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疹(湿疮)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6年) 被引量:153
1
作者 杨志波 段逸群 +20 位作者 刘巧 李元 李斌 李祥林 周小勇 刁庆春 范瑞强 周冬梅 闫小宁 欧阳晓勇 黄宁 贾敏 张理涛 张虹亚 周萌 刘红霞 于希军 刘爱民 刘毅 唐海燕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81-183,共3页
本共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组织相关专家讨论起草制定。参加讨论起草的专家有杨志波、段逸群、刘巧、李元文、李斌、李祥林、周小勇、刁庆春、范瑞强、周冬梅、闫小宁、欧阳晓勇、黄宁、贾敏、张理涛、张虹亚、周萌、刘红霞、于... 本共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组织相关专家讨论起草制定。参加讨论起草的专家有杨志波、段逸群、刘巧、李元文、李斌、李祥林、周小勇、刁庆春、范瑞强、周冬梅、闫小宁、欧阳晓勇、黄宁、贾敏、张理涛、张虹亚、周萌、刘红霞、于希军、刘爱民、刘毅、唐海燕。执笔者:刁庆春。湿疹(湿疮)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具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疾病。以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成慢性为临床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和季节,而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常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中医诊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源流 被引量:109
2
作者 孙占学 李曰庆 +1 位作者 张丰川 李元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416-4419,共4页
中医外治法是目前所知起源最早的治疗疾病方法,其起源于原始社会,来源于社会实践,历经千载,逐渐成熟,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卓越的贡献。中医外治发展经历4个阶段:起源于先秦、成长于汉唐、创新于宋元、成熟于明清。外治方药由单味药到... 中医外治法是目前所知起源最早的治疗疾病方法,其起源于原始社会,来源于社会实践,历经千载,逐渐成熟,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卓越的贡献。中医外治发展经历4个阶段:起源于先秦、成长于汉唐、创新于宋元、成熟于明清。外治方药由单味药到复方药,外治方法从简单的外敷到多种剂型应用,外治应用从经验到理论升华,逐步形成系统的中医外治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外治法 源流
原文传递
中成药治疗湿疹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 被引量:55
3
作者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 李邻峰 李元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1背景及目的和意义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疾病^([1]),发病率高,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2]),儿童患病率可达18.71%^([3])。湿疹的病因尚不明确,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 1背景及目的和意义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疾病^([1]),发病率高,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2]),儿童患病率可达18.71%^([3])。湿疹的病因尚不明确,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4,5])。轻、中度湿疹的一线治疗药物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topical corticosteroids,T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治疗 儿童患病率 人群患病率 一线治疗药物 外用糖皮质激素 湿疹 身心痛苦 应用指南
原文传递
中药冰片的商品种类与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4
作者 张历元 李元 +4 位作者 林欢儿 蔡玲玲 张玉婷 李雪 肖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1025-1029,1034,共6页
冰片是中医外科要药之一,因具有良好的镇痛及透散、消肿效果被广泛用于各类疮疡的治疗。但其具体药性、毒性一直具有争议:1)因冰片商品种类繁多,来源复杂,而医家长期以来又对此认识不足;2)冰片根据配伍药物的不同对生物膜屏障作用不同,... 冰片是中医外科要药之一,因具有良好的镇痛及透散、消肿效果被广泛用于各类疮疡的治疗。但其具体药性、毒性一直具有争议:1)因冰片商品种类繁多,来源复杂,而医家长期以来又对此认识不足;2)冰片根据配伍药物的不同对生物膜屏障作用不同,如配伍麝香与配伍葛根对血脑屏障有相反的影响;3)与缺乏严谨的毒理实验研究有关。通过梳理中药冰片的商品种类和现代药理研究进展可有效提升研究者对该药物的认识,从而更加严谨细腻地设计实验步骤并记录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中药药理 龙脑 开窍 通透性
下载PDF
皮肤瘙痒症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51
5
作者 李元 李楠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89-190,共2页
1范围 本《共识》规定了皮肤瘙痒症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调护。本《共识》适用于皮肤瘙痒症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调护。本《共识》适合中医皮肤科、中西医结合皮肤科、中医科、中医外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关键词 皮肤 瘙痒症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从“络”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45
6
作者 李元 王京军 +2 位作者 孙占学 张丰川 曹婷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53-655,共3页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后遗症。稽留毒邪发作为带状疱疹致病因素,气血阴阳不足为其发病基础,络损不复则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机关键。同时针对形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络损、络瘀、络虚、络阻,确立清热解毒护络、...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后遗症。稽留毒邪发作为带状疱疹致病因素,气血阴阳不足为其发病基础,络损不复则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机关键。同时针对形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络损、络瘀、络虚、络阻,确立清热解毒护络、活血化瘀通络、益气养血修络、搜风镇痉止痛的治疗方法和常用中药。临证应选择相应的最佳组合治疗方法,总以修复络损、恢复络脉功能、消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络损 络瘀 络虚 络阻
原文传递
火针在皮肤科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44
7
作者 王飞 +19 位作者 王红梅 史月君 白彦萍 刘红霞 刘爱民 齐潇丽 闫小宁 李元 李红毅 李凯 李领娥 李福伦 杨志波 杨素清 张晓杰 陈涛 周冬梅 单筠筠 姚春海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638-641,共4页
