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PD1基因与细胞外囊泡生物发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子慧 陈煜森 +2 位作者 马晓瑭 许小冰 《新医学》 2020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由SMPD1基因编码的酸性鞘磷脂酶不仅介导溶酶体代谢、参与膜结构的调节和信号转导,且对鞘磷脂转化为神经酰胺起关键作用。细胞外囊泡是由细胞分泌或细胞膜上脱落的一种具有多功能的异质膜囊泡。研究显示,酸性鞘磷脂酶及其下游代谢物神... 由SMPD1基因编码的酸性鞘磷脂酶不仅介导溶酶体代谢、参与膜结构的调节和信号转导,且对鞘磷脂转化为神经酰胺起关键作用。细胞外囊泡是由细胞分泌或细胞膜上脱落的一种具有多功能的异质膜囊泡。研究显示,酸性鞘磷脂酶及其下游代谢物神经酰胺与细胞外囊泡的分泌释放相关。如今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发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就SMPD1基因对细胞外囊泡生物发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PD1基因 酸性鞘磷脂酶 神经酰胺 细胞外囊泡
下载PDF
高表达microRNA-17的内皮祖细胞外泌体对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
2
作者 马晓瑭 +1 位作者 嘉辉 许小冰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4期263-274,共12页
目的探讨高表达microRNA(miR)-17的内皮祖细胞外泌体(EPC-EX)对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从C57BL/6小鼠(n=12)骨髓中提取的内皮祖细胞(EPC),采用装载miR-17载体的慢病毒感染EPC获得EPC^(miR-17),同时采用装载有scram... 目的探讨高表达microRNA(miR)-17的内皮祖细胞外泌体(EPC-EX)对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从C57BL/6小鼠(n=12)骨髓中提取的内皮祖细胞(EPC),采用装载miR-17载体的慢病毒感染EPC获得EPC^(miR-17),同时采用装载有scramble序列的对照慢病毒感染EPC获得EPC^(NC)。分离提取EPC^(NC)及EPC^(miR-17)释放的外泌体(EX),分别获得EPC-EX及EPC-EX^(miR-17)。(1)在C57BL/6小鼠(8~12周)中,连续7 d进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0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线栓法建立糖尿病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小鼠MCAO术后2 h尾静脉注射2×10^(9)/100μl EPC-EX或者EPC-EX^(miR-17),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脑卒中组(STZ+MCAO)、EPC-EX处理组(STZ+MCAO+EPC-EX)、EPC-EX^(miR-17)处理组(STZ+MCAO+EPC-EX^(miR-17))。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仪检测小鼠脑血流灌注,通过CD31抗体染色来检测脑微血管密度,利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Longa 5分法评估小鼠神经功能缺损。(2)建立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高糖(hg)+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将EPC-EX或EPC-EX^(miR-17)与细胞模型共培养,检测细胞功能变化。利用Annexin V/PI凋亡检测试剂盒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HBMEC凋亡情况;血管形成试剂盒检测HBMEC血管形成能力;划痕实验检测HBMEC迁移能力;CCK8法检测HBMEC增殖能力。采用GraphPad Prism 6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糖尿病脑卒中小鼠模型中,EPC-EX能增加糖尿病脑卒中小鼠大脑微血管密度和脑血流灌注(P均<0.01),减少梗死面积以及神经损伤评分(P均<0.01),EPC-EX^(miR-17)作用效果更强(P均<0.05)。在体外细胞实验中,EPC-EX显著改善hg及H/R损伤的HBMEC血管形成、增殖、迁移能力,抑制细胞凋亡(P均<0.01);EPC-EX^(miR-17)能够更好地改善HBMEC上述功能(P均<0.05)。结论EPC-EX^(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7 内皮祖细胞 外泌体 糖尿病 缺血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血小板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与疾病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煜森 +2 位作者 马晓瑭 许小冰 嘉辉 《新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317-321,共5页
血小板是从巨核细胞释放的小而无核的细胞,主要功能是止血,调节炎症,促进血栓形成,促进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以及调节免疫等,血小板活化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研究表明这些功能与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的细胞外囊泡有关。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的... 血小板是从巨核细胞释放的小而无核的细胞,主要功能是止血,调节炎症,促进血栓形成,促进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以及调节免疫等,血小板活化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研究表明这些功能与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的细胞外囊泡有关。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的细胞外囊泡包括微粒和外泌体,均表现出原细胞的特性,细胞外囊泡是一种非均匀的纳米级小泡,携带遗传物质(微小RNA、信使RNA等)、酶、蛋白质和小分子,介导细胞通讯。该文就血小板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与疾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揭示其作为疾病标志物、靶向治疗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细胞外囊泡 微粒 外泌体 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