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技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148
1
作者 滕皋军 何仕成 +4 位作者 郭金和 邓钢 方文 丁惠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5-299,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在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中的技术操作问题。方法对 2 9例的 41个椎体病变共行 46侧PVP治疗 ,包括椎体转移瘤 16例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7例 ,椎体血管瘤 3例 ,骨髓瘤 1例 ,外伤性压缩性骨折 1例及不明原因...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在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中的技术操作问题。方法对 2 9例的 41个椎体病变共行 46侧PVP治疗 ,包括椎体转移瘤 16例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7例 ,椎体血管瘤 3例 ,骨髓瘤 1例 ,外伤性压缩性骨折 1例及不明原因骨破坏 1例。PVP在C形臂X线机或C形臂X线机 +CT组合机监视下进行 ,骨水泥 (PMMA)的粉、液比例为 3∶2 ,按椎体计算骨水泥用量为2~ 8ml。结果  46侧PVP成功 45侧 (97 8% )。本组疼痛完全缓解 (CR)者 19例 (19/ 2 9) ,部分缓解(PR)者 9例 (9/ 2 9) ,无效 (NR)者 1例 (1/ 2 9)。随访 2~ 11个月无复发。PVP术后无一例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压缩 ,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PVP技术安全可行 ,对腰椎等多数椎体行PVP只要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即可 ,熟练地掌握PMMA使用方法是PVP技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镇痛 椎体加固 椎体转移性肿瘤 骨质疏松症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恶性肿瘤 被引量:69
2
作者 邓钢 何仕诚 +6 位作者 滕皋军 方文 郭金和 朱光宇 丁惠娟 沈志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 通过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与疗效的相关因素,提高治疗技术。方法 1 73例次,2 39节椎体病变,经病史、影像学或病理证实椎体恶性肿瘤行PVP术,临床疼痛症状为Ⅰ级(轻度疼痛) 39例,Ⅱ级(中度疼痛) 84例... 目的 通过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与疗效的相关因素,提高治疗技术。方法 1 73例次,2 39节椎体病变,经病史、影像学或病理证实椎体恶性肿瘤行PVP术,临床疼痛症状为Ⅰ级(轻度疼痛) 39例,Ⅱ级(中度疼痛) 84例,Ⅲ级(重度疼痛) 5 0例。术后采用WHO标准观察1周~1个月,平均2周。结果 2 39节椎体穿刺失败1例1节椎体,技术成功率99.6 %,共1 97个椎体行术前造影检查:造影剂经肿瘤破坏区向椎体外渗漏5 7节椎体,6例6节椎体有造影剂进入相邻椎间盘;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剂量颈椎1 .5~2 .5ml,胸椎为2~4ml,腰椎为2~6ml;短期内疗效显示疼痛完全缓解5 4 .9%,部分缓解39.9%,总有效率94 .8%。术后CT证实PMMA向椎体周围组织渗漏6 3例,包括9例引流静脉、4例椎管内硬膜囊外和3例渗漏入相邻椎间盘,4 7例向椎体旁渗漏,仅1例瘫痪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加重。结论 PVP短期内可明显减轻脊椎恶性肿瘤所致的疼痛症状。术前对脊椎恶性肿瘤的准确评估,结合术中椎体内造影,严格掌握注射时机,可提高治疗疗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治疗 脊椎恶性肿瘤 骨水泥 转移瘤
下载PDF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对肝功能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4
3
作者 张成佳 何仕诚 +5 位作者 滕皋军 方文 郭金和 邓钢 朱光宇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原发性肝癌肝功能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126例。主要随访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灶数目、有无假包膜、肝硬化CT分级、是否外科术后、术中碘油用量、超选择栓... 目的: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原发性肝癌肝功能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126例。主要随访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灶数目、有无假包膜、肝硬化CT分级、是否外科术后、术中碘油用量、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与否、术后Child-Pugh分级及TACE次数等相关数据。术后1个月肝功能不能恢复至术前Child-Pugh分级者,被认为TACE对肝功能有影响。