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 被引量:376
1
作者 李家 AllanJ Weinstein +1 位作者 杨敏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16,共9页
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院内感染 (HI)和社区获得感染 (CAI)病人中致病菌的耐药趋势。方法 按 1998年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指导原则采用标准的平皿稀释法 ,对 1998~ 1999年从13家医院分离的 2 0 81株致病菌进行敏感试验。以MIC50 、... 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院内感染 (HI)和社区获得感染 (CAI)病人中致病菌的耐药趋势。方法 按 1998年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指导原则采用标准的平皿稀释法 ,对 1998~ 1999年从13家医院分离的 2 0 81株致病菌进行敏感试验。以MIC50 、MIC90 表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 ,R %、I%、S %代表细菌对所测药物的耐药率、中介率与敏感率。结果 从CAI与HI病人中分别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 87株与 11株 ,共 98株。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检出率为 2 7.5 5 % (2 7/ 98) ,HI病人中MRSA检出率为 81.82 % (9/ 11) ,显著高于CAI病人的MRSA检出率 2 1.84% (19/ 87)。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 (PRSP)的检出率 (R % +I% )为 2 2 5 0 % (9/ 40 ) ,其中R(MIC≥ 2mg/L)仅为 2 .5 %(1/ 40 ) ,I占 2 0 % (8/ 40 )。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VRE) ,万古霉素中介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为 3 .2 3% (9/ 2 79)和 3.77% (2 / 5 3)。大肠杆菌对各种喹诺酮类呈交叉耐药 ,耐药率超过 6 0 %。结论 中国也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问题 ,如多重耐药的MRSA、PRSP、肠杆菌属等 ,特别是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敏感试验 抗药性 细菌 耐药监测 抗生素
原文传递
2002—2003年中国革兰阴性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 被引量:296
2
作者 李家 李耘 +1 位作者 齐慧敏 代表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9,共11页
目的 监测我国不同地区 14家医院 31个研究病房的医院获得感染 (HAI)与社区获得感染 (CAI)患者中分离的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状况。方法 按原设计方案对 14家医院从 2 0 0 2年 7月1日至 2 0 0 3年 6月 30日分离的 10 91株革兰阴性菌 ,采... 目的 监测我国不同地区 14家医院 31个研究病房的医院获得感染 (HAI)与社区获得感染 (CAI)患者中分离的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状况。方法 按原设计方案对 14家医院从 2 0 0 2年 7月1日至 2 0 0 3年 6月 30日分离的 10 91株革兰阴性菌 ,采用国际标准平皿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敏感试验 ,测得MIC50 、MIC90 表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 ,并按 2 0 0 2年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 (NCCLS)指导原则的标准计算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R) %、中介率 (I) %和敏感率 (S) %。结果 碳青霉烯类仍是对革兰阴性杆菌 (除外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与黄杆菌 ,该 2种非发酵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耐药 )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类抗生素。头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新氟喹诺酮类 ,如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沙星对革兰阴性杆菌亦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但仍有 5 0 %~ 6 0 %的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从HAI患者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比从CAI患者分离的相应阴性杆菌的耐药率要高 1 5倍以上。结论 头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 /他佐巴坦和加替沙星对非发酵阴性杆菌的抗菌谱较广 ,抗菌作用也较好 ,是值得注意的抗非发酵菌抗菌药物。我们从 2 0 0 2— 2 0 0 3年度所得的监测结果与 2 0 0 0— 2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细菌 革兰阴性杆菌 耐药率 抗菌药物 HAI 头孢哌酮/舒巴坦 加替沙星 CAI 结论 指导原则
原文传递
2002—2003年中国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革兰阳性细菌耐药监测研究 被引量:224
3
作者 李家 齐慧敏 +1 位作者 李耘 代表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4-265,共12页
目的 监测我国不同地区医院获得性感染(HAI)与社区获得性感染(CAI)患者中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状况。方法 按原设计方案对 14家医院 31个研究病房,从 2002年 7月 1日至 2003年 6月30日年度内分离的 770株革兰阳性球菌,采用国际标准平皿二... 目的 监测我国不同地区医院获得性感染(HAI)与社区获得性感染(CAI)患者中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状况。方法 按原设计方案对 14家医院 31个研究病房,从 2002年 7月 1日至 2003年 6月30日年度内分离的 770株革兰阳性球菌,采用国际标准平皿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敏感试验,以MIC50、MIC90表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并按 2002年美国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指导原则的标准计算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R)%、中介率(I)%和敏感率 (S)%。结果 从住院感染患者中分离到葡萄球菌 390株,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 (MRSE)的检出率分别为 41 0% (68 /166)与 29 1% (34 /117), 苯唑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ORSA)与苯唑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ORSE)的检出率分别为 41 6% (69 /166)和 82 1% (96 /117)。HAI患者中MRSA与ORSA检出率均为 60 7% (17 /28),显著高于CAI患者中MRSA与ORSA检出率,后两者分别为 37 0% (51 /138)与37 7% (52 /138)。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菌株。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PISP)的总耐药率为 35 3% (12 /34),包括耐药率R% (2 9%,1 /34)和中介率I% (32 4%, 11 /34)。从研究病房分离到肠球菌 220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率 MRSA 检出率 革兰阳性球菌 社区获得性感染 屎肠球菌 粪肠球菌 CAI 结论 发现
