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4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 被引量:779
1
作者 李培林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52,共11页
流动民工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社会学的参与推动了流动民工研究的地进一步深化。本文从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交往方式、流动民工的生活状况、流动民工的社会分层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使读者在把握民工的一般“自然”状况... 流动民工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社会学的参与推动了流动民工研究的地进一步深化。本文从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交往方式、流动民工的生活状况、流动民工的社会分层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使读者在把握民工的一般“自然”状况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于从事社会流动研究的同行来说本文亦不乏借鉴与启示之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民工 社会流动 社会网络 农村劳动力 乡镇企业 社会地位 济南市 三资企业 劳动力流动 经济地位
原文传递
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 被引量:676
2
作者 李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8-179,共12页
本文是中国发达地区村落终结过程的记录和分析。作者通过对广州市“城中村”的调查发现 ,村落终结的艰难 ,并不仅仅在于生活的改善 ,也不仅仅是非农化和工业化的问题 ,甚至也不单纯是变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 ,而在于它最终要伴随产... 本文是中国发达地区村落终结过程的记录和分析。作者通过对广州市“城中村”的调查发现 ,村落终结的艰难 ,并不仅仅在于生活的改善 ,也不仅仅是非农化和工业化的问题 ,甚至也不单纯是变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 ,而在于它最终要伴随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作者试图通过建立具有普遍解释力的村落终结类型 ,建构村落城市化整个链条的最后一环 ,以便能够在理论上复制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村落非农化、工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社会关系 村落单位制 村落公司制 社会结构 产权 资金 村落 城市化 制度变迁 城市 广州市 户籍制度
原文传递
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 被引量:246
3
作者 李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17,共15页
本文对中国目前社会结构转型的特点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社会转型是一种整体性发展,也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性变动,有必要把数量分析引入对结构性变动的考察。作者指出,中国目前社会结构转型的特点是:结构转换与体制转型同步进行,... 本文对中国目前社会结构转型的特点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社会转型是一种整体性发展,也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性变动,有必要把数量分析引入对结构性变动的考察。作者指出,中国目前社会结构转型的特点是:结构转换与体制转型同步进行,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启动,城市化过程的双向运动,转型过程中发展的非平衡。作者认为,除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之外,社会结构转型是影响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它既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它使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种种结构性发展不可逆转。认真研究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特点和规律性,对于深入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转型 经济增长 社会转型时期 数量分析 结构性 乡镇企业 改革开放 发展中国家 结构转换 结构变动
原文传递
农民工在中国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 被引量:232
4
作者 李培林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7,共17页
中国在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大量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民工,通过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为中国的市场化转型和现代化发挥了重要而特有的作用。本文基于对2006年在中国28个省市区进行的大规模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农民工的收入地位... 中国在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大量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民工,通过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为中国的市场化转型和现代化发挥了重要而特有的作用。本文基于对2006年在中国28个省市区进行的大规模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农民工的收入地位更多地是由教育、工作技能等获得性因素决定的,而不是身份歧视因素所决定的;同时还发现收入和经济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农民工,却意外地具有比较积极的社会态度。影响农民工态度和行为的因素,更重要的可能不是社会横向利益比较,而是自身的纵向利益比较,因而更显著地遵循历史决定逻辑,而不是经济决定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经济地位 社会态度
原文传递
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认同和社会态度 被引量:239
5
作者 李培林 张翼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9,共19页
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06年3月-5月进行的"中国社会状况调查"(CGSS2006)的数据,以收入、职业和教育作为三个基本维度,对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中产阶级规模以及中等收入者的规模进行了测算,并比较了"客观中... 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06年3月-5月进行的"中国社会状况调查"(CGSS2006)的数据,以收入、职业和教育作为三个基本维度,对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中产阶级规模以及中等收入者的规模进行了测算,并比较了"客观中产"和"认同中产"在社会态度一致性上的差异。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我国目前的中产阶级在全国占12.1%,在城市社会中占25.4%,但这个所谓中产阶级,目前并不是一个具有统一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取向的"阶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级 社会认同 社会态度
下载PDF
近年来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 被引量:206
6
