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车身构件冲压回弹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1
作者 翟长盼 +2 位作者 郭玉琴 倪俊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全面综述了目前车身构件冲压回弹的研究现状,包括研究对象、方法以及影响因素(模具结构参数、板料性能参数等)。重点总结了影响有限元回弹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屈服准则、材料模型、硬化模型,并给出了国内外回弹研究在... 全面综述了目前车身构件冲压回弹的研究现状,包括研究对象、方法以及影响因素(模具结构参数、板料性能参数等)。重点总结了影响有限元回弹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屈服准则、材料模型、硬化模型,并给出了国内外回弹研究在成形工艺及新材料两方面的差距。阐述了回弹研究趋势,即研究对象由简单件向复杂件拓展,研究工艺向温、热成形发展以及碳纤维等新材料的逐渐应用。最后指出了未来回弹研究重点应集中在建立新材料本构模型、补充完善现有回弹理论体系、创新和发展相关回弹研究方法和控制措施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车身构件 冲压 回弹 材料本构模型 屈服准则
原文传递
基于优劣解距离法-灰色关联分析的注射成型质量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任立辉 +3 位作者 王匀 戴亚春 杨辉 许桢英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6-102,共7页
为提高座厕椅面板注射成型质量,将优劣解距离法(TOPSIS)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提出了基于TOPSIS的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首先,优化并确定了塑件浇注系统,然后进行正交试验设计,选择模具温度、熔体温度,注射时间、保压压力、保压时间为... 为提高座厕椅面板注射成型质量,将优劣解距离法(TOPSIS)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提出了基于TOPSIS的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首先,优化并确定了塑件浇注系统,然后进行正交试验设计,选择模具温度、熔体温度,注射时间、保压压力、保压时间为试验因素,以翘曲变形量、缩痕指数、体积收缩率为评价指标,运用Moldflow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根据正交试验数据,利用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指标权重确定(CRITIC)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采用基于TOPSIS的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方法,将多目标优化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获得了塑件的最佳注塑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塑件体积收缩率降低14.6%、缩痕指数降低43.3%,翘曲变形量与优化前基本一致,塑件综合质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劣解距离法 灰色关联分析 注射成型 质量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装载机工作装置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郭玉琴 +1 位作者 何成文 封士彩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7-140,共4页
以装载机工作装置主要受力件之一的连杆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多刚体动力学和柔性体动力学理论,建立连杆的刚-柔耦合运动学、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在ANSYS软件中生成它的有限元模态中性文件,将其导入到ADAMS软件中建立的装载机工作装置虚拟样... 以装载机工作装置主要受力件之一的连杆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多刚体动力学和柔性体动力学理论,建立连杆的刚-柔耦合运动学、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在ANSYS软件中生成它的有限元模态中性文件,将其导入到ADAMS软件中建立的装载机工作装置虚拟样机上,进行相应的运动学、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工作装置中连杆柔性体对工作装置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工作装置中柔性体与刚性体耦合时的运动学、动力学特性,为复杂机械系统运动学、动力学特性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装置 刚柔耦合 运动学 动力学