原文传递
中国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监测研究 被引量:198
4
作者 李家 李耘 +1 位作者 王进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5-374,共10页
目的 探讨我国不同地区医院获得性感染 (HAI)和社区获得性感染 (CAI)患者中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情况。方法 按原设计方案对 13家医院从 2 0 0 0年 7月 1日至 2 0 0 1年 6月 30日年度内分离的 2 40 1株致病菌中的 80 5株革兰阳性球菌采用... 目的 探讨我国不同地区医院获得性感染 (HAI)和社区获得性感染 (CAI)患者中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情况。方法 按原设计方案对 13家医院从 2 0 0 0年 7月 1日至 2 0 0 1年 6月 30日年度内分离的 2 40 1株致病菌中的 80 5株革兰阳性球菌采用国际标准平皿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敏感试验 ,按2 0 0 1年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 (NCCLS)指导原则的标准 ,测得最低抑菌浓度 (MIC50 )、MIC90 表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 ,并计算出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R % )、中介率 (I% )和敏感率 (S % )。结果 从住院感染患者中分离到 2 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与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 (MRSE)的检出率分别为 37 4% ( 89/ 2 38)和 33 8% ( 5 1/ 15 1)。其中从CAI患者与HAI患者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数分别为 139株和 37株 (另有 6 2株不明确是CAI还是HAI)。HAI患者中MRSA检出率为 89 2 % ( 33/ 37) ,显著高于CAI患者中MRSA检出率 30 2 % ( 42 / 139) (P <0 0 1)。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 (PRSP)的检出率 (R % +I% )为 3 3 % ( 1/ 30 ) +2 3 3% ( 7/ 30 ) ,总耐药率为 2 6 6 % ( 8/ 30 )。从研究病房分离到肠球菌 178株 ,非研究病房分离到 15 3株 ,共计 331株。其中粪肠球菌 2 86株、屎肠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医院 社区 获得性感染 革兰阳性球菌 耐药性 监测 研究 抗生素
原文传递
中国重症监护病房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 被引量:122
5
作者 李耘 李家 +1 位作者 王进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33-738,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细菌耐药状况,并与非ICU相比较,观察两者的不同之处。方法菌株来自2000~2001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细菌耐药状况,并与非ICU相比较,观察两者的不同之处。方法菌株来自2000~2001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2001)指定的指导原则,判定细菌耐药率。结果在参加本次监测研究的全国9座城市13家医院的34个病房中,有7个ICU。在总共收集的2554株菌中,590株来自ICU。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CAI)致病菌196株,院内获得性感染(HAI)致病菌262株(另132株由于资料不全不能作CAI或HAI判断,未进入计算),两者之比为1∶134,而非ICU分离致病菌中CAI和HAI分别为1350株和243株(另371株因同样原因未进入计算),两者之比为1∶018。ICU的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主要的临床分离致病菌中,ICU与非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经t检验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对于铜绿假单胞菌,两者耐药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阴沟肠杆菌,所测药物对ICU分离菌的MIC50值是非ICU分离菌8~256倍。ICU与非ICUMRSA检出率分别为660%和298%;来自ICU的金葡菌耐药率与非ICU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结论在I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微生物 细菌 耐药性 中国 院内感染
原文传递
左旋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临床应用进展与评价 被引量:105
6
作者 单爱莲 吕媛 李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5-119,共5页
