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小涵 郝明德 +1 位作者 王朝辉 利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6-181,共6页
大气温室效应气体N2O、CO2增多与全球气温变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农业活动导致的碳排放量占碳总排放量的25%,因此研究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对增加农田碳素固定和保持,减少由于不合理的土地使用而导致大量CO2的排放,维持农业和生... 大气温室效应气体N2O、CO2增多与全球气温变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农业活动导致的碳排放量占碳总排放量的25%,因此研究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对增加农田碳素固定和保持,减少由于不合理的土地使用而导致大量CO2的排放,维持农业和生物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温度、水分、土地开垦、休闲和撩荒、耕翻、轮作、秸秆还田、肥料管理等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减少翻耕次数,增加秸秆还田,优化氮、磷、钾等养分用量及配比,是提高农田,尤其是旱地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培肥、改良土壤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耕作 水分 养分 地表覆盖
下载PDF
渭北旱塬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7
2
作者 薛澄 王朝辉 +3 位作者 富翠 赵护兵 周玲 小涵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395-4405,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和覆盖栽培模式对渭北旱塬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测土推荐施氮、顶凌追肥、垄覆沟播、秸秆还田覆盖等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生物量、收获指数、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分周年变化...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和覆盖栽培模式对渭北旱塬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测土推荐施氮、顶凌追肥、垄覆沟播、秸秆还田覆盖等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生物量、收获指数、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分周年变化的影响。【结果】旱地早春追肥使冬小麦增产6%—1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10%,达到12.2—13.6 kg.hm-2.mm-1;"减氮+垄覆沟播"增产达15%—41%,水分利用率提高10%—30%,达到12.2—16.5 kg.hm-2.mm-1。主要原因是,通过测土优化氮肥用量,采用基肥﹕追肥(3﹕1)方式,并与起垄覆膜栽培措施相结合可促进冬小麦利用深层土壤水分,提高冬小麦抽穗开花期植株含水量和成熟期的生物量及收获指数;虽然生育期耗水增加,但水分利用效率也提高。而单纯减少氮肥用量,不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夏季垄上覆膜沟内覆盖作物秸秆可提高休闲效率,利于土壤水分恢复,实现土壤水分周年平衡和旱地小麦可持续增产。【结论】优化施氮结合垄覆沟播是黄土高原渭北旱地小麦增产增效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肥 垄覆沟播 籽粒产量 土壤水分
下载PDF
两种测定土壤有机碳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6
3
作者 小涵 王朝辉 《分析仪器》 CAS 2009年第5期78-80,共3页
选取7种有机质含量不同土样,比较了总有机碳分析仪和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碳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总有机碳分析仪的回收率高,测定结果重现性好;重铬酸钾氧化法的回收率低,测定的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因此,用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 选取7种有机质含量不同土样,比较了总有机碳分析仪和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碳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总有机碳分析仪的回收率高,测定结果重现性好;重铬酸钾氧化法的回收率低,测定的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因此,用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土壤有机碳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测定
下载PDF
冬小麦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响应 被引量:26
4
作者 苗艳芳 生秀 +4 位作者 徐晓峰 王朝辉 小涵 扶艳艳 罗来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4-574,共11页
在陕西省永寿县和河南省洛阳市分别设置了11和7处大田试验,分5层采集0~100cm土壤样品并测定其起始硝态氮含量。永寿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硝态氮、铵态氮品种、硝态氮与铵态氮2:1组合各2个处理;洛阳试验设6个处理(硝态氮... 在陕西省永寿县和河南省洛阳市分别设置了11和7处大田试验,分5层采集0~100cm土壤样品并测定其起始硝态氮含量。永寿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硝态氮、铵态氮品种、硝态氮与铵态氮2:1组合各2个处理;洛阳试验设6个处理(硝态氮肥只有1个品种),施氮处理均施N150kg hm-2,研究小麦对铵态氮和硝态氮肥响应的差异及其与不同深度土层硝态氮累积量的关系。试验表明,同一形态不同氮肥品种之间的增产差异显著低于不同形态之间的差异。比较不同形态氮肥的小麦产量、增产量和增产率的平均值,硝态氮肥最高,硝态氮、铵态氮组合次之,铵态氮最低。氮肥增产量和增产率随土壤累积硝态氮量增加而显著下降;累积量越低,氮肥增产效果越突出,硝态氮的效果也越显著。由此可见,土壤累积的硝态氮量是决定氮肥肥效的主要因子,也是决定不同形态氮素效果的主要凼子。只有存硝态氮累积量低的土壤上,氮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硝态氮也才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硝态氮肥 铵态氮肥 土壤累积硝态氮
