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基于名中医经验的中医辨证组方对老年慢性肾炎(CKD1-3a期)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老年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基础联合中医辨证组方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西医基础治疗,疗程均...目的:观察基于名中医经验的中医辨证组方对老年慢性肾炎(CKD1-3a期)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老年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基础联合中医辨证组方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西医基础治疗,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临床指标变化,以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本组基线比较,两组治疗后12、18、24周24 h UPQ均显著下降(P<0.01),且24周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57%,对照组总有效率41.6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将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提示,24周后治疗组eGFR较本组基线及同期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4例,对照组2例,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基于名中医经验的中医辨证组方治疗老年慢性肾炎(CKD1-3a期),可减少尿蛋白,提高临床疗效,对其中的CKD3a期患者可能具有改善eGFR作用,且安全性较好。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不同尿红细胞水平与IgA肾病患者临床指标、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经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根据时间平均尿红细胞(time average urinary red blood cell,TA-uRBC)检测结果的三分位数分为低、中、高三组,分析比较...目的:探讨不同尿红细胞水平与IgA肾病患者临床指标、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经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根据时间平均尿红细胞(time average urinary red blood cell,TA-uRBC)检测结果的三分位数分为低、中、高三组,分析比较各组的临床病理及预后,主要结局事件定义为死亡,或到达肾脏结局[包含终末期肾衰竭(透析,移植),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大于40%]。结果:共纳入540例IgAN患者,尿红细胞水平与年龄(r=-0.142,P=0.001)、平均动脉压(r=-0.094,P=0.049)、与eGFR水平(r=0.091,P=0.04)正相关。尿红细胞水平与病理损伤中的新月体比例(r=0.196,P<0.0001)、系膜细胞增生程度(r=0.097,P=0.03)、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程度(r=0.093,P=0.04)呈正相关。与节段性硬化、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无相关性(P>0.05)。随访65(IQR 51.00~103.00)个月,随访期间共计40例患者(7.41%)到达终点事件,其中6例进入ESRD,34例GFR下降>40%。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低、中、高组的肾脏生存率依次降低(P=0.045);多因素COX回归提示TA-uRBC每升高10/HP,肾功能进展至结局的风险增加45.4%,(95%CI 1.185~1.785),P=0.0003。进一步进行亚组分析,对24 h尿蛋白定量>0.74 g(中位数)的患者,各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肾脏预后与TA-uRBC水平(r=1.063,P=0.0005)正相关;而24 h尿蛋白定量<0.74 g的患者各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A肾病血尿水平与新月体形成正相关。持续存在血尿且其平均水平与IgAN的预后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基于名中医经验的中医辨证组方对老年慢性肾炎(CKD1-3a期)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老年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基础联合中医辨证组方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西医基础治疗,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临床指标变化,以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本组基线比较,两组治疗后12、18、24周24 h UPQ均显著下降(P<0.01),且24周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57%,对照组总有效率41.6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将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提示,24周后治疗组eGFR较本组基线及同期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4例,对照组2例,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基于名中医经验的中医辨证组方治疗老年慢性肾炎(CKD1-3a期),可减少尿蛋白,提高临床疗效,对其中的CKD3a期患者可能具有改善eGFR作用,且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