下载PDF
装载机工作装置刚柔耦合运动学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郭玉琴 +1 位作者 何成文 封士彩 《计算机仿真》 CSCD 2007年第10期304-306,共3页
以装载机工作装置主要受力件之一的连杆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多刚体动力学和柔性体动力学理论,建立连杆的刚-柔耦合运动学、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在ANSYS软件中生成它的有限元模态中性文件,将其导入到ADAMS软件中建立的装载机工作装置虚拟样... 以装载机工作装置主要受力件之一的连杆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多刚体动力学和柔性体动力学理论,建立连杆的刚-柔耦合运动学、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在ANSYS软件中生成它的有限元模态中性文件,将其导入到ADAMS软件中建立的装载机工作装置虚拟样机上,进行相应的运动学、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工作装置中连杆柔性体对工作装置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工作装置中柔性体与刚性体耦合时的运动学、动力学特性,为复杂机械系统运动学、动力学特性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装置 刚柔耦合 运动学 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模拟退火的覆盖件回弹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郭玉琴 +1 位作者 王小椿 宋维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20-223,228,共5页
从能量逐渐降低使物质系统向新的平衡状态转移的观点出发,根据覆盖件冲压成形后回弹过程与金属退火过程的强烈相似性,提出用模拟退火法对覆盖件进行回弹预测的思想。设计出一种混合模拟退火算法(BFGS-SA)用于解决设计变量数目较多的覆... 从能量逐渐降低使物质系统向新的平衡状态转移的观点出发,根据覆盖件冲压成形后回弹过程与金属退火过程的强烈相似性,提出用模拟退火法对覆盖件进行回弹预测的思想。设计出一种混合模拟退火算法(BFGS-SA)用于解决设计变量数目较多的覆盖件回弹预测问题,该算法将变尺度的局部优化法(Broyden fletcher goldfarb shann,BFGS)与模拟退火法(Simulated annealing,SA)相结合,充分发挥前者局部寻优能力较强、计算效率高、编程简单以及后者通用性好、容易跳出局部最优陷阱以获得高精度全局最优解的优势。并建立相应的优化模型和退火控制策略。通过对实例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所提出回弹预测方案的合理性及回弹预测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件 回弹预测 模拟退火 退火控制策略
下载PDF
B340/590DP钢温热成形破裂准则提出及成形极限预测 被引量:6
6
作者 郭玉琴 王帅 +2 位作者 朱新峰 陈炜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3,共6页
针对B340/590DP双相钢在强塑积较高的温度区间150℃-300℃内变形时应变硬化指数n、强化系数K等材料参数随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变化波动较大、规律性不强的特点,采用分段双线性插值方法,提出了综合考虑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及应变路径影响的... 针对B340/590DP双相钢在强塑积较高的温度区间150℃-300℃内变形时应变硬化指数n、强化系数K等材料参数随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变化波动较大、规律性不强的特点,采用分段双线性插值方法,提出了综合考虑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及应变路径影响的B340/590DP双相钢温热成形应力-应变模型和韧性破裂准则。并借助有限元仿真技术,通过比较不同变形路径下的仿真结果与胀形实验结果,修正仿真模型及韧性破裂准则中与应变路径相关的系数,获得其与应变路径系数r的函数关系。最后,将应力-应变模型和破裂准则引入DYNAFORM软件预测板材的温热成形极限,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所建模型和破裂准则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温热成形 成形极限 破裂准则 应力应变模型
下载PDF
微型胶囊机器人外壳的淹没式空化射流成形质量分析
7
作者 陈世建 +3 位作者 王匀 何培瑜 朱聪 郭玉琴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1-208,共8页