左旋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是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前者是旋光性S-(一)的氧氟沙星异构体。左旋氧氟沙星在体外的抗菌活性一般是氧氟沙星的两倍。两药对大多数需氧性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效,对多种感染有效,具有抗菌谱广、抗... 左旋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是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前者是旋光性S-(一)的氧氟沙星异构体。左旋氧氟沙星在体外的抗菌活性一般是氧氟沙星的两倍。两药对大多数需氧性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效,对多种感染有效,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并有良好的体液、组织分布性。其不良反应轻、细菌耐药性小等优点。左旋氧氟沙星由于构形的改变,在与氧氟沙星对比的试验中,左旋氧氟沙星按氧氟沙星一半的每日剂量,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和有并发症的尿路感染等,证明其效力相等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服氧氟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时不用调整茶碱的剂量;与抗酸剂或其它含二价、三价阳离子的药物同服,会减少左旋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89—07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李家 刘健 +1 位作者 张烨 钟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07-415,共9页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研究了抗生素89-07的体外抗菌作用。共测定临床分离茵110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780株,革兰氏阳性球菌326株。6种氨基糖苷类、2种β-内酰胺类与1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用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抗生...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研究了抗生素89-07的体外抗菌作用。共测定临床分离茵110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780株,革兰氏阳性球菌326株。6种氨基糖苷类、2种β-内酰胺类与1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用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抗生素89—07抑制半数以上致病菌的MIC≤lmg/L;对庆大霉素、小诺米星和头孢唑林耐药的金葡球菌以及大肠杆菌的MIC50为8mg/L;对头孢唑林耐药的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的MIC50为0.5mg/L。抑制66%的甲氧西林耐药金葡球菌所需抗生素89-07的浓度为0.5~8mg/L这些结果说明上述半数以上耐药菌对抗生素89—07敏感的浓度在其安全有效的血药浓度范围之内,该浓度低于1993年NCCLS规定的奈替米星的敏感临界浓度(≤12mg/L)。抗生素89-07对多数敏感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为MIC值的2~4倍。细菌接种量对其体外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抗菌作用的最佳pH值为7.8~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 抗生素 89-07 体外抗菌作用
下载PDF
2004-2005年住院患者细菌耐药监测研究 被引量:56
8
作者 顾俊明 李家 +1 位作者 王镇山 薛欣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5-622,共8页
目的监测和探讨我国不同地区的8所医院感染患者中分离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按照设计方案对7所医院从2004年9月1日至2005年8月31日内分离的1111株致病菌采用国际标准琼脂稀释法进行体外敏感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 目的监测和探讨我国不同地区的8所医院感染患者中分离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按照设计方案对7所医院从2004年9月1日至2005年8月31日内分离的1111株致病菌采用国际标准琼脂稀释法进行体外敏感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07年的标准测定MIC,以MIC50和MIC50表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并计算出耐药率(R%)、中介率(I%)和敏感率(S%)。结果检测到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分别为39.3%和74.0%。未发现MRSA或MRSE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的总耐药率为33.3%(R%5.6%,I%27.7%)。肠球菌91株,耐青霉素粪肠球菌40.8%,而耐青霉素屎肠球菌为100%。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分离到644株革兰阴性菌。最常见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酶菌各占38.6%和26.7%。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是所测定抗菌药物中对肠杆菌科细菌作用最强的抗生素。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有很高敏感率。三代头孢中的头孢他啶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仍有很高敏感率。新喹诺酮类的莫西沙星、左氧沙星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有很强的广谱抗菌作用。结论本次监测(2004--2005年)与2002--2003年度监测结果显示,在致病菌的耐药类型和某些菌耐药增长趋势方面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细菌 药物监测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住院病人
原文传递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抗菌作用评价 被引量:48
9
作者 吕媛 李家 单爱莲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3-57,共5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抗感染效果最好的一类抗菌药物,但目前细菌对这一类药物耐药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细菌耐药机制中最主要的机制是细菌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解决细菌产酶耐药问题的方法...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抗感染效果最好的一类抗菌药物,但目前细菌对这一类药物耐药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细菌耐药机制中最主要的机制是细菌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解决细菌产酶耐药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开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通过酶抑制剂灭活β-内酰胺酶,从而使不耐酶的抗生素发挥它们原有的抗菌作用。现有的酶抑制剂BRL42715、克拉维酸、他唑巴坦和舒巴坦均有较好的抑酶作用,并能增强不耐酶抗菌药物对产酶耐药菌的抗菌作用。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证明BRL42715与抗菌药物联合,增强原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效果最明显,他唑巴坦和克拉维酸次之、舒巴坦稍弱。它们与抗菌药物联合的临床试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BRL42715 克拉维酸 他唑巴坦和舒巴坦