火针古称为“烧针”、“白针”、“燔针”、“粹刺”等。火针疗法是指用特定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手法,在局部病变部位或腧穴部位速刺疾出,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近年来,火针广泛用于治疗治疗皮肤科疾病,火针治疗皮肤... 火针古称为“烧针”、“白针”、“燔针”、“粹刺”等。火针疗法是指用特定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手法,在局部病变部位或腧穴部位速刺疾出,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近年来,火针广泛用于治疗治疗皮肤科疾病,火针治疗皮肤病施治简便、疗效确,能起到温壮阳气、生肌敛疮、祛腐排脓、祛风止痒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皮肤病 特色治疗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相关因素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1
8
作者 孔宇虹 李元 +2 位作者 杨碧莲 蔡玲玲 孙占学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909-914,共6页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方法,为PHN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95例住院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的一般信息、发病部位、皮损特点、合并病、治疗方法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方法,为PHN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95例住院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的一般信息、发病部位、皮损特点、合并病、治疗方法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层分析,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将各因素列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先前逐步法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结果PHN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程度(P=0.002,OR=14.507)、合并糖尿病(P=0.007,OR=7.066)或恶性肿瘤(P=0.007,OR=25.978)、皮损类型(χ2=13.377,P=0.010)、前驱痛的发生(P=0.015,OR=5.366)、年龄(Z=-2.442,P=0.015)、皮损面积(Z=-2.203,P=0.028)。而性别、发病部位及诱发因素与PHN的发生无关。降低PHN发生的有利因素包括:发病开始治疗的时间(P=0.008,OR=9.785)及早期治疗方法(χ2=9.535,P=0.009)。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影响因素最大的是急性期的疼痛程度,其次是合并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早期治疗、皮损类型、前驱痛的发生、皮损面积等,而性别、发病部位、诱发因素则与本病发生无关。带状疱疹及早治疗以及治疗早期加入中药及适量激素对预防PHN的发生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相关因素 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PDF
论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核心病机与辨治思路 被引量:40
9
作者 张苍 李伯华 +8 位作者 王乐 蓝海冰 张丰川 段行武 华华 白彦萍 李元 刘瓦利 瞿幸 《北京中医药》 2019年第5期403-406,共4页
病机是决定病情变化的关键,针对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核心病机,专家均强调风邪的重要意义;同时认为荨麻疹之所以慢性化是由于在风邪之外同时存在虚、瘀、毒等问题。寒热并存、虚实兼夹、阴阳并见导致其顽固难愈,风邪入络是其顽固化的重要原... 病机是决定病情变化的关键,针对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核心病机,专家均强调风邪的重要意义;同时认为荨麻疹之所以慢性化是由于在风邪之外同时存在虚、瘀、毒等问题。寒热并存、虚实兼夹、阴阳并见导致其顽固难愈,风邪入络是其顽固化的重要原因。对此专家分别从祛外风、熄内风、填窍搜风、调理气血、治疗虚瘀毒等方面介绍了各自的经验,较全面地反映出中医药辨治慢性荨麻疹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病机 治法 风邪 燕京医学
下载PDF
湿疹证候分类及中药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31
10
作者 姜春燕 谭勇 +6 位作者 赵宁 蔡锋 杨静 张广中 李元 姜淼 吕爱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1期2397-2399,共3页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探索中医辨治湿疹的证候分类及中药用药规律。方法:采集中医辨治湿疹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挖掘中医辨治湿疹的证候分类及用药规律。结果:湿热证、风热证、血瘀证、湿毒证、脾虚湿蕴证...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探索中医辨治湿疹的证候分类及中药用药规律。方法:采集中医辨治湿疹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挖掘中医辨治湿疹的证候分类及用药规律。结果:湿热证、风热证、血瘀证、湿毒证、脾虚湿蕴证是依次排在前5的湿疹证型;湿热证是最常与其他证型相兼的证型;苦参、黄芩、茯苓、土茯苓、白鲜皮、大青叶、龙胆草、连翘、牡丹皮、金银花是依次排在前10治疗湿疹的中草药;苦参、茯苓、土茯苓是最常与其他中草药配伍使用的中草药。结论:文本挖掘获得的中医辨治湿疹的证候分类及用药规律符合临床实际,为湿疹中医辨治的规范标准化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证候分类 中医用药规律 文本挖掘
下载PDF
运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对慢性湿疹皮损EASI评分及瘙痒症状影响的临床疗效评估 被引量:29
11
作者 蓝海冰 徐萍萍 +3 位作者 孙晨 徐跃容 王乐 李元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病例以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为贺氏针灸三通法组,对照组为糠酸莫米松软膏外用组,共观察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湿疹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 目的观察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病例以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为贺氏针灸三通法组,对照组为糠酸莫米松软膏外用组,共观察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湿疹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70%,其中治疗组在改善表皮剥蚀、苔藓样变及缓解瘙痒频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复发率方面,治疗组14.71%,对照组71.42%,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组在改善慢性湿疹的表皮剥蚀、苔藓样变及缓解瘙痒方面优于对照组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组,且复发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氏针灸三通法 慢性湿疹 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 皮损评分及瘙痒评分 复发率
下载PDF
甘石青黛膏治疗神经性皮炎66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12
作者 孙占学 李元 +2 位作者 李曰庆 张丰川 姚荣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49-1851,共3页
