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0篇文章
< 1 2 2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 被引量:338
1
作者 刘夏明 魏英琪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0-81,共12页
本文考察了 1 980— 2 0 0 1年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趋势 ,并对地区差距的形成渊源、未来发展战略的相关文献做了综述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基尼系数的分解结果表明 ,中国地区经济的总体差距在 2 0世纪 80年代有所下降 ,但在... 本文考察了 1 980— 2 0 0 1年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趋势 ,并对地区差距的形成渊源、未来发展战略的相关文献做了综述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基尼系数的分解结果表明 ,中国地区经济的总体差距在 2 0世纪 80年代有所下降 ,但在 90年代却呈上升趋势 ,地区经济的总体差距主要来自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差距 ,在各地区内部不存在所谓的俱乐部收敛。经济、地理、历史等多种因素使沿海地区处在了比较高的发展起点上 ,地区发展战略、全球化、经济自由化 ,要素市场的扭曲相互交织 ,对地区差距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地区差距的缩小是一个长期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区域经济发展 地区差距 协调发展 收敛现象 扩散效应 生活水平
原文传递
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 被引量:224
2
作者 王立明 杨开忠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7,共5页
深圳发展过程是同全国、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等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过程。深圳发展的历史、现在与将来都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密切相关。深圳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极为密切的资金、技术、人才 (包括劳动力 )以及市场方... 深圳发展过程是同全国、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等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过程。深圳发展的历史、现在与将来都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密切相关。深圳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极为密切的资金、技术、人才 (包括劳动力 )以及市场方面的广泛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过去深圳经济发展的关键 ,更是深圳持续发展 ,实现第二次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深圳的发展离不开它所紧密依托的区域即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本文从深圳同珠江三角洲及香港两个层面 ,通过区域经济联系强度量化指标以及投资及旅游联系等实际测度了深圳对外区域经济联系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区域经济联系 定量分析 政策建议 深圳市 测度分析
下载PDF
基于我国国情的城镇化过程综合分析 被引量:220
3
作者 陆大道 姚士谋 +2 位作者 刘慧 高晓路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3-887,共5页
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大大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然而,近1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却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忽视了城镇化的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出现了"冒进式"的城镇化现象。文章通过我国城镇化过速... 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大大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然而,近1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却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忽视了城镇化的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出现了"冒进式"的城镇化现象。文章通过我国城镇化过速发展与空间失控的原因分析研究,建议采取严格而多方面的综合措施,遏制"冒进式"城镇化和空间失控的严重趋势。使我国城镇化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走一条资源节约型即"高密度、高效率、节约型、现代化"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进程 城镇空间失控 城市化健康发展
下载PDF
生产集中、人口分布与地区经济差异 被引量:176
4
作者 范红忠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9-86,共8页
动、静态比较分析发现 ,我国生产的极化作用不高 ,人口的极化作用过低。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向东部地区不断集中的同时 ,人口没有相应地向那里集中 ,造成核心发达区域生产与人口分布高度失衡。鼓励中西部贫困人口向东部尤... 动、静态比较分析发现 ,我国生产的极化作用不高 ,人口的极化作用过低。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向东部地区不断集中的同时 ,人口没有相应地向那里集中 ,造成核心发达区域生产与人口分布高度失衡。鼓励中西部贫困人口向东部尤其是东部核心区域流动 ,是解决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区经济差异 生产集中度 人口分布 经济差距 核心发达区域 日本
原文传递
我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和时空演化——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实证 被引量:162
5
作者 王春杨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106,共12页
以我国31个省域作为空间观测单元,以专利申请受理数作为创新产出的衡量指标,对我国1997~2008年期间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通过计算区位基尼系数和集中度指数,发现我国的创新活动显示了相当高水平的... 以我国31个省域作为空间观测单元,以专利申请受理数作为创新产出的衡量指标,对我国1997~2008年期间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通过计算区位基尼系数和集中度指数,发现我国的创新活动显示了相当高水平的空间集中,并且这种集中程度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表现出了稳定的增长趋势;对全局的Moran's I统计分析表明:省际创新活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空间依赖性),证明了知识溢出的存在性和空间局限性;对局部的Moran's I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省际创新活动水平的相关模式,Moran散点图刻画了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模式及其时空演变态势。研究结果说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省域创新活动的地域性特征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产出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溢出 空间自相关 中国
原文传递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08
6
作者 卢明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69,共7页
