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乐市广州管圆线虫集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93
1
作者 林金祥 李友 +5 位作者 朱凯 陈宝建 程由注 林金财 曹仪 陈日中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查明长乐市8名集体发病学生是否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引起。方法①病人脑脊液病原与嗜酸粒细胞检查。②鼠粪病原检查:现场采集鼠粪,溶解后,镜检广州管圆线虫1期幼虫。③福寿螺病原检查:取头部组织,用绞肉机绞碎,过滤沉淀,取上清液加... 目的 查明长乐市8名集体发病学生是否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引起。方法①病人脑脊液病原与嗜酸粒细胞检查。②鼠粪病原检查:现场采集鼠粪,溶解后,镜检广州管圆线虫1期幼虫。③福寿螺病原检查:取头部组织,用绞肉机绞碎,过滤沉淀,取上清液加入20%甲醛,离心,取渣检查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④临床表现与体征检查:着重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与体征。结果①1例脑脊液中查见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2条。8例嗜酸粒细胞为47%~83%,平均68%。③鼠粪广州管圆线虫1期幼虫感染率为39.3%(44/112)。③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感染率为40.0%(82/205)。④病人临床表现与体征,以剧烈头痛(8/8)、头晕(8/8)、恶心(8/8)、呕吐(8/8)、嗜睡(7/8)、下肢乏力(7/8)为主要特征。结论 证实长乐市8名集体发病学生是因广州管圆线虫重度感染引起,且当地是该虫的严重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病 流行病学 福寿螺 脑脊液检查 临床表现
下载PDF
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6种新宿主的发现及疫源地的感染率周年变化 被引量:54
2
作者 李莉莎 周晓农 +7 位作者 林金祥 张仪 程由注 张榕燕 方彦炎 林陈鑫 陈宝建 李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探讨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的状况。方法选择有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病例或螺类和鼠粪检查阳性的连江、南安2县、市6个村为调查点,在春、夏、秋季对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保虫宿主的感染情况与感染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两... 目的探讨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的状况。方法选择有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病例或螺类和鼠粪检查阳性的连江、南安2县、市6个村为调查点,在春、夏、秋季对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保虫宿主的感染情况与感染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两县、市6个村共采集检查中间宿主与转续宿主22种7169个样本,发现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者14种。感染率最高的是褐云玛瑙螺,为36.12%(108/299),其次是沼水蛙和高突足襞蛞蝓,分别为34.72%(25/72)与25.83%(273/1057)。秋季和距离居民点5m内的环境,螺类感染率最高。14种感染宿主中,一待定种环棱螺、光滑颈蛞蝓、罗氏巨楯蛞蝓、黄蛞蝓、双线大蛞蝓和沼水蛙,为广州管圆线虫首次报告的新宿主。结论证实连江、南安2县、市6个村为广州管圆线虫严重的自然疫源地。推想全国同纬度、同自然环境条件地区均有可能有本病的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自然疫源地 中间宿主 转续宿主 保虫宿主
下载PDF
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作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的发现 被引量:39
3
