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中小型电机风扇的设计 被引量:8
1
作者 魏书慈 李士 《电机技术》 1996年第2期29-35,共7页
文章对中小型电机常用的离心式、轴流式及斗式风扇的设计,结合作者多年实践经验作了较完整的介绍,内容较实用,可供业内参考。
关键词 风扇 设计 电机 噪声
下载PDF
从宗教异化到劳动异化——青年马克思宗教思想发展的文本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士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0,共6页
把宗教异化与劳动异化的关系看作是必然的因果联系,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产生的一个理论支点。在马克思早期的一系列著作中,对该问题的研究经历了“宗教异化”、“政治异化”再到“金钱异化”和“劳动异化”的发展过程。正是“劳动异... 把宗教异化与劳动异化的关系看作是必然的因果联系,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产生的一个理论支点。在马克思早期的一系列著作中,对该问题的研究经历了“宗教异化”、“政治异化”再到“金钱异化”和“劳动异化”的发展过程。正是“劳动异化”的理论,将宗教异化的根源深入到经济领域,这一研究不仅标志着马克思开始寻找人由以生成的标志,即由自然属性到社会属性转化的关节点———劳动,而且也真正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进而科学地阐述了宗教产生的真正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异化 政治异化 劳动异化
下载PDF
青年恩格斯宗教思想的变化——从《乌培河谷来信》到《谢林和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士 乌云娜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63,共6页
青年恩格斯宗教思想的变化首先是在德国北部的商港——不来梅开始。在这里 ,恩格斯经历了由宗教信仰者—对宗教虔诚主义批判者—无神论者的转变过程。 1 841年恩格斯来到柏林 ,成为黑格尔哲学的拥护者。在《谢林和启示》等文章中 ,恩格... 青年恩格斯宗教思想的变化首先是在德国北部的商港——不来梅开始。在这里 ,恩格斯经历了由宗教信仰者—对宗教虔诚主义批判者—无神论者的转变过程。 1 841年恩格斯来到柏林 ,成为黑格尔哲学的拥护者。在《谢林和启示》等文章中 ,恩格斯站在无神论立场上对宗教和封建主义的斗争 ,表明了他无神论思想的形成和革命民主主义立场的确立。促使这一转变的有两个决定性的环节 ,一是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出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恩格斯 宗教思想 无神论 发展 《乌培河谷来信》 《谢林和启示》
下载PDF
终极关怀的哲学断想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士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终极关怀是人的特有情怀,也是人的本性,因为它所表达的是人对世界最高统一性的追问和对人生意义的寻觅。终极关怀要求:通过对世界最高统一性的追问,确定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探索人在宇宙中的位置;通过人对自身命运的透彻认识,解... 终极关怀是人的特有情怀,也是人的本性,因为它所表达的是人对世界最高统一性的追问和对人生意义的寻觅。终极关怀要求:通过对世界最高统一性的追问,确定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探索人在宇宙中的位置;通过人对自身命运的透彻认识,解决世界时空无限和人的生命有限的矛盾,包括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能不能获得永生;通过不断探索生命的要意,回答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关怀 断想 哲学 人的生命 人的本性 人生意义 安身立命 统一性
原文传递
如何理解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士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21,共5页
什么是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他的利己主义“合理”在什么地方 ?这一直是引起争议的一个话题。本文针对部分当代青年学生中出现的对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全盘肯定的倾向 ,着重分析了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的内容、性... 什么是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他的利己主义“合理”在什么地方 ?这一直是引起争议的一个话题。本文针对部分当代青年学生中出现的对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全盘肯定的倾向 ,着重分析了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的内容、性质和社会作用 ,指出了他的伦理学的资产阶级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合理的利己主义
原文传递
由“宗教批判”到“政治批判”再到“经济批判”——马克思创立科学无神论的艰苦历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士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0-67,共8页
马克思创立科学无神论的艰苦历程表现为一系列标志性批判:以《博士论文》为代表的学生时期的宗教批判;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代表的克罗茨纳赫时期的政治批判和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代表的经济学批判。这是一个不断走向历史... 马克思创立科学无神论的艰苦历程表现为一系列标志性批判:以《博士论文》为代表的学生时期的宗教批判;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代表的克罗茨纳赫时期的政治批判和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代表的经济学批判。这是一个不断走向历史深处的过程,也是马克思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在思想上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无神论 宗教批判 政治批判 经济批判
原文传递
论宗教道德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许婉璞 李士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5-7,共3页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是有区别的,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着人类某种共通的精神追求,是现代伦理构建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只要正确对待和合理利用,仍然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伦理道德建设有一定...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是有区别的,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着人类某种共通的精神追求,是现代伦理构建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只要正确对待和合理利用,仍然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伦理道德建设有一定积极作用。其当代意义在于:第一,宗教道德中属于人神关系的道德层次,实质上是人对自身神圣意义的追求,应该努力挖掘;第二,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层次,大都与世俗道德内容交叉,它可以强化世俗道德信仰的力量,发挥世俗道德的功能;第三,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自身关系的道德,强调的是人的自律,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规范人对自身责任和义务的认同与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道德 人与神 宗教信仰
