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141
1
作者 张秀梅 +1 位作者 黄贤金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8-775,共8页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1996年—2007年碳排放效应分析得出:①江苏省近12年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14%,2007年达到14370万t,碳排放增长过快问题突出;②提出了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两个新指标,并计算得出2007年全省地均碳排放强...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1996年—2007年碳排放效应分析得出:①江苏省近12年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14%,2007年达到14370万t,碳排放增长过快问题突出;②提出了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两个新指标,并计算得出2007年全省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分别达到2.06t/hm2和84.32t/hm2;③2007年江苏全省碳排放量、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都呈现苏南>苏中>苏北的分布格局,13市地均碳排放强度差异显著,其排放强度总体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建设用地碳排放对总碳排放贡献最大是各地市共同之处;④江苏省碳排放强度与人均GDP呈倒U型曲线关系,曲线的拐点在(2.0~2.1)万元/人附近;⑤能源消耗是碳排放的主体,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碳源,1996年—2007年全省虽然其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但全省万元GDP碳排放强度从2004年开始逐年下降的,说明江苏全省碳减排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减排压力仍然巨大,减排工作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碳排放强度 空间格局 江苏省
原文传递
全新世大暖期云南洱海环境演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被引量:47
2
作者 张振克 吴瑞金 +3 位作者 王苏民 沈 吉 吴艳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10-214,共5页
根据高分辨率湖泊沉积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记录、硅藻等环境指标分析结果,将洱海全新世大暖期(8.1—3.0ka B.P.)的环境演化分为7个阶段,环境变化序列以温(暖)湿-暖(温)干为主,其中存在明显冷干(湿)事件,冷事... 根据高分辨率湖泊沉积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记录、硅藻等环境指标分析结果,将洱海全新世大暖期(8.1—3.0ka B.P.)的环境演化分为7个阶段,环境变化序列以温(暖)湿-暖(温)干为主,其中存在明显冷干(湿)事件,冷事件出现在7.2ka B.P.、5.3ka B.P.和3.7kaB.P.。全新世大暖期洱海湖面波动与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洱海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主要受亚洲季风强弱转换和时空迁移的影响,冷事件与亚洲冬季风加强有关,暖干气候受东亚夏季风加强影响,温(暖)湿气候反映西南季风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洱海 环境演变 古气侯 全新世 大暖期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30ka以来的古植被与古气候演变序列 被引量:42
3
作者 阎革 王富葆 +4 位作者 韩辉友 曹琼英 周卫健 D.J.Donahue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6年第2期111-117,共7页
利用孢粉分析并结合沉积学及^(14)C测年等资料,阐明青藏高原东北部若尔盖高原30ka来的古植被与古气候演变序列以及主要的气候事件。古植被经历了高寒荒漠-草原和亚高山草甸-高寒荒漠-草原、沼泽和亚高山草甸-岛状森林、沼泽和草甸-云杉... 利用孢粉分析并结合沉积学及^(14)C测年等资料,阐明青藏高原东北部若尔盖高原30ka来的古植被与古气候演变序列以及主要的气候事件。古植被经历了高寒荒漠-草原和亚高山草甸-高寒荒漠-草原、沼泽和亚高山草甸-岛状森林、沼泽和草甸-云杉、冷杉林及沼泽-岛状暗针叶林、沼泽和亚高山草甸7个阶段。气候与植被相应发生了多次变化,冰后期和全新世期间的气候事件在这里均有明显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植被 古气候 青藏高原 孢粉组合 碳14
原文传递
九寨沟风景区游客入游距离特征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张捷 +2 位作者 周寅康 都金康 包浩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共5页
九寨沟风景区属于长江支流水系的上游 ,是长江支流源头区以景观资源 (尤其是水景观 )及生态旅游资源为特色的典型地区 ,目前旅游业成为当地及同类地区的旅游重要产业。旅游市场是当地旅游发展基础之一。在实地游客抽样调查及旅游区游客... 九寨沟风景区属于长江支流水系的上游 ,是长江支流源头区以景观资源 (尤其是水景观 )及生态旅游资源为特色的典型地区 ,目前旅游业成为当地及同类地区的旅游重要产业。旅游市场是当地旅游发展基础之一。在实地游客抽样调查及旅游区游客登记统计共涉及约 2万人统计资料及数据库处理的基础上较系统地研究了九寨沟入游游客的入游距离特征。对九寨沟不同目标市场游客的入游距离特征进行了统计描述 ,揭示了游客入游距离与年龄、收入、职业、文化、心理收入、旅游态度相关 ,而与旅游动机相关性不明显 ,景观偏好可以反映游客的旅游心理特征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入游距离。同时揭示了入游距离感知的距离衰减特征 ,印证了心理学感知理论中的韦伯理论在距离感知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风景区 游客 特征研究 入游距离 距离感知 替代距离