作者 林金祥 周晓农 +8 位作者 李莉莎 张仪 程由注 张榕燕 李燕榕 林陈鑫 陈宝建 李友 戴梅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确定铜锈环棱螺是否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方法 收集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大鼠粪便 ,分 2批对铜锈环棱螺进行人工感染试验。 2次定性感染成功后 ,再捕捉现场的铜锈环棱螺检查自然感染情况。然后从铜锈环棱螺中分离的广州管... 目的 确定铜锈环棱螺是否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方法 收集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大鼠粪便 ,分 2批对铜锈环棱螺进行人工感染试验。 2次定性感染成功后 ,再捕捉现场的铜锈环棱螺检查自然感染情况。然后从铜锈环棱螺中分离的广州管圆线虫第 3期幼虫感染大鼠 ,以证实之。结果  2批铜锈环棱螺均检及广州管圆线虫第 3期幼虫 ,感染率分别为 34.31% (35 / 10 2 )与 34.15 % (42 / 12 3) ;闽侯、连江两县现场标本的自然感染率 ,分别为 3.85 % (2 / 5 2 )与 2 .37% (5 / 2 11)。分离的第 3期幼虫感染大鼠 ,亦获得发育成熟的成虫。结论 铜锈环棱螺经人工和自然感染调查 ,证实可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的良好中间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 广州管圆线虫 中间宿主 人工感染 自然感染
下载PDF
不同发育期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刘和香 张仪 +6 位作者 周晓农 吕山 朱丹 林金祥 李莉莎 李友 殷位刚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和了解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对不同发育期福寿螺感染的差异。方法将实验室饲养的子1代福寿螺按体重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螺苗级、仔苗级、中螺级和成螺级。应用福建同一来源并经实验室传代的广州管圆线虫I期幼虫分别感染4级螺,观察比... 目的探讨和了解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对不同发育期福寿螺感染的差异。方法将实验室饲养的子1代福寿螺按体重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螺苗级、仔苗级、中螺级和成螺级。应用福建同一来源并经实验室传代的广州管圆线虫I期幼虫分别感染4级螺,观察比较其感染率、感染死亡率、感染度、III期幼虫(感染期幼虫)大小和幼虫在螺体的发育速度及分布情况。结果4级螺均能被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其感染率在76%和100%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螺级越小感染死亡率越高。中螺级的感染度较高,体内超过100条幼虫的螺数也较多。螺级间螺体幼虫发育状态基本相似。各级螺中的III期幼虫大小及III期幼虫出现前期和盛期均无明显差异(P>0.05)。幼虫广泛分布于螺体各脏器与肌肉等处,但以肺与肌肉中居多。各级螺内III期幼虫均能成功感染大白鼠。结论不同发育期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均易感而相容,螺级间螺体幼虫发育状态基本相似。螺苗级和仔苗级福寿螺在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病中的潜在危害应予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广州管圆线虫 Ⅲ期幼虫 螺级
下载PDF
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调查分析 被引量:35
5
作者 程由注 许龙善 +9 位作者 陈宝建 李莉莎 张榕燕 林陈鑫 林金祥 李友 李燕榕 方彦炎 林开铅 郑国斌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287,共5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方法按照全国统一制定的调查方案,按病种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点。以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蚴,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并殖吸虫病调查...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方法按照全国统一制定的调查方案,按病种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点。以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蚴,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并殖吸虫病调查,采用问卷、皮试和血清学检测以及嗜酸粒细胞检查。带绦虫∕囊尾蚴病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对血清阳性者再用Kato-Katz法检查带绦虫卵。通过对门诊及住院档案检索,回顾性调查寄生虫病例,。结果本次共抽样调查24县(市、区)73个点(村)4类病种45736人,检出14种寄生虫。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36.15%。其中,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9.55%、19.73%和11.48%,蛲虫感染率为22.06%,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60%。并殖吸虫病人群皮试阳性率为7.07%,血检阳性率为9.23%,病史及嗜酸粒细胞检查符合并殖吸虫感染者占81.70%。带绦虫∕囊尾蚴病共调查16371人,检出带绦虫病3例,血检阳性率为2.28%。回顾性调查3210例,查出蛔虫病等21种寄生虫病。人体感染埃及棘口吸虫和东方次睾吸虫均为国内外首次报告,广州管圆线虫病、颚口线虫病、阔节裂头绦虫病及牛带绦虫病为福建省新纪录。结论福建省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经济不发达及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仍居高不下,应关注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人体寄生虫 感染 调查