将以上12变量因素分别赋值,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包将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引入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Child-Pugh分级不能恢复至术前水平者为20.6%(26/1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假包膜、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与否、TACE次数及肝硬化CT分级这些变量与术后肝功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相关因素对术后肝功能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CE次数、栓塞血管支及有无假包膜等因素对TACE术后1个月患者肝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影响较大。结论: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1个月患者肝功能是能否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TACE次数、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及有无假包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动脉栓塞化疗 肝功能 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囊腔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36
4
作者 何仕诚 滕皋军 +6 位作者 邓钢 方文 郭金和 朱光宇 沈志萍 丁惠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 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合并椎骨内囊腔样变的椎体压缩骨折关键技术、近期疗效及对椎体高度的恢复。方法 回顾分析4年来PVP治疗2 0 7例骨质疏松症并32 6节椎体压缩骨折,其中2 7例共32节椎体压缩为合并椎骨内囊腔样变。PVP... 目的 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合并椎骨内囊腔样变的椎体压缩骨折关键技术、近期疗效及对椎体高度的恢复。方法 回顾分析4年来PVP治疗2 0 7例骨质疏松症并32 6节椎体压缩骨折,其中2 7例共32节椎体压缩为合并椎骨内囊腔样变。PVP操作均在透视监视下经椎弓根行椎体穿刺,所有椎体均用非离子造影剂行椎体造影。术后1dCT观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分布状况和有无渗漏,测量PVP前后椎体高度,观察临床疗效和有无并发症。结果 PVP技术成功率1 0 0 %。椎体造影主要表现为造影剂注入压缩骨折椎体内后呈囊状分布并滞留。PMMA平均注入量为6 .8ml。CR、PR和NR分别为6 6 .7%、1 8.5 %、1 4 .8%,总有效率为85 .2 %。椎体前缘高度恢复2~1 5mm ,平均5 .38mm ,中央高度恢复3~1 6mm ,平均6 .4 1mm ,前缘和中央高度恢复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后缘高度恢复0~1mm ,平均0 .0 6mm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CT证实椎体前侧旁PMMA渗漏3例,但无1例出现临床症状。结论 PVP治疗椎体内合并囊腔样变的压缩骨折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恢复压缩椎体高度,且发生PMMA渗漏的可能性更小。提高疗效的关键是抽去椎体内囊腔积液和尽可能多地充填PMMA ;椎体造影有助于预测注射PMMA在椎体内的分布状况和发生渗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椎骨内囊性变
下载PDF
^(125)I放射粒子在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5
作者 郭金和 滕皋军 +4 位作者 朱光宇 何仕诚 刘振生 丁惠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索采用介入微创技术进行放射粒子病灶内植入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比较不同影像设备在粒子植入术中的作用及优缺点。方法入选30例患者,其中15例为晚期肿瘤转移患者,15例为失去手术机会的食管癌患者。粒子植入方法:在B超或CT定... 目的探索采用介入微创技术进行放射粒子病灶内植入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比较不同影像设备在粒子植入术中的作用及优缺点。方法入选30例患者,其中15例为晚期肿瘤转移患者,15例为失去手术机会的食管癌患者。粒子植入方法:在B超或CT定位下行经皮穿刺病灶内粒子植入术;在DSA监视下将捆绑有放射粒子的食管支架植入到食管病变部位。结果在B超、CT及DSA监视下,除因操作原因造成食管内照射支架上丢失一颗放射粒子外,所有放射粒子均准确植入到位。术后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未发现局部皮肤坏死、出血、感染、放射性肺炎、食管穿孔等与粒子照射相关的并发症;手术前后连续血象、免疫指标复查未发现显著性变化。ECT复查:放射源未发现泄漏。病灶复查:15例食管癌患者1个月后胸部CT复查示13例病变厚度和体积较术前有所缩小,2例病变增大,3例随访近13个月,CT复查病变厚度较术前明显变薄;5例直接置入无膜内照射支架患者中3例术后3个月胃镜复查并活检提示支架捆绑粒子部位肿瘤明显退缩,未发现肿瘤细胞生长。15例经皮穿刺植入粒子的患者在术后2个月病变明显缩小。结论采用介入微创技术进行放射粒子病灶内植入是可行的、安全的,疗效是明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Ⅰ粒子 近距离放疗 肿瘤治疗 介入放射
下载PDF
胆管内照射支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26
6
作者 郭金和 朱光宇 +4 位作者 朱海东 何仕诚 滕皋军 冷德嵘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2310-2313,共4页