电子信息产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价值活动各环节遍及全球,并在一些特定区域高度集聚。本文一方面全面整理了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和特征,另一方面,分析探讨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现状,揭示了包括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全球... 电子信息产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价值活动各环节遍及全球,并在一些特定区域高度集聚。本文一方面全面整理了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和特征,另一方面,分析探讨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现状,揭示了包括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全球化和区域化,制造与服务环节融合发展,市场驱动,组织模式扁平化,企业呈现专业化与综合化发展并存,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正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上的核心竞争领域等六大趋势。进而提出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重视市场作用,强化合作,在产业发展上实施梯次战略以及将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等政策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价值链 价值链 产业链 电子信息产业
原文传递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及实证分析 被引量:111
7
作者 勋来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85,共8页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扩大对第三产业...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制度因素 人力资本
下载PDF
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分析与评估 被引量:129
8
作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1,16,共7页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是与工业化紧密联系、互相适应、互相促进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也逐年提高,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基本协调。就不同时期而言,先后经历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与工业化基...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是与工业化紧密联系、互相适应、互相促进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也逐年提高,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基本协调。就不同时期而言,先后经历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与工业化基本协调、城镇化快于工业化3个阶段。近年来整体上出现了城镇化速度快于工业化进程的倾向,但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镇化速度与工业发展水平是基本协调的;东北三省有类似过度城镇化的倾向;中西部一些省份的城镇化水平和农业人口向非农转化的速度均过低,显示出低度城镇化的倾向;一些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但较工业化发展速度仍显得过快;而另一些地区城镇化水平不低,但较工业化发展速度却显得稍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协调关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研究——以工业效率提升为导向 被引量:125
9
作者 席强敏 陈曦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30,共13页
在工业效率提升的目标导向下,中国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在专业化与多样化发展模式之间进行选择。本文构建了关于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与工业效率提升的一个分析框架,并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 在工业效率提升的目标导向下,中国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在专业化与多样化发展模式之间进行选择。本文构建了关于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与工业效率提升的一个分析框架,并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工业效率提升导向下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模式选择。研究发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工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规模的上升和门类的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逐渐由专业化向多样化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程度越高的城市,对周边城市工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空间溢出效应越强,但受交易成本和"面对面"接触需求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增加而衰减,在100公里范围内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强,当距离超过350公里后溢出效应呈现明显的下降。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适宜选择多样化发展模式促进工业效率的提升,其中,特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程度的提高对工业效率的拉动效应最为显著;而中小城市则应专注于某些特色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发展,以此带动本地工业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化 多样化 生产性服务业 工业效率 空间溢出范围
原文传递
番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00
10
作者 吴宝成 陈家祥 +4 位作者 姚金水 陈枝华 陈文列 曾显成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7-230,共4页
从番鸭肝“白点病”患鸭的肝脾匀浆中分离到 7个病毒分离株 .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粒子呈球形 ,无囊膜 ,有可见的双层衣壳结构 ,外壳直径 75nm,内核直径 50 nm;病毒核酸型为 RNA;不凝集鸡、鸭、兔、豚鼠红细胞 ,与禽呼肠孤病毒有一定的抗... 从番鸭肝“白点病”患鸭的肝脾匀浆中分离到 7个病毒分离株 .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粒子呈球形 ,无囊膜 ,有可见的双层衣壳结构 ,外壳直径 75nm,内核直径 50 nm;病毒核酸型为 RNA;不凝集鸡、鸭、兔、豚鼠红细胞 ,与禽呼肠孤病毒有一定的抗原相关性 ;对番鸭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可致感染细胞圆缩、融合 ,出现多核细胞和巨细胞 ,胞浆内有近核包涵体 ;试验感染 1日龄敏感雏番鸭死亡率达 10 0 % ,临床及病理变化与自然感染发病的番鸭基本一致 ,并可回收到该病毒 .结果表明 ,目前国内流行的番鸭肝“白点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 肝白点病 呼肠孤病毒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度量与经济后果——基于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20
11
作者 韦晓茜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3-40,96,共8页
20世纪50年代开始,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此后,国外学术界不断就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提出新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理论分歧、衡量方法和经济后果等四个方面,概括国外学术界关于企业社... 20世纪50年代开始,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此后,国外学术界不断就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提出新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理论分歧、衡量方法和经济后果等四个方面,概括国外学术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主要观点,回顾其在相关问题上研究方向的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的本质 财务绩效 利益相关者理论
原文传递
产业结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多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2
12
作者 原嫄 席强敏 +1 位作者 孙铁山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94,共13页
