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茵 陈苑婷 +1 位作者 李俊 张式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6-811,共6页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及患者初诊资料,探讨其免疫表型特点及其意义。利用常规6色免疫分型方法对71例AP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发现:MPO、CD33和CD13在所有...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及患者初诊资料,探讨其免疫表型特点及其意义。利用常规6色免疫分型方法对71例AP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发现:MPO、CD33和CD13在所有患者的APL细胞中都有较强表达,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达到88%以上。CD117的阳性表达率为50.7%,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为52.5%。约10%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表达CD15,但大部分病例的阳性细胞率都集中在20%-40%的弱表达范围内,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为42.5%。少数患者的异常细胞表达CD34和HLA-DR,且表达强度较弱。约25%患者的APL细胞跨系表达了CD2、CD56,大部分也都集中于20%-60%的低表达范围内,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39.3%和42.3%。由此认为,APL的典型免疫表型为MPO+CD13+CD33+CD117±CD15±CD34-HLA-DR-。CD2和CD56在CD34+或HLA-DR+组(包括CD34+HLA-DR+、CD34+HLA-DR-和CD34-HLA-DR+)的阳性比例明显高于CD34-和HLA-DR-组。初诊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外周血中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及CD13的阳性比例在CD15<10%、10%<CD15<20%和CD15>20%3组均出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APL患者的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具有独特的特征,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辅助APL的快速诊断,对分析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和判断患者预后亦可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细胞 免疫表型
下载PDF
新生儿溶血病Rh血型分布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詹洁瑜 舒琳琳 +1 位作者 颜思璐 李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17期113-117,共5页
目的:为探究新生儿溶血病Rh血型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检验科收检的63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疑似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及其母亲的ED-TA抗凝管抗凝血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盐水试管法进行ABO和Rh血型检测,微柱凝胶法... 目的:为探究新生儿溶血病Rh血型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检验科收检的63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疑似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及其母亲的ED-TA抗凝管抗凝血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盐水试管法进行ABO和Rh血型检测,微柱凝胶法进行新生儿溶血病溶血三项(新生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释放试验)的检测,并对患者的血型分布和溶血三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纳入的633例疑似新生儿溶血病样本中,有ABO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ABO HDN)438例(69.19%),R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Rh HDN)17例(2.69%);研究纳入的633例疑似新生儿溶血病样本中,直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91例,阳性率为14.38%,游离抗体试验阳性285例,阳性率为45.02%,释放试验阳性455例,阳性率为71.88%;455份阳性标本中ABO HDN 438例,占总阳性标本的96.26%,Rh HDN 17例,占总阳性标本的3.74%;在Rh血型系统的HDN中,以抗-D溶血为主,占Rh血型系统的HDN的76.47%,抗-E、抗Ec和抗-C分别占11.76%、5.88%和5.88%;疑似患儿出生4 d内采集血液样品的检测阳性率与出生4 d以上采集血液样品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以ABO血型系统为主,占总阳性标本的96.26%,Rh血型系统的HDN占总阳性标本的3.74%,其中,在Rh血型系统的HDN中,以抗-D溶血为主,占Rh血型系统HDN的76.47%,抗-E、抗-Ec和抗-C分别占Rh血型系统HDN的11.76%、5.88%和5.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RH血型分布 临床分析
下载PDF
PCR-SSP对潜在输血需要住院患者ABO基因分型的检测效果与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李俊 詹洁瑜 +5 位作者 张帆 叶壮健 王亦斌 罗敏 肖露露 姜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6-792,共7页
【目的】调查潜在输血需要住院患者的ABO血型基因,分析ABO表型相同输血中ABO基因型的错配输血几率。【方法】对502例潜在输血需要的住院患者,采用血清学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技术(PCR-SSP)检测ABO血型的表型及基因型。比... 【目的】调查潜在输血需要住院患者的ABO血型基因,分析ABO表型相同输血中ABO基因型的错配输血几率。【方法】对502例潜在输血需要的住院患者,采用血清学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技术(PCR-SSP)检测ABO血型的表型及基因型。比较两种方法学对ABO血型表型的一致率;统计各ABO等位基因及各ABO基因型的频率;并分析潜在输血需要的住院患者在接受ABO血型表型相同的输血时,ABO基因错配输血几率。【结果】血清学与PCR-SSP对502例潜在输血需要的住院患者的ABO表型识别的一致率为100%。PCR-SSP技术检测出患者中常见ABO基因5个(O1、O2、A1、B1及A2)以及ABO基因型16个(O1O2、O1O1、B1O1、A1O1、A1O2、B1O2、O2O2、A1B1、A1A1、B1B1、A2O1、A2O2、A2B1和A1A2),而血清学仅能识别ABO表型。潜在输血需要住院的患者在接受ABO血型表型相同的随机输血中,与供者之间ABO基因型的错配率分别为:A型65.98%,B型57.39%,O型56.95%,AB型22.55%。【结论】PCR-SSP能识别ABO基因型,不仅可以作为血清学的有力补充,而且可能揭示输血治疗中不明原因的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原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表型 基因型 血型血清学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
下载PDF
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对增压中冷柴油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俊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2018年第3期32-36,共5页