下载PDF
福建省并殖吸虫病疫区感染率的变化及其原因探讨 被引量:32
6
作者 李友 林金祥 +1 位作者 程由注 林陈鑫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75-277,共3页
调查福建省将乐县等10 处并殖吸虫疫区感染率变化并探讨其原因,为本病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新资料。收集前后20 年间疫区的螺、蟹、人群等并殖吸虫感染率和影响这些结果的因素资料。10 个疫区中福建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下降明显... 调查福建省将乐县等10 处并殖吸虫疫区感染率变化并探讨其原因,为本病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新资料。收集前后20 年间疫区的螺、蟹、人群等并殖吸虫感染率和影响这些结果的因素资料。10 个疫区中福建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下降明显,前者下降至0 ,而卫氏并殖吸虫疫区的蟹类感染率由79 .72% (405/508) 降至47.44%(411/868)( P< 0 .01) ,螺类感染率由0.28% (23/8212)降至0.03% (2/5907)( P< 0.01)。蟹体内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变化不大,前后分别为46 .03 %(220/478)和46.60% (48/103) 。其原因:福建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湖北钉螺闽亚种,因防治血吸虫病而被消灭。卫生并殖吸虫疫区感染率下降主要与溪河毒鱼时殃及螺蟹,房屋与田野毒鼠(并殖吸虫终末宿主或转续宿主) 及致猫犬科动物误食毒鼠药饵或中毒的鱼、鼠致死所致。而斯氏并殖吸虫孳生地多为远离乡村的小山沟,不受或少受毒鱼、毒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殖吸虫 感染率 流行病学 福建
下载PDF
人体自然感染东方次睾吸虫的发现及其疫源地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林金祥 程由注 +10 位作者 李友 许龙善 林陈鑫 陈宝建 修文琼 张榕燕1 朱凯 李立 潘林祥 姚良治 凌广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21,共3页
目的 在人体实验感染东方次睾吸虫成功的基础上 ,进一步调查人体自然感染及其疫源地。方法 人群调查 :用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皮试过筛 ,阳性者 ,粪便检查虫卵并驱虫鉴定 ;鸭的调查 :解剖取胆囊、胆管检虫鉴定 ;狗的调查 :检查粪便虫卵 ... 目的 在人体实验感染东方次睾吸虫成功的基础上 ,进一步调查人体自然感染及其疫源地。方法 人群调查 :用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皮试过筛 ,阳性者 ,粪便检查虫卵并驱虫鉴定 ;鸭的调查 :解剖取胆囊、胆管检虫鉴定 ;狗的调查 :检查粪便虫卵 ,阳性者 ,解剖检虫鉴定 ;猫的调查 :用灌肠法检查虫卵 ,阳性者 ,解剖检虫鉴定 ;麦穗鱼调查 :取鱼背部肌肉 ,压片镜检囊蚴。结果 人群感染率为 4.2 % (4 / 95 ) ,其中 2例共驱出成虫 12条 ;鸭的感染率为 6 6 .7% (4 / 6 ) ;猫的感染率为 78.6 % (11/14) ;狗的感染率为 2 3 .5 % (4 / 17) ;麦穗鱼感染率为 87.6 % (2 44 / 2 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次睾吸虫 人体自然感染 疫源地
下载PDF
东方次睾吸虫(Metorchis orientalis)人体实验感染报告 被引量:25
8
作者 林金祥 李友 +7 位作者 程由注 许龙善 林陈鑫 陈宝建 修文琼 李立 潘林祥 彭振强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9-11,共3页
[目的 ]证实东方次睾吸虫能否感染人体与发病。 [方法 ]从广东省平远县东方次睾吸虫疫区捕捞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 ,分离东方次睾吸虫囊蚴 ,由作者之一吞服。然后观察粪便中虫卵出现时间与临床表现并驱虫鉴定。 [结果 ]受试者吞... [目的 ]证实东方次睾吸虫能否感染人体与发病。 [方法 ]从广东省平远县东方次睾吸虫疫区捕捞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 ,分离东方次睾吸虫囊蚴 ,由作者之一吞服。然后观察粪便中虫卵出现时间与临床表现并驱虫鉴定。 [结果 ]受试者吞服 316个东方次睾吸虫囊蚴后 ,第 10 d出现腹痛、腹胀、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化验结果 :嗜酸性粒细胞 0 .41× 10 9/ L ;球蛋白 36 .8g/ L ;谷丙转氨酶 5 2 IU / L ;谷氨酰转肽酶 97IU / L。第 2 5 d,粪便中首次检出虫卵。第40 d,服药驱出 9条东方次睾吸虫成虫。 [结论 ]东方次睾吸虫可感染人体并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次睾吸虫 麦穗鱼 囊蚴 实验感染