目的针对微型胶囊机器人外壳成形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淹没式空化射流冲击箔材的微型机器人外壳成形方法,分析了微型外壳的成形质量。方法基于微型胶囊机器人外壳的特征尺寸设计模具,利用淹没式空化射流试验装置,完成了对T2铜箔的... 目的针对微型胶囊机器人外壳成形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淹没式空化射流冲击箔材的微型机器人外壳成形方法,分析了微型外壳的成形质量。方法基于微型胶囊机器人外壳的特征尺寸设计模具,利用淹没式空化射流试验装置,完成了对T2铜箔的高能冲击成形试验,分析了淹没式空化射流的成形原理,讨论了微型外壳的成形深度、表面粗糙度、厚度减薄率以及纳米硬度。结果在空化射流冲击成形过程中,微型外壳成形深度的增长率随成形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最大成形深度可达291.4μm(模具最大深度为300μm);成形后微型外壳表面粗糙度Ra值由0.7897μm逐渐增加至1.0576μm,厚度减薄率为10%~25%,纳米硬度提高了21.78%~46.64%,最大硬度增长率出现在刃口处。结论在淹没式空化射流成形过程中,微型外壳的成形深度与模具的相当,微型外壳表面存在小幅度粗化现象,成形后减薄率降低,纳米硬度大幅提高,抵抗外界破坏能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机器人 外壳 淹没式空化射流 塑性成形 成形质量
下载PDF
基于Pro/E环境下矿用装载机工作装置动臂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董广强 徐勇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76,共2页
针对煤矿井下使用的装载机工作装置中,动臂极易发生断裂的问题,采用经典三维实体造型软件Pro/E建立其三维实体模型,并在其环境下对动臂的最大受力位置,即铲掘位置进行静力学有限元分析,从应力云图和位移云图中得到动臂易发生断裂的位置... 针对煤矿井下使用的装载机工作装置中,动臂极易发生断裂的问题,采用经典三维实体造型软件Pro/E建立其三维实体模型,并在其环境下对动臂的最大受力位置,即铲掘位置进行静力学有限元分析,从应力云图和位移云图中得到动臂易发生断裂的位置及其应力分布情况,再对各典型工况下的动臂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动臂在一个工作循环下的应力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装载机 工作装置 动臂 有限元
下载PDF
小孔内表面磁力研磨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博 +3 位作者 郭玉琴 王匀 申坤伦 狄智成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44,共17页
磁力研磨加工是提高小孔内表面质量的一种重要光整技术,利用该技术能高效提升小孔类零部件在极端环境下的使役性能。针对小孔内表面的磁力研磨光整加工,按其发展历程对磁力研磨加工技术进行总结,归纳了磁性磨粒研磨、磁针磁力研磨、液... 磁力研磨加工是提高小孔内表面质量的一种重要光整技术,利用该技术能高效提升小孔类零部件在极端环境下的使役性能。针对小孔内表面的磁力研磨光整加工,按其发展历程对磁力研磨加工技术进行总结,归纳了磁性磨粒研磨、磁针磁力研磨、液体磁性磨具研磨、超声辅助磁力研磨和电解磁力复合研磨等加工方法的技术特点,并分析评述了其局限性。对磁力研磨加工过程中材料去除机理进行了研究,材料主要以微量切削与挤压、塑性变形磨损、腐蚀磨损、电化学磨损等方式去除,材料种类不同,去除机理也不同。其中,硬脆性材料主要以脆性断裂、塑性变形和粉末化的形式去除;塑性材料在经历滑擦阶段、耕犁阶段和材料去除阶段后主要以切屑的形式去除。此外,还对磁力研磨加工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模型进行了研究,对单颗磁性磨粒材料去除模型和“磁力刷”材料去除模型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对磁力研磨加工技术今后的研究发展给出了建议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孔内表面 磁力研磨加工 材料去除机理 材料去除模型
下载PDF
基于液压传动的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邢艳芳 戴雪芬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7年第5期60-61,63,共3页
目前在装载机工作装置分析过程中广泛采用了如ANSYS、Pro/E、UG和ADAMS等现代设计分析方法的软件。现从液压传动的角度对装载机工作装置的机构及作业平稳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装载机 工作装置 液压传动 平稳性
下载PDF
用模糊推理及分级优化确定板料冲压的工艺条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玉琴 +1 位作者 姜虹 王小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6-289,共4页
提出在动力显式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的各增量步中,用模糊推理技术来判断被加工零件的应力、应变状态并处理相关的工艺专家知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凹模入口圆角半径、压边力、拉延筋约束力为设计变量,以零件无破裂情况下起皱趋势最轻为目... 提出在动力显式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的各增量步中,用模糊推理技术来判断被加工零件的应力、应变状态并处理相关的工艺专家知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凹模入口圆角半径、压边力、拉延筋约束力为设计变量,以零件无破裂情况下起皱趋势最轻为目标的二级优化模型,从而用分级优化搜索策略实现了上述主要工艺条件的自动确定.用此方法确定的典型Dashpot零件的冲压仿真工艺条件在DYNAFORM中所得的仿真结果与现有结论及实际加工经验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料成形 模糊推理 非线性有限元法 分级优化 工艺条件
