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B型钠尿肽测定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尹代江 李凌 +1 位作者 赵成元 陈健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以及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0例,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每例患者入院、出...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以及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0例,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每例患者入院、出院时的BNP水平。入院时测定患者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A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胸比等指标,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正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2-4周,根据患者出院时的BNP水平,将其分成观察组48例(BNP≥400 pg/m L)和对照组52例(BNP〈400 pg/m L),并随访1年,观察所有患者心脏不良事件(指心源性死亡和30 d内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发生情况,心力衰竭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分级。结果 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功能异常患者(LADD≥35 mm、LVDD≥50 mm、LVEF〈50%)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左心室功能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NP与LADD、LVDD、LVEF均呈正相关(r=0.79、0.71、0.48,P〈0.05)。患者的心胸比越大,其BNP水平就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的随访中,观察组48例患者中4例失访,44例随访患者中发生心脏不良事件23例,发生率52.3%;对照组52例患者中5例失访,47随访患者中发生心脏不良事件7例,发生率1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能准确地评价左心室的功能改变,有助于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经治疗后BNP水平仍高(≥400 pg/m L)的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慢性病 利钠肽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介入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尹代江 李凌 +1 位作者 胡斌 陈健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17期2635-2636,共2页
目的:比较软通道微创介入与内科保守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按住院号尾数奇偶分为软通道组(34例)和内科组(30例)。软通道组患者采用改良-立体... 目的:比较软通道微创介入与内科保守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按住院号尾数奇偶分为软通道组(34例)和内科组(30例)。软通道组患者采用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内科组患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住院期间再出血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结果术后48 h软通道组3例患者血肿残留量约为35%,其余患者血肿残留量大于50%,而内科组血肿量无明显变化;术后5~7 d,软通道组存活者脑CT提示,血肿清除量均大于或等于85%,内科组存活者脑血肿吸收量为20%~30%。软通道组再出血率[32.4%(11/34)]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40.0%(12/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分别为23.5%(8/34)和50.0%(15/30),致残率为52.0%(13/25)和80.0%(12/1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介入术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但不能改善再出血率;内科保守治疗仅适用于出血量小、无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不明显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立体定位技术 治疗结果 保守疗法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汤雪蓉 李凌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3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救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6例对象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救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6例对象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醒脑静,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较同期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67.24%,总有效率为84.48%,对照组显效率为32.76%,总有效率为62.07%,两组之间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醒脑静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衰2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凌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5期133-133,135,共2页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顽固性心衰患者48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强心、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去除诱因等治疗。观...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顽固性心衰患者48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强心、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去除诱因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无效或疗效差基础上予硝普钠加多巴胺。1次/d,疗程7~10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同时观察心电图及血压、心率等。结果硝普钠联合多巴胺疗效明显优于观察组。结论硝普钠加多巴胺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顽固性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心衰 硝普钠 多巴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