下载PDF
福建省首例人体广州管圆线虫病病原检出报告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友 林金祥 +2 位作者 许贤让 陈宝建 程由注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7-117,F003,共2页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病 病原学 栓虫率
下载PDF
福建省长乐市广州管圆线虫暴发感染及疫源地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宝建 李友 林金祥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03年第1期6-8,F004,共4页
目的查明福建省长乐市 8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及其感染地是否为本病疫源地。方法对患者捕食的螺蛳与地点的调查 ;患者住处鼠粪病原体调查 ;现场拾取鼠粪 ,镜检广州管圆线虫 1期幼虫 ;捕捉患者捕食大瓶螺处的螺蛳进行病原体检查 ;现场捕... 目的查明福建省长乐市 8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及其感染地是否为本病疫源地。方法对患者捕食的螺蛳与地点的调查 ;患者住处鼠粪病原体调查 ;现场拾取鼠粪 ,镜检广州管圆线虫 1期幼虫 ;捕捉患者捕食大瓶螺处的螺蛳进行病原体检查 ;现场捕捉该螺 ,去壳、厣后 ,取肌肉组织 ,用捣碎机捣碎 ,过滤沉淀 ,取上清液加入 2 0 %福尔马林溶液 ,离心 ,取渣检查广州管圆线虫 3期幼虫。结果鼠粪广州管圆线虫 1期幼虫感染率为39 3% (4 4 / 112 ) ;大瓶螺广州管圆线虫 3期幼虫感染率为 4 0 0 % (82 / 2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长乐市 广州管圆线虫病 疫源地
下载PDF
福寿螺休眠期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生长发育及其感染性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和香 张仪 +5 位作者 周晓农 吕山 朱丹 林金祥 李莉莎 李友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9-272,共4页
目的了解福寿螺处于休眠期对其体内感染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生长发育及其感染性的影响。方法来自实验室的广州管圆线虫L1幼虫感染福寿螺,感染后第1天螺置于25.0~25.5℃恒温室中休眠,观察体内幼虫生长发育情况,第13天起解剖观察幼虫生长... 目的了解福寿螺处于休眠期对其体内感染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生长发育及其感染性的影响。方法来自实验室的广州管圆线虫L1幼虫感染福寿螺,感染后第1天螺置于25.0~25.5℃恒温室中休眠,观察体内幼虫生长发育情况,第13天起解剖观察幼虫生长发育情况。感染后第20天福寿螺置冬季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休眠2个月,每隔10d观察螺体内幼虫活力。检获的L3幼虫经口或腹腔注射感染SD大鼠,观察其感染性。同时观察螺的生存与体重变化情况,并以水族缸饲养螺作平行对照。结果25.0~25.5℃恒温条件下螺休眠不影响体内幼虫发育,且其幼虫发育历期为(16.3±0.6)d,显著快于水族缸饲养螺(17.6±0.96)d(t=5.72,P<0.01)。冬季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的休眠螺,生存率高于水族缸饲养螺(P<0.05),体重下降率为(33.5±4.3)%,也高于水族缸饲养螺[(9.0±2.3)%,t=10.68,P<0.01]。但随着休眠期的延长其死亡率增高(!2=18.31,P<0.01)。从存活螺体内检获的不同活力的L3幼虫均可感染SD大鼠。结论25.0~25.5℃恒温条件下螺休眠不影响体内幼虫发育,冬季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螺休眠或水族缸饲养,其体内幼虫均具有感染性。感染的福寿螺越冬方式,休眠明显优于水族缸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休眠 广州管圆线虫 幼虫 生长发育 感染性
下载PDF
福建省淡水溪蟹种类、地理分布及其携带并殖吸虫囊蚴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世阳 许龙善 +6 位作者 李友 程由注 林陈鑫 李卫华 连羡玉 周宪民 张芝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0-344,共5页