良好的进、排气系统是保证柴油机正常工作的前提。在进排气系统中,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是分别用来衡量进排气系统优劣的2个重要指标,所以在柴油机进排气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控制合理的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否则会造成柴油机性能恶化。通过... 良好的进、排气系统是保证柴油机正常工作的前提。在进排气系统中,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是分别用来衡量进排气系统优劣的2个重要指标,所以在柴油机进排气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控制合理的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否则会造成柴油机性能恶化。通过柴油机台架试验,分别改变进气阻力和排气压力来研究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对增压中冷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试验结果为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阻力 排气背压 功率 扭矩
下载PDF
按年龄调整D-二聚体临界点结合Wells评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5
5
作者 黄文彩 李俊 +3 位作者 谢岭平 方秀珠 付文金 范妤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2期3387-3390,共4页
目的评价D-Dimer Plus、Innovance D-Dimer及按年龄调整临界值方法联合Wells评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疑似诊断DVT的患者(538例)以Wells评分表进行评分并行D-Dimer Plus、Innovance D-Di... 目的评价D-Dimer Plus、Innovance D-Dimer及按年龄调整临界值方法联合Wells评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疑似诊断DVT的患者(538例)以Wells评分表进行评分并行D-Dimer Plus、Innovance D-Dimer方法检测,以影像学检查作为临床确诊手段。结果 Wells评分对DVT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度,但灵敏度较低。Innovance D-Dimer方法对DVT的诊断效能较D-Dimer Plus方法高,有较佳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均达98%以上。若以年龄调整诊断点,则Innovance D-Dimer方法在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有进一步提升,有较佳的诊断效能。结合D-二聚体检测方法与Wells评分对DVT进行诊断,D-Dimer Plus方法在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有提升; Innovance D-Dimer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变化不大,阳性预测值有较大提高,但总体诊断效能以Innovance DDimer按年龄调整临界值的方法最优。结论以Innovance D-Dimer结合年龄调整临界点方法对DVT有较佳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WELLS评分
下载PDF
探究换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内环境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詹洁瑜 舒琳琳 李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9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与分析换血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内环境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4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儿予以换血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的内环境血液学指标变化情况加以观察与对比。结果换血后患儿的红细胞、血... 目的观察与分析换血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内环境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4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儿予以换血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的内环境血液学指标变化情况加以观察与对比。结果换血后患儿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与换血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18、-1.884、-1.520,P>0.05);换血后的白细胞、血小板均低于换血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539、11.547,P<0.05)。换血后患儿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糖水平与换血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509、3.788、11.000、-6.898,P<0.05)。换血后患儿的钠、钾、氯水平均优于换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426、12.926、6.255,P<0.05);换血前后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5,P>0.05)。结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取换血治疗,效果显著,但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或血液学指标,从而确保疾病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换血 血液学指标
下载PDF
病态造血形态学特征与血液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彭澄 李俊 欧阳涓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4年第4期108-114,共7页
以临床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的困惑为出发点,对各种病态造血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将其针对不同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和预后评估作用作了全面的总结,以期为临床上凭借病态造血形态学诊断、分析和评估疾病预后提... 以临床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的困惑为出发点,对各种病态造血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将其针对不同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和预后评估作用作了全面的总结,以期为临床上凭借病态造血形态学诊断、分析和评估疾病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造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形态学
下载PDF
骨髓转移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兴喜 李俊 +4 位作者 曾育杰 赖文兴 许鹤洋 黄永亮 伍衡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6年第4期420-423,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至2014年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第三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集到具有完整资料的156例骨髓转移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56例骨髓转移癌患者平均年龄61岁,其中贫血(121例,77...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至2014年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第三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集到具有完整资料的156例骨髓转移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56例骨髓转移癌患者平均年龄61岁,其中贫血(121例,77.6%)及全身骨骼疼痛(98例,62.8%)为最常见症状。生化检查显示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97例(62.2%),乳酸脱氢酶升高72例(46.2%)。骨髓象发现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108例,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22例。预后差,生存期大多不超过1年。总共119例(76.3%)患者找到原发病灶。结论骨髓转移癌通常有贫血及全身骨骼疼痛等临床症状,容易出现外周血清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患者预后较差,需要早期发现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转移癌 贫血 骨痛