下载PDF
典型返回再入体位对HUMOS假人动态响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浩 马红磊 +7 位作者 刘炳坤 王健全 肖艳华 祝郁 费锦学 邓金辉 孙靖超 《国际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第4期86-92,共7页
为探索飞船返回再入加速度过载下人体姿态对乘员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本文利用Pro-E和HyperWorks软件建立了仰姿和躺姿两种典型人体姿态的假人–座椅系统模型。模型中使用了HUMOS II (Human Model for Safety Version II)人体生物力学模型... 为探索飞船返回再入加速度过载下人体姿态对乘员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本文利用Pro-E和HyperWorks软件建立了仰姿和躺姿两种典型人体姿态的假人–座椅系统模型。模型中使用了HUMOS II (Human Model for Safety Version II)人体生物力学模型。根据实际离心试验数据对假人–座椅系统模型进行了标定和验证。论证并分析了在高加速度过载(峰值为6.4 g)条件下,人体姿态对人体关键器官包括心脏、肺、膈肌、肝脏和腹部脏器过载响应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膈肌的位移和变形是影响人体对再入过载耐受力的最重要因素。膈肌在卧姿时受到其他器官的作用力大于躺姿时的作用力。因此,飞船设计人员应更多地关注人体内部器官的受力状态,选择一个在飞船返回时对乘员具有更好保护作用的体位姿态,本文建议飞船乘员的姿态设计应优先选择躺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安全 动态响应 HUMOS假人 身体姿态 返回再入过载
下载PDF
矿用装载机工作装置优化设计及运动仿真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玉琴 封士彩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15,共3页
根据煤矿井下环境对小型装载机工作装置的要求,结合小型装载机工作装置的特点,对装载机各连杆机构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建立了一个带有13个设计变量、26个等式和不等式约束的较为复杂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优化设计结果分析及基于Pro/E... 根据煤矿井下环境对小型装载机工作装置的要求,结合小型装载机工作装置的特点,对装载机各连杆机构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建立了一个带有13个设计变量、26个等式和不等式约束的较为复杂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优化设计结果分析及基于Pro/E三维实体建模仿真验证了所建优化模型和所采用优化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装载机 工作装置 优化设计 运动仿真
下载PDF
T2铜箔空化射流柔性微冲裁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聪 王匀 +5 位作者 张昆 陈世建 胡鑫龙 孟威 蒋世营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76,共7页
目的分析针对不同形状特征时空化射流箔材微冲裁工艺的加工效果,确定工艺参数的影响规律。方法通过在3种模具(正三角形、正六边形以及圆形模具)下设计6种特征尺寸,分析空化射流对不同厚度T2铜箔的冲裁加工效果,同时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确... 目的分析针对不同形状特征时空化射流箔材微冲裁工艺的加工效果,确定工艺参数的影响规律。方法通过在3种模具(正三角形、正六边形以及圆形模具)下设计6种特征尺寸,分析空化射流对不同厚度T2铜箔的冲裁加工效果,同时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确定空化射流的入射压力、喷孔直径以及靶距3种工艺参数对微冲裁加工能力与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记录不同工艺参数下T2铜箔的最大可冲裁箔厚。结果T2铜箔的最大可冲裁箔厚与凹模特征尺寸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且入射压力的增大可显著提高空化射流微冲裁工艺的最大可冲裁箔厚,然而,过大的喷孔直径与靶距均会造成最大可冲裁箔厚下降。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表征,发现正多边形冲裁件在边角处会出现裂纹、撕裂等缺陷,而圆形冲裁件的冲裁轮廓无明显缺陷,冲裁质量较好。结论空化射流柔性微冲裁工艺对正多边形冲裁件边角处的加工效果较差,但加工的圆形冲裁件具有良好且均匀的轮廓质量。该工艺的加工能力随入射压力的提高而提高,且在靶距为120 mm、喷孔直径为1.6 mm时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 空化射流 箔材 微冲裁 柔性加工