作者 李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31,共13页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工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组成部分,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基于2006年和2008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对近年来、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进行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工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组成部分,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基于2006年和2008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对近年来、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6年数据反映出农民工在收入水平较低、劳动强度较高的情况下,却保持着较为积极的社会态度;近两年的新变化是,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在就业和生活压力加大的影响下,其社会安全感、公平感、满意度和未来预期却都有所降低。这种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变化不一致的情况,应当引起高度关注。研究认为,尽管中国已进入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新阶段,但从比较优势看,中国未来30年要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农民工仍然是一个主要的推动力量。为此,应在战略选择和政策层面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经济状况 社会态度 金融危机
原文传递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态度和行为选择 被引量:208
7
作者 李培林 田丰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3,共23页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现已达到约1亿人,成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关键人群。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则等已发生很大变化。本...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现已达到约1亿人,成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关键人群。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则等已发生很大变化。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2008年"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状况、受教育水平、工作技能、消费特征和地位认同,并重点分析了"代际"(新生代)和"阶层"(农民工)两个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处境、行为取向和社会态度的影响,以及收入、生活压力和社会态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生活压力的变化和个人权利意识的增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取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态度 行为选择 生活压力
下载PDF
消费分层:启动经济的一个重要视点 被引量:168
8
作者 李培林 张翼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2-61,共10页
本文认为 ,在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 ,由于分配领域中双轨制和隐性收入的广泛存在 ,职业和收入作为社会分层的主要指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消费结构成为更能反映真实情况的分层指标。作者根据重庆市 1 999年的抽样调查... 本文认为 ,在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 ,由于分配领域中双轨制和隐性收入的广泛存在 ,职业和收入作为社会分层的主要指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消费结构成为更能反映真实情况的分层指标。作者根据重庆市 1 999年的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了基本消费领域的社会分层状况 ,考察了消费分层与其他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 ,并发现在影响消费分层的各主要因素中 ,受教育程度是一个起显著作用的因素。通过刺激消费启动经济必须针对不同消费阶层的消费取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消费 消费分层 消费结构 收入调节
原文传递
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研究 被引量:170
9
作者 李培林 《社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共21页
In 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one of the mainhypotheses is that the class identit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which are determined by the economic income and the social status, will determine... In 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one of the mainhypotheses is that the class identit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which are determined by the economic income and the social status, will determine again the social attitude and social action of the class. This is one kind of social action logics of class driven by the class interests.The present new social movements and the theory of risk society have revealed another kind of social action logic driven by the value conception and class identity.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findings of a social survey conducted from Nov. To Dec. , 2002 in 31 big cities (the citie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capitals of provinces)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this paper has proved the existence of this logic.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class ident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influencing the social attitude and the intention of the social actor, but it is not determined by the economic income and the occupational s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冲突 阶级意识 中国 社会矛盾 社会问题
下载PDF
走出生活逆境的阴影——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中的“人力资本失灵”研究 被引量:106
10
作者 李培林 张翼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6-101,共16页