下载PDF
吉隆盆地的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喜马拉雅山隆起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富葆 +2 位作者 张捷 阎革 申旭辉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6年第4期329-335,共7页
形成于晚中新世的吉隆盆地,在7.0~1.7MaBP间充填了厚达300余米的河湖相沉积,自1.7MaBP起喜马拉雅山(以下简称喜山)开始强烈的脉动式上升,盆地遭到来自喜山南坡河流的切割而结束了其沉积历史。根据沉积学、磁性地层学、古生物学和氧、... 形成于晚中新世的吉隆盆地,在7.0~1.7MaBP间充填了厚达300余米的河湖相沉积,自1.7MaBP起喜马拉雅山(以下简称喜山)开始强烈的脉动式上升,盆地遭到来自喜山南坡河流的切割而结束了其沉积历史。根据沉积学、磁性地层学、古生物学和氧、碳同位素等的研究资料,恢复了中新世晚期以来的构造和气候事件。指出喜山上升始于7.0MaBP前,但强烈的上升发生在2.0~1.7MaBP间和0.8MaBP以来,最主要的气候事件发生在5.7MaBP和2.5MaBP,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始于1.7MaBP,并于0.8MaBP后得到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 喜马拉雅山 沉积盆地 隆起
原文传递
生态适宜度评价在开发区环评和环境规划中的应用──以江苏常熟东南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27
6
作者 范谦 +2 位作者 时亚楼 朱继业 窦贻俭 《四川环境》 2004年第2期48-52,共5页
本文以江苏省常熟东南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开发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规划中引入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的方法,建立开发区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GIS技术将数值计算和图形叠置有机结合,实现了对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进行生... 本文以江苏省常熟东南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开发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规划中引入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的方法,建立开发区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GIS技术将数值计算和图形叠置有机结合,实现了对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进行生态适宜度评价的定量化研究方法,为经济开发区的合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适宜度评价 开发区 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藏南沉错钻孔硅藻组合与湖水古盐度定量恢复 被引量:30
7
作者 羊向东 王苏民 +4 位作者 沈吉 C.Kamenik R.Schmidt 朱立平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3-169,共7页
通过藏南沉错钻孔化石硅藻组合研究,应用青藏高原硅藻-湖水电导率转换函数,对沉错最近300年来湖泊古盐度进行了定量恢复.推导的电导率变化与近代湖泊水位变化记录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沉错湖水盐度可以反映大气有效湿度的变化.古盐... 通过藏南沉错钻孔化石硅藻组合研究,应用青藏高原硅藻-湖水电导率转换函数,对沉错最近300年来湖泊古盐度进行了定量恢复.推导的电导率变化与近代湖泊水位变化记录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沉错湖水盐度可以反映大气有效湿度的变化.古盐度的重建揭示了几次重要水文事件:小冰期最后一次冷期(约1845~1885AD),湖水明显淡化,反映了冷湿气候组合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来,湖水盐度呈急剧增高趋势,也是近300年来盐度最高、增加幅度最大时期,湖水的成化反映的有效湿度降低与近几十年来温度的不断上升而导致的蒸发量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电导率 定量推导 沉错 青藏高原 转换函数 蒸发量 古气候 古盐度 定量恢复
原文传递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36
8
作者 王楠楠 章锦河 +2 位作者 刘泽华 钟士恩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46-2356,共11页