目的:观察甘石青黛膏治疗神经性皮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阳性药物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29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外涂甘石青黛膏,对照组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 目的:观察甘石青黛膏治疗神经性皮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阳性药物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29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外涂甘石青黛膏,对照组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9.7%,对照组有效率为74.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止痒效果和复发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甘石青黛膏治疗神经性皮炎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石青黛膏 神经性皮炎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复方紫草油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30
13
作者 李元 +2 位作者 孙占学 张丰川 肖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301-304,共4页
复方紫草油(国药准字Z20044385,属医保乙类OTC外用药)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止痛之功效,既往主要用于水火烫伤,也有报告对部分其他皮肤科疾病有治疗作用。基于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理论,为进一步规范和拓展复方紫草油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复方紫草油(国药准字Z20044385,属医保乙类OTC外用药)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止痛之功效,既往主要用于水火烫伤,也有报告对部分其他皮肤科疾病有治疗作用。基于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理论,为进一步规范和拓展复方紫草油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并起草《复方紫草油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本共识是以传统中医辨证为基本点,借助循证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发放专家调查表、分析总结,再经过专家论证,最终达成临床应用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紫草油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辨证论治 水火烫伤 皮肤科疾病 解毒止痛 清热凉血 外用药
下载PDF
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型痤疮及对皮肤生理指标影响观察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杨岚 李元 +1 位作者 王萍 曲剑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84-787,共4页
目的:结合皮肤生理指标结果,观察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型痤疮临床疗效。为清热除湿解毒类中药治疗痤疮及预后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1)64例湿热型痤疮患者按2∶1随机分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21例)。试验组予清热除湿汤,对照组予丹参酮胶... 目的:结合皮肤生理指标结果,观察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型痤疮临床疗效。为清热除湿解毒类中药治疗痤疮及预后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1)64例湿热型痤疮患者按2∶1随机分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21例)。试验组予清热除湿汤,对照组予丹参酮胶囊,疗程4周。(2)测定受试者面部红色区、棕色斑、毛孔、紫质和皮肤水分、油脂、p H值,揭示特定皮肤生理指标改善与中药治疗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6.05%)显著高于对照组(57.14%)(P<0.05)。清热解毒除湿类中药有较好的改善皮肤炎症和棕色斑作用,在改善皮肤油脂、水分方面有一定优势。结论: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型痤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湿热证 清热除湿汤 丹参酮胶囊 疗效评价 皮肤生理指标
原文传递
青石止痒软膏联合消风止痒汤加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纬 张丰川 李元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94-199,共6页
目的:观察青石止痒软膏联合消风止痒汤加减辨证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瘙痒介质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各80例。西医组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均匀涂于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口服氯雷他... 目的:观察青石止痒软膏联合消风止痒汤加减辨证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瘙痒介质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各80例。西医组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均匀涂于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次,1次/d。中医组外用青石止痒软膏,将药物轻揉于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内服消风止痒汤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21 d。进行治疗前后瘙痒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皮损程度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DIQL)量表评价,检测治疗前后5-羟色胺(5-HT),组胺,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中医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95%,高于西医组的84.93%(χ~2=5.173,P<0.05);中医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5.95%,高于西医组的78.08%(χ2=10.419,P<0.01);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的瘙痒VAS,EASI,中医证候和DIQL评分均低于西医组(P<0.01);治疗后中医组5-HT,组胺,SP,β-EP水平均低于西医组(P<0.01);治疗后中医组IL-6,IL-8和TNF-α水平均低于西医组(P<0.01)。结论:与西医常规治疗方案相比较,采用消风止痒汤加减内服联合青石止痒软膏外用治疗神经性皮炎能减轻患者瘙痒,改善皮损症状,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能调节引起瘙痒的化学介质和免疫炎症因子,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西医常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皮炎 消风止痒汤 青石止痒软膏 瘙痒介质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彩色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配方筛选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元 夏志兰 +1 位作者 缪武 张琪 《辣椒杂志》 2005年第4期35-37,共3页