下载PDF
空泡溃灭加工制造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范海洋 +4 位作者 陈智鹏 王旭 王匀 瑞涛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3-160,152,共9页
空泡溃灭作为流体介质空化现象的最后阶段,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巨大的能量。近期研究表明:将空泡溃灭时的高温和高压作用于材料表面,不仅可以产生残余压应力以及增加材料硬度,还能提高材料表面质量和改善材料的组织性能,因此,作为一种新... 空泡溃灭作为流体介质空化现象的最后阶段,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巨大的能量。近期研究表明:将空泡溃灭时的高温和高压作用于材料表面,不仅可以产生残余压应力以及增加材料硬度,还能提高材料表面质量和改善材料的组织性能,因此,作为一种新型加工制造手段,空泡溃灭被广泛用于零件表面的改形、改性、抛光、珩磨、去毛刺以及工件微制造等领域。从空泡溃灭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化学效应以及对材料作用的机理入手,以空泡生成方式作为分类依据,对空泡溃灭在加工中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空泡溃灭作用于材料表面的载荷与强度的检测方法,并就空泡溃灭进行加工制造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泡溃灭 空化 机理研究 机械加工 综述
下载PDF
小孔流道内容积交变空化流场特性分析
16
作者 张博 +4 位作者 王匀 申坤伦 胡龙飞 许江琦 张恒杰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4-211,共8页
目的基于容积交变空化原理,研究小孔流道内容积交变空化流场的演变规律,以及容积交变频率和容积变化量等关键工艺参数对流场特性的影响,为容积交变空化抛光小孔内表面提供指导。方法首先,建立小孔流道内容积交变空化流场的三维瞬态仿真... 目的基于容积交变空化原理,研究小孔流道内容积交变空化流场的演变规律,以及容积交变频率和容积变化量等关键工艺参数对流场特性的影响,为容积交变空化抛光小孔内表面提供指导。方法首先,建立小孔流道内容积交变空化流场的三维瞬态仿真模型。其次,采用标准k-epsilon模型、Zwart-Gerber-Belamri模型模拟不同容积交变频率和容积变化量下容积交变空化流场含气率和湍流强度,并与高速摄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机械加工的Al1060和T2 Cu小孔内表面进行抛光,验证容积交变空化抛光小孔内表面的可行性。结果在一个周期内,当容积变化量为20mm,容积交变频率分别为90、100、110、120Hz时,小孔流道内容积交变空化流场含气率和湍流强度均随容积交变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含气率最高可达0.6648;当容积交变频率为120 Hz,容积变化量分别为10、15、20、25 mm时,小孔流道内容积交变空化流场含气率和湍流强度均随容积变化量的增大而增大,含气率最高可达0.7068。随着活塞的拉伸和压缩,湍流强度也由两边强、中间弱逐渐转变为两边弱、中间强,并在周期末达到最大。实验研究表明,经过容积交变空化抛光后,Al 1060小孔内表面的粗糙度由0.7044μm降低到0.3247μm,T2 Cu小孔内表面的粗糙度由0.7214μm降低到0.3573μm,小孔内表面粗糙度明显降低。结论容积交变空化抛光小孔内表面具有可行性。可通过提高容积交变频率和容积变化量来提高小孔流道内容积交变空化流场含气率和湍流强度,进而提高容积交变空化抛光小孔内表面的抛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孔流道 容积交变空化流场 含气率 湍流强度 空化强度 容积交变频率 容积变化量
下载PDF
胸背向超重及超重旋转复合暴露对家兔肺损伤的病理学观察
17
作者 任逸 +6 位作者 孙浩 尚世龙 肖艳华 祝郁 王健全 郭玉琴 马红磊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0-615,共6页
为研究超重与超重旋转复合暴露对家兔肺脏的损伤影响及其病理学差异,选取家兔21只,随机分为3组,依托自研的超重旋转复合实验平台模拟峰值为13 G的超重(CG组)、13 G超重+10 r/min自转(EG1组)以及13 G超重+20 r/min自转(EG2组)的暴露环境... 为研究超重与超重旋转复合暴露对家兔肺脏的损伤影响及其病理学差异,选取家兔21只,随机分为3组,依托自研的超重旋转复合实验平台模拟峰值为13 G的超重(CG组)、13 G超重+10 r/min自转(EG1组)以及13 G超重+20 r/min自转(EG2组)的暴露环境,观察各组实验后家兔大体解剖情况,并结合肺脏简明损伤定级(AIS)、器官损伤定级(OIS)损伤评分及光镜下损伤表现,综合分析超重旋转复合环境对家兔肺脏的病理学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后,EG1与EG2组家兔较CG组肺脏AIS评分与OIS定级更高,且随着自转水平的提高,伤情也进一步加重;光镜下结果显示,EG1、EG2组家兔肺脏出血面积更大,且表现出更明显的结构性损伤,包括高度肺不张、肺泡壁断裂、肺实变等;采用超重旋转复合实验平台可有效模拟多种特因环境,构建模型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超重旋转 家兔 肺脏病理学