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构建了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模型以及可持续发展分析的能值指标体系。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地,对九寨沟自然—经济(旅游)—社会的复合系统... 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构建了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模型以及可持续发展分析的能值指标体系。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地,对九寨沟自然—经济(旅游)—社会的复合系统的能流、物流、货币流进行定量的能值测度。研究表明:①2010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能值的总使用量为4.19×1020sej,其中可更新能值投入为7.35×1019sej,社区居民生活投入为3.47×1018sej,旅游投入为3.43×1020sej,旅游投入占到能值总使用量的81.86%;②2010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旅游产出能值为4.08×1020sej,生态系统产出为6.26×1020sej,废弃物产出为2.06×1019sej;③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人均能值量、旅游产出率、生态系统产出率均较高,同时环境负载率、废弃物产出率也偏高,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旅游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评述 被引量:32
9
作者 贾冰 +1 位作者 贾克敬 徐小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80,共5页
研究目的:评述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指出存在问题和深入研究的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的理论意义等研究已比较透彻;具体操作的工作内容和程序清楚,但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等研究不够深... 研究目的:评述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指出存在问题和深入研究的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的理论意义等研究已比较透彻;具体操作的工作内容和程序清楚,但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等研究不够深入系统,实际操作性有待验证;相关研究成果可提供有益参考。研究结论:要加强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环评 综述
下载PDF
南京灵谷寺森林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安树青 +2 位作者 王峥 朱学雷 刘志礼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7期661-666,共6页
利用1951、1981和1991年的定点样带资料,对南京灵谷寺森林植物区系、物种多样性、显著度和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40年来,种数由75种骤减到50种,复又增加到56种,个体数由5097株骤增到20585株,复又下降到3344株。而其Simpson指数... 利用1951、1981和1991年的定点样带资料,对南京灵谷寺森林植物区系、物种多样性、显著度和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40年来,种数由75种骤减到50种,复又增加到56种,个体数由5097株骤增到20585株,复又下降到3344株。而其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变化很小。显著度的分布均为对数级数型,优势种的作用非常明显,前6个种的显著度分别占了群落总显著度的75.4%、96.2%和84.4%。先锋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因幼苗的成活率低,显现衰退迹象,而黄连木(Pistcia chinensis Bge.)的年龄结构则表示该种群有再次占据优势的可能。群落中增长型常绿树种种群的出现,既反映了群落环境的改善,又意味着群落向地带性植被发育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物种多样性 种群
下载PDF
采用华山松树轮宽度重建秦岭东缘近百年冬半年温度 被引量:31
11
作者 史江 鹿化煜 +2 位作者 万建东 聂宏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1-836,共6页
建立了秦岭东缘高海拔华山松树轮宽度年表,年表的可靠时段是从1911年到2005年(子样本强度大于0.8),基于此年表重建了秦岭东缘过去百年来冬半年(上年12月到当年4月)温度变化,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为51%。重建序列有3个温暖时段:1938~194... 建立了秦岭东缘高海拔华山松树轮宽度年表,年表的可靠时段是从1911年到2005年(子样本强度大于0.8),基于此年表重建了秦岭东缘过去百年来冬半年(上年12月到当年4月)温度变化,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为51%。重建序列有3个温暖时段:1938~1944年,1958~1967年和1998~2005年;两个冷时段:1945~1957年和1968~1976年。自1968年以来,温度开始上升,但温度变化幅度未表现出明显异常。秦岭东缘和华北、华中及华东邻近,本文重建的温度序列与这3个区域的温度变化在低温、高温时段对应一致,而且相关显著,都表现出自1970s以来的升温趋势。表明在秦岭东缘采用高海拔华山松重建冬半年温度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东缘 华山松 树轮宽度 冬半年温度
下载PDF
巢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及形态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陈洁 《河南科学》 2007年第2期303-307,共5页
