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心通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 被引量:9
1
作者 欧阳青 +1 位作者 钟俊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892-2893,共2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及多发病,常出现眩晕,呕吐等症状。眩晕常表现为天旋地转,站立不稳,部分患者可出现出冷汗,胸闷。我科从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采用脑心通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及多发病,常出现眩晕,呕吐等症状。眩晕常表现为天旋地转,站立不稳,部分患者可出现出冷汗,胸闷。我科从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采用脑心通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 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下载PDF
脑心通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5-HT、NE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翟青 《海峡药学》 2020年第8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脑心通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5-HT、N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脑心通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5-HT、N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脑心通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并随访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PHQ-9)、卒中评分(NIHSS)、神经递质水平及抑郁复发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PHQ-9评分、NIHSS评分、5-HT、N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HQ-9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5-HT、N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抑郁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可辅助治疗脑卒中抑郁,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降低抑郁复发率,联合应用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脑心通 5-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
下载PDF
血清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5期546-54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后并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关系。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并发VCI患者64例为VCI组,另选取6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为非VCI组,并选取门诊体检健康人群5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后并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关系。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并发VCI患者64例为VCI组,另选取6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为非VCI组,并选取门诊体检健康人群5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VCI组60例患者给予相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VCI组血清CRP水平[(6.21±0.58)mg/L],明显高于非VCI组[(3.57±0.32)mg/L]和健康对照组[(1.26±0.1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0.33±6.47)μmol/L],亦明显高于非VCI组[(11.36±5.24)μmol/L]和健康对照组[(6.29±2.14)μmol/L](P均<0.01)。VCI组患者在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增加、血清CRP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血清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后并发VCI的发生和疗效均有显著关系,监测两者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和评估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性
原文传递
预防性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及整体症状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林丽卿 黄小良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预防性给予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以及整体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中选出7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帕金森病药物美多... 目的研究预防性给予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以及整体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中选出7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帕金森病药物美多芭+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美多芭联合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评分、帕金森病综合评分等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6 w时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UPRDS量表的精神行为和情感、日常生活活动、运动检查、治疗相关并发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给予小剂量的艾司西酞普兰有助于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症状以及整体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帕金森病 抑郁 HAMD UPDRS
下载PDF
强化降脂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09-510,共2页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组接受瑞舒伐他汀...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组接受瑞舒伐他汀40mg/d强化降脂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及用药3个月、6个月后颈动脉斑块厚度、面积、斑块评分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颈动脉粥样斑块评分、厚度和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斑块评分、颈动脉斑块厚度、面积及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可有效逆转和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降脂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斑块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杰贤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3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AD患者90例为AD组,以及健康体检人群100例为对照组。搜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和疾病信息。采用简易精神状态...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AD患者90例为AD组,以及健康体检人群100例为对照组。搜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和疾病信息。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对受试者认知功能和日常行为能力进行评估。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炎症因子IL-8、IL-1β的浓度。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AD可能的影响因素。以全部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以AD组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CDR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D组血清中IL-1β、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人群中,仅IL-1β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174,P=0.007)。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整体人群的认知功能相关,但与AD患者的痴呆严重度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白细胞介素 认知障碍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同时期并发抑郁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同时期并发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访分析105例脑卒中患者2周和8周并发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脑卒中后2周和8周抑郁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40.0%和47.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卒中后2周并发抑郁的相...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同时期并发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访分析105例脑卒中患者2周和8周并发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脑卒中后2周和8周抑郁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40.0%和47.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卒中后2周并发抑郁的相关因素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病灶部位、并发糖尿病和人格特征(P<0.05);其中NIHSS和ADL是卒中后8周并发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易并发抑郁,近期和远期并发抑郁的因素不同,主要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抑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治疗帕金森病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杰贤 黄小良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第5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临床治疗帕金森病(PD)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左旋多巴进行治疗;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抗生素清除HP感染。对两组患...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临床治疗帕金森病(PD)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左旋多巴进行治疗;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抗生素清除HP感染。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PD症状明显改善者4例,改善者3例,稍有好转者6例,无效者19例。总有效率为40.6%;观察组患者PD症状明显改善者10例,改善者8例,稍有好转者9例,无效者9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砌.05)。结论:幽门螺杆茼的存在能显著降低PD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PD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对HP进行有效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帕金森病 临床治疗 左旋多巴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对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小良 《江西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405-1407,共3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注射液在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均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丁苯酞... 目的探究丁苯酞注射液在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均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以Barthel指数对其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以改良Rankin量表对其神经功能障碍康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14d、90d后,两组NIHSS、m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提升,(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用药安全性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进展性 丁苯酞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欧阳青 +1 位作者 吴杰贤 林丽卿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1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尼莫地平20 mg,每日3次,丹红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12 d;对照组45例,给予血...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尼莫地平20 mg,每日3次,丹红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12 d;对照组45例,给予血栓通注射液0.3 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12 d。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凝血功能。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凝血因子Ⅱ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因子Ⅱ时间(APTT)延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丹红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和T淋巴细胞亚群对脑卒中后院内感染的预警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杰贤 许国斌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9期1219-122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T淋巴细胞亚群对脑卒中后院内感染的预警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并根据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感染组(25例)和非感染组(35例)。两组患者均行血清降钙素原、T淋巴细...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T淋巴细胞亚群对脑卒中后院内感染的预警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并根据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感染组(25例)和非感染组(35例)。两组患者均行血清降钙素原、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感染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明显低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降钙素原、CD4/CD8对疾病检查有良好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临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医院治疗期间感染有良好的预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预警价值 血清降钙素原 脑卒中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双抗联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内动脉系统TIA效果