目的查清福建省淡水蟹类在34个各县市分布及其携带并殖吸虫情况。方法广泛收集各地溪蟹标本并鉴别种类,检查蟹体内感染并殖吸虫囊蚴种类与感染率。结果与结论发现在福建省已报告有福建华溪蟹等17种溪蟹和7种待报告的华南溪蟹属等新种。... 目的查清福建省淡水蟹类在34个各县市分布及其携带并殖吸虫情况。方法广泛收集各地溪蟹标本并鉴别种类,检查蟹体内感染并殖吸虫囊蚴种类与感染率。结果与结论发现在福建省已报告有福建华溪蟹等17种溪蟹和7种待报告的华南溪蟹属等新种。这些蟹体内发现感染有卫氏并殖等7种并殖吸虫囊蚴,总感染率为43.49%(3483/8009),显示福建省是一个并殖吸虫虫种和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类繁多的省份,人的感染也是此起彼伏的散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地理分布 并殖吸虫 淡水蟹类 囊蚴
下载PDF
PCR检测大瓶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仪 周晓农 +4 位作者 刘和香 吕山 李莉莎 林金祥 李友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PCR方法检测大瓶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方法。方法从美国生物信息中心GenBank中获得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性III期幼虫(L3)cDNA特异性片断,应用美国DNASTAR公司Lasergene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TRIzol一步法抽提广州管圆...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PCR方法检测大瓶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方法。方法从美国生物信息中心GenBank中获得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性III期幼虫(L3)cDNA特异性片断,应用美国DNASTAR公司Lasergene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TRIzol一步法抽提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性L3和大瓶螺总RNA,按RT-PCR试剂盒提供方法进行PCR扩增。结果用RT-PCR方法能检测出阴性与感染性螺,其最低检出的总RNA量相当于1条广州管圆线虫L3;将阴性大瓶螺总RNA与感染期幼虫总RNA不同浓度混合,PCR法可检测出肉眼能分辨的电泳条带相当于总RNA浓度为128pg。此方法可以检测出广州管圆线虫III期幼虫RNA的最低值为105pg。结论建立了PCR检测大瓶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瓶螺 PCR CDNA 广州管圆线虫 幼虫
下载PDF
并殖吸虫宿主淡水蟹类两新种记述(十足目∶溪蟹科) 被引量:15
14
作者 程由注 林国华 李友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调查福建省平和县和尤溪县并殖吸虫宿主溪蟹的自然资源。方法采集淡水蟹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调查栖息地和蟹感染并殖吸虫的情况。结果采自福建平和县和尤溪县的淡水溪蟹为2新种,漳州华溪蟹Sinopotamon zhangzhouense sp.nov.和尤... 目的调查福建省平和县和尤溪县并殖吸虫宿主溪蟹的自然资源。方法采集淡水蟹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调查栖息地和蟹感染并殖吸虫的情况。结果采自福建平和县和尤溪县的淡水溪蟹为2新种,漳州华溪蟹Sinopotamon zhangzhouense sp.nov.和尤溪博特溪蟹Bottapotamon youxiense sp.nov.。漳州华溪蟹正模(FJ6031)♂,头胸甲长35.9mm,宽42.8mm,厚18.6mm;雄性第1腹肢末节末部趋扁,并呈掌心样内凹,末端为两尖指状分左右两叶,背面可辨纵条痕,末节末半部转折向外方;多栖息于水流量小而平缓的浅溪沟中。尤溪博特溪蟹正模(FJ6141)♂,头胸甲长13.3mm,宽16.6mm,厚7.2mm;雄性第1腹肢末节略呈扁状,宽大而发达,呈弯弓样隆起;多栖息于地势较为平坦而水流细小的山坑小沟。漳州华溪蟹的卫氏并殖吸虫和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检出率为44.9%(35/78)。尤溪博特溪蟹的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检出率为92.1%(58/63)。结论记述淡水溪蟹2新种,漳州华溪蟹和尤溪博特溪蟹,均为并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溪蟹属 博特溪蟹属 新种 并殖吸虫 中间宿主
下载PDF