本文是对失业下岗职工走出生活逆境途径的探讨。以往相关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关注市场需求和制度安排对就业的影响。本文认为 ,中国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变迁 ,开创了一个社会结构与个体行动互动作用的新历史 ,在对外开放扩大、市场化转型和经... 本文是对失业下岗职工走出生活逆境途径的探讨。以往相关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关注市场需求和制度安排对就业的影响。本文认为 ,中国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变迁 ,开创了一个社会结构与个体行动互动作用的新历史 ,在对外开放扩大、市场化转型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 ,面对同样的社会事件 ,人们有了更大的通过调整自己的选择来改变生活的可能性。基于 2 0 0 2年 8— 9月对辽宁省 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约 10 0 0个样本下岗职工的抽样调查 ,作者发现 ,与一般的常规推论相反 ,在下岗职工的收入决定、阶层认同和社会态度等方面 ,存在着“人力资本失灵”现象 ,即下岗职工以往的人力资本积累对提高其收入水平和促进社会态度的理性化不再发挥作用。这是因为随着市场的知识需求和职业结构的变化 ,下岗职工人力资本积累过程发生了断裂。所以 ,相应的政策建议是 ,在千方百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 ,要特别注重对下岗职工转业转岗的培训 ,以增强其在就业市场上的选择能力 ,帮助他们走出生活逆境的阴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业下岗职工 就业市场 人力资本 收入水平 社会态度 阶层认同 知识需求 职业结构 职业培训
原文传递
努力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基于2006-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17
11
作者 李培林 朱迪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65,203,共21页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我国缩小收入差距、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2006—2013年的中国社会状况调查数据,发现中等收入者的规模近年来在27%—28%左右摆动。根据测算,到2020年,如果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的平均收入翻两番,...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我国缩小收入差距、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2006—2013年的中国社会状况调查数据,发现中等收入者的规模近年来在27%—28%左右摆动。根据测算,到2020年,如果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的平均收入翻两番,中等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平均收入翻一番,可以初步实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格局"。为此,需要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的增长,继续大规模减少贫困,着力解决和改善大学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同时也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物价和房价,缓解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中等收入者 橄榄型分配格局
原文传递
一种改进的Harris角点提取算法 被引量:104
12
作者 王崴 唐一平 +3 位作者 任娟莉 时冰川 李培林 韩华亭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95-2001,共7页
针对Harris角点检测算法对T型和斜T型角点存在定位不准确以及运算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改进算法计算目标像素点的8邻域范围内与之灰度相似的点的数目,然后对目标像素点周围其他像素点按同样方法处理,并对得到的计算数据进... 针对Harris角点检测算法对T型和斜T型角点存在定位不准确以及运算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改进算法计算目标像素点的8邻域范围内与之灰度相似的点的数目,然后对目标像素点周围其他像素点按同样方法处理,并对得到的计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出局部范围内的像素点的灰度值分布。根据比较结果,从中遴选出部分像素点作为下一步角点检测的计算对象,并计算其角点响应函数值,如果角点响应函数值大于设定的阈值,该点则会被确定为最终的角点。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角点检测时间仅为原算法的14.3%,并实现了对T、斜T型角点准确定位,提高了Harris角点检测算法的检测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角点检测 HARRIS算法 角点响应函数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发展社会学 被引量:106
13
作者 李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21,199,共19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非常罕见的巨大社会变迁,呈现诸多独有的特点,经济体制变革和社会结构转型同时进行,跨越式发展和发展阶段叠加,人口规模庞大,世界影响深远。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中国在发展的理念、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比较优势、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非常罕见的巨大社会变迁,呈现诸多独有的特点,经济体制变革和社会结构转型同时进行,跨越式发展和发展阶段叠加,人口规模庞大,世界影响深远。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中国在发展的理念、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比较优势、发展的约束条件、发展的瓶颈问题、发展的目的等一系列重大发展议题上,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为构建新发展社会学奠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发展社会学 中国经验 社会变迁
原文传递
构建中国发展型的社会政策——“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政策”笔谈 被引量:82
14
作者 李培林 王思斌 +2 位作者 梁祖彬 周弘 张秀兰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共5页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其核心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这使社会政策的意义凸显。社会政策和科学发展观的“接口”是什么 ,它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处于什么样的结构性位置 ,中国社会政策设计中有哪些问题是需要反思的 ,在...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其核心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这使社会政策的意义凸显。社会政策和科学发展观的“接口”是什么 ,它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处于什么样的结构性位置 ,中国社会政策设计中有哪些问题是需要反思的 ,在进行政策模式的选择时 ,有哪些国际理论和经验是可资借鉴的 ,这些问题都事关全局 ,对它们的研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有鉴于此 ,《中国社会科学》、《国际社会科学杂志》编辑部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于 2 0 0 4年 5月 1 5日召开了“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政策研讨会” ,来自香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会后 ,我们组织了下面的笔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社会政策 中国 发展型 协调发展 风险社会 “社会核算”体系 社会技术
原文传递
村落终结的社会逻辑——羊城村的故事 被引量:75
15
作者 李培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0,共10页