下载PDF
Azithromycin的体外抗菌作用 被引量:44
10
作者 陈亦芳 李寨 +2 位作者 郝凤兰 候平 李家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8-185,共8页
测定azithromyin(AZM)体外抗菌作用,以红霉素(erythromycin,EM)为对照,并与其它几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国产AZM对EM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作用与EM相似,MIC90在... 测定azithromyin(AZM)体外抗菌作用,以红霉素(erythromycin,EM)为对照,并与其它几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国产AZM对EM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作用与EM相似,MIC90在0.5~4.0mg/L范围内;对淋病奈瑟氏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的MIC90均为2mg/L,为EM的1/4;对大肠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抗茵作用则明显优于EM。本品对金葡球菌无杀菌作用,浓度为0.5及0.25mg/L时,对化脓性链球菌及肺炎球菌表现出较强的杀菌作用,并明显优于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ITHROMYCIN 红霉素 大环内酯 抗菌作用
下载PDF
乙基西索米星对临床分离耐药菌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47
11
作者 李寨 李家 +2 位作者 刘健 徐桂珍 钟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本文研究比较了乙基西索米星及其他四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临床分离219株庆大霉素耐药菌和65株β-内酰胺类多重耐药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乙基西索米星对耐庆大霉素与耐β-内酰胺类的耐药金葡萄菌均有强大抗菌活性,... 本文研究比较了乙基西索米星及其他四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临床分离219株庆大霉素耐药菌和65株β-内酰胺类多重耐药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乙基西索米星对耐庆大霉素与耐β-内酰胺类的耐药金葡萄菌均有强大抗菌活性,MIC50与MIC90分别为4与8m/L作用与丁胺卡那霉素相似,优于妥布霉素。乙基西索米星对耐庆大霉素与耐β-内酰胺类的肠杆菌科阴性杆菌半数以上仍有抗菌作用,其中耐β-内酰胺类的绿脓假单胞菌与不动杆菌对乙基西索来星仍高度敏感。MIC90分别为4与2mg/L,耐β-内酰胺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对乙基西索米星也不敏感。对庆大霉素高度耐药的绿脓假单胞菌对乙基西索米星、妥布霉素也耐药。对耐庆大霉素与耐β-内酰胺类多数耐药菌有效的三种氨基糖昔类抗生素中以丁胺卡那霉素作用最强,乙基西索来星次之,妥布霉素对耐药菌的作用与乙基西索米星相近,但对部分耐药菌的作用不及乙基西索米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西索米星 抗菌作用 耐药菌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43
12
作者 张永龙 李家 赵鸣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28-435,共8页
本文对阴沟肠杆菌 Amp C酶进行了以下 5个方面研究 ,其内容和结果分别为 :(1)联合药敏实验 :用平皿二倍稀释法研究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 ,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呋辛与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联合对 34株头孢他啶... 本文对阴沟肠杆菌 Amp C酶进行了以下 5个方面研究 ,其内容和结果分别为 :(1)联合药敏实验 :用平皿二倍稀释法研究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 ,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呋辛与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联合对 34株头孢他啶耐药菌 ,6株头孢他啶中敏菌及 15株头孢他啶敏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舒巴坦使头孢他啶对 32 .7% (18/ 5 5 )的阴沟肠杆菌的抗菌作用有明显抗菌增效作用。 96 .4%(5 3/ 5 5 )的阴沟肠杆菌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敏感。 (2 )酶稳定性实验 :紫外测定法测定 4株标准菌和 6株临床分离菌产生的 Amp C酶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率 ,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产生的 β-内酰胺酶对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头孢氨苄 ,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克洛 ,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及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水解率高。对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 ,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以及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单环类 β-内酰胺抗生素氨曲南的水解率较低。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对 4株标准产酶菌及 6株临床分离菌产生的 β-内酰胺酶均无抑制作用 ,而三唑巴坦则对上述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 Amp C酶分子量测定 :用 SDS- PAGE测定酶的分子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AMPC酶 抗生素 头孢菌素
下载PDF
我国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家 李耘 +1 位作者 王进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35-1045,共11页