目的探讨胆管内照射支架研制、临床使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术前履行告知义务并获得同意后,对临床诊断明确的恶性胆管梗阻患者进行内照射支架置入术。收集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东南大学附属... 目的探讨胆管内照射支架研制、临床使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术前履行告知义务并获得同意后,对临床诊断明确的恶性胆管梗阻患者进行内照射支架置入术。收集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12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采用经皮肝内胆管穿刺方法,将外支架和与之匹配的内支架先后置人至病变部位并使两者套叠,术后进行临床随访。结果12例患者胆管内照射支架均释放到位,释放过程顺利,释放过程中未出现放射粒子脱落现象;全身ECT复查未发现放射源泄漏;术后患者阻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血象和免疫指标亦未见明显变化,未出现如胆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其中位生存期7.40个月,平均生存期8.03个月。结论胆管内照射支架系统临床使用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其临床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及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 支架 介入治疗 近距离放射疗法 ^125I粒子
原文传递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64层CT血管造影与DSA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光超 邓钢 +7 位作者 秦永林 杨明 靳激扬 丁慧娟 沈志萍 吴旻 滕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对照DSA,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A检查,检查后2周内行DSA。CT数据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 目的对照DSA,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A检查,检查后2周内行DSA。CT数据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或分段DSA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将CTA与DSA结果比较。结果在216个动脉节段中,2种检查方法狭窄程度显示一致的有157个,被CTA高估13个,低估6个。CT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50%诊断的灵敏度为98.21%,特异度96.15%,准确率97.22%,阳性预测值96.49%,阴性预测值98.04%。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评估的可靠方法,可为制订介入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CT DSA 血管造影术 下肢动脉闭塞症
下载PDF
PACS在构建医学影像学教学图片资源库与电子图片试题库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8
作者 杨小庆 杨明 +1 位作者 刘斌 《西北医学教育》 2008年第1期169-172,共4页
目的 评价医学影像图像与传输系(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PACS构建医学影像学电子教学图片库,积累了有价值的影像资料近3万份,制作了全套多媒体演示型课件、网络... 目的 评价医学影像图像与传输系(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PACS构建医学影像学电子教学图片库,积累了有价值的影像资料近3万份,制作了全套多媒体演示型课件、网络课程和电子图片考试试题库,建立了大屏幕多媒体阅片室。结果医学影像学教学图片资源库与电子图片试题库的构建,改变了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实现了影像教学的实时化、多样化,在医学影像学教学和临床实习、见习中获得了一致好评。结论PACS有利于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医学影像学 教学 应用
下载PDF
胆管内照射支架应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陈旭 朱光宇 +4 位作者 滕皋军 何仕诚 冷德嵘 郭金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9-404,共6页
目的探讨实验犬胆管内照射支架置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比格犬36只,分成实验组27只和对照组9只。实验组按放置粒子剂量分为A、B和C亚组,每组9只。A组每颗粒子剂量为11.1 MBq,放置2颗;B组为22.2 MBq,放置2颗;C组为33.3 MBq,放置2... 目的探讨实验犬胆管内照射支架置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比格犬36只,分成实验组27只和对照组9只。实验组按放置粒子剂量分为A、B和C亚组,每组9只。A组每颗粒子剂量为11.1 MBq,放置2颗;B组为22.2 MBq,放置2颗;C组为33.3 MBq,放置2颗。采用经皮胆囊穿刺胆总管支架置入法,手术前后定期复查血液生化指标,并于术后2、4、6个月,各组分别取实验犬各3只,摄肝区平片、CT扫描及ECT粒子显像等影像方法观察内照射支架。实验犬处死后取支架及周围组织标本,分别行肉眼、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36只实验犬胆总管内照射支架均释放到位,释放过程顺利,未出现放射粒子脱落现象。术后复查血象和免疫指标未见明显变化。ECT复查未发现放射源泄漏。解剖实验犬未发现胆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6个月时实验组粒子附近胆管壁增厚最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各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胆总管内径在观察期内均表现为随时间延长管腔逐渐变窄,6个月时各实验组管腔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实验组支架周围的肝脏、胰腺、门静脉及十二指肠与对照组肉眼、光镜所见基本一致。电镜下仅表现为胆管壁肌层增生、成纤维细胞增生等。结论实验犬胆总管内照射支架置入术可行、安全,其对犬胆管及其周围的正常脏器组织造成损伤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 支架 近距离放疗 125I粒子