由于城镇化和村庄兼并等原因,从1985年至2001年这不到20年时间里,中国的村落数字在锐减,仅以2001年与2000年相比就减少了25458个,即平均每天减少约70个村落,它们的逝去没有挽歌,也没有祭祀,但其新建的文明却留给人们以思考,为此我们想... 由于城镇化和村庄兼并等原因,从1985年至2001年这不到20年时间里,中国的村落数字在锐减,仅以2001年与2000年相比就减少了25458个,即平均每天减少约70个村落,它们的逝去没有挽歌,也没有祭祀,但其新建的文明却留给人们以思考,为此我们想以广州羊城村这个典型的村落的终结为线索,目的是为了探讨村落经济运行的社会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逻辑 羊城村 土地崇拜 工商精神 村落 中国
下载PDF
新时期阶级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变化 被引量:66
16
作者 李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7-63,共17页
本文采用大量材料和数据,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阶级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并就“社会是否出现了两极分化”、“是否产生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怎样认识中产阶级和小康大众”、“怎样看待社会公平”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文... 本文采用大量材料和数据,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阶级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并就“社会是否出现了两极分化”、“是否产生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怎样认识中产阶级和小康大众”、“怎样看待社会公平”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文章强调指出,体制改革实际上也是一个阶级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的调整过程,改革、发展的稳定机制最终来自于社会利益关系的合理与协调。因此,要把经常考察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关系的变化作为政策制定和调整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 阶级阶层结构 利益格局 新时期 贫富差距 小康大众 收入差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农业劳动者 私营企业主
原文传递
当代西方社会的非营利组织——美国、加拿大非营利组织考察报告 被引量:58
17
作者 李培林 徐崇温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1-80,共10页
非营利组织是指政府部门和企业之外,以非营利为目的、从事公益事业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 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分配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五大特征。在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西方社会非营利组织开始... 非营利组织是指政府部门和企业之外,以非营利为目的、从事公益事业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 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分配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五大特征。在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西方社会非营利组织开始呈蓬勃增长之势,目前已覆盖了社会服务、医疗健康、公共安全、教育和研究、环境与动物保护、文化艺术、体育竞赛、扶贫和弱势群体保护、宗教事务等非常广泛的社会领域。西方非营利组织建立在慈善、博爱和志愿等西方文化传统基础上,这一社会的“第三部门”,已成为政府处理社会问题的伙伴、公平分配资源的手段、公民民主参与的形式,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非营利组织在西方社会的成功发展启示我们: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会不断推动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非营利组织实行的那种有别于政府和市场的运行规则,已使其成为支撑现代社会健康运行的三大支柱之一。中国的“事业单位”应改称为非营利组织,同时依靠健全的法律和“管办分离、分类管理、目标约束、购买服务”的管理方式推动其健康发展,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非营利组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第三部门” 慈善意识 志愿精神 事业单位 公共服务
下载PDF
再论“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被引量:60
18
作者 李培林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18,共8页
本文对作者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社会结构转型是既不同于市场调节也不同于国家干预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努力从规范性理论体系的框架出发为这一命题建立逻辑基础。文章认为,社会结构的一些最基本的实体... 本文对作者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社会结构转型是既不同于市场调节也不同于国家干预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努力从规范性理论体系的框架出发为这一命题建立逻辑基础。文章认为,社会结构的一些最基本的实体要素(如家庭、企业组织、非正规制度)是一种既不同于市场也不同于政府的资源配置方式,它们的形成受各种历史因素、文化因素和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这只“手”的存在意味着要对经济学的某些既定的暗含假定和前提作出新的修订。在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同时并进的过程中,认识到“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对于理解资源配置和社会变迁的实际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组织 交易成本 社会潜网 社会结构转型 资源配置方式 组织成本 利润最大化 经济学 经济行为 逻辑起点
原文传递
中国就业面临的挑战和选择 被引量:43
19
作者 李培林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8,共8页
本文认为,在中国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双重转变过程中,中国面对的最大难题也从温饱问题转为就业问题。在二元经济结构下,乡村经济的工业化和城市经济的某些后工业化趋向,对就业造成双重冲击,而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劳动力市场又是断裂的和... 本文认为,在中国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双重转变过程中,中国面对的最大难题也从温饱问题转为就业问题。在二元经济结构下,乡村经济的工业化和城市经济的某些后工业化趋向,对就业造成双重冲击,而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劳动力市场又是断裂的和残缺的。经济增长的放缓、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和资本的替代、劳动力供给的持续增长、工资刚性、退休人员的谋职以及加入WTO后的影响,都将使就业政策面临更为艰难的选择。作者认为,面对就业的挑战,中国应把就业作为重要的经济社会目标,在建立和完善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的过程中,积极发展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产业,采取更加灵活和多样的就业形式,加大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投入,把竞争机制引入公用产业;同时,政府要建立健全规避就业风险的主导机制,并适应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转变,建立起以社区为主体的对就业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就业风险 劳动力市场 温饱问题 公用产业 劳动密集产业 持续增长 振兴老工业基地 主导 挑战
原文传递
中国贫富差距的心态影响和治理对策 被引量:55
20
作者 李培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39,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居民收入 收入差距 贫富差距 社会公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