12
作者 黄小良 +1 位作者 陈超云 黄绮娟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12期49-51,共3页
目的以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作为对象,研究分析双抗联合剂量不同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取得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台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90例TIA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用药情况将观察组... 目的以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作为对象,研究分析双抗联合剂量不同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取得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台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90例TIA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用药情况将观察组分设为1组和2组。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与20 mg阿托伐他汀钙共同治疗,观察1组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与40 mg阿托伐他汀钙共同治疗,观察2组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与80 mg阿托伐他汀钙共同治疗。予以所有被选对象均实施对症治疗和营养脑神经、脑循环改善和脑保护。对3组患者血脂变化和相关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经治疗后均能取得较高总有效率,但相比对照组的53.33%,观察1组的80.00%更高,而观察2组最高为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hs-CRP、Lp-PLA2和血脂水平均呈下降趋势(P<0.05),hs-CRP、Lp-PLA2和血脂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1组、2组均下降明显(P<0.05)。治疗3周后,3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和双联抗血小板共同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特别是将阿托他伐汀剂量加大后,能使患者血脂水平下降,且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伴锥体束征5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欧阳青 +2 位作者 吴杰贤 黄小良 林丽卿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8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伴锥体束征的机制。方法对5例重症肌无力伴锥体束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少数重症肌无力患者可伴腱反射活跃或亢进,Babinski.sign(+)等锥体束征。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主要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也可...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伴锥体束征的机制。方法对5例重症肌无力伴锥体束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少数重症肌无力患者可伴腱反射活跃或亢进,Babinski.sign(+)等锥体束征。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主要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也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出现锥体束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锥体束征
下载PDF
神经内科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分析
14
作者 吴杰贤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第S1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癫并发偏头痛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癫并发偏头痛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与单纯的癫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单纯癫患者与癫并发偏头痛患者在癫发作频率和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癫并发偏头痛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癫并发偏头痛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与单纯的癫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单纯癫患者与癫并发偏头痛患者在癫发作频率和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癫分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并发偏头痛患者既与癫患者相似的临床特点,又具有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并且与普通癫患者相比更为复杂,所以在对该类患者的治疗上更为复杂和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癫癎并发偏头疼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对MDA、SOD、GSH-PX的影响
15
作者 黄小良 +1 位作者 陈超云 黄绮娟 《大医生》 2019年第23期22-24,共3页
目的 研究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对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影响.方法 选取台山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50例,应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对照... 目的 研究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对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影响.方法 选取台山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50例,应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丁苯酞,2组均连续治疗21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0% vs. 76.0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MDA水平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SOD、GSH-PX水平增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ADL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0% vs. 12.00%,P>0.05).结论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接受丁苯酞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抑制患者机体氧化应激,改善生活质量,且应用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氧化应激 生活质量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下载PDF
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欧阳青 +1 位作者 黄小良 林丽卿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7期184-185,共2页
目的:研究进展性后循环缺血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为进展性后循环缺血病因干预提供可能。方法:对25例临床确诊的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伴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中。后循... 目的:研究进展性后循环缺血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为进展性后循环缺血病因干预提供可能。方法:对25例临床确诊的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伴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中。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表现中占前5位的分别为偏身无力16例(64%),中枢性面瘫16例(64%),舌瘫15例(60%),眩晕13例(52%),构音障碍12例(48%);病情进展时间中,进展时间不超过3天为22例(88%),超过3天为3例(12%),平均为2.32天;伴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中,占前5位的分别为高血压13例(52%),高脂血症11例(44%),椎基底动脉狭窄10例(40%),糖尿病9例(36%),冠心病9例(36%)。结论: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复杂,部分可表现为进展性,高血压、高脂血症、椎基底动脉狭窄、糖尿病、冠心病是进展性后循环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存在相关危险因素的后循环缺血患者,应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防止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顸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 后循环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5例急性脑梗死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17
作者 欧阳青 林丽卿 +1 位作者 钟俊凯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2期104-105,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并发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方法对25例急性脑梗死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25例急性脑梗死并发败血症的患者中,通过全血细菌培养,均有阳性结果,其中,大肠埃希氏菌9例,占36%,表皮葡萄球菌5例,占20%,金黄...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并发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方法对25例急性脑梗死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25例急性脑梗死并发败血症的患者中,通过全血细菌培养,均有阳性结果,其中,大肠埃希氏菌9例,占36%,表皮葡萄球菌5例,占20%,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占16%,其他细菌7例,占28%;伴肺部感染者6例,占24%,泌尿系感染者8例,占32%,无明确感染病灶者11例,占44%。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及精神差。结论脑梗死并发败血症的患者,大多数临床检查未发现原发感染病灶,均有发热及精神差,血常规WBC数目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败血症症状不典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治疗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应进行血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予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脑梗死 败血症
下载PDF
河南警察学院成功举办“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座谈会”
18
作者 党敏 鹏() 魏欣()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2020年12月1日下午,河南警察学院召开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座谈会。来自河南省法学会、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公安厅法制总队、郑州市公安局法制支队的专家学者和河南警察学院的师生代表共60余人参... 2020年12月1日下午,河南警察学院召开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座谈会。来自河南省法学会、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公安厅法制总队、郑州市公安局法制支队的专家学者和河南警察学院的师生代表共60余人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河南警察学院副院长魏月霞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公安厅 河南师范大学 警察学院 习近平法治思想 河南大学 郑州大学 法学会 法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