下载PDF
不同地表覆盖栽培对旱地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和轻质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利利 王朝辉 +3 位作者 王西娜 张文伟 小涵 生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78-483,共6页
通过田间长期定位试验,分层采集冬小麦—休闲种植体系0—40 cm土层的土样,研究了常规、地表覆膜和覆草栽培对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和轻质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或覆草可以显著增加地上部小麦生物量和子粒产量。不同地表覆盖对0—40... 通过田间长期定位试验,分层采集冬小麦—休闲种植体系0—40 cm土层的土样,研究了常规、地表覆膜和覆草栽培对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和轻质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或覆草可以显著增加地上部小麦生物量和子粒产量。不同地表覆盖对0—40 cm土层的无机碳含量和分布无显著影响,但与常规栽培相比,地表覆膜使0—5 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0—40 cm各土层轻质有机碳表现出明显降低趋势,平均降低C6.1~74.5 mg/kg;地表覆草却表现出明显增加土壤轻质有机碳的趋势,0—5、5—10、10—20 cm土层的轻质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C235.2、190.0和144.9 mg/kg,相当于常规的38.7%、32.9%和34.5%。同时,覆草栽培还表现出降低0—10 cm土层轻质有机质含碳量的趋势,并使0—20 cm土层轻质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和地表覆膜处理。可见,地表长期覆膜不利于旱地土壤有机碳累积,覆草不仅可以增加表层土壤的轻质有机碳累积,还可改善土壤碳氮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栽培 旱地土壤 有机碳 无机碳 轻质有机碳
下载PDF
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明 吕爱锋 +2 位作者 武建军 小涵 王前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2期165-171,共7页
笔者综述了国内外近10年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基于田间试验观测,从细胞微观、单株作物、站点尺度较好地研究了干旱对农作物干物质合成、分配的影响机制,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差异。干旱明显... 笔者综述了国内外近10年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基于田间试验观测,从细胞微观、单株作物、站点尺度较好地研究了干旱对农作物干物质合成、分配的影响机制,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差异。干旱明显降低了作物气孔导度,影响了ATP合成酶的活性,降低了光合作用效率。在部分作物生长前期,干旱会适当地增加干物质向根部的分配比例,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在大部分作物生长中后期,干旱将直接影响作物地上生物量合成,降低作物产量。但是,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区域性研究稍显不足。干旱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受灾地区农作物品种复杂。单一站点田间试验观测不能反映干旱的区域性影响,且在大范围下开展多站点田间实时观测耗时费力。遥感可以实现干旱影响的大范围监测,但却不足以反映干旱对不同作物的影响差异。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田间试验观测构建的作物生长模型能有效克服田间试验的时空局限性,且通过不同的作物模型或参数设置,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干旱对不同作物的影响差异,成为开展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农业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 作物生长模型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地种植体系对土壤水分及有机氮和矿质氮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小涵 王朝辉 +2 位作者 郝明德 王丽 生秀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686-2692,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作物长期连作或轮作对旱地土壤水分和不同形态有机氮及矿质氮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旱地作物配置、提高土壤肥力、优化养分管理。【方法】利用黄土高原中部旱地2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休闲、小麦连作、玉米连作、苜蓿连... 【目的】研究不同作物长期连作或轮作对旱地土壤水分和不同形态有机氮及矿质氮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旱地作物配置、提高土壤肥力、优化养分管理。