目的 探讨和监测我国不同地区病房医院获得感染 (HAI)与社区获得感染 (CAI)患者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状况。方法 按原设计方案对 13家医院从 2 0 0 0年 7月 1日至 2 0 0 1年 6月 30日年度内分离的 2 4 0 1株致病菌中的 15 96株革... 目的 探讨和监测我国不同地区病房医院获得感染 (HAI)与社区获得感染 (CAI)患者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状况。方法 按原设计方案对 13家医院从 2 0 0 0年 7月 1日至 2 0 0 1年 6月 30日年度内分离的 2 4 0 1株致病菌中的 15 96株革兰阴性杆菌 ,采用国际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敏感试验 ,按 2 0 0 1年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 (NCCLS)指导原则的标准 ,测得最低抑菌浓度(MIC) ,以MIC50 、MIC90 表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 ,并计算出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R %、中介率I%和敏感率S %。结果 分离到 15种阴性杆菌 ,大多数菌种均能从CAI与HAI患者中分离到。但引起HAI的细菌耐药率 ,特别是阴沟肠杆菌、沙雷菌属和不动杆菌属高于CAI细菌耐药率。对所测各类抗菌药物对 15种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所测定抗菌药物中对肠道阴性杆菌作用最强的一类抗生素。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 /舒巴坦和头孢吡肟均显示了很高的敏感率。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他啶 ,多数革兰阴性菌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70 %~ 10 0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显示了强大广谱抗革兰阴性菌作用 ,但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的耐药率仍高达 5 0 %以上 ,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敏感性均有所下降。结论  (1)本次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社区获得性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 耐药性 抗生素 药物敏感性
原文传递
盐酸加替沙星(Gatifloxacin)体外抗菌作用 被引量:40
14
作者 李家 刘健 +2 位作者 王彤 朱琪 刘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3-409,共7页
目的:评价盐酸加替沙星(gatifloxacin)对临床分离的1222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盐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等进行比较。结果:盐酸加替沙星对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的MIC90值均低于0.5mg·... 目的:评价盐酸加替沙星(gatifloxacin)对临床分离的1222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盐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等进行比较。结果:盐酸加替沙星对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的MIC90值均低于0.5mg·L-1,抗菌作用与盐酸环丙沙星相似;对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志贺菌的MIC90值分别为0.062,0.062,0.5,0.25mg·L-1;盐酸加替沙星对大肠杆菌的MIC90值为8mg·L-1,耐药率为58%,对盐酸环丙沙星耐药的大肠杆菌对盐酸加替沙星也耐药,存在着交叉耐药性。盐酸加替沙星对乙酸钙不动杆菌MIC90值为0.062mg·L-;铜绿假单胞和窄食黄单胞菌的MIC90值分别为2和1mg·L-1,与盐酸环丙沙星相同。盐酸加替沙星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作用比盐酸环丙沙星与氧氟沙星增强,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化脓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MIC90值分别为0.125、0.125和0.5mg·L-1,与司帕沙星相同;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葡菌盐酸加替沙星的MIC90值为4mg·L-1;对表皮葡葡菌MIC90值0.5mg·L-1;流感嗜血杆菌对盐酸加替沙星高度敏感,MIC90值为0.016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加替沙星 体外抗菌作用 革兰阴性杆菌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剂tazobactam与舒巴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张永龙 李家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7-293,313,共8页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研究了tazobactam、舒巴坦与头孢哌酮、哌拉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对66株双重耐药菌的体外协同抗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除铜绿假单胞菌外,tazo-bac-tam、舒巴坦与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研究了tazobactam、舒巴坦与头孢哌酮、哌拉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对66株双重耐药菌的体外协同抗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除铜绿假单胞菌外,tazo-bac-tam、舒巴坦与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协同增效作用。其中tazobactam与头孢哌酮的协同作用最强,可使头孢哌酮对大肠杆菌的MIC50从32mg/L降至0.5mg/L。头孢哌酮与舒巴坦、哌拉西林与tazobactam的协同作用其次,氨苄西林与舒巴坦的协同作用较弱。并且随着tazobactam的浓度增大,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ZOBACTAM 舒巴坦 协同作用 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临床毒理学与药物评价 被引量:37
16
作者 李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84-188,共5页
临床毒理学(clinical toxicology)是在药理学与毒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与临床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一门分支学科,以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不良反应为主要任务,对人体内药物安全性作出评价,并根据药理学与毒理学理论基础,研究药物不良反... 临床毒理学(clinical toxicology)是在药理学与毒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与临床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一门分支学科,以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不良反应为主要任务,对人体内药物安全性作出评价,并根据药理学与毒理学理论基础,研究药物不良反应作用机理,提出有效防治措施,达到安全有效开发新药和合理使用治疗药物的目的.由此可见,临床毒理学既是毒理学科的一个分支,也是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与工作范围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临床毒理学既有本学科的专业特色,又与它的基础学科及有关邻近学科有密切联系.如药理学、毒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医学、药学、临床检验学、统计学、药物流行病学等都与临床毒理学有紧密关系,对本专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毒理学 药物副作用
