵巢 .卵黄发生期 ,卵巢或肝胰腺磷脂 /总脂的百分含量 ,均无显著变化 ,肝胰腺中游离脂肪酸逐步增加 ,甚至在卵黄发生后期超过甘油三酯的含量 .卵黄发生阶段 ,无论肝胰腺或卵巢 ,其磷脂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中性脂 ,而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低 ;肝胰腺脂类脂肪酸组成的最主要变化是中性脂的n3系列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尤其是C2 2∶6n3显著降低 .卵黄发生初期 ,肝胰腺磷脂与卵巢中性脂的脂肪酸组成 (肝胰腺转运脂肪时 ,首先要将吸收或储存的脂类转换成磷脂 ,才能运出 )无显著差异 ,但卵黄发生旺期 ,肝胰腺磷脂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卵巢中性脂的含量 .文中讨论了这些变化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卵黄发生期 卵巢 肝胰腺 脂类
下载PDF
锯缘青蟹不同器官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和SOD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孔祥会 王桂忠 +1 位作者 艾春香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69-474,共6页
采用生化测定的方法,对锯缘青蟹的鳃、肝胰腺和肌肉等不同器官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器官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各异.总抗氧化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肝胰腺>肌肉>鳃... 采用生化测定的方法,对锯缘青蟹的鳃、肝胰腺和肌肉等不同器官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器官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各异.总抗氧化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肝胰腺>肌肉>鳃,分别为71.16±17.75U/mg蛋白,28.55±4.45U/mg蛋白,19.82±3.20U/mg蛋白.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由强至弱则依次为肝胰腺>鳃>肌肉,分别为38.62±5.24 NU/mg蛋白,27.08±4.79 NU/mg蛋白,6.33±1.54 NU/mg蛋白.统计分析显示,各器官组织间的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与不同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是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抗氧化能力 SOD活性 生物化学 超氧化物歧化酶 肝胰腺 肌肉
下载PDF
盐度对锯缘青蟹幼体存活与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0
14
作者 王桂忠 林淑君 +2 位作者 林琼武 曾朝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9-92,共4页
盐度对锯缘青蟹幼体存活与生长发育的影响EFFECTSOFSALINITYONSURVIVALANDDEVELOPMENTOFTHEMUDCRABSCYLLASERRATA王桂忠林淑君(厦门大学海洋系,361005)W... 盐度对锯缘青蟹幼体存活与生长发育的影响EFFECTSOFSALINITYONSURVIVALANDDEVELOPMENTOFTHEMUDCRABSCYLLASERRATA王桂忠林淑君(厦门大学海洋系,361005)WANGGuiZhong,L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盐度 幼体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温度对锯缘青蟹幼体存活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1
15
作者 曾朝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3-221,共9页
锯缘青蟹溞状幼体生长发育的适温范围为25—30℃。在该范围内,随着幼体发育,其生存最适温度逐渐上升。各期溞状幼体的发育均随温度的提高而加快,从孵化至第一次变态,30℃时平均发育时间比 25℃时短 6天。温度对溞状幼体的变态过程亦有... 锯缘青蟹溞状幼体生长发育的适温范围为25—30℃。在该范围内,随着幼体发育,其生存最适温度逐渐上升。各期溞状幼体的发育均随温度的提高而加快,从孵化至第一次变态,30℃时平均发育时间比 25℃时短 6天。温度对溞状幼体的变态过程亦有明显影响,水温大于或达到 30℃时不利于变态的进行,但变态后的大眼幼体对高温适应力增强,35℃时仍可正常生长发育。不同批孵化的幼体在相同温度下存活与发育有明显差异。在对后期溞状幼体相对不适的 25℃下,溞状幼体发育期数变异的出现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幼体 温度 存活 发育
下载PDF
饥饿对锯缘青蟹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翁幼竹 王桂忠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4-88,共5页
对锯缘青蟹 (scyllaserrata)刚孵化幼体在饥饿状态下生化组成的变化进行分析测定 ,为合理投饵和提高青蟹早期幼体的成活率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发现 :1)饥饿幼体同时动用蛋白质和脂类作为能量来源 ,且以脂类为主 .当幼体饥饿超过 1.5d ,... 对锯缘青蟹 (scyllaserrata)刚孵化幼体在饥饿状态下生化组成的变化进行分析测定 ,为合理投饵和提高青蟹早期幼体的成活率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发现 :1)饥饿幼体同时动用蛋白质和脂类作为能量来源 ,且以脂类为主 .当幼体饥饿超过 1.5d ,脂类储存就已接近匮乏 ;2 )饥饿的幼体明显地保留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2 0∶4n 6和 2 0∶5n 3(EPA) ,而 2 2 :6n 3(DHA)的保留程度很低 ,饱和脂肪酸 16∶0、单不饱和脂肪酸 16∶1和 18∶1是主要的供能脂肪酸 ;3)在饥饿状态下 ,幼体蛋氨酸和亮氨酸的比例略为升高 ,脯氨酸的比例有所降低 ,其他氨基酸的比例基本不变 .上述结果表明 ,应尽早投喂富含 2 2∶6n 3(DHA)的高脂食物 ,以保证早期幼体的生长发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幼体 饥饿 生化组成 蛋白质 脂类 脂肪酸 人工育苗 合理投饵
