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挫折—攻击”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约翰·巴顿犯罪成因探析 |
李安恒
|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
2014 |
6
|
|
2
|
约翰·巴顿犯罪成因探析——以挫折-攻击心理学理论为视角 |
李安恒
|
《韶关学院学报》
|
2014 |
3
|
|
3
|
多维解读《莫罗博士的岛》中的兽人形象 |
李安恒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2
|
|
4
|
古希腊悲剧对照下的约翰·巴顿悲剧形象解读 |
李安恒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5
|
对比分析《白鲸》和《老人与海》的典型差异 |
李安恒
|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
2012 |
1
|
|
6
|
大学生自主性学习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探索 |
李安恒
|
《文教资料》
|
2009 |
0 |
|
7
|
从作品人物形象看汤亭亭的华裔女性移民身分定位 |
李安恒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0 |
|
8
|
精神分析《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玛吉的精神结构及其人格缺陷 |
李安恒
|
《长沙大学学报》
|
2012 |
0 |
|
9
|
时代·理想·个性——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散论 |
李安恒
|
《学习与探索》
|
1982 |
0 |
|
10
|
综论逆向思维在英美小说创作中的应用 |
李安恒
|
《文教资料》
|
2012 |
0 |
|
11
|
论多媒体技术在美国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
李安恒
|
《文教资料》
|
2010 |
0 |
|
12
|
论PowerPoint演示文稿在美国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
李安恒
|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3
|
中国电视剧的民族化与现代化 |
李安恒
|
《江淮论坛》
CSSCI
|
1991 |
0 |
|
14
|
论《女勇士》中无名女人命运悲剧后的文化根源 |
李安恒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5
|
新精神分析艾米丽的恋尸癖特征 |
李安恒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6
|
李公麟在舒城之遗迹考 |
李安恒
|
《安徽史学》
|
1986 |
1
|
|
17
|
艺术民族化与走向世界——兼谈中西艺术之沟通 |
李安恒
|
《学术界》
|
1986 |
0 |
|
18
|
隐蔽的戏剧性——兼谈艺术的纪实性与哲理性 |
李安恒
|
《文艺评论》
|
1987 |
0 |
|
19
|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经济稳定发展 |
李安恒
|
《营销界(理论与实践)》
|
2019 |
0 |
|
20
|
欢剧冲突三题 |
李安恒
|
《学习与探索》
|
198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