下载PDF
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7
作者 赵秀丽 李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8-64,共7页
随着三代广谱头孢菌素的应用,出现了新的β-内酰胺酶。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类抗生素... 随着三代广谱头孢菌素的应用,出现了新的β-内酰胺酶。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类抗生素,ESBLs主要来源于TEM及SHV系列,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不是来源于TEM和SHV系列的酶,另外还报道了一些与头孢菌素酶相关的对所有头孢素包括头霉素类耐药的新酶。本文对ESBLs的来源、分类以及分子特性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介导 Β内酰胺酶 肠杆菌 抗药性
下载PDF
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与合理使用 被引量:34
18
作者 李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97-211,共15页
抗菌药物是各类药物中进展最快、上市品种最多的一类。单就抗细菌药物常用的就有100多种。其中β-内酰胺类自40年代青霉素问世半个世纪来,已发展了许多种类别。近年来β-内酰胺类新品种增加主要在青霉烯类和口服头孢烯类。前者如CGP3160... 抗菌药物是各类药物中进展最快、上市品种最多的一类。单就抗细菌药物常用的就有100多种。其中β-内酰胺类自40年代青霉素问世半个世纪来,已发展了许多种类别。近年来β-内酰胺类新品种增加主要在青霉烯类和口服头孢烯类。前者如CGP31608,FCE22101,FCE22891(FCE22101的口服酯)。后者如Cefuroxime axetil(新菌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 抗生素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及口服片剂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张莉 李家 +5 位作者 吕媛 李曼宁 张永龙 刘燕 李天云 张建伟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34-837,共4页
目的 研究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及口服片剂单次给药的药动学。方法 选 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 ,分别随机交叉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2 0 0mg(注射时间 6 0min)及 2 0 0mg口服片剂 ;另选 18名健康受试者 ,分别随机交叉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0 0... 目的 研究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及口服片剂单次给药的药动学。方法 选 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 ,分别随机交叉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2 0 0mg(注射时间 6 0min)及 2 0 0mg口服片剂 ;另选 18名健康受试者 ,分别随机交叉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0 0mg ,注射时间分别为 6 0及 90min。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及尿药浓度。 结果 左氧氟沙星 2 0 0mg注射液与2 0 0mg口服片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 (3.0 6± 0 .32 ) ,(2 .5 0± 0 .39)mg·L-1;AUC分别为 (17.79± 1.6 2 ) ,(17.0 2±1.79)mg·h·L-1;t1/ 2 β分别为 (5 .6 0± 0 .31) ,(5 .73± 0 .48)h ;48h尿药累积排泄百分率分别为 (72 .5 8± 8.6 6 ) %和 (71.5 0±6 .75 ) %。经计算口服片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 (96 .0 3± 9.35 )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30 0mg ,注射时间分别为 6 0及 90min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 (4 .6 3± 0 .5 9) ,(4 .2 1± 0 .6 6 )mg·L-1;AUC分别为 (2 9.17± 2 .6 6 ) ,(2 9.0 4± 3.76 )mg·h·L-1;t1/ 2 β分别为 (6 .0 5± 0 .30 ) ,(5 .96± 0 .48)h ;48h尿药累积排泄百分率分别为 (74.5 0± 9.32 ) %和 (77.6 8± 8.86 ) %。两组中的主要参数经配对t检验除cmax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外 ,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抗菌药
下载PDF
不同配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与抑酶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李耘 郝凤兰 李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3-120,共8页
本文报告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4:1)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15:1)对39株革兰阴性杆菌所产β-内酰胺酶稳定性的比较。以生物法测定酶对抗生素的相对水解率、抑酶保护率。结果表明:β-内酰胺酶对哌拉西林... 本文报告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4:1)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15:1)对39株革兰阴性杆菌所产β-内酰胺酶稳定性的比较。以生物法测定酶对抗生素的相对水解率、抑酶保护率。结果表明:β-内酰胺酶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的相对水解率明显低于单独使用哌拉西林(P<0.01)且优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P<0.05)。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4:1时,相对水解率与8:1相比又有非常显著降低(P<0.01),4:1明显优于8:1。说明他唑巴坦起到了增强哌拉西林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和抑酶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Β-内酰胺酶 酶稳定性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