人类行为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已经无可争议,所带来的影响可能对全球发展方向和生产方式产生重大的作用。在建立产业结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模型基础上,在全球尺度下进行计量分析,主要结论:第一,理论模型证明区域碳排放随经济发展... 人类行为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已经无可争议,所带来的影响可能对全球发展方向和生产方式产生重大的作用。在建立产业结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模型基础上,在全球尺度下进行计量分析,主要结论:第一,理论模型证明区域碳排放随经济发展推进具有先上升后下降的不可抗的基本客观规律,故减排应从降低峰值高度、促进峰值提前等方向入手;第二,实证结果说明第二产业份额对碳排放的影响强度为恒正值,而服务业的影响强度逐步降低,促使第二产业向服务业的份额流动最终将带来整体影响强度的下降;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所引起的碳排放变动强度具有明显差异,产业升级对于中高等发展水平国家的减排效率明显高于极高发展水平国家,且中等发展水平国家将在更早的发展阶段迎来碳排放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产业结构 面板回归分析 影响强度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77
13
作者 陆文喜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理论与实证研究均表明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区域金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势必制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我国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 ,实证检验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 理论与实证研究均表明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区域金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势必制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我国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 ,实证检验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采用β -收敛法检验了 1985年以来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的收敛问题。结果表明 ,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存在着阶段性和区域性的收敛特征 ,而且这种特征与金融发展政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金融业 区域经济 金融体制 经济结构 β-收敛法 新古典增长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 被引量:99
14
作者 刘建 +1 位作者 张军涛 孙铁山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69-1084,共16页
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1990-2009年中国省域的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这20年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在全国层面及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层面呈现波动状态,且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下降了1.35%。按... 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1990-2009年中国省域的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这20年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在全国层面及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层面呈现波动状态,且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下降了1.35%。按照东、中、西和东北进行划分,只有东部地区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改善,平均上升了2.37%,上升的原因在于技术进步率显著改善;其余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中部地区下降最多,平均下降了4.45%;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下降了2.78%和1.84%;原因在于中国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增长率在大部分年份出现了下降。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上看,经济集聚、人力资本、信息化、基础设施、经济开放度及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产业结构、政府干预和土地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但基础设施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文章讨论了主要结果赋予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面板广义矩 中国
原文传递
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分布与空间结构演化 被引量:97
15
作者 孙铁山 王兰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9-840,共12页
本研究应用非参数计量方法,实证刻画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空间分布演化,揭示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增长背景下,北京都市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北京都市区人口和就业分布都呈现多中心空间结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郊区... 本研究应用非参数计量方法,实证刻画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空间分布演化,揭示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增长背景下,北京都市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北京都市区人口和就业分布都呈现多中心空间结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郊区化,北京都市区人口次中心数量不断增加,并由近郊向远郊扩展,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分散化和多中心化趋势,但人口分散的空间范围还比较有限。与人口的分散化趋势不同,2004-2008年,北京都市区就业仍呈现向心集聚的趋势,造成远郊就业次中心的影响不断被弱化,都市区空间结构的多中心性有所降低。这说明北京都市区的单中心或强中心结构可能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且人口的分散化和就业的向心集聚导致宏观面上人口—就业的空间失衡。北京都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需要强化郊区次中心的集聚能力,同时注重人口—就业的平衡布局,这是未来北京都市区空间结构调整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与就业分布 城市空间结构 多中心城市 北京都市区
原文传递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7
16
作者 孙铁山 卢明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56-966,共11页
人口集聚与扩散是诠释区域形态和空间结构的重要方面,对其研究有助于理解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本研究使用区域密度函数考察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的特征、趋势及模式,并在其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分析人口集聚与扩散的影响... 人口集聚与扩散是诠释区域形态和空间结构的重要方面,对其研究有助于理解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本研究使用区域密度函数考察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的特征、趋势及模式,并在其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分析人口集聚与扩散的影响因素。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的估计结果显示,京津冀都市圈空间发展正逐步由20世纪80年代的少数核心城市主导的向心集聚阶段,向90年代的多中心集聚与核心城市腹地扩散并存的阶段转变。而且,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表现出不同的人口集聚与扩散模式,即去中心化扩散、中心增长型扩散和向心集聚。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综合考虑多个中心城市对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的特征及变化趋势。同时,本研究建立动态VPM(Varying Parameter Model)模型,考察区域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属性对人口集聚与扩散的影响。其结果显示,区域中心城市人口集聚与扩散主要受城市规模、经济发展及结构调整以及对外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与扩散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密度函数 动态VPM模型 京津冀都市圈