对巢湖湖区东西南北4个不同方位、5个采样点的巢湖表层沉积物中Cr、Mo、Ni、Hg、Cd、Zn、As、Pb、Mn、Cu等十种重金属分析,发现巢湖底泥中的重金属浓度总体以靠近合肥的西北部最高、东北部其次、南部最低,但污染都尚未超标.对其中Hg、Cd... 对巢湖湖区东西南北4个不同方位、5个采样点的巢湖表层沉积物中Cr、Mo、Ni、Hg、Cd、Zn、As、Pb、Mn、Cu等十种重金属分析,发现巢湖底泥中的重金属浓度总体以靠近合肥的西北部最高、东北部其次、南部最低,但污染都尚未超标.对其中Hg、Cd、As、Pb四种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巢湖底泥中Hg、As和Pb都以非有效态和中等可利用态为主,其中As腐质酸结合态比例较大,Pb的铁锰氧化态比例较大,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性;而Cd的离子交换态因比例较大具有直接危害性.与太湖进行比较发现,尽管太湖底泥Pb和Cd重金属全量高于巢湖,但形态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重金属的活性却是巢湖大于太湖,因此对巢湖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比太湖更要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重金属 化学形态 底泥沉积物
下载PDF
黄酮化合物在散生竹分类中应用初探 被引量:17
13
作者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7-23,共7页
本文对18种散生竹的黄酮化合物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黄酮成分对散生竹的分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还反映出这些竹类的黄酮成分与禾本科其它种类具有相当的一致性且别于其它单子叶植物科的黄酮成分。
关键词 散生竹 黄酮化合物 分类
下载PDF
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适宜性分析——以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为例 被引量:16
14
作者 时亚楼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17,共3页
根据适宜性分析方法,以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为例,提出了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适宜性分析的自然状况、环境感应和环境质量3方面8个评价因子,通过网格调查法,从单因子和多因子两方面评价了它的旅游环境适宜性。结果表明,景区内部生态环境优良... 根据适宜性分析方法,以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为例,提出了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适宜性分析的自然状况、环境感应和环境质量3方面8个评价因子,通过网格调查法,从单因子和多因子两方面评价了它的旅游环境适宜性。结果表明,景区内部生态环境优良,尤其是声环境、绿地覆盖率和大气质量,但水环境和垃圾问题不可忽视,同时大部分土地不宜再开发利用,景区外围局部和紫金山登山路径沿线生态环境相对较差。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通过土地置换、清洁生产、循环旅游等措施改善景区的旅游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环境 适宜性分析 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
下载PDF
西番莲的加工利用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陈智毅 +3 位作者 吴继军 刘学铭 徐玉娟 陈卫东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6年第1期186-189,共4页
综述西番莲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对西番莲加工中的主要技术方法和工艺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西番莲 加工技术 综述
下载PDF
新疆罗布泊地区中世纪暖期及前后的气候与环境 被引量:22
16
作者 马春梅 王富葆 +3 位作者 曹琼英 夏训诚 徐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942-1952,共11页
通过新疆罗布泊西湖湖心剖面沉积物的14C、粒度、微体古生物化石、植物种子、地球化学元素及比值等多指标分析发现,中世纪暖期及前后的沉积物粒度组成的特征反映沉积环境稳定,当时风暴作用较弱,而其上下部特别是下部沉积常出现强大的风... 通过新疆罗布泊西湖湖心剖面沉积物的14C、粒度、微体古生物化石、植物种子、地球化学元素及比值等多指标分析发现,中世纪暖期及前后的沉积物粒度组成的特征反映沉积环境稳定,当时风暴作用较弱,而其上下部特别是下部沉积常出现强大的风暴作用.该阶段产丰富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及螺和植物种子等,反映了温暖湿润的淡水至半咸水环境特征,沉积物中C,N和稳定元素含量均出现高值,Rb/Sr,Ba/Sr和Ti/Sr出现稳定低谷.此外,古文化及距今700a前该地区还有大量红柳生长也反映出良好的环境状况.综合分析认为,罗布泊及其西岸地区在距今约2200a以后环境好转,楼兰文化开始繁荣兴盛,到唐宋时期气候和环境进入最佳阶段,当时风尘暴作用减弱,降水量增多,入湖水量加大,湖水淡化为淡水至微咸水湖,因此不仅水生生物数量增多,而且种类也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罗布泊 中世纪暖期 气候变化 粒度 微体古生物化石 地球化学 古文化 古植被
原文传递
长三角城市工业碳排放及其经济增长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叶懿安 朱继业 +1 位作者 徐秋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62,共6页