下载PDF
典型返回再入过载下姿态差异对猕猴生理反应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任逸 祝郁 +9 位作者 肖艳华 王建全 孙浩 马博涵 郭玉琴 刘炳坤 阚广悍 肇海 马红磊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3,共7页
为探究典型登月返回过载下姿态差异对机体生理反应的影响,选取18只猕猴作为实验对象,在动物离心机上模拟过载峰值为13 G、15 G的嫦娥任务(卧姿)与阿波罗登月返回(躺姿)过载环境,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猕猴过载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 为探究典型登月返回过载下姿态差异对机体生理反应的影响,选取18只猕猴作为实验对象,在动物离心机上模拟过载峰值为13 G、15 G的嫦娥任务(卧姿)与阿波罗登月返回(躺姿)过载环境,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猕猴过载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参数变化,并对测试前后行为学变化进行评分。实验结果表明:在峰值为13 G、15 G过载作用下,卧姿猕猴心率最大增幅分别为88%、107%,收缩压/舒张压分别增加了24 mmHg/15 mmHg、18 mmHg/12 mm-Hg,血氧饱和度分别降低了0%、5%;躺姿猕猴心率最大增幅分别为48%、28%,收缩压/舒张压分别增加了8 mmHg/-4 mmHg、2 mmHg/8 mmHg,血氧饱和度分别降低了3%、1%。13 G过载实验后,卧姿猕猴心率显著高于躺姿猕猴(P=0.015),其余生理参数均无显著差异。2种姿态过载暴露后猕猴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萎靡与反应灵敏性下降,但卧姿猕猴在扑咬反应上减弱更明显(P=0.035),其余差异不显著。卧姿工况较躺姿工况而言,机体的生理反应对于过载环境更为敏感,心率、血压变化幅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再入过载 猕猴 姿态差异 生理反应 动物离心机
下载PDF
基于并行工程的机械产品开发研究
19
作者 徐勇 封士彩 《机械管理开发》 2006年第6期40-41,44,共3页
并行工程是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它强调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相关阶段的集成开发与优化。针对机械产品的特点,对面向产品的并行工程集成框架、关键技术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并行工程 集成开发 机械产品 全生命周期
下载PDF
典型月轨返回再入过载作用下乘员动力学响应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炳坤 马红磊 +6 位作者 王健全 肖艳华 祝郁 邓金辉 孙浩 孙靖超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5-101,共7页
目的探讨飞船从月球轨道跳跃式返回地球过程中体位姿态对人体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明确内脏器官的位移和变形情况,为返回舱内乘员姿态的设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人体生物力学模型HUMOS作为乘员替身,分别建立了卧姿神舟座椅和躺姿阿波罗座椅... 目的探讨飞船从月球轨道跳跃式返回地球过程中体位姿态对人体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明确内脏器官的位移和变形情况,为返回舱内乘员姿态的设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人体生物力学模型HUMOS作为乘员替身,分别建立了卧姿神舟座椅和躺姿阿波罗座椅的有限元模型。在Hyperworks有限元分析平台上进行了人体动力学响应的仿真分析,利用离心机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标定后,分别以类嫦娥和类阿波罗跳跃式返回过载曲线为上述模型的输入,进一步仿真分析人体的动态响应,包括重要内脏器官的位移和变形分析。结果躺姿模式下人体重要部位头、胸骨、骶骨的合加速度响应曲线的形状和峰值均与输入相一致;而卧姿模式下虽然这些部位曲线的形状相似,但骶骨处的峰值相对较低。躺姿模式下内脏器官的受力状态和变形以胸背向受压为主,而卧姿模式下内脏器官在+Gx和+Gz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位移和挤压变形,且人体内脏器官位移和变形大于躺姿模式。结论从人体内脏器官位移和形变最小的角度考虑,建议飞船从月轨再入返回过程中乘员的姿态设计应优先选择躺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飞船 跳跃式返回 再入过载 乘员 动力学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