下载PDF
关于宗教法制建设研究情况的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五星 李士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1-35,共5页
我国宗教法制建设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随着宗教法制建设的实践而逐步开展起来的。理论界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对宗教法制建设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和争鸣。从宗教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出路都提出了十分中... 我国宗教法制建设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随着宗教法制建设的实践而逐步开展起来的。理论界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对宗教法制建设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和争鸣。从宗教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出路都提出了十分中肯和良好的建议,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法制理论体系,推动我国宗教法制建设健康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宗教法制建设 研究综述
原文传递
在世纪转折点上——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时代精神(发展时期)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士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4,共5页
列宁时代,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面临时代课题的转换。那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有什么特点?科学无神论所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时代课题和宗教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有哪些新的发展和贡献?这是研究马克思主义... 列宁时代,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面临时代课题的转换。那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有什么特点?科学无神论所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时代课题和宗教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有哪些新的发展和贡献?这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在列宁阶段的发展需要回答的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无神论 列宁 时代精神 宗教
下载PDF
道教中老子、庄子地位差异辨析
10
作者 李士 刘玉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37-41,56,共6页
道家和道教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 ,但自道教依托《道德经》产生以来 ,两者又有了不解之缘。有趣的是 ,道家两位著名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以及他们的著作在道教中的地位截然不同 :老子被极力推崇 ,庄子倍受冷落。究其原因 ,一是道教自身的特... 道家和道教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 ,但自道教依托《道德经》产生以来 ,两者又有了不解之缘。有趣的是 ,道家两位著名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以及他们的著作在道教中的地位截然不同 :老子被极力推崇 ,庄子倍受冷落。究其原因 ,一是道教自身的特点使然 ,二是老、庄本人及各自学说差异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道教 老子 庄子
下载PDF
试论宗教道德的当代意义
11
作者 李士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58-62,共5页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是有根本区别的,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着人类某种共同的精神追求,是人类精神宝库中的一笔财富,是构建现代伦理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其当代意义是:第一,宗教道德中属于人———神...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是有根本区别的,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着人类某种共同的精神追求,是人类精神宝库中的一笔财富,是构建现代伦理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其当代意义是:第一,宗教道德中属于人———神关系的道德层次,实质是对人自身神圣意义的追求,应该努力挖掘;第二,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层次,大都与世俗道德内容交叉,可以强化世俗道德信仰的力量,提升世俗道德的功能;第三,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自身关系的道德,强调的是人们的自律,在很大程度上规范教徒对自身责任和义务的认同与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道德 人与神 宗教信仰
下载PDF
新时代民族的精神之纬——《精神航标——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评介
12
作者 李士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年第10期159-160,共2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要素,究竟如何在理论上进行提炼与阐述,它为什么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又如何在实践中将其转化为人们的思想、信念与行为方式.是...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要素,究竟如何在理论上进行提炼与阐述,它为什么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又如何在实践中将其转化为人们的思想、信念与行为方式.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 弘扬培育 评介 航标 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 构成要素