下载PDF
兔VX2肝癌模型的影像学表现和栓塞技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牛焕章 滕皋军 +6 位作者 邓钢 陈晟 何仕诚 汪盛齐 卢勤 陈龙桂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7-800,共4页
目的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和介入栓塞技术。方法将VX2瘤组织块种植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建立兔肝癌模型。行DSA前,将种植成功的兔子进行CT、MR检查,不同剂量碘油栓塞术后CT复查并观察各组生存情况。结果经剖腹探查... 目的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和介入栓塞技术。方法将VX2瘤组织块种植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建立兔肝癌模型。行DSA前,将种植成功的兔子进行CT、MR检查,不同剂量碘油栓塞术后CT复查并观察各组生存情况。结果经剖腹探查证实肝脏种植成功24只(成功率80%,24/30);肝种植两周后CT平扫肿瘤多呈等或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边缘环状强化;MRI上肿瘤实质部分T1WI与T2WI分别表现为均匀低信号和稍高信号,DWI上瘤灶呈明显高信号,境界清晰,坏死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影。DSA肝实质期可见肿瘤染色,栓塞时可见碘油在肿瘤部位充填、沉积,术后CT均能见瘤区有高密度碘油沉积,大部分为瘤周沉积。根据体重和超选择情况确定栓塞碘油剂量效果较好。结论兔肝VX2肿瘤模型的建立与复制成功率高。CT、MR和DSA有利于荷瘤兔的监测和筛选。暴露股动脉穿刺和用微导管超选择,可对肝脏荷瘤兔进行有效的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 肝肿瘤 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血管内栓塞化疗治疗椎体恶性肿瘤 被引量:20
11
作者 邓钢 滕皋军 +5 位作者 何仕诚 郭金和 方文 朱光宇 丁惠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PVP和血管内栓塞化疗术综合治疗椎体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2 9例患者 (男性 16例 ,女性 13例 )共 4 0个椎体 ,转移性肿瘤 2 8例 ,多发性骨髓瘤 1例 ,均表现为胸腰部疼痛 ,2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PVP和血管内栓塞化疗术综合治疗椎体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2 9例患者 (男性 16例 ,女性 13例 )共 4 0个椎体 ,转移性肿瘤 2 8例 ,多发性骨髓瘤 1例 ,均表现为胸腰部疼痛 ,2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 18例患者共 2 6个椎体单独行PVP治疗 ,11例16个椎体先后行PVP和 (或 )血管内栓塞化疗术。结果  2 9例患者经PVP和血管内栓塞化疗后症状完全缓解者 16例 (5 5 .1% ) ,部分缓解 13例 (44 .9% ) ,其中PVP不成功 1例 ,再经血管内栓塞化疗疼痛减轻 ,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椎体恶性肿瘤经PVP和 (或 )血管内栓塞综合治疗可获得很好的近期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转移性肿瘤 栓塞 经皮椎体成形术 治疗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命质量评价 被引量:19
12
作者 马永红 何仕诚 +5 位作者 滕皋军 邓钢 方文 郭金和 朱光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长期生活质量。方法随访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83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25例,用形象类比(VAS)评价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疼痛程度,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和下腰部...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长期生活质量。方法随访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83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25例,用形象类比(VAS)评价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疼痛程度,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和下腰部功能活动障碍(OLBPDQ)量表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大于1年的生活质量,并观察骨水泥渗漏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术后末次随访平均36.5个月(13~42个月)。