本试验以美国引进的彩色辣椒SweetBanana为试验材料,按不同基质配方进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旨在筛选出我国南方春季多雨条件下,彩色辣椒无土栽培的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以珍珠岩。河沙、棉籽壳按1:1:1的体积比混合为最佳。按此配方... 本试验以美国引进的彩色辣椒SweetBanana为试验材料,按不同基质配方进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旨在筛选出我国南方春季多雨条件下,彩色辣椒无土栽培的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以珍珠岩。河沙、棉籽壳按1:1:1的体积比混合为最佳。按此配方栽培的彩椒株型紧凑,开展度为40.2×40.0cm,产量达到1.2kg/株,红果Vc含量132.64mg/100g,具有较高的观赏与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辣椒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基质配方
下载PDF
复方紫草油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历元 李元 +5 位作者 林欢儿 涂绍忠 彭静 刘永军 卜开来 肖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511-1515,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紫草油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 目的:观察复方紫草油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8)。观察组给予氯雷他定联合复方紫草油治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联合吡美莫司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所属中医证型,皮损面积及局部红斑、丘疹、表皮剥脱、结痂、鳞屑、肥厚苔藓化、瘙痒程度,计算治疗有效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皮损面积、瘙痒、表皮剥脱、肥厚苔藓化改善疗效与吡美莫司联组相当(P>0.05),但对红斑、脱屑改善程度有限,总体有效率(75.8%)低于吡美莫司组(93.3%)。观察组起效较慢,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2.56%、6.06%;吡美莫司组起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15.79%、6.67%,心火脾虚型皮损使用吡美莫司更易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紫草油联合氯雷他定可以有效改善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损状况,对心火脾虚型皮损有显著的安全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复方紫草油 氯雷他定 疗效观察 临床应用 多中心 随机对照
下载PDF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总IgE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吴春燕 李元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7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总IgE水平的影响。方法按数字列表法将2012—2013年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总IgE水平的影响。方法按数字列表法将2012—2013年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2周为1个疗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和2个疗程的有效率和血清总IgE水平变化。结果①观察组第1疗程治疗有效率为81.67%,第2疗程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75.00%,两组比较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第1疗程、第2疗程血清总IgE水平分别为(132.38±29.58)IU/ml、(76.5±19.04)IU/ml,较对照组的(153.31±30.45)IU/ml、(106.38±21.19)IU/ml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起效快,血清总IgE水平降低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麻黄附子细辛汤 枸地氯雷他定片 有效率血清总IgE水平
下载PDF
皮肤瘙痒症中医诊治专家共识(北京地区)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元 李楠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9期777-779,共3页
随着社会人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皮肤瘙痒症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国外有研究显示,老年性皮肤瘙痒患病率为10%-50%,年龄越大,皮肤瘙痒的频率和程度越高,在我国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病率达10%以上。特别是在北京地区,四季多风,气候干燥... 随着社会人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皮肤瘙痒症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国外有研究显示,老年性皮肤瘙痒患病率为10%-50%,年龄越大,皮肤瘙痒的频率和程度越高,在我国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病率达10%以上。特别是在北京地区,四季多风,气候干燥,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环境污染严重,雾霾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北京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口老龄化严重;外地来京就诊患者较多,常伴有疑难杂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瘙痒症 北京 中医诊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基于医案的PBL教学法在中医皮肤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姜春燕 王莒生 +5 位作者 李元 张苍 孙丽蕴 张广中 曲剑华 周冬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索基于医案的PBL教学法对中医皮肤病学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同一年级本科学生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基于医案的PBL教学法,教师遴选医案、梳理知识点、设计问题、针对问题开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组均采用考试成绩和问卷... 目的探索基于医案的PBL教学法对中医皮肤病学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同一年级本科学生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基于医案的PBL教学法,教师遴选医案、梳理知识点、设计问题、针对问题开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组均采用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辨证分析"和"用药"部分测试成绩及综合成绩高于对照组;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参与度和知识掌握度有所提高,逻辑分析和沟通交流能力有所增强。结论基于医案的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辨证论治皮肤病的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皮肤病学 医案教学 PBL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