福建省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现状调查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宝建 程由注 +7 位作者 李友 张榕燕 李燕榕 李莉莎 林陈鑫 方彦炎 林开铅 林金祥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体肠道线虫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3个中签县市39个村(点)进行调查。应用Kato-Katz涂片法,检查粪便中肠道线虫卵;胶带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的蛲虫感染。结果粪检20 195人,感染者7 272人,...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体肠道线虫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3个中签县市39个村(点)进行调查。应用Kato-Katz涂片法,检查粪便中肠道线虫卵;胶带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的蛲虫感染。结果粪检20 195人,感染者7 272人,总感染率为36.01%。其中,男性感染率34.39%,女性感染率37.53%;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9.55%、19.73%与11.48%,蛲虫为22.06%(817/3703)。年龄组以60~65岁组感染率最高占48.98%,职业分布以农民最高占41.56%,地区分布以闽北片区的凹头村最高占 79.09%。结论各地区、各种寄生虫感染率、感染度呈总体下降趋势,但各地起伏较大,部分县市钩虫感染率居高不下,肠道线虫感染仍然是当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肠道线虫 现状调查
下载PDF
从形态变化,生活史和DNA检测排除泡囊狸殖的独立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世阳 许龙善 +8 位作者 李友 林集焕 林陈鑫 程由注 姜闽 林茂祥 余德龙 周宪民 连羡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50-754,共5页
目的通过形态观察、生活史循环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泡囊狸殖吸虫的独立性问题。方法从三元区采集溪蟹分离得到泡囊狸殖吸虫囊蚴和斯氏狸殖吸虫囊蚴,进行形态观察。以泡囊狸殖吸虫虫卵投放到调查过无泡囊狸殖吸虫的疫区中感染螺蛳... 目的通过形态观察、生活史循环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泡囊狸殖吸虫的独立性问题。方法从三元区采集溪蟹分离得到泡囊狸殖吸虫囊蚴和斯氏狸殖吸虫囊蚴,进行形态观察。以泡囊狸殖吸虫虫卵投放到调查过无泡囊狸殖吸虫的疫区中感染螺蛳,继而感染溪蟹,稍后检查蟹体内所获囊蚴是否保持泡囊狸殖吸虫形态还是同斯氏狸殖吸虫囊蚴近似。提取斯氏狸殖吸虫囊蚴和泡囊狸殖吸虫囊蚴的基因组DNA,用特异引物,PCR扩增其ITS2基因并将PCR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然后通过GenBank的B1ast程序分析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并应用MEGA3.0软件中的ME程序构建种系发生树。结果泡囊狸殖吸虫囊蚴与斯氏狸殖吸虫囊蚴形态差异明显,但观察到泡囊狸殖吸虫囊蚴在从蟹体分离后0.5~2h内有57.14%变成同斯氏狸殖吸虫囊蚴近似的特征。将泡囊狸殖吸虫虫卵投放到自然环境进行生活史循环试验,从收集的溪蟹中只分离到斯氏狸殖吸虫囊蚴而没有发现泡囊狸殖吸虫囊蚴。基因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泡囊狸殖吸虫与斯氏狸殖吸虫的ITS2基因同源性为100%,碱基差异为0,没有基因差异。结论虽然泡囊狸殖吸虫囊蚴和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的形态特征有较明显的差别,但放置一段时间后,57.14%的泡囊狸殖吸虫囊蚴变成与斯氏狸殖吸虫囊蚴形态相似的特征。从用泡囊狸殖吸虫虫卵进行生活史循环试验中收集的溪蟹体内没有发现泡囊狸殖吸虫囊蚴。ITS2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斯氏狸殖吸虫和泡囊狸殖吸虫的基因高度同源,而且种系发生树也显示二者之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因此,斯氏狸殖吸虫和泡囊狸殖吸虫为同一物种,泡震狸殖吸虫不具有虫种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囊狸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虫种 独立性
下载PDF
中国古尸寄生虫学研究之综述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友 《人类学学报》 1984年第4期407-411,共5页
在考古发掘古墓时遇到没有腐烂的尸体早已有之,并时有发生。然而,在我国对这类古尸进行寄生虫学的研究是在解放以后才进行的,尤以近年来为多。这些检查与研究为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分布;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与感染方式和寄生虫病流行历... 在考古发掘古墓时遇到没有腐烂的尸体早已有之,并时有发生。然而,在我国对这类古尸进行寄生虫学的研究是在解放以后才进行的,尤以近年来为多。这些检查与研究为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分布;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与感染方式和寄生虫病流行历史等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古尸 肝吸虫 人鞭虫 江陵 男尸 寄生虫学 女尸 姜片吸虫 人蛔虫 福清
下载PDF