【方法】利用黄土高原中部旱地2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休闲、小麦连作、玉米连作、苜蓿连作、豌豆-小麦-小麦-糜子及玉米-小麦-小麦-糜子轮作6种作物种植体系,对土壤水分、有机氮、轻质有机氮和矿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长期休闲土壤有机氮、轻质有机氮和矿质氮含量最低;苜蓿连作能较好地保蓄浅层水分,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氮和轻质有机氮含量,特别是0~20cm的表层土壤,但较深土层的水分和矿质态氮消耗增加;玉米或小麦连作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氮和轻质有机氮含量,但长期小麦连作增加土壤轻质有机氮含量的作用更为明显;两种轮作土壤的有机氮含量与小麦连作无显著差别,而两种轮作土壤0~20cm表层土壤的轻质有机氮含量却既高于玉米连作土壤,也高于小麦连作土壤;土壤矿质氮含量高低与采样时是否有作物生长或施肥有关。【结论】长期免耕种植豆科作物虽能通过增加土壤轻质有机氮来提高有机氮累积,但增加下层土壤的水分消耗;豆科作物与禾谷类作物轮作,或深浅根作物轮作,是优化土壤水分利用,增加土壤有机氮累积和协调土壤氮素供应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连作 有机氮 矿质氮 轻质有机氮
下载PDF
旱地夏闲期秸秆覆盖和种植绿肥对冬小麦水分利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富翠 赵护兵 +4 位作者 王朝辉 小涵 刘慧 可懿 周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25,共7页
以夏季裸地休闲为对照,研究了免耕条件下小麦秸秆覆盖和种植豆科绿肥及二者混合对旱地冬小麦产量、作物水分利用、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和种植绿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量无影响,但秸秆覆盖作物耗水量较对照增加10... 以夏季裸地休闲为对照,研究了免耕条件下小麦秸秆覆盖和种植豆科绿肥及二者混合对旱地冬小麦产量、作物水分利用、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和种植绿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量无影响,但秸秆覆盖作物耗水量较对照增加10 mm,种植绿肥则减少11 mm,水分利用效率却无显著变化;夏闲期种植绿肥和秸秆覆盖+种植绿肥使小麦籽粒吸氮量分别降低6.0%和6.6%,差异显著,吸磷量降低5.9%和6.2%,籽粒吸钾量降低了7.9%和7.9%。可见,一年的秸秆覆盖和种植绿肥对冬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秸秆覆盖使小麦生育期耗水量增加而种植绿肥使之降低,种植绿肥和秸秆覆盖+种植绿肥使小麦对氮磷钾养分吸收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闲期 秸秆覆盖 绿肥 水分利用 养分吸收
下载PDF
我国主要麦区土壤有效铁锰铜锌丰缺状况评价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褚宏欣 党海燕 +6 位作者 王涛 孙蕊卿 侯赛宾 黄倩楠 小涵 王朝辉 黄婷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明确我国主要麦区土壤有效铁锰铜锌含量分布和影响因素,对了解麦田土壤微量元素供应能力、指导小麦丰产与优质生产至关重要。于2016-2021年连续6年,在我国17个小麦主产省/市采集1314份耕层土壤样品,参考中国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分级标准,... 明确我国主要麦区土壤有效铁锰铜锌含量分布和影响因素,对了解麦田土壤微量元素供应能力、指导小麦丰产与优质生产至关重要。于2016-2021年连续6年,在我国17个小麦主产省/市采集1314份耕层土壤样品,参考中国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分级标准,评价了我国麦田土壤有效铁锰铜锌丰缺状况,并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定量分析了主要土壤化学性质对铁锰铜锌有效性的贡献。结果表明,我国主要麦区土壤有效铁含量介于1.8~612 mg·kg^(-1),平均为49.1 mg·kg^(-1),8.9%的样本未达到缺铁临界值4.5 mg·kg^(-1),且主要集中在北方、西北麦区的山西、陕西、甘肃等地,西南和长江中下游麦区有效铁较高。土壤有效锰介于0.1~176 mg·kg^(-1),平均为22.1 mg·kg^(-1),低于缺锰临界值5 mg·kg^(-1)的样本占6.9%,缺锰土壤分布在西北、北方麦区的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西南、长江中下游麦区土壤有效锰含量较高。土壤有效铜介于0.1~10.8 mg·kg^(-1),平均为1.9 mg·kg^(-1),仅1.8%样本未达到缺铜临界值0.5 mg·kg^(-1)。土壤有效锌介于0.1~26.0 mg·kg^(-1),平均为1.4 mg·kg^(-1),14.3%的样本低于缺锌临界值0.5 mg·kg^(-1),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北方麦区的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份,云南、贵州等西南麦区的有效锌较高。土壤基本化学性质中,pH对有效铁、有效锰含量影响最大,有效铁是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影响有效锌的主要因素是有效磷和有效铜。我国麦田土壤有效铁锰铜锌含量存在较大的区域变异,铁、锰、锌不足主要发生在北方石灰性土壤,南方麦田供应充足,几乎所有麦田土壤有效铜可满足作物铜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 有效铁 有效锰 有效铜 有效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区域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及影响因素识别——以河南、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菲菲 何斌 +1 位作者 小涵 王前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2-286,共5页