下载PDF
浆细胞CD45和CD31的表达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欧阳涓 李俊 +1 位作者 刘茵 吴培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8-292,共5页
目的:了解反映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免疫标记在骨髓不同阶段浆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临床调整治疗策略和判断疾病病程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M患者及对照组浆细胞表面相关分化抗原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良、恶... 目的:了解反映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免疫标记在骨髓不同阶段浆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临床调整治疗策略和判断疾病病程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M患者及对照组浆细胞表面相关分化抗原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良、恶性浆细胞表达的差异,及其与原始浆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MM患者浆细胞CD45和CD31表达率低于对照组浆细胞;MM细胞CD45和CD31的表达率与原始浆细胞比例呈负相关;CD45表达与CD31表达呈现正相关。结论:浆细胞CD45和CD31的表达率与MM细胞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其表达可能与MM的疾病进展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CD45 CD31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病例教学结合传统授课在《检验与临床》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俊 陈培松 +2 位作者 欧阳涓 孙艳虹 刘敏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2年第6期654-658,共5页
目的评价中山大学医学检验系《检验与临床》课程的实施效果。方法授课对象为2016级医学检验系本科学生24人。每4~6名学生为一组,课前自行对每次的病例进行自主学习。每次课第一课时由病例教学(case-based study,CBS)导师随机指派学生对... 目的评价中山大学医学检验系《检验与临床》课程的实施效果。方法授课对象为2016级医学检验系本科学生24人。每4~6名学生为一组,课前自行对每次的病例进行自主学习。每次课第一课时由病例教学(case-based study,CBS)导师随机指派学生对病例相关问题进行汇报,并引导其进行进一步病例讨论;第二课时由专题授课教师根据第一课时中观察到的不足之处,结合重点、难点,进行着重讲解。课程结束后,对学生、导师及讲师发放问卷,并随机抽取学生及教师进行访谈,以全面了解课程的实施效果。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描述。结果93.75%(15/16)的病例讨论导师表示在课堂上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讨论临床病例,并能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点评其不足之处。91.67%(11/12)的专题授课教师表示,在课堂上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检验与临床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对《检验与临床》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启发性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均有较高的认同度。全体教师及学生均认同,对比单纯的病例讨论或传统授课,CBS结合专题授课的学习模式对学生系统掌握相关知识更有帮助。结论结合了CBS及传统授课模式的《检验与临床》课程,兼顾了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加深了临床知识的记忆、建立了临床思维,同时也丰富了医学检验的教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教学 传统授课 学习模式 医学检验教学
原文传递
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分子生物学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楚嘉 李俊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9期16-19,共4页
目的分析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分子生物学和临床特性,探讨治疗策略。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1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5例AML1/ETO阳性的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学、以及治疗、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5... 目的分析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分子生物学和临床特性,探讨治疗策略。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1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5例AML1/ETO阳性的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学、以及治疗、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5例AML1/ETO阳性的AML患者中,白细胞大于10×109/L的30例(55%),髓外浸润9例(16%);14例表达CD19(25%),31例表达CD56(56%);46例患者进行了诱导化疗,首次化疗CR率为71.7%,二次化疗CR率94.2%,6例死亡;55例骨髓片均有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骨髓中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比例(30.567±17.33)%大于原始粒细胞,而外周血中则原始粒细胞比例(16.10±13.35)%高于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比例。结论 AML1/ETO阳性AML患者易并发高危因素,明确影响预后的因素,对指导临床治疗和改善AML1/ETO阳性AML患者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L1/ETO阳性AML 形态学特征 预后因素
下载PDF
伴血小板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特点
12
作者 陈运昊 李俊 周振海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813-817,共5页