福建省两型卫氏并殖吸虫混合侵染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友 林金祥 +5 位作者 张子伯 袁建华 程由(註) 方彦炎 毛起荣 陈启祥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1987年第4期221-224,共4页
在福建省寿宁县一患者痰中发现肺吸虫虫卵,大小为103(84~136)士22.58x67.73(56~88)士10.76um.检查寿宁闽清两县的福建华溪蟹,肺吸虫囊蚴阳性率为100%(15/15),检出囊蚴645个,检测其中的345个,250~389um的304个(88.11%),超过390um的41... 在福建省寿宁县一患者痰中发现肺吸虫虫卵,大小为103(84~136)士22.58x67.73(56~88)士10.76um.检查寿宁闽清两县的福建华溪蟹,肺吸虫囊蚴阳性率为100%(15/15),检出囊蚴645个,检测其中的345个,250~389um的304个(88.11%),超过390um的41个(11.9%).以310个囊蚴侵染5只实验狗,96-215天后检出156只成虫与23只童虫.将29只成虫的卵巢、睾丸作染色体检查,26只(90.34%)为二倍体型,2n=22;3只(9.66%)为三倍体型,3n=33.根据这些结果,不但说明三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在福建省存在;而且两型卫氏并殖吸虫的囊蚴在福建华溪蟹及成、幼虫在实验狗中存在混合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卫氏并殖吸虫 混合侵染 调查研究 Fujian Province 肺吸虫囊蚴 mountain STREAMS 二倍体型 华溪蟹 average size fresh water 染色体检查 寿宁 实验 成虫 type of 阳性率 幼虫 童虫 宁县
原文传递
感染并殖吸虫囊蚴唐氏华南溪蟹新种(Huananpotamon tangi sp.nov)记述(十足目:溪蟹科)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友 程由注 +3 位作者 林陈鑫 张芝平 周宪民 姜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本文记叙了采自福建省延平区和三元区的华南溪蟹属Huananpotamon一新种——唐氏华南溪蟹。除留模式标本及"平台"标本外,其他的均作寄生虫检查,模式标木存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孳生于海拔400-800m的小溪中。延平区和... 目的本文记叙了采自福建省延平区和三元区的华南溪蟹属Huananpotamon一新种——唐氏华南溪蟹。除留模式标本及"平台"标本外,其他的均作寄生虫检查,模式标木存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孳生于海拔400-800m的小溪中。延平区和三元区两地新种蟹体内分别感染卫氏并殖吸虫二、三倍体型及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20.0%(2/10)和33.33%(7/21),平均每只蟹检出3.6个和4.3个囊蚴。本种与铲肢华南溪蟹近似,但后者第一腹肢末节呈铲形,而新种呈不等边三角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足目 溪蟹科 华南溪蟹属 新种 并殖吸虫囊蚴
下载PDF
广东省平远县鱼源性吸虫混合感染调查及DNA(RAPD)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程由注 李友 +9 位作者 林金祥 许玉德 杨文川 汪琦 石磊 潘林祥 杨佐河 余广兴 彭振强 余厚章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的 调查广东省平远县棘隙吸虫及其他鱼源性吸虫混合感染情况。方法 对鱼类宿主取鱼鳃和鱼肉等组织 ,镜检囊蚴 ;用水洗过筛沉淀法粪检虫卵 ,部分虫卵阳性动物解剖检查。采用DNA -RAPD技术 ,比较福建棘隙吸虫广东株与福建株。结果 ... 目的 调查广东省平远县棘隙吸虫及其他鱼源性吸虫混合感染情况。方法 对鱼类宿主取鱼鳃和鱼肉等组织 ,镜检囊蚴 ;用水洗过筛沉淀法粪检虫卵 ,部分虫卵阳性动物解剖检查。采用DNA -RAPD技术 ,比较福建棘隙吸虫广东株与福建株。结果 查出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sinensis)、东方次睾吸虫 (Metorchisorientalis)、福建棘隙吸虫 (Echinochasmusfujianensis)、日本棘隙吸虫 (E japonicus)、抱茎棘隙吸虫 (E perfoliatus)和钩棘单睾吸虫 (Haplorchispumilio) 6种。第二中间宿主为麦穗鱼等 11种 ,感染率 48 3% (182 / 377) ,有 92 4%的阳性鱼混合感染 2种以上吸虫囊蚴。保虫宿主狗、猫感染率 79 2 % (19/ 2 4) ,每只阳性动物均有 2种以上吸虫混合感染。 15个引物在福建棘隙吸虫广东株与福建株两者共获DNA片段 185个 ,共享度 (F) =0 984,遗传距离 (D) =0 0 16。结论 当地为人兽共患的多种鱼源性吸虫混合感染区。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相印证 ,福建棘隙吸虫广东株与福建棘隙吸虫福建株为同一虫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源性吸虫 混合感染 DNA-RAP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