利用河南、河北省1992—2007年市级尺度的玉米、小麦总产量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气象站点降雨量数据,通过建立粮食减产量与农业干旱之间的定量关系,对各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生产的农业干旱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探讨... 利用河南、河北省1992—2007年市级尺度的玉米、小麦总产量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气象站点降雨量数据,通过建立粮食减产量与农业干旱之间的定量关系,对各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生产的农业干旱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探讨了脆弱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在脆弱性评价的基础上,分别提取了代表农业干旱"敏感"(轻度干旱发生时,产量损失重大的年份)和对农业干旱"适应"(发生严重的干旱,但产量损失较小的年份)的案例,识别了影响农业干旱脆弱性的关键因素.本文得出的一些结果可以为制定降低农业干旱脆弱性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脆弱性 适应 敏感 社会经济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地大量营养元素缺乏对小麦产量和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薛佳 毛晖 +3 位作者 王朝辉 赵护兵 昝亚玲 小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7-123,共7页
在采自陕西长武地区高、中、低三种肥力土壤上进行种植冬小麦盆栽试验,研究氮磷钾缺乏对小麦生物量、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及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条件下,小麦穗数、穗粒数大幅度减少,从而使小麦生物量和产量显著下降,缺... 在采自陕西长武地区高、中、低三种肥力土壤上进行种植冬小麦盆栽试验,研究氮磷钾缺乏对小麦生物量、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及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条件下,小麦穗数、穗粒数大幅度减少,从而使小麦生物量和产量显著下降,缺氮还降低了小麦籽粒中硫、钙以及铁、锰、铜、锌的含量;缺磷条件下,小麦生物量下降、分蘖数降低,籽粒千粒重也显著下降,缺磷还显著降低籽粒内镁的含量;缺钾对小麦产量以及微量元素含量等作用不明显。总之,缺氮对产量以及中微量元素在小麦籽粒中的含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而后是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旱地 小麦 产量 营养元素
下载PDF
影响TOC有机碳分析仪测定土壤碳含量的因素 被引量:9
12
作者 小涵 富翠 王朝辉 《分析仪器》 CAS 2011年第5期8-12,共5页
土壤碳含量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以日本岛津TOC-SSM-5000A作为测量仪器,研究了土壤粒度粗细、进样量和磷酸浓度对总碳和无机碳测定的影响,为准确测定土壤碳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土壤粒径不是越细越好,0.2... 土壤碳含量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以日本岛津TOC-SSM-5000A作为测量仪器,研究了土壤粒度粗细、进样量和磷酸浓度对总碳和无机碳测定的影响,为准确测定土壤碳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土壤粒径不是越细越好,0.20mm粒径比较合适;进样量越大,测定时间越长,40mg的进样量较为理想;测定土壤无机碳时,采用100%浓磷酸的测定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粒度 进样量 磷酸浓度
下载PDF
2008-2014年云南省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区域配置差异性及包容性增长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戴璟 王文彦 +1 位作者 小涵 《医学与社会》 2017年第1期12-14,18,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各区域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差异状况及其主要原因,为卫生管理部门均衡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2008-2014年云南省各地区的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信息及人口信息,采用泰尔指数测算各区域卫生资源的差异... 目的:了解云南省各区域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差异状况及其主要原因,为卫生管理部门均衡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2008-2014年云南省各地区的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信息及人口信息,采用泰尔指数测算各区域卫生资源的差异性。结果:2008-2014年云南省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逐年增加,尤其医院个数与床位数的增幅超过15%;历年各医疗卫生资源在区域间的泰尔指数均高于区域内(除2012年床位资源泰尔指数区域间比区域内小0.0002);云南省中部、东北部、西北部和南部地区基本医疗卫生资源总体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医院及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的公平性显著低于医疗机构和床位分布的公平性。结论:云南省在医疗卫生机构及床位的配置上均衡性不断改善,但在医疗技术人员配置上还应重点解决区域间的差异从而改善医疗资源软件配置的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医疗 卫生资源 公平性 泰尔指数 云南
下载PDF