术前、术后1d、3、6个月及1年以上随访时VAS疼痛分值分别为8.96±1.11、4.58±2.56、3.16±2.28、2.11±0.27、1.63±0.21;ADL量表(Barthel指数)术前、术后分别为54.34±13.21、84.28±18.30,较术前提高了55%;OLBPDQ量表(ODI指数)术前、术后分别为25.64±13.84、17.52±10.71,较术前下降了32%。两组间P值均<0.05。术后CT证实少量骨水泥渗漏5例,平均随访32个月均无临床症状。结论PV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仅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而且可长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少量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对患者长期生命质量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生命质量
下载PDF
兔VX2肝癌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及股动脉插管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朱光宇 滕皋军 +5 位作者 牛焕章 郭金和 卢勤 余辉 陈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85-1788,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兔VX2肝癌模型的建立方法,探讨股动脉插管技术的应用。方法将60只实验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分别用瘤细胞悬液直视下注射法、直视下瘤块注入后用明胶海绵封堵穿刺通道法及直视下瘤块注入后局部压迫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 目的比较不同的兔VX2肝癌模型的建立方法,探讨股动脉插管技术的应用。方法将60只实验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分别用瘤细胞悬液直视下注射法、直视下瘤块注入后用明胶海绵封堵穿刺通道法及直视下瘤块注入后局部压迫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结果60只实验兔中死亡2只,存活兔经剖腹探查证实肝脏种植成功54只(成功率93.1%,54/58);三组成瘤率分别为79%(15/19)、100%(19/19)、100%(20/20),前者成瘤多为多结节、分叶状,腹腔及全身转移多见,与后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后两者成瘤状况无统计学差异,多为孤立病灶且成瘤速度快,腹腔及远处转移少见。成瘤后的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亦证实前述结果。所有实验兔处死前均经股动脉直视下Seldinger法置入4F导管鞘后引入导管行血管造影及其他介入操作,成功56例(成功率96.6%,56/58)。结论直视下注入瘤块后局部压迫法操作简便、成瘤率高,且多为孤立病灶,转移少见,更适合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实验要求。经股动脉置鞘后行介入操作方法可行,尤其适用于复杂的介入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 肝肿瘤 放射学 介入性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球囊扩张或(和)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中远期疗效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洪剑 邓钢 +6 位作者 秦永林 柏志斌 何仕诚 郭金和 丁惠娟 沈志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10-815,共6页
目的随访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或(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中远期疗效。并评价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56例患者共64支狭窄闭塞股浅动脉。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史者分别为8... 目的随访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或(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中远期疗效。并评价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56例患者共64支狭窄闭塞股浅动脉。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史者分别为84.3%(54/64)、75.0%(48/64)、73.4%(47/64)和45.3%(29/64)。按照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ASC)分型,A型lO支、B型20支、C型18支、D型16支。在A+B型组中,行VIA手术21例、PTA及支架植入术9例;C+D型组中行PTA手术21例、VIA及支架植入术13例。术后给予患者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及血糖等治疗,观察治疗随访结果。进行保肢率和疗效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实际随访47例(52支患肢),失访9例(12支患肢),随访率83.9%。随访期6~36个月,平均(24±18)个月。术后1、2、3年的一期通畅率:A+B型组中,行trFA及支架植入术9例分别为87.5%、85.7%、57.1%,PTA手术2l例分别为83.3%、75.0%、46.6%;C+D型组中,行VIA及支架植入术13例分别为92.3%、80.O%、55.6%,PTA手术2l例分别为61.5%、41.7%、25.0%。术后保肢率为94.7%。术后共有23条患肢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复发(1个月内一3年),其中15支为TASCC+D组病例,8支为TASCA+B组病例;而按照手术方式划分,其中14支为PTA手术组病例,9支为PTA及支架植入术组病例。在23例下肢缺血复发的患者中,13例血糖未行规律控制,而在未复发患者中仅10例。结论球囊扩张或(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闭塞病变可以获得良好的中远期疗效。TASCA+B型优于TASCC+D型。是否有效控制血糖和TASC分型可能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重症下肢缺血 球囊扩张 支架