下载PDF
锯缘青蟹繁殖生物学及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桂忠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52-565,共14页
简述锯缘青蟹繁殖生物学及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的研究结果 ,其中包括生殖生物学、卵巢发育过程中的神经内分泌调控、性腺发育过程中的生化组成、胚胎发育、幼体消化生理、个体发育过程中的营养需求与营养生理、能量代谢、以及人工育苗和... 简述锯缘青蟹繁殖生物学及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的研究结果 ,其中包括生殖生物学、卵巢发育过程中的神经内分泌调控、性腺发育过程中的生化组成、胚胎发育、幼体消化生理、个体发育过程中的营养需求与营养生理、能量代谢、以及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生殖生物学 营养生理 人工育苗 养成技术 卵巢发育 内分泌调控
下载PDF
翡翠贻贝幼体附着和变态的离子控制 被引量:26
18
作者 柯才焕 +1 位作者 复雪 郑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8-134,共7页
于1993年5-12月在厦门大学海滨实验场,以人工培养的翡翠贻贝幼体作为实验材料,在人工海水中添加3-15mmol/LK+或通过离子替代减少40-48.smmol/LMg2+而设计成一系列检测介质,在作用72-120h后分别观察幼体在检测介质中附着和... 于1993年5-12月在厦门大学海滨实验场,以人工培养的翡翠贻贝幼体作为实验材料,在人工海水中添加3-15mmol/LK+或通过离子替代减少40-48.smmol/LMg2+而设计成一系列检测介质,在作用72-120h后分别观察幼体在检测介质中附着和变态反应结果们时采用药理学检测法就翡翠贻贝幼体附着和变态的离子控制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人工海水中增加6-12mmol/LK+或减少16.0-33.5mmol/LMg2+可有效诱导幼体的附着和变态,添加12mmol/LK+可诱导幼体48.0%附着率和50.0%变态率,而减少23mmol/LMg2+可诱导41.6%附着率和52.1%变态率。细胞膜K+通道阻滞剂TEA,可以阻抑增加K+或减少Mg2+对幼体附着和变态的诱导作用,而阴离子交换阻滞剂SITS,却无阻抑作用:说明幼体一些可兴奋细胞在附着和变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在自然海水中添加gmmol/LK+和12nunol/LK+可分别诱导幼体较高的附着率(43.1%)和变态率(57.0%);这一实验结果可应用于翡翠贻贝人工育菌技术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翡翠贻贝 幼体 附着 变态 离子控制
下载PDF
锯缘青蟹X器官神经分泌细胞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上官步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16-121,共6页
锯缘青蟹(Scyllaserrata)眼柄X器官神经分泌细胞有2种类型,即B、C型;每种类型还可分为4个亚型。各种类型的神经分泌细胞多以集群的方式分布在视神经节终髓基部一定的位置。超微结构的观察进一步表明:2种类型细... 锯缘青蟹(Scyllaserrata)眼柄X器官神经分泌细胞有2种类型,即B、C型;每种类型还可分为4个亚型。各种类型的神经分泌细胞多以集群的方式分布在视神经节终髓基部一定的位置。超微结构的观察进一步表明:2种类型细胞的特征有明显的差别。C型细胞具有十分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内质网聚集成群,使胞质呈斑块状。B型细胞缺乏发达的内质网。B细胞产生小的分泌颗粒,C型细胞可产生大型和中型分泌颗粒。在轴突中,可以观察到5种类型的分泌颗粒。此外,还观察了神经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它们的突起中含有大量的清亮小泡和平行的膜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器官 神经分泌细胞 超微结构 锯缘青蟹
下载PDF
两种东风螺幼虫附着和变态的化学诱导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柯才焕 +1 位作者 复雪 郑重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0-95,共6页
在持续24h作用下,12×10-3mol/dm3K+可有效地诱导台湾东风螺(Babyloniaformosae)和方斑东风螺(B.aerolata)的浮游幼虫90%以上完全变态。持续作用24h,15×10-3... 在持续24h作用下,12×10-3mol/dm3K+可有效地诱导台湾东风螺(Babyloniaformosae)和方斑东风螺(B.aerolata)的浮游幼虫90%以上完全变态。持续作用24h,15×10-3mol/dm3K+对方斑东风螺幼虫有毒害作用,但作用12h可取得较好的诱导效果。增加K+诱导变态的稚贝能正常活动和摄食。增加K+诱导的幼虫变态率随幼虫平均壳高的增大而提高。L-多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5.5×10-6~5.5×l0-5mol/dm3时对方斑东风螺幼虫的变态无诱导活性,而多巴胺在10-4mol/dm3时可诱导较12×10-3mol/dm3K+约少一半的变态率。钾通道阻滞剂TEA对K+诱导两种东风螺幼虫变态无阻抑作用。根据添加KCI诱导幼虫变态试验结果,初步认为幼虫获得变态能力时的壳高,在台湾东风螺是860.2~1009.8μm,在方斑东风螺是849.6~956.0μm。两种东风螺的浮游幼虫均有变态延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诱导 变态 台湾 东风螺 方斑东风螺 幼虫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