栽培模式对旱地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何红霞 小涵 +5 位作者 包明 马小龙 何刚 邱炜红 王朝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73-582,共10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地膜覆盖、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模式相比,地膜覆盖并不总能提高旱地小麦产量,3年平均产量无显著变化,但降低20~40 cm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硫、有效锌和有...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地膜覆盖、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模式相比,地膜覆盖并不总能提高旱地小麦产量,3年平均产量无显著变化,但降低20~40 cm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硫、有效锌和有效锰含量,对土壤有机质、硝态氮、有效铁和有效铜含量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的小麦产量3年平均降低12.1%,收获期0~20 cm土层全氮提高5.8%,20~40 cm土层有效铜含量提高6.2%,而有效磷和有效锰分别降低36.1%和10.2%,对开花期和收获期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速效钾、有效硫、有效锌和有效铁无显著影响.种植绿肥的籽粒产量降低12.1%,同时土壤p H、有效磷和有效硫含量降低,有机质、全氮、硝态氮、有效锌和有效锰均增加,对土壤速效钾、有效铁和有效铜均无显著影响.综上,在旱地土壤肥力较低的条件下,地膜覆盖和秸秆还田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提升,使小麦增产受到限制;种植绿肥培肥效果最好,但应考虑区域降水情况,注意其带来的减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地膜覆盖 秸秆还田 种植绿肥 产量 土壤肥力
原文传递
云南省卫生资源公平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戴璟 小涵 +1 位作者 张春艳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卫生资源分布及差异状况,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卫生资源配置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云南省2009—2013年各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数据,通过泰尔指数分析法对卫生资源差异进行测算。结果:发现云南省东、中、西、南部地区医疗卫... 目的:了解云南省卫生资源分布及差异状况,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卫生资源配置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云南省2009—2013年各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数据,通过泰尔指数分析法对卫生资源差异进行测算。结果:发现云南省东、中、西、南部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总体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卫生技术人员资源的公平性显著低于医疗机构和床位资源分布的公平性。进一步分解泰尔指数后发现,在医疗机构与卫生技术人员资源方面,滇中组内不均衡是影响云南省医疗机构不公平最主要的因素,而区域间的不均衡是影响云南省床位资源总体不公平的关键因素。结论:要促进云南省各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化发展,首先必须明确发展战略,建立多元参与机制和完善良性互动机制。同时还需优化卫生投入结构,合理设置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还应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资源 健康公平性 泰尔指数
下载PDF
不同产量水平旱地冬小麦品种氮磷钾养分累积与转移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玲 赵护兵 +4 位作者 王朝辉 孟晓瑜 王建伟 陈辉林 小涵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8-325,共8页
以9个旱地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产量水平冬小麦品种氮磷钾累积和转移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产冬小麦品种的花前氮累积量随养分投入水平提高而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中、低产品种,具较高的花前氮累积量,但其花前磷累积量无... 以9个旱地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产量水平冬小麦品种氮磷钾累积和转移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产冬小麦品种的花前氮累积量随养分投入水平提高而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中、低产品种,具较高的花前氮累积量,但其花前磷累积量无明显优势;高产冬小麦品种花后能累积较多的氮磷,但其氮磷转移量、转移率、转移氮磷对籽粒的贡献率均低于中、低产品种;高产冬小麦品种花前钾累积量和钾转移量无明显优势,但其籽粒对钾的保存能力较高,花后钾损失较少。因此,较高的花后氮磷累积量、较低的花后钾损失量是旱地冬小麦品种高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旱地 产量 氮磷钾累积与转移 花前/花后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双碳”目标实现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晓娟 东杰 +5 位作者 刘思含 王昊 小涵 春林 宗继彪 王宇翔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118,共13页