下载PDF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时间序列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75
17
作者 陈安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1-35,共5页
本文运用Bernard & Durlarf (1995,1996)的时间序列分析法,通过对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内和地区间人均产出序列的协整关系检验,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了我国地区内和地区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和西部地区内的经济增长... 本文运用Bernard & Durlarf (1995,1996)的时间序列分析法,通过对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内和地区间人均产出序列的协整关系检验,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了我国地区内和地区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和西部地区内的经济增长具有收敛性,而中部地区内和三大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却不存在收敛趋势。另一个发现是中部各省的经济增长在长期受三个共同冲击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在长期受两个共同冲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敛 共同趋势 协整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甘露寡聚糖对鸡细胞免疫和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65
18
作者 邵良 周伦江 +1 位作者 林藩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86-89,共4页
45只1日龄海兰褐壳蛋鸡雄性雏鸡随机分成3组(Ⅰ、Ⅱ组分别在千克基础日粮中含甘露寡聚糖2、4g,Ⅲ组为对照组),试验期42d.结果表明,Ⅱ组鸡的白细胞吞噬率和PHA淋巴细胞转化率(27.6%,47.8%)与Ⅲ组(23.6%,43.8%)相比... 45只1日龄海兰褐壳蛋鸡雄性雏鸡随机分成3组(Ⅰ、Ⅱ组分别在千克基础日粮中含甘露寡聚糖2、4g,Ⅲ组为对照组),试验期42d.结果表明,Ⅱ组鸡的白细胞吞噬率和PHA淋巴细胞转化率(27.6%,47.8%)与Ⅲ组(23.6%,43.8%)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Ⅱ组鸡的白细胞吞噬率与Ⅰ组(25.3%)比较差异显著(P<0.05).Ⅰ组鸡白细胞吞噬率(25.3%)显著高于Ⅲ组(23.6%)(P<0.05),PHA淋巴细胞转化率(47.1%)极显著高于Ⅲ组(43.8%)(P<0.01).Ⅱ组鸡盲肠大肠杆菌数(9.001亿)、盲肠和回肠内容物pH值(6.137、5.097)都极显著低于Ⅲ组(9.412亿,6.66、6.08)(P<0.01);Ⅰ组鸡盲肠大肠杆菌数(9.164亿)显著低于Ⅲ组(9.412亿)(P<0.05),盲肠和回肠内容物pH值(6.253、5.258)都极显著低于Ⅲ组(6.667、6.08)(P<0.01).测试的各项指标除白细胞吞噬率外,Ⅰ组和Ⅱ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日粮中添加甘露寡聚糖能显著提高鸡的细胞免疫功能,能通过改善肠道内环境,显著降低大肠杆菌数,促进有益的乳酸菌生长,降低场内容物的pH值.添加高剂量甘露寡聚糖对鸡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没有明显的累加效应,说明了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在正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程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寡聚糖 免疫调节 微生态
下载PDF
289例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在神经外科应用的临床总结 被引量:93
19
作者 黄思庆 +4 位作者 惠旭辉 杨开勇 游潮 毛伯镛 易章超 《华西医学》 CAS 2000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 :探讨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在神经外科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3年 3月~ 1999年8月间 ,对 2 89例患者进行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治疗 ,其中切口漏 42例 ,脑脊液算漏 2 1例 ,硬膜下积液 ,颅内感染 43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16... 目的 :探讨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在神经外科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3年 3月~ 1999年8月间 ,对 2 89例患者进行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治疗 ,其中切口漏 42例 ,脑脊液算漏 2 1例 ,硬膜下积液 ,颅内感染 43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161例。结果 :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治疗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愈率为 10 0 % ,无颅内感染及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腰池引流术 脑脊液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3
20
作者 张清正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93,共19页
科技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不可或缺的一环,以提供技术和知识为主要特征的科技服务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产业之一。但现阶段我国科技服务业产值不高,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不高。而集聚发展模式基于高效的组织形式... 科技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不可或缺的一环,以提供技术和知识为主要特征的科技服务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产业之一。但现阶段我国科技服务业产值不高,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不高。而集聚发展模式基于高效的组织形式、较低的交易费用及较强的知识溢出效应等优势,可促使科技服务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因而,提高中国科技服务业的集聚度,对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使其在新常态下新的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明晰和识别中国各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集聚态势及影响因素,能为不同区域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有效协同促进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依据。在详细阐述国内外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特征、趋势的基础上,以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文献为基础,利用1995-2013年中国各省域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通过空间基尼系数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视角,考察了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态势;在空间计量模型框架下识别和动态分析了规模经济、科技实力、知识溢出及政府行为等对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影响。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业态,在分析集聚发展问题基础上,未来应从制定差别化政策、强化区域间合作、培育高端人才、提升科技水平、加强知识溢出等方面推进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空间集聚 异质性 中国 影响因素 空间计量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