下载PDF
医学影像学专业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杨小庆 陈俭 +3 位作者 靳激扬 陈祖培 滕皋军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0年第6期279-280,共2页
本文通过研制《心脏超声诊断学》、《影像解剖学》、《消化系统放射诊断学》、《泌尿系统放射诊断学》等课件的经验 ,介绍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 ,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 ,制作医学影像学专业多媒体CAI课件的总体设计 ;制作课件的主要技术... 本文通过研制《心脏超声诊断学》、《影像解剖学》、《消化系统放射诊断学》、《泌尿系统放射诊断学》等课件的经验 ,介绍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 ,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 ,制作医学影像学专业多媒体CAI课件的总体设计 ;制作课件的主要技术和工作 ,包括文字输入、图像采集、录制动态图像、声音录制和动画技术设计。探讨了演示型课件和交互型课件对多媒体教学环境的要求。以及多媒体教学在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和意义[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 应用
下载PDF
移动式C臂DSA机与CT机的联合导向在介入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何仁诚 +3 位作者 滕皋军 郭金和 邓钢 方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年第4期1-3,6,共4页
目的 探讨移动式C臂DSA机与CT联合导向下行介入治疗的定位、操作方法及意义。 方法 将移动式C臂DSA机与CT机组成联合机,先用体表标记尺与CT扫描来确定穿刺点,测量出进针的角度及深度。在C臂机实时透视监视下将穿刺针穿刺达病变部位后,再... 目的 探讨移动式C臂DSA机与CT联合导向下行介入治疗的定位、操作方法及意义。 方法 将移动式C臂DSA机与CT机组成联合机,先用体表标记尺与CT扫描来确定穿刺点,测量出进针的角度及深度。在C臂机实时透视监视下将穿刺针穿刺达病变部位后,再作CT扫描证实。最后在C臂机实时透视下完成药物注射治疗。共治疗142例,主要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经皮肝脓肿穿刺留置导管引流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手术,经皮穿刺椎体骨活检术等。 结果 在组合机导向下行介入手术142例共158次操作,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移动式C臂DSA机与CT机联合导向操作简便,具有定位准确、实时监视的优点,为介入治疗提供了更加安全的导向方法,扩大了介入放射学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 介入手术 介入治疗 DSA机 CT机 C臂机 经皮穿刺 术中 CT扫描 椎体
下载PDF
食管内照射支架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郭金和 滕皋军 +4 位作者 朱光宇 何仕诚 方文 邓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20-1123,共4页
目的比较食管内照射支架、普通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分成试验组27例,采用内照射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单纯自膨覆膜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对试验组、对照组术后相关并发症、患者吞咽困难... 目的比较食管内照射支架、普通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分成试验组27例,采用内照射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单纯自膨覆膜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对试验组、对照组术后相关并发症、患者吞咽困难缓解情况、生存期等作对照研究。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所有患者支架置入术都获得成功。试验组术后全身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ECT)显像未发现γ射线泄漏,胸部 X 线片未发现放射粒子脱落。食管病灶定期 CT 复查显示20例患者病灶较术前缩小。5例置入无覆膜内照射支架的患者中3例于术后2和4个月发现接近放射粒子的肿瘤局部发生完全坏死,代之以炎性组织增生;支架内腔光整,未见过度生长的肿瘤组织,支架两端尤其上端表现为肉芽组织增生。2组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 精确检验,P 值均>0.05)。术后2组患者吞咽困难均明显改善,术后2个月2组吞咽困难平均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1.37±0.56,对照组1.82±0.50,P=0.004)。