在全球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中国也提出了“30-60”双碳目标。遥感技术有着地域范围广、追溯时期长的特点,因此,遥感可以快速、连续地获得全球碳源/汇空间分布和变化特性,可以在碳汇估算和管理、全球碳排放监测以及方面有着广阔... 在全球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中国也提出了“30-60”双碳目标。遥感技术有着地域范围广、追溯时期长的特点,因此,遥感可以快速、连续地获得全球碳源/汇空间分布和变化特性,可以在碳汇估算和管理、全球碳排放监测以及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文章首先综合阐述了陆地碳循环的模式,遥感技术在“双碳”目标实现中可以应用的领域、包括温室气体监测、碳排放源监测、陆地碳循环、遥感定量计算碳通量等。对关键概念进行了解释。然后,分析了遥感技术在遥感定量计算不同碳通量中使用到的方法和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遥感监测碳排放和定量估算碳通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 陆地碳循环 碳通量 遥感应用
下载PDF
旱地石灰性土壤长期施氮提高小麦籽粒中铁铜锌含量
18
作者 高玉 罗一诺 +5 位作者 薛欣 张慕欣 惠晓丽 小涵 石美 王朝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0-1499,共10页
【目的】明确氮肥用量引起的小麦籽粒铁、锰、铜、锌含量变化及土壤作物营养机制,为优化氮肥管理,实现小麦优质丰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04年在黄土高原南部陕西杨凌开始的氮肥用量长期定位试验,在施磷(P_(2)O_5) 100 kg/hm^(2... 【目的】明确氮肥用量引起的小麦籽粒铁、锰、铜、锌含量变化及土壤作物营养机制,为优化氮肥管理,实现小麦优质丰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04年在黄土高原南部陕西杨凌开始的氮肥用量长期定位试验,在施磷(P_(2)O_5) 100 kg/hm^(2)的基础上,设0、80、160、240和320 kg/hm^(2) 5个氮水平,在2013—2016年3个小麦收获期采集小麦植株和土壤样品,测定各器官生物量、铁锰铜锌含量及土壤有效铁锰铜锌含量,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施氮量、小麦籽粒产量和微量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计算获得最高籽粒产量和铁锰铜锌含量及其收获指数的氮肥用量。【结果】与不施氮相比,施氮提高了小麦产量和籽粒铁、铜、锌含量,降低了锰含量。籽粒铁含量与施氮量呈二元一次方程关系,小麦产量达最高(6116 kg/hm^(2))时的施氮量为212 kg/hm^(2),籽粒铁含量达最高(43.9 mg/kg)时施氮量为218 kg/hm^(2),铁收获指数最高时的施氮量为92 kg/hm^(2)。锌铜含量及其收获指数均与施氮量呈线性关系,施氮量每增加100 kg/hm^(2),籽粒铜和锌含量分别提高0.4和3.5 mg/kg。籽粒锰含量与施氮量呈负线性加平台关系,施氮量为57 kg/hm^(2)时,籽粒锰含量达最低37.5 mg/kg。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处理耕层土壤有效锰含量提高7.8%,有效铁、铜、锌含量无显著变化,平均为5.9,1.3和0.54 mg/kg。【结论】在黄土高原旱地石灰性土壤上,长期施用氮肥提高了冬小麦籽粒铁、铜、锌含量和吸收量,降低了锰含量和吸收量,主要归因于作物吸收量提高及铁向籽粒的分配增强,籽粒锰含量降低主要与产量提高引起的养分稀释效应有关。综合考虑产量和籽粒铁锰铜锌养分含量,该地区实现小麦高产目标5810 kg/hm^(2)时,氮肥用量应为122 kg/hm^(2),在最高产量施氮量212 kg/hm^(2)基础上可减施氮肥42%,此时籽粒铁、锰、铜、锌含量较高,分别为42.1、37.5、4.0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小麦产量 籽粒 微量元素
下载PDF
氢氧化钠熔融法测定土壤全磷的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小涵 董昭芸 +4 位作者 惠晓丽 彭兰芳 左瑜平 刘金山 王朝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05-1910,共6页
为了完善氢氧化钠熔融和测定土壤全磷的方法,提高测试效率及测定精度,本研究利用采自我国不同地区的7种土壤,研究了碱熔温度、溶解所用酸的类型以及显色液酸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比较了流动分析仪(AA3)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O... 为了完善氢氧化钠熔融和测定土壤全磷的方法,提高测试效率及测定精度,本研究利用采自我国不同地区的7种土壤,研究了碱熔温度、溶解所用酸的类型以及显色液酸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比较了流动分析仪(AA3)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OES)测定结果的差异。研究表明:用氢氧化钠熔融土壤时,温度达到450℃即可完全熔解土壤,无需升至传统方法中的720℃;熔融后的土壤样品用酸溶解时,盐酸和硫酸都有较好的溶解性,但不同仪器的测定结果存在差异,盐酸溶解的样品适合用ICP-OES测定,硫酸溶解的样品更适合用AA3比色测定;在进行比色测定时,显色液酸度应控制在0.53~0.59 mol·L^(-1),以保持显色稳定、减少结果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全磷 氢氧化钠熔融 熔融温度 酸类 显色液酸度
下载PDF
组合拳 内江农商银行高质效金融服务地方实体
20
作者 小涵 陈天航 《当代县域经济》 2024年第1期114-115,共2页
近年来,内江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产业规划和区域定位,打好金融服务“组合拳”,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将“金融及时雨”精准引向制造业、新兴产业等实体经济,全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截至2023... 近年来,内江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产业规划和区域定位,打好金融服务“组合拳”,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将“金融及时雨”精准引向制造业、新兴产业等实体经济,全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截至2023年10月末,该行实体贷款余额107.09亿元,其中支持制造企业230户,贷款余额近10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商银行 金融服务 产业规划 新兴产业 贷款余额 成渝 物流枢纽 组合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