目的研究伴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特点。方法统计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SLE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的比率,分析伴血小板(PLT)减少SLE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总数,以及各型巨核细胞的比率... 目的研究伴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特点。方法统计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SLE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的比率,分析伴血小板(PLT)减少SLE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总数,以及各型巨核细胞的比率,并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01例初诊SLE患者发生PLT减少34例(16.9%),同时存在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和PLT减少的比例为4.0%,同时存在WBC和PLT减少为0.99%,同时存在Hb和PLT减少为8.5%。29例伴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总数正常的12例(41.4%),数目增加的10例(34.5%),数目减少的7例(24.1%),分型中颗粒型巨核细胞比率最高,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比率最低;与25例ITP患者比较,SLE患者巨核细胞总数明显降低及颗粒型巨核细胞的比率较低,而其他类型巨核细胞比例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的比例高,伴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目可以正常、增加或减少,大多正常或增加,但数目增加不如ITP明显,且存在成熟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减少 巨核细胞
原文传递
评估骨髓、外周血红细胞和粒细胞CD55、CD59检测在PNH诊断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俊 曾智杰 +1 位作者 陈海城 欧阳涓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2年第3期140-144,共5页
目的评估骨髓红细胞、粒细胞CD55、CD59检测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realnoturnal hemoglobinura,PNH)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7例PNH及其他-系至三系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红细胞、粒细胞... 目的评估骨髓红细胞、粒细胞CD55、CD59检测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realnoturnal hemoglobinura,PNH)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7例PNH及其他-系至三系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红细胞、粒细胞CD55、CD59表达缺失情况。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PNH的诊断效能,并采用线性内插法计算其诊断PNH的诊断点。结果除PNH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及各类贫血患者的骨髓、外周血CD55-、CD59-红细胞、粒细胞比例,大多数均在5%以下。各疾病组间各指标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NH患者各指标比例均较其他疾病患者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造血干细胞疾病组与非造血干细胞疾病组的骨髓CD55-粒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CD55-、CD59-红细胞、粒细胞比例诊断PNH的ROC曲线下面积均达0.700以上。各指标对PNH的诊断点分别为骨髓CD55红细胞4.81%,骨髓CD59-红细胞4.25%,骨髓CD55-粒细胞49.43%,骨髓CD59粒细胞4.63%,外周血CD55-红细胞3.99%,外周血CD59红细胞3.25%,外周血CD55-粒细胞4.17%,外周血CD59-粒细胞4.71%。结论骨髓红细胞、粒细胞CD55、CD59的诊断价值优于外周血,可以作为诊断PNH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D55 CD59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D-二聚体检测联合PTP评分对VTE的诊断价值评估
14
作者 叶壮健 李俊 +2 位作者 牛诗琼 邢珊 廖嘉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27期126-130,共5页
目的:评价D-Dimer PLUS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联合临床可能性预测量表(Pretest Probability,PTP)评分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疑似诊断VTE的34... 目的:评价D-Dimer PLUS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联合临床可能性预测量表(Pretest Probability,PTP)评分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疑似诊断VTE的346例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及PTP评分,并以影像学检查作为临床确诊手段。结果:应用ROC曲线分析单用血浆D-二聚体水平来诊断VTE时,最佳诊断点为95μg/L,相应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26.25%及100%。以厂家推荐的130μg/L为诊断点时,相应的阴性预测值仅有81.48%。D-Dimer检测结合PTP评分来诊断VTE时,以130μg/L为诊断点时的阴性预测值达到了100%。与以95μg/L为诊断点比较,使更多的人避免了不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单用D-Dimer PLUS检测有漏诊情况,而结合PTP评分则无漏诊。结论:D-Dimer PLUS结合PTP评分对VTE的初筛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快速诊断VTE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D-二聚体 可能性预测量表
下载PDF
溶血病换血治疗的血型基因配对检查
15
作者 詹洁瑜 舒琳琳 +1 位作者 宁岑 李俊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0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时血型基因配对检查的可行性,指导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和换血治疗。方法:选择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具有高胆红素血症,不同程度的贫血和水肿,血清学方法鉴定血型均表现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10例患儿标本为...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时血型基因配对检查的可行性,指导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和换血治疗。方法:选择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具有高胆红素血症,不同程度的贫血和水肿,血清学方法鉴定血型均表现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10例患儿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序列特异性聚合酶链扩增技术(PCR-SSP)和基因测序技术对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换血疗法对确诊的ABO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患者行换血治疗,对比换血前后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及Na^+、K^+、Cl^+和Ca^(2+)含量情况,评价换血治疗效果。结果:高精度的PCR-SSP和基因测序的血型基因分型结果完全相同,发现10例患者中有3例为cis-AB01、2例为B(A)04,分别各有1例cis-AB02、B(A)02、Bel03、Bw12和Ael05;对10例患儿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及K^+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a^(2+)、Cl^+和Na^+的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R-SSP和基因测序技术可以用于溶血病换血治疗时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ABO疑难血型的鉴定定型,血型基因配对检查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换血治疗 血型基因配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