下载PDF
走出“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的误区
13
作者 李士 《科学与无神论》 2007年第2期36-38,共3页
有人认为,既然无知产生宗教.愚昧导致盲从,那么,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宗教就应该越来越“淡出”人们的社会生活.越来越走向没落。但事实却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宗教依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存在.并形... 有人认为,既然无知产生宗教.愚昧导致盲从,那么,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宗教就应该越来越“淡出”人们的社会生活.越来越走向没落。但事实却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宗教依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存在.并形成了当代的一道奇观:科学的昌明与“宗教热”现象同生共存。那么,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宗教热何以成为可能?或者说.科学为什么至今还不能最终战胜宗教?笔者认为,除其他原因之外,不能说对二者研究的某些误区没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发展 宗教关系 误区 社会生活 “淡出” 宗教热 愚昧 无知
原文传递
论宗教及其道德中的人文关怀意蕴
14
作者 李士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66,共5页
宗教及其道德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功能上说 ,是对人性的压抑和否定 ,但从宗教文化上说 ,它的产生是文明社会的产物 ,是人类精神的自我超越 ,它折射出的是人类的精神需求和对自身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 宗教及其道德 人类文明 体验神圣
原文传递
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15
作者 李士 《石家庄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13-15,共3页
目前我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存在种种貌似重视实则忽视的现象,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整体性。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做什么人的教育。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 整体性教育
下载PDF
宗教与社会主义——恩格斯关于宗教研究的方法论标准
16
作者 李士 马云鹏 《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37-40,共4页
恩格斯在对早期基督教与现代社会主义关系的研究中采用比较的方法,从历史考察中看它们的异中之同,从产生的社会基础看它们的同中之异。恩格斯的方法论启示我们,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当代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关系。
关键词 恩格斯 宗教 社会主义 方法论 基督教 社会基础
下载PDF
从“历史”走向“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时代精神(创建时期)
17
作者 李士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6,共6页
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是在“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实践中产生的,其理论背景是资产阶级对宗教的批判,特别是18世纪法国启蒙学说对宗教的彻底否定;其社会背景一方面是历史的发展表现为“全球化”特征,另一方面宗教的变化表现为与经济... 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是在“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实践中产生的,其理论背景是资产阶级对宗教的批判,特别是18世纪法国启蒙学说对宗教的彻底否定;其社会背景一方面是历史的发展表现为“全球化”特征,另一方面宗教的变化表现为与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扩张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产生,是无神论发展史上的革命变革,也确证了它是一种“以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为宗旨的、革命的和批判的科学的宗教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 世界历史 宗教观
下载PDF
无神论价值回归的前提——无神论的理论创新
18
作者 李士 窦楠 《科学与无神论》 CSSCI 2016年第3期43-46,共4页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理论创新应该包括两个大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理论中的拨乱反正,即解读模式的创新;二是面对实践提出的系列问题要给予科学的解释和回答,包括对宗教未来发展态势的准确定位和科学预判。
关键词 科学无神论 价值回归 理论创新
原文传递
对师专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思考
19
作者 李士 陈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年第2期78-81,共4页
师专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不佳,致使“准教师”──师专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令人担忧。师专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改变现状,应以思想道德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统帅和灵魂,从改革“两课”教学入手,突出“师范性”,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师专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下载PDF
以人为本与科学无神论的宗教发展观
20
作者 李士 《科学与无神论》 2006年第1期50-51,共2页
一、“以人为本”的宗教观与“以神为本”的宗教观 从宗教发展的历史来看,在欧洲,“神”与“人”的对立是自文艺复兴开始凸显出来的。在中世纪,有神论的宗教观,确切地说,使基督教的宗教观的独占统治达到了顶点,不仅其他社会意识... 一、“以人为本”的宗教观与“以神为本”的宗教观 从宗教发展的历史来看,在欧洲,“神”与“人”的对立是自文艺复兴开始凸显出来的。在中世纪,有神论的宗教观,确切地说,使基督教的宗教观的独占统治达到了顶点,不仅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如哲学、道德、文学艺术和科学成了它的婢女和仆人,而且人也成了神的创造物和奴仆。在宗教中,神或上帝是作为世界之“本”,即从本体论的意义上被确定为世界的“本原”的。因此,上帝被说成是具有创造一切的、至高无上的无限和绝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无神论 科学 家教 社会意识形式 宗教观 宗教发展 文艺复兴 文学艺术 “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