根据《IPCC国际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参考方法对长三角16个城市2005~2009年的工业碳排放进行核算,具体分析比较16个城市的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工业碳排放强度、工业碳排放变化率等影响因素,并通过关联性分析和脱钩分析对比城市工业... 根据《IPCC国际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参考方法对长三角16个城市2005~2009年的工业碳排放进行核算,具体分析比较16个城市的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工业碳排放强度、工业碳排放变化率等影响因素,并通过关联性分析和脱钩分析对比城市工业碳减排现状与发展趋势,得出:(1)2009年长三角工业碳排放量达到20 979.79万t,其中煤炭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占主导,达到95.25%;(2)2005~2009年长三角16个城市的平均工业碳排放强度从1.25t/万元降低到0.88t/万元,上海的工业碳排放水平一直保持较低水平,江苏8个城市的工业碳排放强度较为接近,浙江省的7个城市工业碳排放强度差异明显;(3)长三角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与工业经济强度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4)工业增加值与工业碳排放量脱钩分析显示上海等13个城市落在弱脱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碳排放 关联分析 脱钩分析 长三角
原文传递
江苏太湖平原北翼的第四纪孢粉与环境 被引量:16
18
作者 周曙 邹松梅 +8 位作者 刘志平 蒋梦林 朱志远 刘金陵 钟石兰 星学 穆西南 韩辉友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0-75,共6页
本文根据湖东北侧 4个钻孔的孢粉分析 ,1 4 C和古地磁测试 ,并结合钙质超微化石、介形类和有孔虫所确定的海侵地层 ,将太湖地区划为 10个孢粉带 ,再参照长江下游相关资料 ,着重对 12 .7— 1.5万年以来的 4个孢粉带作了较深入的环境探... 本文根据湖东北侧 4个钻孔的孢粉分析 ,1 4 C和古地磁测试 ,并结合钙质超微化石、介形类和有孔虫所确定的海侵地层 ,将太湖地区划为 10个孢粉带 ,再参照长江下游相关资料 ,着重对 12 .7— 1.5万年以来的 4个孢粉带作了较深入的环境探讨 ,揭示出 带 (12 .7— 7.0万年 )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反映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其主要温暖阶段冬温较今高 4— 5°C,当时湿度相对偏大 ,当然其中也有凉湿与干凉时段。 带 (7.0— 3.0万年 )为疏林草原 ,反映冷 (半 )干气候 ,其主要寒冷阶段年均温为 8°C左右。但仍存在剧烈的气候波动。 带 (3.0— 2 .1万年 )为温性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反映温凉湿润的季风海洋性气候 ,其主要温凉阶段生长季月均温比现在低约 3°C。其中亦有更为干冷或暖湿时期。 带 (2 .1— 1.5万年 )为森林草原 -草原或干草原植被 ,其极干冷阶段年均温约 8°C,年降雨量 40 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第四纪环境 古气候 太湖流域 江苏
下载PDF
江苏句容宝华山全新世中晚期的花粉与环境 被引量:16
19
作者 韩辉友 +4 位作者 张立新 周曙 张建新 吴胜光 王富葆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95-300,共6页
根据宝华山华山口和官塘头两个剖面的花粉、地层资料 ,结合植物大化石和1 4 C年代资料 ,揭示该地区从 >670 0— 560 0aBP为稳定的温暖湿润时期 ;自 560 0— 51 0 0aBP为全新世中期气候的转型时期 ,冷暖干湿变化较大 ,前期转凉 ,旱涝... 根据宝华山华山口和官塘头两个剖面的花粉、地层资料 ,结合植物大化石和1 4 C年代资料 ,揭示该地区从 >670 0— 560 0aBP为稳定的温暖湿润时期 ;自 560 0— 51 0 0aBP为全新世中期气候的转型时期 ,冷暖干湿变化较大 ,前期转凉 ,旱涝频繁 ,中期暖湿 ,后期转冷 ;大约从 440 0— 40 0 0aBP又变为稳定的暖湿气候。还根据自然保护区现代植被与花粉的关系和与植物大化石共生的沉积物花粉 ,阐明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以来 ,因受人为影响 ,其地区青冈栎与栲的花粉之和占孢粉总数的 1 0 .0 %左右便可能有中亚热带性质的森林存在。本地区的沉积特征表明 :侵蚀和次生黄土堆积反映不稳定气候 ,与海面下降相关 ;淤泥、泥炭堆积阶段为温暖湿润气候 ,受海面升高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 植被 环境演变 全新世 宝华山 江苏
下载PDF
基于绿色GDP的江苏省资源环境损失价值核算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杨晓庆 朱继业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3-540,共8页
结合江苏省1999—2010年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测算了资源环境损失价值和绿色GDP,认为江苏省这12 a间自然资源损失价值增加,总计达30 971.656亿元,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的依赖性增强。环境污染损失总价值达939.11亿元,总体在波... 结合江苏省1999—2010年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测算了资源环境损失价值和绿色GDP,认为江苏省这12 a间自然资源损失价值增加,总计达30 971.656亿元,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的依赖性增强。环境污染损失总价值达939.11亿元,总体在波动中增长,环境损害持续。绿色GDP从1999年的6 589.37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36 268.14亿元,12 a间每年绿色GDP占传统GDP的比例平均为86.65%,12 a累计绿色GDP达206 334.50亿元。同时,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损失占GDP的比例开始下降,12 a间分别下降1.414和0.26百分点;绿色GDP占传统GDP的比例逐渐上升,12 a来共上升1.95百分点。总体而言,经济增长对社会资源环境的负外部性减弱,结构效益得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损失 价值核算 绿色GDP 江苏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