试验组、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和4个月;平均生存期分别为8.3和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内照射支架不仅具有一般支架重塑食管通道的功能,而且有抑制肿瘤组织生长的作用;能较长时间缓解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并有效的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支架 放射学 介入性 近距离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CT仿真胃镜及三维成像在胃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郑凯尔 陈峰 +4 位作者 居胜红 仲刚才 陈龙桂 张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716-719,共4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仿真胃镜 (CTVG)及三维成像技术在胃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5例可疑胃部疾病患者螺旋CT扫描后原始数据行CTVG、表面遮盖显示 (SSD)及透明成像 (Raysum)三种图像后处理 ,并与X线钡餐 (GI)及纤维胃镜 (FG)结... 目的 探讨螺旋CT仿真胃镜 (CTVG)及三维成像技术在胃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5例可疑胃部疾病患者螺旋CT扫描后原始数据行CTVG、表面遮盖显示 (SSD)及透明成像 (Raysum)三种图像后处理 ,并与X线钡餐 (GI)及纤维胃镜 (FG)结果比较。结果 临床应用表明 ,CTVG在胃部疾病中可获得FG效果 ,对胃部疾病定位准确 ,定性有一定帮助 ,尤其对胃癌可准确进行CT分型。结论 目前 ,CTVG尚不能取代FG。CTVG、SSD、Raysum和轴位影像相结合对胃部病变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仿真成像 三维成像 胃部病变
下载PDF
支架端改型防治食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朱光宇 滕皋军 +4 位作者 郭金和 何仕诚 邓钢 方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观察支架端改型对食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10例经病理及影像学确诊的食管癌患者,用支架端增加硅胶膜的改型支架进行治疗。术后每月随访吞咽困难程度Stooler分级评分、胸部X线片、CT和食管钡餐,了解支架的位... 目的观察支架端改型对食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10例经病理及影像学确诊的食管癌患者,用支架端增加硅胶膜的改型支架进行治疗。术后每月随访吞咽困难程度Stooler分级评分、胸部X线片、CT和食管钡餐,了解支架的位置及有无梗阻;每2个月行胃镜检查以了解支架有无狭窄,随访有无严重胸痛、出血、肺炎、食管气管瘘等相关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随访4~10个月,9例随访期间吞咽困难程度Stooler分级评分均为0~1级,1例吞咽困难程度逐步加重,随访至5个月其程度分级增至3级。术后9例未见支架移位,1例携带125I粒子支架患者随访至8个月时发现支架脱落至胃内,食管钡餐及胃镜检查示原狭窄段管腔内壁较光滑,未见狭窄。1例逐步出现吞咽困难患者的胸部CT扫描提示病变超过支架上缘,食管造影及胃镜证实为肿瘤增生造成再狭窄;其余8例病变长度未见明显增加,食管钡餐及胃镜均未见支架端口狭窄及梗阻征象,其中4例释放未携带125I粒子支架的病变厚度有增加,4例释放携带125I粒子支架的病变厚度较术前变薄。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轻度胸痛及咽部不适,经对症处理后均逐步缓解,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端口改型支架对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支架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方文 滕皋军 +6 位作者 何仕诚 郭金和 邓钢 朱光宇 丁惠娟 沈志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 评价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动物实验选用家猪2只,选择L3 -4、L4 - 5椎间盘全麻下行标准IDET治疗,术后即时、1、2周分别行MRI检查,于术后1、2周分别各处死1只动物,行大体及组织病理... 目的 评价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动物实验选用家猪2只,选择L3 -4、L4 - 5椎间盘全麻下行标准IDET治疗,术后即时、1、2周分别行MRI检查,于术后1、2周分别各处死1只动物,行大体及组织病理检查。临床应用选择慢性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2 3例(总计2 9个椎间盘,病变范围在L2 - 3~L5 - S1 ) ,进行IDET治疗。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 ,0 1 0 )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对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只家猪4个椎间盘成功建立标准IDET模型,术后活动正常,即时MRI无异常信号改变,术后1、2周MRI示治疗椎间盘T2W髓核中心高信号体积缩小,周围呈明显低信号改变,1周后病理示髓核变性收缩,局部纤维环增厚,神经根及硬膜囊未见损伤。2 3例临床患者中2 9个椎间盘成功行IDET ,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及3个月随访VAS分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0 0 1 ) ,有效率分别为6 5 .3%、78.9%。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 治疗 椎间盘源性腰痛 实验研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